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法华_bqkb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法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3 10:24
  • 0

    主题

    72

    帖子

    143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35
    11#
    发表于 2016-5-4 12:32:23 | 只看该作者
    我再打一个比方:我们现在坐在这里,你能不能把家里沙发电脑、电摩、小轿车、床铺、被子,以及你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你现在能不能想起来?你能想起来,你现在能不能拿出来给我们看?(不能)。虽然看不到,在不在你心里?在,这就叫『性觉妙明』,是不是?我心里就是有,可是拿不出来给人家看啊!好好与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相对照。
    『本觉明妙』,这里『本觉』用别教方便说这个『本』呢,但是世间人要执着有形有相,要有根、要有本,是不是啊?也就是我们的「假人」,佛法里叫「俗谛」,也叫「第二义谛」;那个『性觉』叫「第一义谛」。『本觉』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以假面具显现为十法界万法。我们仍然用「拿手好戏」来说明这个道理。我们刚才讲拳头,是不是啊?现在讲手掌(以手掌五指表万法),我现在不讲锤子剪子了,这(大拇指)是太阳、这(食指)是月亮、这(中指)是高山、这(无名指)是大海、这是释迦牟尼、这是阿弥陀、这是观世音、这是风、这是雨、这是白骨精、这是猪八戒、这是张居士、这是李和尚、这是七大姑、这是八大姨,是不是啊?这是香的、这是臭的、这是对的一百分、这是错的不及格三十分……是不是全部在这里啊?我们面对十法界,看十法界万法都从哪里来的。通过这个手掌来打比喻就能明白:我们眼见手掌,这个手掌是表万法,心是不是看到拳头啊?眼睛能不能看到拳头?(不能)。所以这叫『本觉明妙』,明明白白十法界,但是来讲,我们就是看到这个十法界,它就是由我们心变出来的。所以我们手掌现前的时候,你眼睛能不能看到拳头啊?(不能)。心能不能看到拳头?(能)。手掌表的万法,是不是当下就是拳头啊?这就叫「见性」,在相见性,以『明』显出『妙』,这在佛法里叫「照而常寂」。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3 10:24
  • 0

    主题

    72

    帖子

    143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35
    12#
    发表于 2016-5-4 12:34:12 | 只看该作者
    大根机之人,这八个字听懂了,当下成佛。不需要离开讲堂,不需要离开座位。圆顿大法心地法门叫「全性起修、一步登天、不历阶梯、无修无证」,耳朵带来就行。所以成佛就这么快。但是你们也不要说,那既然已经成佛,好了,屁股一拍就走,不要这样。你多听一分钟,就多一个品位。明心见性的菩萨有四十二个等级,往生极乐世界有九个品位,每一个品位、每一个等级都有无量的小等级、小小等级、小小小等级……后面的那168个字就特别细致地解释了这八个字,集中体现出我们的性与相是怎么样转变为十法界万法。这是我们作为一个人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因为我们就是有来世,有无量的六道轮回,相比之下,我们今生今世天大的事情都不重要。  
    所以祖师大德告诉修行人:你放下一百个地球的工作,也要来听《楞严经》。你把《楞严经》听懂,生生世世高枕无忧,就这个道理。因为佛讲了三藏十二部经,然后佛又它们否定,说那是戏论法,那是戏论之粪,这是佛在《法华经》《楞严经》金口玉言啊!可是这几千年以来、当今世界成百千万亿万的修行人,有几个人在读《楞严经》?读《法华经》?这是我们佛法的悲哀!所以自古以来,「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千万个人难有一个人得道。可是讲这样的经典,我们在全国少说有几十个道场,有时只开示两个小时,成批人百分之九十、九十五乃至百分之百当下成佛,真正显示出真理不可战胜!而且都是自己印证自己。所以我们一定要非常珍惜《法华经》《楞严经》这个法缘。
    自古以来,有些人把明心见性看得非常玄、非常奥妙,比登天还难,告诉大家:越是真理越简单!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只看有没有人给你点破!!!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3 10:24
  • 0

