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妙吉祥20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教:如何理解闻法后的成就相?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25 08:34
  • 1

    主题

    573

    帖子

    570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01
    81#
    发表于 2018-7-3 16:37:47 | 只看该作者
    佛子昌亮 发表于 2018-7-3 14:51
    学习一下,地狱畜牲恶鬼是谁变现的!地狱畜牲恶鬼没变现出来之前,在哪里!

    所谓中道了义,绝不是偏到哪一边去,它不偏二边,又不离二边,又不在中间,这才是中道了义。只承认实相不生不灭的存在,而不承认幻化的生灭相的存在,就已经是偏执一端了。
    一实相印,绝不是否认生灭幻相的存在,否认妄识的存在,否认和合、否认因缘法的存在。而是要我们做人处世要依止于不生不灭的实相心理体,作而无作、念而无念,无为而无不为,无知而无不知。

    你能直接看到万法的本质理体,这个很好,修行也确实要这样修,找到并现量观察这个不生不灭的心,能生万法的心就是明心见性,很多人死执相上东西,是偏执一端。你比那些人强,但是,死执理而废事,不也是偏执一端吗?所以事相上的法,我们仍要好好去做,承认它的存在。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25 08:34
  • 1

    主题

    573

    帖子

    570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01
    82#
    发表于 2018-7-3 16:44:56 | 只看该作者
    佛子昌亮 发表于 2018-7-3 15:09
    圆智老师随缘答疑898:阿赖耶识不等于如来藏(20150129)


    这么长的贴子我也没时间看,等我有时间了,一定认真拜读并探讨这个问题。

    但是我想先把:众生是共一个阿赖耶识,还是每个众生都有自己的阿赖耶识?能变现一切万法的是哪个识的作用?这两个根本问题讨论清楚。这二个问题弄清楚了,谁是如来藏也就自然弄清楚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5-15 20:31
  • 17

    主题

    265

    帖子

    2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24683
    83#
    发表于 2018-7-3 16:59:39 | 只看该作者
    佛子昌亮 发表于 2018-7-3 14:51
    学习一下,地狱畜牲恶鬼是谁变现的!地狱畜牲恶鬼没变现出来之前,在哪里!

    相有无量,其性为【一】,畜牲有佛的智慧德能吗?【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及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是什么意思?】妄识与真心的功能作用能一样吗?【妄识与真心的功能作用不同是如来藏智慧的妙用,】手指砍掉了,手掌仍然能存活,手掌砍掉了,手指能活吗?【那头没了,手掌及手指都没有用,这个比喻不恰当。应该是:手掌比喻万法妄现====不空如来藏,拳头比喻真如------空如来藏我们再以这个手套(医用橡胶手套充满气体鼓鼓的)来比喻。过去现在未来、十方法界就是这一个手套,这叫「如来藏为总(整个手套)、万法为别(五根手指)」。五个手指头是代表无数的指头,是表无量法界——天人鬼畜、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观世音、牛魔王、白骨精、树木华(同「花」)草、风云雨雾、黄金白银、牛屎狗粪,是不是都在这里啊?这无量的法界就是「不空如来藏」,它们是有形有相的。
    那「空如来藏」是不是这里的空心(鼓满气体的手套中心)?这就比喻无形无相,空气有什么形相啊?而且是没有边际,是不是?它没有任何形相。(注意,这个气球手套是打比喻,因为目前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讲解。手套的指头是五个,代表无数指头。手套有边界,而中间的空心代表的真心没有边界。)可是没有这个无形无相的中心(手套中心虚空),能不能把这个指头充起来啊?这无量的指头就是「不空如来藏」。两个如来藏明白了吗?
    比如,释迦牟尼在这里(比如食指),是「不空如来藏」,他当下是不是「空如来藏」?即有即空。那释迦牟尼在这里,猪八戒在这里(无名指),猪八戒当下是不是这个全体啊?那么释迦牟尼当下是不是猪八戒啊?猪八戒当下是不是释迦牟尼啊?所以这里呢,没有哪一个不是哪一个,每一个指头当下皆是「空如来藏」,等量代换,其中任何一根指头当下也是其它的指头。这叫「如来藏为总,万法为别,互为总别,互为总,互为别,互别为别」。这里的「一(食指喻一)」是不是这里的「三(小指喻三)」呐?这里的「二(中指喻二)」是不是这里的「八万」(无名指喻八万)呢?这是强词夺理。这里「一加一等于二(拇指喻之)」是对的,这里「一加一等于八(食指喻之)」是错的,错的是不是我啊?
    所以,讲正法,没有长短是非好坏、香甜苦辣、高低贵贱,没有哪一法不是我。佛讲无量的善法,讲行善断恶,都是方便说,恶是谁啊?你把恶断了,善还有没有了?一真一切真,一假一切假。你讲这个白骨精是假的,那释迦牟尼也是假的;你讲阿弥陀佛是真的,那这个牛魔王也是真的,明白吗?因为都是一个本体,没有谁不是谁,这就是「一心三藏」。
    既然是这样,为什么诸佛菩萨得自在?猪八戒、白骨精、小老鼠却轮回,为什么?是不是佛讲:「我不把你喂猫才怪呢,你想成佛没门儿!」是不是佛不允许它成佛?是不是因为那个猫不允许它成佛?「你只能给我吃,你不可以成佛。」没有这个道理!命自我立!
    释迦牟尼之所以自在解脱,他往内看。啊,这一看,都是我一个心啊。(指着手套的手心)小老鼠、白骨精都是我,他当下证得万法都是我。这个猪八戒之所以猪八戒,他只承认这个无名指是自己,明白吗?他不承认其他手指是他,所以他是自私其小。自私其小,他小不小啊?不小。他虽然是佛,得不到自在妙用,是他自我障碍。明白此理,你当下破除我执;回光返照,这里面的一真法界都是我。当知道一真法界是我的时候,这个不是我的我,他是不是我啊?(众答,是)。这叫「知妄即真,歇即菩提」!这是《楞严经》的宗旨。】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25 08:34
  • 1

