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法华_bqkb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法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3 10:24
  • 0

    主题

    72

    帖子

    143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35
    41#
    发表于 2016-5-4 14:10:36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几千年以来就是犯了这个比天还大的错误,妄想通过方便法门来明心见性,他不知道佛的教诲是通过明心见性以后再修方便法门圆满成就,都搞颠倒了!师父这些话经得起《楞严经》印证!师父讲的几千年来的大错误可以有目共睹。所以从我们这一代起,修行人要百分之百地成佛,而且要当下成佛!极个别的当生成佛,不可以拖到第二世去,要恢复当年佛陀在世时那种教育的气氛!我们是这样,我们还要带领更多的同修走这条道路,舍此没有其它道路可走!文殊菩萨在后面第六卷斩钉截铁地讲:『归元性无二』,是不是有这句话呀?『归元』就是成佛,『性』就是明心见性,除了先明心见性,没有第二条路,我们不要有任何指望。  
    『劳久发尘』,『发』:即成就;『尘』在六种相里,可以与第三相对应,叫「执取相」,「执取相」对应于我们的「第六意识」。怎么执取相呢?同样一个事情,同样一个过程,它反反复复地出现,是不是我们形成了固定的认识了?就是这样。比如说每天太阳都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是不是?就是在执取,「哦,太阳每天一定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而不是从南方升起,北方落下,是不是?这叫「执取相」。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4

    帖子

    83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33
    42#
    发表于 2016-5-4 14:10: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一念坚固妄想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3 10:24
  • 0

    主题

    72

    帖子

    143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35
    43#
    发表于 2016-5-4 14:12:35 | 只看该作者
    【自相浑浊】。
    怎么『自相浑浊』呢?有许多相同的境界,相同的名号;还有许多不同的名号、相同的名号之间也还有种种的区别,是不是?相互浑浊,相互浑浊……所以我们要想使这个十法界有条不紊,自然产生了「名字相、名号」。这个「名字相」属于六粗的第四种境界,有了名字相以后,对于世间法这个精神文明也好,物质文明也好,都有巨大的促进。有了名字了,我们可以闭门造车,不一定要身体力行到某一个特定的时间空间,他坐在家里就可以打妄想。但是对于修行人,相反的,也造成了巨大的障碍,是不是?这样就使得我们的妄想分别更多、更快,就离开我们的真实智慧越远,所以就造成了十法界森罗万相,千变万化。
    【由是引起尘劳烦恼】。
    这个『尘劳烦恼』,在六粗相里就是「起业相」,起业就是造业,身口意三业,同时在造。言为心声,行为心使,身为心役,三业中的根本就是意业,意业就是我们的心。这个『尘劳烦恼』,『尘』为身烦恼;『劳』为心烦恼。所以我们六道众生有肉团身这种生命体,有妄想心这种烦恼习气,使得我们一天到晚,生生世世在烦恼中度日、在烦恼中轮回。所以想一想,我们是不是就在这三业中度日啊?!
    那么在这前面是说明了三细六粗,是这种根本无明和枝末无明在交错进行时现出了虚空相,现出了地水火风这个器世间无情万法之相,现出了这个有情众生种种的烦恼造业之相,这就是个基本的概括。下面来讲,佛又从另外一个角度,对于这种变化进一步进行解释,重复解释,别开生面来解释,意思来讲都是一样的。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3 10:24
  • 0

    主题

    72

    帖子

    143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35
    44#
    发表于 2016-5-4 14:14:33 | 只看该作者
    【起为世界,静成虚空】。
    这就是讲这个六粗相中的「业系苦相」,这就是种种的轮回受报之相。『起为世界』,『起』作为动相来解释。十法界生住异灭、森罗万相,归结起来就是「生住异灭」这四相无明;再把它归纳起来,无非是「生灭」这两种无明。做人、做天、做鬼、做佛、做菩萨,这是不是十法界花花世界的总的面貌啊?与之相对的就是虚空之相,虚空它包容一切的万法,所以这个业系苦相,也是对三细六粗最后来一个总概括,如此形成了我们这个花花世界。
    【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法】。
    这是进一步地提升,把这一切的万法概括为「不空如来藏」,概括为有为法。『虚空为同,世界为异』,这是佛想把我们的心从有为和无为这两个方面来讲,让我们来作一个判别,使我们的心更加细腻。『彼无同异』,就是我们前面讲的『无同无异』,怎么叫『无同无异』呢?我们大家看一看,从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树木华(华同花)草,再到佛菩萨、天人鬼畜,你说它相同的话,它森罗万相、千差万别,是不是?所以你不能讲它同,不能把它讲同是不是就是『无同』?你讲它『异』的话,是不是都是地水火风四大组成啊?所以你不能讲它异,不能异是不是就是无异啊?
    再拿我们在座的听经的同修来讲,你讲他是同嘛,男女老少、高矮胖瘦,是不是?你不能讲他是同啊。你讲他是异的话,是不是都是一个皮肉筋骨啊?你讲他同的话,各人的个性脾气一样不一样啊?不一样的,你不能讲他是同。你讲他是异的话,大家耳朵都能听、眼睛都能看,嘴巴都能吃饭,是不是啊?所以这本身是不是一种有为法呀?如果不是有为法,它能不能形成千差万别?更何况每时每刻各人都在动、各人都在想,都在变化,有情在逐步地走向成长,再走向衰老,是不是啊?然后灭亡,灭亡以后投胎,再出来……;树木华草,叫一岁一枯荣;风,前面刮走了风,后面又来了,是不是一直在生住异灭啊?(是)。所以『彼无同异,真有为法』呀!那么相对而言,那个『虚空为同』是不是无为法呀?虚空它有没有要怎么样,不怎么样啊?有没有讲「啊,这一大群鲜华好,我就喜欢鲜华」?他有没有讲「啊,这是一堆牛屎狗粪」,就皱眉头:「怎么跑到我虚空里来啊」?所以世间法都有一条,叫什么?虚怀若谷啊!是不是?虚空就是表我们的心量,表包容的心。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3 10:24
  • 0

