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妙吉祥20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教:如何理解闻法后的成就相?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2-6 21:11
  • 3

    主题

    467

    帖子

    572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22
    131#
    发表于 2018-7-27 22:30:37 | 只看该作者
    xiang96师兄的原文:

    ------我是凡夫,但佛法的理论知识比你悟得深,而且与你不同的是:我能认识到自己的无知  

    既然师兄认为自己无知,实在不知道师兄在无知的情况下,又说自己比他人悟得深。

    是否有些自相矛盾?

    点评

    谁为真种子,其惟自觉悟;众生根未熟,劝化变龃龉;去矣复何言,一笑当慧炬。  发表于 2018-8-4 17:11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2-6 21:11
  • 3

    主题

    467

    帖子

    572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22
    132#
    发表于 2018-7-27 22:53: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法华之子 于 2018-7-27 22:59 编辑
    xiang96 发表于 2018-7-27 16:40
    众生之所以本来是佛,都能成佛,就是因为众生都有第八识如来藏,众生的第八识与佛的第八识不同之处在于:一 ...

    师兄的原文摘要:

    “众生的第八识与佛的第八识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无我性,一个有我性;一个是不垢不净,一个是净;一个是不断不常,一个是常。”

    师兄在自己证明第八识非如来藏。

    如来藏而言,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佛与众生之如来藏,无丝毫之差。如果说如来藏还有差异,就不是如来藏。对佛而言,是如来,对众生而言,如来“藏”在众生中,日用而不知,是故为众生说如来藏。

    如来藏大法,即是心法。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师兄固然多闻博学,但不能以佛经读的多少来论高下。

    《法华经》中,佛曾这样对舍利弗说,“若有比丘 为一切智 四方求法 合掌顶受 但乐受持 大乘经典 乃至不受 余经一偈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法华经》即是佛之法身,化身和报身。即是佛全身舍利。受持并弘扬《法华经》,就是对佛最好的供养。

    末学实在精力有限,这辈子,能把《法华经》《楞严经》读懂,读透,末学已经觉得非常不容易。

    谢谢师兄的指教。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25 08:34
  • 1

    主题

    573

    帖子

    570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01
    133#
    发表于 2018-8-4 16:10: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xiang96 于 2018-8-4 17:52 编辑
    法华之子 发表于 2018-7-27 22:30
    xiang96师兄的原文:

    ------我是凡夫,但佛法的理论知识比你悟得深,而且与你不同的是:我能认识到自己 ...

    你也知道不以博学论高下,那以什么论高下呢?我是凡夫,因为我只是学了一点佛学的理论知识,没有任何证量,所以无知。在这里大家讨论的也只是对经论、圣言量的理解,都是在鹦鹉学舌。别说如来藏没有证到,就连第七识大家都没有观到祂的存在吧?

    我鹦鹉学舌还要以经论为依据,所以学的是圣言量之舌,而师兄你说的明显与经论相悖,所以学的是非量之舌。如果你硬要说自己有证量功夫,就是比我高,呵呵,我也不能捂住你的嘴不让你说,是吧!也只能尽人事的劝劝了:人要有自知之明,博学经论不能保证让大家证悟,但能让自己的观行对照经论,而有自知之明。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25 08:34
  • 1

    主题

    573

    帖子

    570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01
    134#
    发表于 2018-8-4 17:04: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xiang96 于 2018-8-4 18:27 编辑

    你爬楼梯上去仔细地、静下心来好好看看我转载的有关如来藏体性的文章,你就明白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不是你理解的“心、佛、众生是一个人,一模一样”。印师不是说过:不从修得,不修不得吗!如果一模一样何来不修不得?不从修得是指如来藏的本有智,是本来就有,不是通过修行修出来的,不管你的心意识如何折腾,第八识天然就存在不生灭。不修不得,指不修你也不能证得第八识,修不是指修第八识,是修第六、七识。为何第六七识清净之后,第八识也会转识成智呢?众生的第八识体性本自清净,正因为清净的体性才不会对业种进行拣择分别,由于众生第六七识的我执性,第八识在流注种子而变现万法时,会染污业种,造成第八识含藏的业种有染污,使第八识由净变得不垢不净。所以第六七识完全无我性清净后,流回来的水干净了,第八识含藏的业种也逐渐清净,第八识的功能作用也会优化。

    你若真能读懂,读透楞严经和法华经,说出来的法绝对不会与大乘经典相悖。对于别人的置疑也不会回避而是正面回答,而且回答的内容绝对符合经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25 08:34
  • 1

    主题

    573

    帖子

    570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01
    135#
    发表于 2018-8-4 18:18: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xiang96 于 2018-8-4 18:23 编辑

    最后再真诚奉劝大家一句:不要枉造口业啊!明心见性这个金,万万不可随便往自己脸上贴,既不图名又不图利的,何必非得大妄语呢?就算真的明心见性了,不说也不会憋死吧?明心见性的人不会这么沉不住气,非得跳出来证明自己有多高吧?

    六祖明心见性时,说了五个何期,你们若见性了,你能说出什么样的法?六祖大字不识一个,他明心见性了,别人拿经典上不懂的问题问他,他能对答如流,能把经典详细解读。你们真的明心见性了吗?为何别人把楞伽经都摆在面前了,还有人视而不见,别说解读经典,叫他认同都困难。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2-6 21:11
  • 3

    主题

    467

    帖子

    572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22
    136#
    发表于 2018-8-4 23:19:46 | 只看该作者
    xiang96 发表于 2018-8-4 18:18
    最后再真诚奉劝大家一句:不要枉造口业啊!明心见性这个金,万万不可随便往自己脸上贴,既不图名又不图利的 ...

