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法华经5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法华经7(3)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712
11#
发表于 2016-9-26 22:38: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尊佛。一切诸佛菩萨天人,我,鬼,畜,日月星辰,山河大地,风云雨雾,森罗万象千变万化,皆是一真之人,一念真心变现而已。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712
12#
发表于 2016-9-26 22:39:1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一心三藏的理论告诉我们,非空非有,即空即有,随缘现空现有。空有不二,随缘变现。空是随缘变现出来的,有也是随缘变现出来的。你随你的缘来到世间,我随我的缘来到世间,他随他的缘来到世间。万法随缘而来,万法又随缘而去。随缘不生,随缘不灭。随缘不垢,随缘不净。随缘不增,随缘不减。无一法不是随缘而现,随缘而变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712
13#
发表于 2016-9-26 22:39: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一心三藏的理论告诉我们,非空非有,即空即有,随缘现空现有。空有不二,随缘变现。空是随缘变现出来的,有也是随缘变现出来的。你随你的缘来到世间,我随我的缘来到世间,他随他的缘来到世间。万法随缘而来,万法又随缘而去。随缘不生,随缘不灭。随缘不垢,随缘不净。随缘不增,随缘不减。无一法不是随缘而现,随缘而变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712
14#
发表于 2016-9-26 22:39:4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子。其第一者,名曰智积。诸子各有种种珍异玩好之具。闻父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舍所珍往诣佛所,诸母涕泣而随送之。其祖转轮圣王,与一百大臣及余百千万亿人民,皆共围绕,随至道场,咸欲亲近大通智胜如来,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到已头面礼足,绕佛毕已。一心合掌,瞻仰世尊。以偈颂曰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712
15#
发表于 2016-9-26 22:40:0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大通智胜佛出家前有十六子,说明他也是半路出家,是不是?为什么要半路出家?他必须要体现众生的种种的欲望呐、习性呐,才能更好教化众生。末法时代,无奇不有,什么邪知邪见都有。有人认为白衣不能登台说法;出家女众不能登台说法;沙弥也不能讲经说法;比丘登台了,又说半路出家不能说法;童子出家的又说这个人没有「明心见性」,不能登台讲法!《法华经》是不是解决这个问题了?摩诃迦叶他们连大乘佛法都不信,他们明心见性了没有?佛是不是逼着他们讲经说法啊?释迦牟尼、日月灯明佛﹑大通智胜佛哪个不是半路出家?人家拖儿带女一大堆。我们怎么就不能讲经了?因为童男童女出家他烦恼障轻,是很容易成就自己。但是有些人他却以此赞自毁他,不是无聊得很呐?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712
16#
发表于 2016-9-26 22:40:4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这第一个儿子呢,「智积」,我们的智慧也要靠积累。「诸子各有种种珍异玩好之具」,这是为后面能看破放下作铺垫。 闻父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舍所珍,往诣佛所:皆,有双重含义:十六个王子都舍下;每个王子把所有的「种种珍异玩好」都舍下。往诣佛所:到佛住的地方去,按究竟义说:即舍即得——你舍下了种种珍玩,当下就得到佛果。问题是不是真的舍下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712
17#
发表于 2016-9-26 22:41: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诸母涕泣,而随送之:此为人之常情。儿子能够舍下富贵去修道,但作为母亲,心里总是有点感慨。如果用「第一义谛」观照,「诸母」就是我们自己的真心本来面目;「泣」是表法喜,很激动,妄心终于回到真心。想想看,真正明理以后,我们是不是感慨万分呐?恨不得痛哭流泪,那就是「诸母涕泣,而随送之」。这是表我们的法喜成就,那个心情你没有办法表达,你感到整个天下都是「我」,无量劫以来帝王、将相、英雄好汉都是「我」。你一下身价百倍,同时也感到任重道远。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712
18#
发表于 2016-9-26 22:42:1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不仅是革命先烈,在几千年中华文明史,不乏那些舍身成仁之人,都是菩萨在示现,让「真、善、美」在这个国土上成就一种气氛。佛法不离世间法,这些人心里根本就没有「我」,他时时刻刻想到的就是为人民服务,连自己的生命都可以供养众生。凡是听到《国际歌》,听到国歌,浑身毛骨悚然、心潮澎湃的人,这些人都是菩萨再来,他听到这种庄严的、悲壮的旋律,感受到这种悲壮的气氛,就时刻准备献身国家民族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712
19#
发表于 2016-9-26 22:42:4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把这个道理搞明白,心量打开了,你有什么看不破、有什么放不下啊?一点点都不值得你留恋,你这才是大慈大悲。普天之下谁不是我们生生世世的父母儿女啊?讲「第一义谛」都是一个人一个念——不能当口头禅呐!我们要常常作如是观照。作如是观照,你神不知鬼不觉早已成佛,是大菩萨、大大菩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就是佛菩萨的心态。我们要救生生世世父母的生生世世,你要有这样的心量。不然你一天到晚是自寻烦恼,你过不了今生、更解决不了来世。我们用智慧来权衡利弊,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情。这是讲「诸母涕泣,而随送之」。有个小孩子叫当权,剃度以后他那个老师来抱着他哭哭啼啼。那不是「涕泣而随送之」,是「涕泣而抓之」,把他抓回去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712
20#
发表于 2016-9-26 22:43: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其祖转轮圣王,与一百大臣及余百千万亿人民,皆共围绕,随至道场,咸欲亲近大通智胜如来,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到已,头面礼足,绕佛毕已,一心合掌,瞻仰世尊:其祖转轮圣王,是大通智胜佛的父亲。成佛以后只以道处,不以情交;就是贵为父母也都要去礼佛,更何况文武大臣?这里是表佛陀出世以后无量的众生都是法喜。这就叫「应供」。佛之所以能成佛,他已经与一切的万法感应为一个本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