    主题

    72

    帖子

    143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35
    45#
    发表于 2016-5-4 14:24:49 | 只看该作者
    那么无为法和有为法,我们也方便介绍一下。在佛门内部来讲,藏教菩萨是修有为法,要念佛、拜佛、拜忏、行善积德、供佛、供舍利、供什么什么……这叫有为法。有为法是生灭法,它不能了生脱死。所以文殊菩萨在第六卷那段偈颂里,把大势至菩萨念佛法门判为不能成就;把优波离讲的持戒法门判为不能成就。而且特别是刚学佛的人不能成就,为什么?他们都是有为法,有为法能够使我们得到一定的人天福报;要明心见性,根本不可能,所以必须搞明白。《金刚经》就把有为法判为邪法,《金刚经》讲得很清楚,『若人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怎么了?『行邪道』,还有呢,『不能见如来』,这是佛讲的,是不是?
    所以我们念佛、拜佛、供养舍利、建寺庙……有什么用啊?梁武帝建了四百八十座庙,度了十几万人出家,到最后还不得好死,被候景造反,逼得饿死了,这是我们国家的历史记载,与佛法是一致的。所以当年达摩祖师就告诉他,「你没有功德」。他还以为有功德,有什么功德啊?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这是讲有为法不能成就。
    无为法,修禅宗就是修无为法,他破一切相归性,见真空之性,连佛的三十二相都判为无明相,这叫无为法,就是看好自己的心。可是这个法用圆顿大法来讲,仍然判为是有为法,以有为之心行无为之法,仍然是有为法。所以文殊菩萨菩萨把月光童子、虚空藏菩萨他们几个人修的禅宗法门判为不能成就,这些法门百千万万亿人,由于一种特种的机缘,给他们瞎猫碰到死老鼠,也能成就,但不是普遍修行的法门,我们要搞明白。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3 10:24
  • 0

    主题

    72

    帖子

    143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35
    46#
    发表于 2016-5-4 14:26:33 | 只看该作者
    所以讲有为法、无为法都不能成就。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是什么?非有为,非无为;它可以现有为、现无为。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当下即是非有为,非无为;即有为,即无为,以此心修行,决定成佛!你懂得了这个心,你就已经成佛一大半。所以佛在《楞严经》讲,果地觉与因地心必须一致,才能成就。因为我们的果地觉就是「非无为,非有为」这么个果,所以我们因地发心修行,你必须要先懂得「非有为,非无为」这个本来面目,懂了就已经成佛一大半。这个法太妙!太简单!太现实!有些人不懂、不信,就是因为它太简单!因为我们总是用凡夫的心把事情看得很复杂,自作多情,还自以为很怎么样。
    我们要非常珍惜这个法呀!师父是来给大家救命的!几千年以来,很少有人能够好好的把这个法给大家讲清楚,这是事实,我们可以调查核实。自从师父讲了这个法以后,十来年来,全国每一个地方,少说几十处,你们可以去调查,都是萍水相逢,可是都是当下成就!要好好珍惜呀!不要把眼光盯着外国,不要把眼光盯着台湾,我们要依法不依人!要依人的话,我没有名气,没有地位,我什么也不是,而且出家时间很短,到现在才十来年。
    所以这里『彼无同异,真有为法』,前面『虚空为同』,也就涉及到我们佛门内部的一种修行次第,这也是带有笼统地承上启下来解释这个世界众生的成因。所以就是说,「非有为非无为,非不有为,非不无为」,要作如是的观照。下面再进一步地解释无为法跟有为法怎么样交互作用来形成十法界万法。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3 10:24
  • 0

