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8-7-21 14:55:28

麦田守望者 发表于 2018-7-21 14:01
用你的毛戳你的盾

这时候,你比谁都聪明!

大帅 发表于 2018-7-21 15:05:35

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宗镜录》

sdzcsc 发表于 2018-7-21 15:10:45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8-7-21 11:11
师兄,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这句原话是哪里的?我需要去看看原文学习学习

感恩大德解惑,这段文最早是在坛经上看到的,是六祖引用的《涅槃经》上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二:

善男子。善根有二种。一者内。二者外。佛性非内非外。以是义故佛性不断。复有二种。一者有漏。二者无漏。佛性非有漏非无漏。是故不断。复有二种。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若是断者则应还得。若不还得则名不断。若断已得名一阐提。犯四重者亦是不定。若决定者。犯四重禁终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谤方等经亦复不定。若决定者。谤正法人终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作五逆罪亦复不定。若决定者。五逆之人终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色与色相二俱不定。香味触相生相。至无明相阴入界相二十五有相四生乃至一切诸法。皆亦不定。善男子。譬如幻师在大众中化作四兵车步象马。作诸璎珞严身之具。城邑聚落山林树木泉池河井。而彼众中有诸小儿无有智慧。睹见之时悉以为实。其中智人知其虚诳以幻力故惑人眼目。善男子。一切凡夫乃至声闻辟支佛等。于一切法见有定相亦复如是。诸佛菩萨于一切法不见定相。

sdzcsc 发表于 2018-7-21 15:12:19

法华之子 发表于 2018-7-21 11:04
末学愚钝,谈不上开示,但愿和师兄共同学习探讨。

师兄原话:


感恩大德解惑!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8-7-21 15:36:08

大帅 发表于 2018-7-21 15:05
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宗镜录》

最近常看到这句话,一直不知道出处,谢谢!
念念成形,说明了无情的来历;形形皆有识,说明了无情有见闻觉知;

《宗镜录》是 永明大师节录的佛经语录吧?这段话是佛问弥勒菩萨,弥勒菩萨的答复;


法华之子 发表于 2018-7-21 15:36:15

sdzcsc 发表于 2018-7-21 15:12
感恩大德解惑!

师兄谦虚了。末学谈不上大德,但愿和诸位师兄共同探讨佛法,共成菩提。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8-7-21 15:37:37

sdzcsc 发表于 2018-7-21 15:10
感恩大德解惑,这段文最早是在坛经上看到的,是六祖引用的《涅槃经》上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二: ...

看了这段经文,我自己没有明白善根有二,一内,一外的法义。
看看有别的师兄明白的给大家分享分享吧。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8-7-21 15:49:31

麦田师兄中午发难,说到妄念遍十方界的问题,这个法理难信难解,不容易接受;
现在把有关经文以及法师开示分享过来,有缘师兄举一反三,共同探讨!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8-7-21 15:55:54

阿难,识性无源,因于六种根尘妄出。汝今遍观:此会圣众,用目循历,其目周视,但如镜中,无别分析;汝识于中,次第标指,此是文殊,此富楼那,此目犍连,此须菩提,此舍利弗。
此识了知,为生于见?为生于相?为生虚空?为无所因突然而出?阿难!若汝识性生于见中,如无明暗,及与色空,四种必无,元无汝见,见性尚无,从何发识?
若汝识性,生于相中,不从见生,既不见明,亦不见暗,明暗不瞩,即无色空;彼相尚无,识从何发?若生于空,非相非见;非见无辨,自不能知,明暗色空。非相灭缘,见闻觉知,无处安立。处此二非,空则同无,有非同物,纵发汝识,欲何分别?若无所因,突然而生,何不曰中,别识明月?
汝更细详,微细详审:见托汝睛,相推前境,可状成有,不相成无,如是识缘,因何所出?识动见澄,非和非合;闻听觉知,亦复如是。不应识缘,无从自出。
若此识心,本无所从,当知了别,见闻觉知,圆满湛然,性非从所,兼彼虚空,地水火风,均名七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阿难!汝心粗浮,不悟见闻,发明了知,本如来藏。汝应观此:六处识心,为同为异?为空为有?为非同异?为非空有?
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识明知,觉明真识;妙觉湛然,遍周法界。含吐十虚,宁有方所?循业发现。





经文讲解部分,我引用了海仁法师的讲义,大家对圆瑛法师讲义熟悉,这个可以作个参考,算是补充。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8-7-21 15:58:47

如来藏中,性识明知,觉明真识;妙觉湛然,遍周法界。含吐十虚,宁有方所?

如来藏中,性识明知,觉明真识;妙觉湛然,遍周法界。含吐十虚,宁有方所?

如来藏中,性识明知,觉明真识;妙觉湛然,遍周法界。含吐十虚,宁有方所?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识,是遍法界的!)

这楼,麦田师兄要重点看,这是佛亲口开示的结论!识遍法界!为什么要重点看这个结论呢,因为道理懂起来是很难的,从结论先给自己信心,不要再犯不懂就诽谤的毛病!这是自己悟道最大的障碍!
页: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无情、本来是佛的话题(兼答“清凉的夏天”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