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8-9-20 09:52:21

(虚云老和尚《云居山方便开示四月十一日》

这两天老朽打各位的闲岔,旧厕所拆了,新的未完工,各位解手有些不便。你我在世上做人都是苦,未明白这个道理变化,这里不适意,那里也不适意;看清楚了,总是动植二物互养。一切动物都有粪,若嫌它不净,就着色香味,在五色五味等处过日子,在好丑境缘上动念头。修行人也离不得衣食住,虽是吃素,五谷蔬菜没有肥料就没有收成,屎尿和得好,才有好庄稼。植物吸收屎尿愈多愈长得好,人吃了这些植物,岂不是吃屎尿吗?吃饱了又屙,又作肥料,又成植物,又拿来吃,这就是动物养植物、植物养动物。屙了食,食了又屙,何以食时只见其香不见其臭呢?食既如此,衣住也是一样,织布的棉花、架屋的木料都要肥料。可见我们穿也是粪,住也是粪,何臭之可嫌呢?未等新厕所修好便拆旧厕所的用意,是要利用旧厕所的材料来修新厕所和牛栏。如果现在不用,后来用在别处就怕它污秽,若弃却不用,又恐造成浪费招因果。其实说秽,则身内外皆秽。明得此理,一切皆净皆秽,亦不净不秽。僧问云门:“如何是佛?”门曰:“干屎撅!”屎撅是佛,佛是屎撅,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些理路看不清,就被色相所转,看穿了就如如不动,一切无碍。要想不被境转,就要用功,动静无心,凡圣情忘,则何净秽之有?古人言句,我们虽会拿来说,做是做不到,其意义也不易了解。何以拿干屎撅来比极尊贵的佛呢?明心见性的人,见物便见心,无物心不现,了明心地的人,动静净秽都是心。僧问赵州:“如何是佛?”州曰:“殿里的!”曰:“殿里者岂不是泥龛像?”州曰:“是!”曰:“我不问这个佛。”州曰:“你问哪个佛?”曰:“真佛。”州曰:“殿里的。”对这问答明白了,你就知道一切唯心造,见物便见心的道理,举止动念就有下手处,有着落了。若净秽凡圣心不忘,就把本来处处是道场,变成处处是障碍了。你试试看,上佛殿、下毛厕的时候返照一下。

※如来使※ 发表于 2018-9-20 12:21:51

本帖最后由 ※如来使※ 于 2018-9-20 17:19 编辑

云霓菩萨:
      随喜赞叹师兄勇猛精进、博览群经、慈悲度众生;
      我们的观点大都相同,分歧是少数;
      产生分歧的根源在于:师兄不明白什么是“无分别法”。
      佛在讲《法华经》之前讲了无量的“方便法”,又在《法华经》中舍弃了“方便法”:      今我喜无畏, 于诸菩萨中,   正直舍方便, 但说无上道。      菩萨闻是法, 疑网皆已除,      千二百罗汉, 悉亦当作佛。      如三世诸佛, 说法之仪式,      我今亦如是, 说无分别法。    《涅槃经》:如来世尊有大方便,无常说常,常说无常;说乐为苦,说苦为乐;不净说净,净说不净;我说无我,无我说我;于非众生说为众生,于实众生说非众生;非物说物,物说非物……。   我们在这里争论“谷米草木 ”是不是众生,没有意义;弄懂了“无分别法”,一切自解。

法华之子 发表于 2018-9-20 13:00:39

本帖最后由 法华之子 于 2018-9-20 13:03 编辑

※如来使※ 发表于 2018-9-20 12:21
云霓菩萨:
      随喜赞叹师兄勇猛精进、博览群经、慈悲度众生;
      我们的观点大都相同,分歧是少数 ...
师兄慈悲。

无情本空,唯心所现。说有无情本是多余,何况去讨论无情不能成佛?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8-9-20 13:03:24

※如来使※ 发表于 2018-9-20 12:21
云霓菩萨:
      随喜赞叹师兄勇猛精进、博览群经、慈悲度众生;
      我们的观点大都相同,分歧是少数 ...

这段经文分享的好。

法华之子 发表于 2018-9-20 13:16:59

本帖最后由 法华之子 于 2018-9-20 16:42 编辑

楼主师兄的思维方式,末学建议纠正一下:

楼主师兄认为,因为无情是无情,所以不能修,不能证,不能听经闻法,所以无情不能成佛。这依然是妄想心的执着。

请楼主师兄反向思维:无情物,如师兄理解,他们究竟是怎么来的?可从本开始思维,而不是从末思维、

所以,文殊菩萨选择观世音菩萨的闻思修法门,反闻闻自性。如此才能性成无上道。

学习佛法,在于精而不在于多。闻一悟千。《楞严经》阿难尊者的示现,给了佛子们很好的启示,旷劫多闻,不如一日闻无上道,不如一日闻无漏法门。

法华大会上,佛斩钉截铁,末法时代众生,能闻法华经一句一偈,乃至一念随喜,即能蒙佛授记。如果众生不信,非要强调苦修苦证,非要拿其他经典对抗经王,是不是在谤佛谤法?

