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戒是佛法的平地,万善由之而生。
大地可以生长万物,皆是承蒙大地恩赐。
戒法也是这样,能生万善,小乘四果、大乘十地、等觉妙觉,都是从
戒善而生,离开了戒法的大地,就无法生长出菩提芽苗,结定、慧等花果。
这是戒法的重要所在。所以,学佛必须要先学戒律,离开戒律,休谈学佛。
二、一切佛弟子都依戒而住。
佛在涅槃的时候,阿难问佛:“佛在世时,以佛为师,佛灭度后,以何为师?”佛告阿难:“以戒为师”。因为末法时代,邪师说法,遍地皆然,对于初学佛的人来说,是分辨不出真伪的,不知道什么是正法?什么是邪法?谁是真正的善知识?所以,跟谁学都没有把握,只有以戒为师,才是最有把握的!
最牢靠的!居家弟子依三归、五戒、八戒、在家菩萨戒而住。出家弟子依声闻戒、菩萨戒而住。这样依戒而住才不会误入歧途!
三、戒是趋向涅槃的初门。
若想打开涅槃城的大门,“戒律”就是开城门的钥匙;
若想摘取菩提圣果,“戒律”就是趋向菩提的阶梯;
若想降伏烦恼之贼,“戒律”就是缚贼的绳索。
没有戒律而修定慧,终成魔定、狂慧!没有戒律,所行的路,就是歧途!我们学佛的目的,就是为了求证涅槃,断尽烦恼,直到福慧圆满,证得佛的境界。
但必须以戒律为基础,以戒律为阶梯!
四、戒律是佛法的璎珞。
“戒律”像璎珞一样,能够庄严佛法,也能够庄严大家。
如果僧团当中,人人学戒、持戒。
那么,人人都有威仪幢相,众生见了就会生起欢喜心、信敬心,就愿意亲近,学习佛法,流传下去,发扬光大!
“戒律”是佛法的寿命。
“戒律”住世,佛法就常住世间。
所以佛告诉阿难戒法能令正法久住。
“戒律”既然能生长诸善法,又是佛弟子所依,又是入涅槃之初门,同
时也能够庄严佛法、住持正法。戒律有如此不可思议的功德和益,所以,学戒持戒!乃佛门的重中之重。
从断惑证真来说,“慧”为最高,“戒律”的功用最强。
若想了生脱死,更离不开戒律。
无论从自利的角度来说还是从利他的角度来讲,离开戒律都一无是处。
在登坛受戒的时候,将十方善法纳拢于心而得“戒体”。
这个“戒体”就会时时刻刻的产生保护功用,像人手里拿着武器,时刻防御敌人侵犯自己一样,这就是戒体的作用。
它虽然是一种无表色的物质,但它确确实实地存在着,就像地球的引力场,虽然见不到,但不能说它不存在。
“戒律”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即戒法、戒体、戒行、戒相。
“戒法”就是佛为佛子所制定的教法,如白衣居士的三归、五戒等。
出家人的十戒、具足戒等。
“戒体”是指纳善法于心,在自己身上而起到的力用。
如在受戒的时候,按照佛制定的教法如法授受,(作授戒忏悔等事业的一种宣告仪式,由此宣告仪式的宣告文,而成就所作之业)的观想,发愿“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度脱一切众生”。
通过愿力、观想力,在一切境上
起大悲心,把以前在情境、非情境上所犯下的一切罪恶,全部转换成善法,充满整个虚空法界,然后如云如盖一样聚在头顶,盘旋而下灌注身心,而得妙善戒体。
这就是“得戒”。
“戒行”指按照佛所制定的戒律,在日常生活中,起到护持自己身、口、意三业远离犯罪的行为,称之为戒行。
“戒相”有两种含义:
一种是指我们所学的在家菩萨戒,六重、二十八轻是其戒相。沙弥、沙弥尼的十戒是其戒相。比丘的二百五十条戒、比丘尼的三百四十八条戒是其戒相。
另一种是指通过行持,使戒德光显于外,而表现出来的威仪幢相,称之为戒相。
学戒、持戒,实际上是在保护自己,按佛的教诲,该做的则
做,不该做的不要去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