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循环得很正常,这个人身体健康。凡是某个部位疼痛、不正常了,这是血气流通有障碍。如果能保持得很正常,这个人实在讲是不会生病的。凡是有病痛,都是血气不通,有阻碍,才会產生病痛。
我们工作劳累、疲倦,说实实在在的话,也是不正常,从生理牵涉到心理。佛在经上常常跟我们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心裡面妄念多、烦恼多,常常使身体生理感受得不正常。何以诸佛如来、大阿罗汉,他们為什麼生理都正常?他没有妄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
在新加坡有一位许哲居士,今年一百零一岁,她一百年没有生过病,没有说哪裡有疼痛、哪裡有不正常,一百岁了。什麼原因?心地清净、慈悲。她是真能放得下,从来没有一个念头為我,起心动念都是為别人,為社会上的老人、病人、苦难的人,一生為他们服务,不知道有自己,所以她就没有病痛了。我们為什麼会有病痛?因為我们念念都有自己,有自己就有麻烦了。《金刚经》上讲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寿者相」,我们是四相都具足,所以就麻烦了。人家四相都破了,四相都离开了,这个身体完全恢復自然,自然是最健康的。所以这些现象是血气不畅通的现象,应当跟医生去讨论。医生裡头最好是中医,老中医懂得,西医恐怕不懂得这些东西。
下面这个问题,他说:「实施观心法门后,杂念妄想不多,比较常能保持空念和无念的状态。唯古德有云,起心动念是天魔,不起心动念是阴魔,到起不起时是烦恼,有念与无念似乎相违。究竟如何才好? 大概只要不执著皆可。又何谓天魔、阴魔、烦恼魔?」
答: 这些「魔」的名称、含义,《楞严经》上讲得很清楚,一般佛学辞典裡面这些名相也都能够找得到,我在此地就不多解释了。这个境界确确实实你讲得没有错,只要不执著。这个话是佛在《楞严经》上说的,无论什麼是境界现前,决定不要执著,想到《金刚经》上一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不过,念佛法门跟其他法门不相同,离妄想执著实在不容易。这种话说得容易,做起来难,太难了。净土宗对於初学的人,《弥陀经》上教我们执持名号。所以净土宗凡圣同居土往生的,我们其他的都不要执著,专门执著阿弥陀佛的名号,这是一个好办法。教我们什麼都不执著很难,教我们用一句「阿弥陀佛」把其他的执著换掉,我们还是执著,执著阿弥陀佛,别的不执著了,这个好办,容易多了。这个法门叫易行道,教我们要执持、要执著、要保持,一直到临命终,还执著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阿弥陀佛果然来接引,你就跟他去了,到了极乐世界再离一切执著。我们可以用这个方法取得西方净土,所以这是易行道,稳当、可靠而且快速,往生极乐世界成功的果位是想像不到的,超越了其他法门的成就。正因為如此,所以十方世界的诸佛如来对阿弥陀佛讚叹,许许多多诸佛如来他们都是念佛成佛的,这一个道理我们要懂。这一问我就答到此地。
他说:「我已很能接受无我、无常及『一切唯心,万法為识』的观点。但总觉得在内心深处仍有一个模模糊糊、似有似无的『我』在。无论日常生活中的起心动念或在修行之时,都有这个『我』在作主,究竟何故?如何才能真正无我?」