    末学向师兄请法:

    《楞严经》中,有提到庵摩罗识。

    请教师兄,此庵摩罗识指的是第几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25 08:34
  • 1

    主题

    573

    帖子

    570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01
    137#
    发表于 2018-8-6 09:06: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xiang96 于 2018-8-6 09:20 编辑
    法华之子 发表于 2018-8-4 23:19
    末学向师兄请法:

    《楞严经》中,有提到庵摩罗识。

    第八识有很多名字,如来藏、真如、阿赖耶识、无垢识、庵摩罗识、异熟识。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名相,有的是从如来藏的体性来取名,有的是区别众生、菩萨与佛的第八识来取名。正如你在学校是学生或老师、在单位是领导或职员,在家里是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同行之间是朋友或仇敌。不管有多少名头,都是那一个人。整个大乘佛法都是围绕着第八识,从各个方面来开演的。

    知道如来藏的体性,并不等于明心见性,佛经里都讲的,那是圣言量,那不是自己悟的,不是自己观察到的,自己悟的内容佛经里一定没有。懂得如来藏的清静相貌,不是悟。看如来藏的清静相貌,首先要找到如来藏在哪里,如何运作的,如何配合五阴运转的,然后才能观察如来藏在运行当中的清静。依经文或者是他人讲的法义而理解的内容,仅仅是理解罢了,只要学法就可以理解,没有什么稀奇的。最宝贵的是自己亲自观察证明的真理,其语言表述可以独一无二,非常具体,不是泛泛的笼统之谈。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2-6 21:11
  • 3

    主题

    467

    帖子

    572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22
    138#
    发表于 2018-8-6 09:30:31 | 只看该作者
    xiang96 发表于 2018-8-6 09:06
    第八识有很多名字,如来藏、真如、阿赖耶识、无垢识、庵摩罗识、异熟识。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名相,有的是从 ...

    谢师兄指教。

    金刚三昧经入实际品曰:“如彼心地,海澄,九识流净,风不能动,波浪不起。”

    请师兄再次赐教:这里的八识指的是什么?这里的九识指的又是什么?

    点评

    回答同上,八识、九识都是一个东西,区别众生与佛菩萨不同而已,在前面转载的文章也讲了。  发表于 2018-8-6 09:44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25 08:34
  • 1

    主题

    573

    帖子

    570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01
    139#
    发表于 2018-8-6 10:08: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xiang96 于 2018-8-6 10:27 编辑
    法华之子 发表于 2018-8-6 09:30
    谢师兄指教。

    金刚三昧经入实际品曰:“如彼心地,八识海澄,九识流净,风不能动,波浪不起。”

    达摩祖师传给二祖的就是四卷楞伽经,禅宗五祖以前都是以楞伽经来印心的,到了六祖才改为金刚经印心,金刚经是世尊二转法轮时所讲,楞伽经是三转法轮时讲的,为什么会改成金刚经印心呢?因为众生的根性差了,圆顿教法门需要极高的根性,所以禅宗六祖之后再无祖,禅宗到现在也没落了。

    那么,现代人的根性就比古人好吗?随便举个例子:世尊讲法时最喜欢用须弥山来打比喻,为什么?因为须弥山是人人都现量亲证的,是常识。是用什么所见?当然是天眼。而现代的法师讲法就不敢再拿须弥山打比喻了,因为讲出来别人不一定信。我之前在此论坛看到有人对须弥山有疑惑,为什么与科学家观测到的太阳系、银河系不一样?须弥山在哪?科学家观察世间用的是肉眼当然看不到,这种问题还会有疑惑,说明什么?说明现代人的根性比古人差了,佛时代的佛弟子那么好的根性还要先学小乘打基础,之后再学大乘。现代人这样的根性,根本没有任何小乘基础,直接学习圆顿教法,对小乘法他还不屑一顾,所以才会对大乘经典一些基本概念性的东西搞不懂甚至错解。

    唯识的百法名门论,是对所有大小乘经典中关于心识的东西,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总结和概括。百法名门论中,心法就是八个识,之外没有第九个。某些经典说第九识,并不是指一个有情众生除了八个识之外还同时存在第九个识的意思。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2-6 21:11
  • 3

    主题

    467

    帖子

    572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22
    140#
    发表于 2018-8-6 10:37:10 | 只看该作者
    谢师兄。

    如师兄,按《楞伽经》:

    第九品:依诸邪念法, 是故有识生,

      八九种种识, 如水中诸波。

      依熏种子法, 常坚固缚身,

      心流转境界, 如铁依礠石。

    此经文中,“八九种种识”中,八九识指得又是什么识呢?

    请师兄指教。

    点评

    八九种种识,是种类,而非八九个识  发表于 2018-8-6 13:16
    任何有情的真心只有一个,一个众生没有二个、三个不生不灭的真心。不然哪一个心才是你呢?七处征心已经说明了真心只有一个,没有多心。  发表于 2018-8-6 12:45
    这说明:佛菩萨的真心与众生的真心在功能作用上是有差别的。  发表于 2018-8-6 12:42
    八九识是依一切有情心识的种类而言,而非个数。  发表于 2018-8-6 12:4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