    主题

    573

    帖子

    570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01
    84#
    发表于 2018-7-3 17:08:39 | 只看该作者
    不垢不净

        八地菩萨前的心体称为阿赖耶识或第八识,八地以后称为庵摩罗识、异熟识或第九识,佛地称无垢识、真如或第十识。阿赖耶识本体是清净的,是自性清净心,没有污染,没有烦恼,没有习气,没有无明。

        如来藏能对善、恶、无记三业作记录,收藏了三业业种,前七识所造的染污业种藏在祂那里,使得祂也受到染污,所以祂产生的前七识就是染污的。就象一只干净的杯子,人为地加入了污水,使得杯水不干净了,倒出来的就是污水,但杯子本身始终是干净的。也可把如来藏比喻为一个新房子,房子本身是干净的,但是却装进了一堆破烂和垃圾,把房子弄成了垃圾房,那么从房子里拿出去的东西就都是肮脏污秽的。这就是如来藏的不垢不净,如来藏本身是净,所存种子有污垢,合起来就是不垢不净。要想恢复如来藏自性清净心的本来面目,七识就要不断地熏习善法,使得前七识越来越清净,从而汰除染污种子,如来藏以及所含藏物就清净无染了。修行就是通过善法的熏习,先断除烦恼,再断习气,进而破除尘沙无明惑,种子全部清净,就成就佛道。

        如来藏本来就是自性清净的,就因为存了七识心的不净业种,祂才成为不垢不净的如来藏,于是就会根据业种变生众生染污的七识心,染污的身口意行,变现出众生的种种恶业果报。这个心,有祂自己的运行规律,按照祂所存的业种来显现一切法,不是我们能够主动去运用和支配的。即使我们不想用祂,不想让祂现出各种恶业果报,祂也得照样按照因果规律运行。这颗心造什么变什么,祂自己也不能够作主说得算,不会随意乱造。变造什么样的法,祂都是要根据众生造业的业种。

        我们所要作的,就是修我们的妄心七识,不用管真心如来藏怎样运行,给我们变生什么,其实也根本管不了,控制不了。我们自己如果把心修好了,内心全是善,善种子存在如来藏里,缘熟时如来藏输出这些善种,自然造出清净的世界,生出我们庄严的色身和清净的心行。要想让这个心出生我们所满意的一切法,妄心七识就得多造善业,不造恶业,多存善种,剔除恶种。修行就是把自己的七识心改变了,断恶修善,最后心地变得清净,才能一切都完美无缺,达到究竟,如来藏就会从不垢不净,转变为清净无垢的无垢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25 08:34
  • 1

    主题

    573

    帖子

    570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01
    85#
    发表于 2018-7-3 17:09:06 | 只看该作者
    不断不常