答: 你这个话说得很正确,一点都不假。你真正要做到无我、无常,你就不会来问问题了。你来问问题,谁问的,「我」问的!由此可知,无我难。真正做到无我,最低的程度,你已经超越六道轮迴;你不会在轮迴裡面,超越六道了。实在讲,超越六道之后是四圣法界。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藏教佛、通教佛,这是四圣法界。四圣法界是不是真的无我了?没有。决定不执著这个身是我,佛在经上说,「我执虽亡,法执犹存」;我执破了,他还有法执。试问问:谁执著法执?还不是个「我」!不过他那个我执是非常非常微细,不是像我们这个很粗的观念。果然法执也断了,我、法二执都断了,无明破一品,这超越十法界,这是一真法界裡面的法身菩萨,才是真正无我。
所以到真无我的时候,他用的是真心,决定不是妄心,他的智慧开了,世出世间法没有一样不通达。如果我们对於一切法还有障碍、还有不明瞭的,自己一定要晓得,為什麼不明瞭?不明瞭叫无明,我们完全被无明覆盖,所以对於世出世法虽然认真去研究、去探索,往往还產生了错误的见解。所以是误解诸法真实义、曲解诸法真实义往往有之。
要避免这些歧途、叉路,歧途叉路很危险,不知道将来自己走到哪裡去。由此,不但是佛,古圣先贤都是这样教导我们,求学、求道都要亲近明师,没有真正善知识指引非常困难。我们自己有一点悟性,那是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这一生当中要是没有好的因缘,没有好的善知识、修学环境,往往走错路,那就非常可惜。有这麼好的悟性,过去生中有这麼好的因缘,这一生当中遇到善知识,这个路子走对了,容易开悟,纵然开悟也不能忘记念佛。对於念佛法门,一定要认真去研究,去认识它,这个法门无比殊胜。以高度的善根福德因缘、高度的悟性修学念佛法门,往生的品位高,超出其他方法太多太多,所以一定要珍惜净土法门。如果要真正了解无我的道理、境界,佛在《大般若经》裡面讲得很好、很多,讲得很详细,可以从般若下手。
第九个问题:「通常将起贪瞋之时,反观此心,便能不起,可知观心法门也颇殊胜。唯其遇到烦恼太强之时,虽然用心观照,也无法消除,此时辅以念佛法门,将注意力移至佛号或许有用。如果观心与念佛都无法消灭强烈的烦恼之时,则如何对治?」
答: 贪瞋痴慢,这是烦恼习气,它起来的时候,这个幅度不大,用观心、用念佛都能够降伏,也就是都能把它化解掉。如果这个烦恼太强烈,你观照也没有办法息灭它,念佛也无济於事,这时怎麼办?说个实在的话,这时候就是证明你自己观照的功夫不够,念佛的功夫也不得力。这两样如果有一样功夫得力,烦恼决定能够降伏。所以要加深功夫,这个重要。不是功夫不得力,是我的功夫还不够!一般讲,在这个时候生惭愧心,懺除业障。用什麼方法懺除?还是用观照、用念佛。这两种方法任何一种都行,两种合在一起用也行。
世尊教我们念佛,《十六观经》就是观想跟念佛合起来用。这十六种观法,「持名念佛」是第十六种。十六种方法你会用一种就行,两种、三种合起来用也行。你要是说「十六种我统统合起来用」,那你要有很大的本事才行,一般人决定做不到。两、三种合起来用还可能,太多了恐怕自己佛也念不好,观也观不成,那就错了。无论是理论还是方法,都讲求「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功夫才能得力,这一点非常重要。今天时间到了。
佛学问答 ﹝2000/09/21﹞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21-90-16
觉华法师转来的同修,这是包和平同修的五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他说:「根据家裡面实际上的状况,小佛堂设在阳台转弯的地方,坐北朝南,弟子礼拜时只有向北面拜。听一个同修讲,他听净公上人在音带裡面讲过,不记得是什麼带子,任何一方都可以礼佛,但绝对不可以朝北礼佛。像我现在只能如此诵经与礼拜,假如不如法,有罪过不能往生,我应该怎麼办?」
