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之子
发表于 2018-7-5 20:13:28
以下供参考:
八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常说的第八识,即阿赖耶识。
楞伽经于偈问偈答部分一开始,大慧菩萨所问的第一个问题即是:“云何净其念?”“念”即是意念,意念即是心。这也就是问如何净其心。然而“净心”与“净念”还是有点微妙的差别,因为心是指心体,而念则是心之功能业用,所以一个是体,一个是用。因此说“净念”只是净心之功能,令其不妄用;若说“净心”,则是于心体本身上下功夫。然而心体无相,由用而显,故第一步入手先从其业用上下功夫,渐次能达到心体,因此大慧菩萨在偈颂中的第一个问题即问“云何净其念”。
再者,“净心”既然是一切佛法中最首要的问题,而心之组成为八识,故后来大慧菩萨在长行中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即是“诸识有几种生住灭?”这便与偈颂中的第一个问题“云何净其念”遥相呼应。问诸识生住灭的种类,即是要了解心识的生灭相,通达心识的生灭相后,才有可能离生灭而入不生灭的本体。此不生灭的本体即是如来藏。
因此楞伽经一开始即从对生灭的八识妄心幽微深入的探讨,渐次入于对不生灭的如来藏之显发,最后达到诸识即妄即真,七识不流转,如来藏受流转等甚深义之揭示。若达八识生灭之相,其所依者实是不生灭的如来藏本体,即达不生之大旨。
张力手
发表于 2018-7-7 22:33:35
xiang96 发表于 2018-7-1 06:34
你说的有道理,但混淆了一些概念。理解没有实际受用,不是明心见性,佛说在明心见性之前,汝意不可信。所 ...
首先,是悟后进修。,即悟就是悟了。实际受用来说,解除的根本无明,即使仍有疑惑,或者未证实,已经转业力为愿力了。就像法华经里的穷子,他知道了自己是大富长者的儿子,即使仍能耐不够,他也是儿子。不知道时,即使一直吃苦耐劳,即使认了干儿子,叫了爹,他心里始终没底气。为什么长者没有一下子直接告诉他,绕这么多弯子呢?因为当时穷苦消磨的儿子没法信,受啊。佛教菩萨也是这样啊,本为佛子,流离失所,不止自己的财富。另外,受用不止是飞天入地为受用,万物形态都是妙用。都会也是众生本具的,显现德能就需进修了。最后,识心直到阿赖耶识也是妄心,只是相对前六来讲,相对的清净。阿弥陀佛,求大德同修门指正。
xiang96
发表于 2018-7-25 21:31:14
楞枷经:谓八识。何等为八。谓如来藏、名识藏、心意意识、及五识身。非外道所说。
这段经文说得很明白,第八识就是如来藏
xiang96
发表于 2018-7-25 21:32:55
本帖最后由 xiang96 于 2018-7-26 07:41 编辑
《楞伽经》
佛告大慧。三种自性及八识。二种无我。悉入五法。大慧。彼名及相。是妄想自性(遍计所执性)。大慧。若依彼妄想。生心心法。名俱时生。如日光俱。种种相各别。分别持。是名缘起自性(依他起性)。大慧。正智如如者。不可坏故。名成自性(圆成实性)。复次大慧。自心现妄想。八种分别。谓识藏、意、意识及五识身相者。不实相妄想故。我我所二摄受灭。二无我生。是故大慧。此五法者。声闻缘觉菩萨如来。自觉圣智。诸地相续次第。一切佛法悉入其中。复次大慧。五法者。相、名、妄想、如如、正智。大慧。相者。若处所。形相。色像等现。是名为相。若彼有如是相。名为瓶等。即此非余。是说为名。施设众名。显示诸相。瓶等。心心法。是名妄想。彼名彼相。毕竟不可得。始终无觉。于诸法无展转。离不实妄想。是名如如。真实决定。究竟自性不可得。彼是如相。我及诸佛。随顺入处。普为众生。如实演说。施设显示于彼。随入正觉。不断不常。妄想不起。随顺自觉圣趣。一切外道声闻缘觉。所不得相。是名正智。大慧。是名五法、三种自性、八识、二种无我。一切佛法悉入其中。