        如来藏的不断性,是指如来藏本身从来没有断灭过,从无始劫以来一直存在,未来永远也不会灭去,无始无终,相续长存。如来藏的不常性,是指如来藏本身,也是由自身的识种子刹那刹那输出,形成了连续不断的如来藏本体,如来藏才能存在不灭,才能有一切功能利用。这个如来藏,其自体的识种子一直在刹那生灭,所以是不常。而本体的运行却永远不会断灭,即使在无余涅槃里,如来藏本体也是在不断地运行着,因为祂自体的识种子仍然在不断流注输出,不断地在维持着如来藏的存在。

        如来藏的不常,另一个意思是,第八识的心体里含藏着七识所造作的染污种子,这些种子要不断地进行转换,学佛修行,要把染污种子逐渐转换成清静的种子,所以如来藏里的种子是要不断发生变化的,不是永远长存不变的。因此,由于七识业种的不断变化,拖累如来藏就要不断地发生转变,由染到净,由净到染,不是常不变异,因此如来藏就不是常。直至成佛,七识业种完全转换清静了,如来藏中含藏的种子才能永远不变异,如来藏心体里的内容才能不发生改变,如来藏也就是真常的无垢识了。因此,从总体上来说,众生的如来藏就是不断不常的。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25 08:34
  • 1

    主题

    573

    帖子

    570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01
    86#
    发表于 2018-7-3 17:09:23 | 只看该作者
    不真不假

        如来藏本身叫做真心,是真实存在的心体,也叫做是法界实相,因此祂具有真实性。但是其心体内含藏着七识生灭法的种子,含藏着虚妄法的种子。因为含藏着这些种子,如来藏才能不断地产生各种生灭法,产生各种虚妄法。也因为如来藏含藏着这些有为法的,生灭变异的种子的缘故,如来藏就与虚妄的生灭的假法和合在一起了,使得如来藏具有了不真不假性。若说祂真,奈何祂含藏着七识的虚妄法种,若说祂假,自体却是真实存在的,具有真实的体性作用。因此第八识也就具有了不真不假性、即真即假性。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主题

    97

    帖子

    100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03
    87#
    发表于 2018-7-3 17:36: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清凉的夏天 于 2018-7-3 17:42 编辑
    xiang96 发表于 2018-7-3 16:44
    这么长的贴子我也没时间看,等我有时间了,一定认真拜读并探讨这个问题。

    但是我想先把:众生是共一个 ...

    《楞伽经》:如来藏名阿赖耶识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
    《楞严经》: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盘、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是七种名。称谓虽别,清净圆满体性坚凝(空如来藏是佛性)


    所以说,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尽管阿赖耶识有无明种子,但是不妨碍佛性的本不动摇,因为如来藏含育生佛,比如我们凡夫就是没提纯的金矿,有佛性,又有无名种子,待到成佛证得空如来藏,即证的佛性,那个时候就是纯金了


    我下一步准备学《楞伽经》,《楞伽经》是唯识宗的经典依据,唯识宗的依据是六经十一论,我准备以《解深密经》《楞伽经》为主,论,以《唯识三十论》《大乘百法明门论》《成唯识论》为主,太多也学不过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25 08:34
  • 1

    主题

    573

    帖子

    570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01
    88#
    发表于 2018-7-3 18:06:05 | 只看该作者
    大乘起信论:谓摩诃衍略有二种。有法及法。言有法者。谓一切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依此显示摩诃衍义以此心真如相。即示大乘体故。此心生灭因缘相。能显示大乘体相用故。…………依一心法有二种门。云何为二?一者心真如门,二者心生灭门,是二种门皆各总摄一切法…………。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为阿黎耶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5-15 20:31
  • 17

    主题

    265

    帖子

    2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24683
    89#
    发表于 2018-7-3 19:04:06 | 只看该作者
    阿赖耶识和如来藏的关系不能简单画等号

    世俗考证学认为如来藏思想出现较早,阿赖耶识思想出现较晚,后人为了糅合“如来藏缘起”和“阿赖耶识缘起”将两者统一起来,近代以来,阿赖耶识和如来藏的争论更多。这些说法固然有他的道理,但是,我认为,作为一名大乘佛教徒,要超脱世俗的境界:如来藏和阿赖耶识都是出现在佛陀亲口宣说的大乘经典里的概念,虽然世尊说法有先后之别,但总不过四十余年,从其跨度而言,绝不同于世俗所谓“先有《胜鬘经》如来藏,后有《解深密经》阿赖耶识”。如来藏和阿赖耶识都是佛陀宣扬的大乘法,不同于外道。我认为,我们讨论这两者的关系,不应过多的被世俗考证学所羁绊,而应该从法义上进行辨证。所以,本文论述阿赖耶识和如来藏的关系以大乘经典和大德高僧论著为依据,而不涉及其它。