答:听录音带是不是听错了?我没有说过这句话。说是不能向北礼拜,我也头一次听到。佛法大乘经论裡面表法的意思很多,我们一心向西方,这是在表法裡面的义趣多。如果我们家裡面的房子,是坐北朝南的,大门对在前面,对著大门这是上方,两旁是东、西,如果东、西设立佛像就不如法了,佛一定要供在上方。哪是上方?坐在这个座位,每一个门,人进来的时候你第一个看到,这个位置就是大位、就是上位,所以不拘哪一个方向,因為你们建筑的房子方位不一样。我们供佛,佛一定供在上位,这个位置我们就认定它作西方就行了,方方都是西方,不要去搞东南西北,这就对了。
像《华严经》裡面善财童子参访善知识,都是向南方,南巡参访,这个「南」绝对不是东南西北的南。如果说只有南方有善知识,北方难道没有吗?东方、西方都没有吗?為什麼善知识偏偏都到南方去了?所以它那个「南」是表法的,南代表光明。在五行裡面南方是火,火是代表光明的,光明代表智慧。善知识是有智慧的人,他住在那个地方,那个地方就叫「南方」;善知识是有福报的人,他住的地方就叫做「福城」。所以福城、南方不是指一个方向、不是指一个地区,我们要懂得佛法这个意思,只要虔诚恭敬供养佛菩萨,礼敬佛菩萨,消灾免难,哪裡会有造罪业?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我们佛像供在北面就向北面礼拜,有功德没有过失。
第二个问题:「有一个居士出家剃度后,因為道场不是六和敬,能否回到俗家一人独住修行?」
答:可以。如果道场不如法,对自己修行得不到利益,是可以的。
第三个问题:「共修时大家念六字妙音圣号,十分欢喜,心地清净,但定课不能完成,怎麼办?」
答:共修的时候,共修就是我们的课程;共修的时间长,你定课就不必做了。像我们这个念佛堂二十四小时就是一句佛号不断,到这边来参学,进入念佛堂就跟大眾修学,就是你这几天的课诵,你的定课也都在其中了。
第四个问题:「在一个道场看到一种情况,一位女孩穿无袖衫,下面穿长裤,恭恭敬敬礼佛、念佛,有一师姐阻止,说《大藏经》中讲这种打扮礼佛、念佛有大罪过,下阿鼻地狱。她想不通,找我问一下。会有什麼罪过吗?」
答:照他这个说法没有过失。现在社会跟从前不一样,衣著跟过去可以说是完全不相同。过去中国的社会男女授受不亲。我们看到古老的建筑,大富人家房子都讲究有几进的;四合院的房子它有好几进,通常妇女都不到客堂来,内外都有分。即使到寺院,寺院庵堂也有礼节。现在这些都没有了。佛法没有定法,佛法永远是恆顺眾生、随喜功德。在佛堂裡面只要没有过分的暴露,大眾都可以接纳的。我们可以接纳,当然佛也可以接纳。现在妇女穿露背装的太多太多了,走到马路上到处都是,她要到佛堂来礼佛,你怎麼可以禁止她?你怎麼可以说她要堕阿鼻地狱?堕阿鼻地狱是谁判的?佛没有判,菩萨也没有判,是她个人判的,她要当判官麻烦可就大了。她要说是《大藏经》裡面哪一段,请她把《大藏经》找出来我们看看。
特别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法通情达理,所以不懂得权变就没有办法接引眾生,我们一定要有慈悲心帮助眾生种善根第一重要。一个人这一生当中没有遇到佛法,阿赖耶裡面没有种下善根,这是一生最不幸的。无论在哪一种情况之下,他能够见到佛像,听到佛菩萨的名号,都是不可思议殊胜的功德利益,这一生不能成就,往后生生世世这个善根会成熟的。至於礼节这一桩事情,她没有学过,不可以怪她。《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讲得那麼清楚;「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原谅她、不怪她,没人教她。人家看到这个道场庄严,想进来拜拜佛,想进来看看、听听,不能够阻止。她不懂礼节可以原谅。她是佛教徒,接受过老师教导的,她懂得礼节;至於没有接触过佛法的,她不懂礼节,我们更要让她方便,显示出佛门广大,大慈大悲。不可以拒人於千里之外,希望这位菩萨要发菩提心,多度一些眾生好。