这段经文说明:众生有八个识,八个识之外没有第九个识,更没有第十个识。因为一切佛法悉入其中。三自性及八识,二种无我,悉入五法,佛智是五法之一,说明佛也只有八个识,没有第九个,更没有第十个。说第九识、第十识是以第八识如来藏含藏的种子清净程度来区分众生与佛菩萨的第八识的不同而已。你把自己第八识含藏的种子都清净了,你就成佛了。
何为“一切佛法悉入其中”?因为心外无法。这个心同时具足三种自性,八个识的了别及功能作用,二种无我。所以百法明门论中,心法只有八个识,若另有第九个、第十个识,则是心外有法了。
xiang96
发表于 2018-7-25 23:23:13
本帖最后由 xiang96 于 2018-7-26 08:18 编辑
唯识对于没有证悟的人来说,本来就很难。在这里我并不想辩论唯识学的内容,我们都不具备这个能力。我只是想告诉大家,1、众生共一个第八识,2、第七识方便说是真人,3、第八识是妄,第八识之外还有第九识和第十识同时存在。这三条与大乘经典和成唯识论、百法明门论明显不符。
既然不符合经论,就应该对自己的所悟的正确性产生怀疑,因为自古以来错悟的人很多,我奉劝大家,在没有通达经论时,不要轻易断言自己已经明心见性,你可以讲法,可以分享自己的所悟,可以诵持经典,可以观行,可以辡论,但是不要判断自己证量果位。因为这个对自己的修行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对自度度他并没有什么切实的帮助,反而说错了就是大妄语、大我慢。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很明确地讲了不能未证谓证,未得谓得。我是出自一片好心来劝劝大家,听不听就随你们了。
一场法会真有80%的人开悟,什么牛都可以吹,就是这个牛是吹不得的。众生若真有这么好的根性,一定能感得佛出世了,佛下世都是要看众生的得度机缘是否成熟。那为什么佛预言当来佛是56亿年后降生,而不是现在?为什么佛预言我们所处的时期是末法时期?既然这么多人明心见性,佛为什么不说现在是正法时期?我们不要怀疑佛的宿命通,对于未来发生的事情,佛是不会说错的。
法华之子
发表于 2018-7-26 09:40:11
xiang96 发表于 2018-7-25 23:23
唯识对于没有证悟的人来说,本来就很难。在这里我并不想辩论唯识学的内容,我们都不具备这个能力。我只是想 ...
请问师兄自己明心见性没有呢?
法华之子
发表于 2018-7-26 12:40:07
xiang96 发表于 2018-7-25 21:32
《楞伽经》
佛告大慧。三种自性及八识。二种无我。悉入五法。大慧。彼名及相。是妄想自性(遍计所执性)。 ...
《楞严经》说,识阴虚妄。
请师兄开示,此识,指的是第几识?
sdzcsc
发表于 2018-7-26 15:22:26
张力手 发表于 2018-7-7 22:33
首先,是悟后进修。,即悟就是悟了。实际受用来说,解除的根本无明,即使仍有疑惑,或者未证实,已经转业 ...
第八识是如来藏吗?
如果是如来藏,还用转识成智了?
xiang96
发表于 2018-7-27 16:01:45
本帖最后由 xiang96 于 2018-7-27 17:05 编辑
法华之子 发表于 2018-7-26 12:40
《楞严经》说,识阴虚妄。
请师兄开示,此识,指的是第几识?