    主题

    72

    帖子

    143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35
    47#
    发表于 2016-5-4 14:33:19 | 只看该作者
    【觉明空昧,相待成摇】。
    在这里这个『觉明空昧』,几乎成了这个《楞严经》的总纲。『觉明』就是我们的妄明,就是我们的无明妄想。用方便语来讲,一切的有为法因它而有,从根本无明到枝末无明,它都在动心,打妄想,所以把它说为是有为法。『空昧』,这里就是指虚空。怎么『空昧』呀?『昧』就是我们的无明妄想,使我们眼前执着于境界,而忘记了我们的本来面目,叫『昧』。『昧』的这个『空』,就是表真心本来面目,表真空。所以当我们心里有了一个念以后,就有了虚空的感受,这个时候就叫『空昧』。『空昧』:即晦昧之虚空。这个时候『空昧』,因为一念无明之初那个业相无明,一般地来讲,我们在这里把它判为阿赖耶识,再相对于第七识这个七转识,这个『劳久发尘』这个念而言,我们这个虚空,这个阿赖耶识,它相对而言也是无为法,不动。七识、八识、九识,其实大家知道是一个念,佛为了教化众生,开方便门,讲出七八种意识心,所以我们在这里把这个『觉明』可以说为我们的第七识为主,这是为了方便说,把它说为第七识。  
    『相待成摇』,『相待』:即互相对待;『成摇』:即打妄想而形成摇动。怎么『相待成摇』呢?我们这个第七识对着晦昧虚空(空昧)打妄想,有了对待。第七识对着虚空打妄想,一打妄想是不是心就在动啊?我们有时急得满头大汗,急得脸烧得通红,这个时候我们的心是不是在动?这个时候,我们为什么急啊?是不是对着某件事情在打妄想啊?(是)。我们单个的这个第七识力量大,还是无量的第七识力量大?无量的第七识力量大。我们所对的单个的境界大,还是整个虚空的境界大?以此深究,在无明之初的那个第七识跟我们现在的第七识,谁的力量大?(无明之初的第七识力量大)。而且它是面对整个虚空『相待成摇』,那个摇动的力量是不是很大呀?所以『故有风轮』,我们心一动就有风。   
    我们已在电视里看到过气功师隔墙推牛这个节目的人或者知道这个事的人把手举给我看一看,举高一点,看看有没有?(只有十几个人)。他为什么手能把墙外的牛推倒啊?是不是心里在用力啊?大家明白吗?这就是『觉明空昧,相待成摇,故有风轮』。像这种风轮,那是微不足道,是不是?我们想象是在无明之初,我们靠真心很近的那个见分、见精,力量是不是很大呀?所以在这里我们已经明白这个道理了,当有了一念业相无明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虚空,是不是?在此之前,真空无形无相。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3 10:24
  • 0

    主题

    72

    帖子

    143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35
    48#
    发表于 2016-5-4 14:35:35 | 只看该作者
    那我们把这个世界的成因一步一步搞清楚,也有了虚空,那当我们第二念根本无明—叫转相、叫见分、也叫第七识,我们在前面是不是跟自己的第七识见面了?在此之前,这个第七识天天跟我们在一起,我们还不知道它在哪里,它无始以来有没有离开过我们半步啊?(众答没有)。有没有离开我们一分一秒啊?(众答没有)。可是我们却不认识它,你说这个事情是不是很糟糕,很悲哀啊?你一旦明白这个道理,我跟你讲,你就已经了生脱死了!这是念佛拜佛能解决的问题吗?这是修禅宗能解决的问题吗?解决不了啊!只有通过听《法华经》《楞严经》,我们才能了解。好,我们现在进行第二个层次:第七识对着虚空打妄想,是不是就有了风?这个风的来历有了吗?   
    所以六祖慧能看到两个小和尚在争嘴,两个小和尚看到红旗在飘动,一个讲是红旗在动,一个讲是风在动。六祖怎么讲的?也不是红旗在动,也不是风在动,是仁者心动。风是由我们心变现出来的。
    我们再讲这个茶杯是不是风,要细细观照。这个茶杯怎么就是风啊?哪一个给我解释一下?茶杯是个茶杯嘛,风有没有刮?有没有动啊?谁解释一下这个茶杯就是风?(有一同学回答:这个茶杯每分每秒都在不断地风化、锈蚀,放上二十年茶杯表面就会全部锈光,它就会呈现一种锈锈斑斑的样子,这个茶杯每分每秒都在不断地风化、锈蚀,这就是风动)。我们经常看到那个铁生锈,铁生锈是不是在动啊?这个茶杯一百年以后可能锈成一堆粉了,它一百年以后突然锈成粉了?还是每时每分每秒都在锈?那是不是就在动啊?是不是就是风啊?我们有时候跑到那个钢材仓库里,远远几十米、几百米就闻到那个铁腥味。我们心要细啊!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3 10:24
  • 0