※如来使※ 发表于 2018-9-20 17:38:36

本帖最后由 ※如来使※ 于 2018-9-20 17:58 编辑

       南无阿弥陀佛!
       “四依法”中,明确指出:何等语言所不应依?所谓诸论绮饰文辞……。

sdzcsc 发表于 2018-9-20 20:15:55

感恩各位大德、菩萨慈悲开示!


为什么我们本来是佛?


譬如方器,中见方空。吾复问汝。此方器中所见方空,为复定方,为不定方。若定方者,别安圆器,空应不圆。若不定者,在方器中,应无方空。——《楞严经》


阿难,若复欲令入无方圆。但除器方,空体无方。不应说言,更除虚空方相所在。——《楞严经》


如果说要让你的见没有方、没有圆那种分别,简单得很,把这个方器和圆器除掉了,那个见是不是没有方和圆了?也就是说这个虚空之体,“空体无方”,虚空之体本来就没有方和圆这种分别,仅仅是因为方器和圆器,这个虚空来随缘变现为方圆,它本来就没有方圆。是不是因为你除去了方和圆,它才没有方和圆啊?不是的。它本来就没有方圆。就等于是,我们本来就是佛,并不是因为我们破除了烦恼习气才成了佛,大家明白吗?那么我们虽然本来是佛,如果不把烦恼习气种种分别除掉,它能不能得到自在妙用啊?所以要明白,我们成佛不从修得,不修不得。——《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

云霓 发表于 2018-9-20 20:48:49

法华之子 发表于 2018-9-20 13:16
楼主师兄的思维方式,末学建议纠正一下:

楼主师兄认为,因为无情是无情,所以不能修,不能证,不能听经 ...

建议你读一遍宣化上人的法华经楞严经讲记。

法华之子 发表于 2018-9-20 21:32:24

本帖最后由 法华之子 于 2018-9-20 21:39 编辑

云霓 发表于 2018-9-20 20:48
建议你读一遍宣化上人的法华经楞严经讲记。
有礼缺貌师兄已经用宣化上人的解释和您沟通过。

师兄被自己的所知障所遮,事先已经确定肯定无情不是佛,不能成佛,鉴于此,师兄所引用的所有的经典,都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

因此,师兄要把自己心态放开,听闻其他师兄的开示。有礼缺貌已经和您沟通很多了,末学不指望说服你。但末学还是要对您说:区分有情无情,已经无聊,还要纠结无情是否能成佛,倍加无聊。

六祖说,本来无一物。楞严经说一心三藏,万法唯心所现。有情无情,幻生幻灭。

如人作梦,梦醒后,逢人便说,我昨天梦到的石头,它能不能成佛啊?

师兄,请问此人,是愚是智?

云霓 发表于 2018-9-20 21:35:20

※如来使※ 发表于 2018-9-20 12:21
云霓菩萨:
      随喜赞叹师兄勇猛精进、博览群经、慈悲度众生;
      我们的观点大都相同,分歧是少数 ...

给老兄探讨点敏感的,不好理解的观点。
1、没有广积善业,就不会遇见佛法,更不会相信佛法。没有福报善根怎会开悟?俗话说:九朝天子命十世状元才才会开悟。开悟人是初果罗汉具有道共戒的功德。
2、自己没有得度,尚在轮回中,没出离六道,没有得阿罗汉果位,怎会发大愿广度众生?没有证得人空,怎会证得法空?
净空法师:学佛法要先修小乘再修大乘。小乘是大乘的基础。现在人没有小乘基础一上来就先学大乘,都搞反了。
三藏法师印顺法师:必须先修小乘再修大乘,先得阿罗汉才能修大乘普度众生,修六度,具足菩萨道成佛。小乘阿罗汉是必经之路。比如:到站不下车,但是你必须要经过此站。
日常法师:现在是末法时期,离佛的正知见越来越远了,有些人认为我直接学大乘,小乘法是小法不学了。这样说就是谤法,谤法后果很严重的。大乘方广总持经:此经是彼经非,如是说者亦名谤法。
佛的一千多弟子都是先成阿罗汉的,有没有越过阿罗汉直接成几地菩萨的?没有吧。现在我们也应该先修小乘法先自己得度。再学大乘度众生。
3、何时开讲法华经哪?法华经:若如来自知涅槃时到,众又清净,信解坚固,了达空法,深入禅定。便集诸菩萨及声闻众为说是经。
所以,我们学佛法不能忽略,越过小乘,要先学小乘再学大乘。
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查看完整版本: 本人不懂,欢迎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