最后这个问题:「同样是这个女孩带水果供佛,临行时取一点回家,有师阻止:『不能拿,否则犯戒。必须常住分给师父们之后,再由师父与信眾结缘;否则师父见到不禁止的,与信眾罪过无边。』是吗?」
答:这个要讲戒律才行,不讲戒律那就难了。可是今天的佛教诸位要知道,已经没有戒律了。明朝末年蕅益大师是一个研究戒律的,他告诉我们,中国从南宋以后就没有比丘了,出家人所受的戒都是名字戒行,实质上不能得戒。所以蕅益大师受了戒之后就退戒,他老人家一生只守住沙弥戒,自称菩萨戒沙弥,这是他自己肯定自己的身分,不敢称比丘。他老人家自称沙弥,他的徒弟不敢称沙弥,老师是沙弥的身分,学生成时法师,《蕅益大师全集》能够流传下来是成时的功劳,他从事编辑,刻书流通,这是蕅益大师的入室弟子,成时一生自称出家优婆塞。出家优婆塞是从他开始,这些人真正通达戒律,知道自己的身分,老实,不自欺欺人。
我们今天要受戒律,戒律裡面规矩很多,你说的这些,这叫小小戒。这个小小戒这麼认真,好!大戒你都守住了?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你是不是都受到了?如果只是拿戒律去衡量别人,这个犯罪了、那个犯罪了,自己有没有回头想一想,自己有没有造业?有没有犯罪?如果自己真正是菩萨,六祖惠能大师讲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一天到晚见别人的过失就是自己的过失。我们要很冷静的反省,很冷静的检点自己。
这个是小小戒,尤其是初学佛的人,她拿东西来供佛,供完之后不要说是拿一点带回家去,她全部带回家去,我们都欢喜,佛跟她结了缘。不懂戒律的人没有过失,一定要随喜,修随喜功德,让这个人欢喜心,她以后常常到寺庙裡面听经闻法,这个缘就结了,她就来学佛了。如果这样也不可以,那样也不可以,把人家吓倒了,以后再不敢进佛门,「佛门规矩大,我们进去都有罪,还是不进去的好。」岂不是把人家学佛的念头一刀斩断吗?这叫断人法身慧命,这个罪才堕阿鼻地狱。谁堕阿鼻地狱?不是这一位女孩子,是说她犯戒的这个人会堕阿鼻地狱,你们想想对不对?把人家学佛的善根断掉了,吓得人家不敢来了。所以对於初学之人,我们要大开方便之门,这是诸佛菩萨,这是大乘佛法。
我们自己学佛也是这样的。如果当年我们学佛不懂礼节,一定说这个是罪过、那个罪过,也把我们吓倒了。我跟同修们说,我早年学佛的时候环境非常清苦,生活艰难,对老师从来没有供养过;没有能力供养,也不懂礼貌。我跟章嘉大师三年,从来没有跪到地下拜过他。一般人看到:「这还了得,这个罪多大!」章嘉大师从来没有说我的过失,见到我都非常客气,非常喜欢。我每一次离开他的时候,他老人家都送我到门口;我们被他感动了,世间有这样的好人,这样关怀我们的人。
我一个星期跟他见一次面,每一个星期天都去看他,接受他的教诲。如果有一个星期没去,他就会打电话来,「你怎麼没有来?是不是生病?」搞得我们不能不去,这叫「摄受」。如果不是这样的摄受,我们对佛的缘就不可能有这麼深,慈悲摄受。到后来我们了解為什麼要拜佛,才肯去礼拜;没有搞通、搞清楚,我不会跪到地下拜佛的。在佛的大殿上,头三年的时候,我也是脱帽在当中向佛像行三鞠躬礼,我不会跪到地下拜佛的。佛没有怪我!章嘉大师真正高明的善知识,他不怪我,这些半通不通的人看到才见怪。
我那个时候也有同修、朋友在一起,看到我跟章嘉大师这个态度,他们也都是很茫然,「大师对你这麼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