    通过以上两篇文章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来藏清净本然,虽不离烦恼藏,但始终未被污染,其境界微妙宏大,与法身、涅槃、第一义、如来境界等同,被比喻成“石中金、木中火、地下水、乳中酪、麻中油、子中牙、藏中宝、摸中象、孕中胎、云中日”,是只有佛陀可以尽知的境界。阿赖耶识是根本识,能生诸识及万法,其本性虽然清净但是被无始以来习气所熏,偏杂染、粗重,故被比喻成“毒药”,法相宗认为罗汉果位(或云七地菩萨)就舍了阿赖耶识名相。通过以上结论我们不难看出:不加任何限制的条件的谈阿赖耶识和如来藏,断不能划等号,因为一个是佛陀境界,一个是凡夫粗重,绝无等同之理。

    正如《摄大乘论释》所说:“转阿赖耶识得自性身,转诸转识得受用身”。“自性身”就是法身。《成唯识论》如是法身有三相别。一自性身。谓诸如来真净法界。受用变化平等所依。离相寂然绝诸戏论。具无边际真常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大功德法所依止故。二受用身。此有二种。一自受用。谓诸如来三无数劫修集无量福慧资粮所起无边真实功德。及极圆净常遍色身。相续湛然尽未来际恒自受用广大法乐。二他受用。谓诸如来由平等智示现微妙净功德身。居纯净土为住十地诸菩萨众现大神通转正法轮决众疑网令彼受用大乘法乐。合此二种名受用身。而法身就是“如来藏”。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楞伽云。如来藏为无始恶习所熏名为藏识。又云。如来藏受苦乐。与因俱若生若灭。又云。如来藏名阿赖耶识。而与无明七识俱。又起信云。自性清净心。因无明风动成染心等。如是非一。问真如既言常法。云何得说随熏起灭。既许起灭。如何复说为凝然常。答既言真如常故。非如言所谓常也。何者圣说真如为凝然者。此是随缘作诸法时。不失自体。故说为常。是即不异无常之常名不思议常。非谓不作诸法如情所谓之凝然也。故胜鬘中云。不染而染者。明随缘作诸法也。染而不染者。明随缘时不失自性。由初义故俗谛得成。由后义故真谛复立。如是真俗但有二义无有二体。相融无碍离诸情执。是故论云。智障极盲暗谓真俗别执。此之谓也。

    而《宗镜录》也对生灭门进行了诠释:众生迷故。成阿赖耶。如来悟故。成如来藏。如金随工匠缘成时。展作指镮。如指镮随炉火缘坏时。却复为金。成坏展转。但是一金。更无差别。如来藏心。亦复如是。但随染缘之时。迷作阿赖耶。随净缘之时。悟成如来藏。本末展转。唯是一心。毕竟无别。可见,阿赖耶识和如来藏的等同是指其本性,而差别就在“迷”与“悟”之间,正所谓“迷则凡、悟则圣”,根据法相宗理论,只有转识成智才能实现由迷转悟。     

    《成唯识论》经说真如是法身故。论说转去阿赖耶识得自性身。圆镜智品转去藏识而证得故。另外,诸派宗师早就对阿赖耶识和如来藏在各个系统中的地位进行了分类和论述:《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若依始教。于阿赖耶识。但得一分生灭之义。以于真理未能融通。但说凝然不作诸法。又说彼论依始教门。引小乘故。所立赖耶行相粗显。不从真起。故说有灭。又为顺小乘故亦许彼涅槃非不究竟。故说入已不复起也。今约终教中就实而说。既以根本无明熏如来藏成梨耶识。彼二乘人。于此二法既俱未断证。何因得灭阿赖耶识。又由于彼无断证故。所得涅槃岂为究竟。化城同喻应便有失。又由上四因故得生心也。

