- 佛法八个次第之一 (37篇回复)
- 佛法八个次第之三 (19篇回复)
- 佛法八个次第之二 (23篇回复)
- 藕益大师讲,「废事从理。所益宏多。若至后心。理观既熟。则涉外不妨内观。 (0篇回复)
- 涉外不妨内观:「涉外」就是做外相上的种种 (0篇回复)
- 一个家庭里有四个人在修行,就是「僧坊」。「坊」是处所。 (0篇回复)
- 你这个心就是《法华经》。明白了《法华经》你这个「身」就是「僧坊」色身就是修行场所 (0篇回复)
- 你这个「心」就是「僧团」在修行。怎么叫「僧团」啊?我们讲了,你这个色身 (0篇回复)
- 况复有人能持是经,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其德最胜, (0篇回复)
- 「勿慕大节而昧存亡」不能只知道正行观照:我明白这个道理就行了而对这些行持麻木不仁 (0篇回复)
- 藕益大师还讲:「圆观渐深,涉事不妨正行」。按照「一心三藏」圆融、圆满、 (0篇回复)
- 第二个,「勿据小文而迷观道」,也不要执著于这些有形有相的行持 (0篇回复)
- 「明理见性」以后的种种修持,既是利他,又是更好地利己,成就定力,提升品位。 (0篇回复)
- 这是佛灭度后流通《法华经》第三种情况的功德。与第二种相比,多了一个「若教人书」 (0篇回复)
- 若教人书:你自己拿钱,请别人做书,这世界上就增加一部经典。 (0篇回复)
- 所以佛再三讲「是故」,我灭度以后啊,如果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能够书写「自书」 (0篇回复)
- 「高」呢,八多罗树:一个多罗相当于七仞,一仞相当于七尺,你看多大 (0篇回复)
- 这里的『劳』,我们在前面讲无明不觉有三细的时候,已经涉及到转相。 (15篇回复)
- [无同无异] (9篇回复)
- 『如』就是我们的心『是』就是我们的身尽虚空遍法界没有哪一法不是我的心没有哪一法不 (10篇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