你以为识蕴有个识字就是八个识吗?呵呵~你去先看看杂阿含经、阿含经这些个小乘经典吧,关于五蕴,从来没有哪个法师把第八识归入五蕴世间法的,先学懂了小乘法的佛学常识后,再看楞严经,对你理解经典会有一定的好处。
下面就简单转载法师讲的五蕴:
五蕴:色身再加上识心就组成了五蕴,色法与心法和合组成了五蕴,五蕴就是识心在色身上的活动,没有识心,五蕴就是一具死尸。五蕴是和合体,和合起来的就不是真实的,有生灭变化的就不是真实的。
欲界众生在每个活动的当下都有五蕴参加,走路、吃饭、工作,各种活动都有五蕴参加,佛说这是五受阴。识蕴是指六个识心的了别作用,眼识负责见色,耳识负责听声,鼻识负责嗅香,舌识负责尝味,身识负责觉触,意识负责分别五尘上的法尘,识蕴的活动就是一系列的了别活动。色蕴的一切活动,都由识心支配,所以五蕴是身心互相配合运转的。识蕴受意根指使,意根是总指挥,祂想要做什么,六个识就得随顺执行,身口意行就要随意根动转起来。
当六根与六尘相接触之时,六识就被生出来,六识接触六根六尘以后,就有分别性,分别六尘时出现的喜怒哀乐的觉受,就是受蕴。想蕴是六识心上的取相,对六尘的执取性,了知了别六尘境界,进而一系列的妄想、思惟等等心里活动就出现了。行蕴是运动、动转、流转、变化、变动的意思,是六识的功能作用,但也不离意根和第八识的功能。
在色蕴上有识蕴,在受蕴上有识蕴,在想蕴上有识蕴,在行蕴上有识蕴。识蕴是六个识的作用,也称作识受阴。识蕴的这些功能作用是有边际有限量的,各有各的作用,互不相代。比如眼识,分别色尘的粗相,分别显色,不能代替意识分别形色,不能分别表色,不能分别无表色等等法尘;眼识不能听声,不能嗅香,不能超越见色的界限。
六受身:眼触生受,耳触生受,鼻触生受,舌触生受,身触生受,意触生受,触的对象是六尘境界。六想身:眼触生想,耳触生想,鼻触生想,舌触生想,身触生想,意触生想。想是了知,是了别,心上取相为想。六思身:眼触生思,耳触生思,鼻触生思,舌触生思,身触生思。思,是指行蕴,是动转,是决定心,是六个识的造作,六个识的抉择和动转。六识身:眼触生识,耳触生识,鼻触生识,舌触生识,身触生识,意触生识。
xiang96
发表于 2018-7-27 16:40:58
本帖最后由 xiang96 于 2018-7-27 16:52 编辑
众生之所以本来是佛,都能成佛,就是因为众生都有第八识如来藏,众生的第八识与佛的第八识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无我性,一个有我性;一个是不垢不净,一个是净;一个是不断不常,一个是常。
第八识的无我性,一是指第八识里还含藏着生生灭灭的种子,种子还有变异不固定,因此第八识就不是真实不变异的,不是常恒的,那就还不是完完全全真真正正的我,不生灭变异的,才是真正的我。二是指第八识不知道自己是真实的法,祂也没有作主宰性。第七识就是有我的,能作主宰,祂把一切法都当作我,第八识与第七识正相反。第八识是真我,但是这个真我,是无我性的。五阴是假我,表面却是有我性的,如来藏是真我,这是我们给祂封的,祂自己并不认为如此,祂自己不清楚这件事,祂也无所谓真与非真。
在大涅槃经中,佛说佛地的无垢识,叫作常乐我净。常,就是已经究竟,再也不变异了,所含藏的种子全部清净,再也没有生灭变异的现象。我,无垢识有二十一个心所法,是真真正正的我,完完全全的我,具足我性。诸佛是彻底无我的,这意思是指佛的七识心,已经达到究竟、完全彻底的无我,在此之前,还不是究竟彻底的无我,还有一部分或者是一小部分的我没有断尽,所以还不能成佛,断尽就能成佛了。识心有证自证分,有反观自己的能力,那就是有我性的,佛地的无垢识,就能自己证明自己的存在,能够反观自己,所以就有我性。而众生的第八识不能反观自己的存在。
页: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