    再来看《起信论疏笔削记》唯终教者以有生灭门。说如来藏随缘作阿赖耶。成诸染净义。故兼于顿者。以有真如门。显体离言依言辨德故。依如来藏下全引论文。显生灭相也。终教者。诠法穷极非同始教。是衍初门故名终教。今起信论正明此义。以始教下拣显。以始教中亦说赖耶。而不说是藏性所成。今说性成故。非彼分故。密严云。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如来藏缘起者。即如来藏心随。染净缘起成诸法也。楞伽等。等于胜鬘密严等经。起信等。等于佛性宝性等论。圆融具德者。圆谓圆满性相周遍。融谓融和理事无碍。具德者。重重无尽。一尘一毛无不称性。无不包遍。如前圆教中明。今此下二指此论也。第四者。即如来藏缘起宗。以论所诠明如来藏。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名阿梨耶等。广辨染净诸法缘起故。所以,始教、终教、圆教、顿教由于其修行方式和侧重点不同,对于阿赖耶识和如来藏的关系自然会有不同解释,但无论如何说,如来藏的清净圆满和阿赖耶识的杂染粗重是被公认,所言等同,无不是以阿赖耶识本性而言,绝无妄语说:“不需修证,则阿赖耶识=如来藏”。论至此处,阿赖耶识和如来藏的关系已经基本明了,我认为用马鸣菩萨的的观点来总结是最合适的:《大乘起信论》:“心生灭门者。谓依如来藏有生灭心转。不生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阿赖耶识。”正所谓“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其实,同修们,我们在论证阿赖耶识和如来藏的关系时不应该只注重文字表面,我们深入经藏,要领会法义,佛陀、菩萨、大德为什么如此反复,一而再再而三,从各个角度论述阿赖耶识、如来藏?因为他们希望我们末法众生能够明白人人都能成佛,人人都具足佛性,都有如来藏不可思议,人人都能够领会阿赖耶识清净体性,达到如来藏解脱境界啊。如来藏境界微妙广大不可思议,一旦领悟那种境界,你就离广度众生不远了。  

    而如来藏宏大微妙,更有《楞严经》为证:《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灭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觉明性。可见,一旦达到如来藏解脱境界,如来藏不应说一,是二,或是无量,那是“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的华严境界,不是世俗思维可以想象。所以《广百论释论》说:“有情身中一一各有阿赖耶识”,因阿赖耶识偏粗重杂染,凡夫妄执内我。而《大乘止观法门》则说:“问曰。不空如来藏者。为一一众生各有一如来藏。为一切众生一切诸佛唯共一如来藏耶。答曰。一切众生一切诸佛。唯共一如来藏也”,因如来藏境界清净本然,无始无终、非大非小、不内不外,正如《楞严经》说如来藏境界:《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风,非火;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非眼识界,如是乃至非意识界;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剌若,非波罗蜜多,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三耶三菩,非大涅槃,非常,非乐,非我,非净。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风,即火;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声、香、味、触、法;即眼识界,如是乃至即意识界;即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尽;即苦,即集,即灭,即道;即智,即得,即檀那,即尸罗,即毗梨耶,即羼提,即禅那,即般剌若,即波罗蜜多,如是乃至即怛闼阿竭,即阿罗诃、三耶三菩,即大涅槃,即常,即乐,即我,即净。佛陀世尊五时说法广演八教,目的正是让众生体悟到每人具足的如来藏啊。所谓六度万行、三藏十二部经典无外如是。您如果信奉佛教,如果愿意听从佛陀教诲,就应该坚信每人身内皆有如来宝藏,清净圆满,不变不坏,常无杂染,清净本然。要想体会那种境界,就要“持戒、念佛、诵经、布施、持咒”。等你达到了如来藏解脱境界,你就会明白,原来曾经的无边烦恼都是如来无边功德,正是“烦恼即菩提”。


    点评

    体、相、用三位一体,不可分割。一会偏到相,一会偏到性,印师讲的三个如来藏的真实义你完全没弄明白。  发表于 2018-7-4 07:03
    你说的东西是分裂的,你把第八识的体性称为如来藏,第八识的相称为阿赖耶。你先前说一切是佛,现在又说众生迷了成阿赖耶,佛悟了成如来藏。你有没有个准?  发表于 2018-7-4 06:59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5-15 20:31
  • 17

    主题

    265

    帖子

    2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24683
    90#
    发表于 2018-7-3 19:05:29 | 只看该作者
    通过以上结论我们不难看出:不加任何限制的条件的谈阿赖耶识和如来藏,断不能划等号,因为一个是佛陀境界,一个是凡夫粗重,绝无等同之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