    主题

    72

    帖子

    143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35
    49#
    发表于 2016-5-4 14:40:15 | 只看该作者
    《楞严经》在后面就讲到这个问题。这些坚固的物体,是不是就是我们心里一念坚固的妄想?随着我们的妄想而显现出来的?可不是由你心生出来的,是由你的心变现出来的,明白吗?它当下是不是我们的心啊?就是我们的心,要搞明白。当下是我们的心,而不是我们的儿子。如果它是我生出来的话,它是我的儿子,明白吗?是我变出来的,它就是我,我就是它。只是因为我们地球人心力比较微弱,它要通过岩石炼成铁,铁水炼成铁皮,铁皮再打成茶杯,是不是?中间还要盖工厂,还要搞设计……麻烦,到了天上的人需要不需要盖工厂?需要不需要炼矿啊?他心里想一想就有啊,因为他心力比我们强。更不用说诸佛菩萨了,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所以我们地球人在这一点上不容易开悟,因为我们心力很微弱,而且还特别地固执,自以为是。
    所以我们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得到这种自在的解脱,整个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我们一个念之所变现。我们现在执着有一个家庭、有一个太太老公、有一个争气的儿子媳妇、有个几百万、几千万……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我们呐!都是我们一个念!你怎么心量这么小啊?更何况你今生执着了,来世就没有了!
    【执持世界】。
    那动是不是我们心在动啊?这个『世界』,实际上是无量的世界、无量的国土,无量的世界、无量的国土下面就是个大风轮。那落实到每一个小世界,比如说一个太阳系,比如说我们地球,下面又有大风轮、中风轮、小风轮、小小风轮、小小小风轮……还有个总风轮。但是在这里一般来讲,对我们这个太阳系,以须弥山为中心,周边四大部洲这个小世界,作为一个本体来讲,我们下面这个风轮有多大呢?有十六亿由旬厚,一个由旬少说四十里,多说一百二十里,说法不一,我们一般把它说为一百里,好计算呐,也就是这个风轮1600亿里厚,它的周边直径没有边,没有边就是没有边,这是风轮的大。风轮有多坚固呢?用最大最大的金刚轮,你打到风轮里去,当下给你砸得粉碎。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世界的基础就是风,没有风的话,飞机能不能在天上飞?(不能)。轮船能不能在水上行啊?(不能)。都是靠风力把它托住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3 10:24
  • 0

    主题

    72

    帖子

    143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35
    50#
    发表于 2016-5-4 14:41:31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只要想一想,当下是不是心量打开了?你以为怎么样啊?1600亿里厚的风轮,无边无际的风轮,大家一念观照一下,给你们三秒钟观照一下子,就这么观照一下子有多大功德,你知道吗?你们听经你就容易听懂。你们将来遇到烦恼的事情就容易放下,为什么?我把你心量扩大了。师父哪是在讲经啊?师父专门在给那个电视机搞微调,在这调调调,把你的心调得很大,调得很亮,心力调得很快,大家明白这个道理了吗?你可不要简单地认为:啊?1600亿里?不止吧?可能2000亿里吧?那些都不重要,明白吗?真正的意义并不在于多大,而在于叫我们随文入观,拓宽心量。
    今后凡是读到《法华经》《楞严经》,佛讲一个大、一个长,往往讲的无量百千万亿恒河沙国土化微尘,每一个微尘都代表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数,然后那个大数还是这个数的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倍,佛在《法华经》讲这个法特别多,你可要当心!到底是不是那回事,并不重要。谁去调查核实,反正又不卖钱,是不是啊?关键在于拓宽我们的心量,要知道佛的良苦用心。你以为怎么样啊?佛在经典讲的许多话,都是可信可不信。可信,就是我们用智慧来观照,拓宽我们的心量;可不信,谁知道他真不真啊?真不真都不重要,明白吗?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和燃灯佛,这三个人你是不是搞不清谁是爷爷?谁是孙子?谁是师公?谁是徒孙?你搞不清楚。佛有时候讲燃灯佛给他授记,是他的师父,是不是?可是来讲,燃灯佛又是文殊菩萨的弟子,文殊菩萨还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燃灯佛到底是他师父,还是他徒孙啊?你认为这是不是佛粗心大意啊?他是有备而来,他就是专门在这讲,看你有没有智慧,大光明中谁是谁?谁又不是谁?全在随机说法。那我讲我是释迦牟尼佛,你们信不信?那我讲我还是白骨精,你信不信?宋朝的岳飞是我,秦桧也是我,信不信啊?你真正的信,你真正的是『如是我闻』也,是不是?这叫『如是我闻』。说明你闻了,这个法妙啊!妙极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