    主题

    72

    帖子

    143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35
    13#
    发表于 2016-5-4 12:36:15 | 只看该作者
    【富楼那言:唯然,世尊,我常闻佛宣说斯义】。
    『斯义』,就是这个道理,不错,听过。不仅是听过,而且是常听,常听却不懂。这又是我们修行人中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他只是把它当成文章,当成口头禅,而不是用心来观照。我碰到过这样的修行人,包括一些讲经法师,多得很呐!他们都会讲万法平等,如何讲万法平等?那我拿出个茶杯给他看,我说:「这个法跟你是什么关系啊」?他讲它是茶杯,那我讲:「它有什么用啊」?他讲它能喝水。我问他:「你刚才不是讲万法平等吗」?他讲:「哦,跟它不能平等」。他那个万法平等理解为,佛讲的修行法平等。
    要讲平等,正法、邪法、大法、小法统统平等,这是在明心见性的前提之下你才可以发言。要讲不平等,这个世界上没有两样东西可以平等,能不能找到两样平等的东西?连佛讲的三藏十二部经都不平等。如果平等的话,佛要把《法华经》说为『经王』,把《楞严经》说为『经王』、说为『首楞严』干什么?所以没有明心见性的人,你讲平等也好,讲不平等也好,都是无稽之谈!你根本都不懂!口头禅不能开智慧,也不能让别人开智慧,你自己都不懂啊!  
    所以富楼那还常听佛说这个话,他还不懂。也有人讲:大家都是佛。我拿着茶杯说:「这是什么」?他说:「这是佛」。那我问他:「为什么讲它是佛啊」?他说不知道啊。所以师父在讲《过五关斩六将证菩提》的时候,就是解决这个问题。一切的万法都是由我们一念心变现而已,有情无情都是一个念变出来的。所以有些人能够明白万法都是一个念变出来的,万法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听几句话他就成佛了!人与人的根机不一样,别人感觉这个人不可思议:你怎么听几句话就成佛了?他对别人也觉得不可思议:这句话这么简单,你们怎么就听不懂啊?所以佛良苦用心,他是按照上中下三等根机来开示『如来藏心地法门』。上等根机人听了对中下等根机的开示,他也不会白听,他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品位,大家明白吗?你可不要认为我是上等根机,跟在你后面听是不是浪费时间呐?不会浪费你一点时间。所以斯义斯义,我们要把口头禅升华为我们的自性之流露。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3 10:24
  • 0

    主题

    72

    帖子

    143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35
    14#
    发表于 2016-5-4 12:37:05 | 只看该作者
    【佛言:汝称觉明,为复性明,称名为觉?为觉不明,称为明觉】?
    『汝称觉明』,你富楼那心中所认为的那个『觉明』。是因为你知道你的真心本性本来就是明的;『称名为觉』,如果这样称名为觉,这是觉,这是正觉,这是本觉。
    『为觉不明,称为明觉』,还是觉得我的这个心不明,而要加上眼睛能见(一般地世间人都是认为心里能够知道,眼睛能够看到)?把这两者合在一起才叫明,『称为明觉』?这个中间呢,由于《楞严经》这个经文翻译有它的不尽人意之处:精通佛法的般剌密谛大师是印度人,他不精通汉语;精通汉语的房融宰相不精通佛法,同时这个房融宰相特别考究在语言精练上下功夫,加上唐朝那种语言风格,所以造成我们今天的人对《楞严经》有些经文不大容易理解。比如『为觉不明,称为明觉』?实际上这里讲啊,你觉得心里是不是只能知,而眼睛才能看,加起来才叫明?
    那么我们为什么在这里讲啊?因为佛在前面在七处破妄、在十番显见里就涉及到这段经文,是不是?阿难认为心只能知,眼睛能见,所以在这里提出来讲,就把文字做了省略。我们只有瞻前顾后,把前面的内容提过来,后面的内容再提过来,才能把这段文字圆满。大家注意哦,特别是初学经典的同修,会有一些障碍,这两句话大家听懂了吗?就是讲:你富楼那认为的那个明,是不是心里本来就明?如果心里本来就明的话,佛讲『称名为觉』那就是对的;还是认为心里只能知,心里不明?非要加上所明、眼睛能见、以及外面的亮光的话才叫明,那就变成无明,不是心里本来就明。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3 10:24
  • 0

    主题

    72

    帖子

    143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35
    15#
    发表于 2016-5-4 12:38:53 | 只看该作者
    【富楼那言:若此不明,名为觉者,则无所明】。
    这露馅了。『若此不明』,富楼那认为心不能看到,是不是啊?心不能看,心只能知道,如果把这个心说为觉的话,那『则无所明』,就是他不能看到东西,是不是?他跟阿难当初的心态是一样的。他认为眼睛能看、心能知道。其实眼睛能看,耳朵能听,鼻子能嗅,是不是心在起作用?所以我们这个心既能看,也能闻,也能嗅,它仅仅是以眼睛为工具、以耳朵为工具随缘显现而已,六种觉知性皆因于心。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我们这个心要看东西,需要不需要通过眼睛?需要不需要通过亮光?为了解释下面这段经文,所以我在这里把我们以前经常讲的几个公案,我们再来重复一下,大家注意,可不要认为已经听过了就不稀罕。把这段公案听懂了,下面的经文你一目了然。
    我还是讲,在2005年,我到山西太原阳曲县去传法,一位69岁的老居士向我请法,说:「师父,有件事情到现在我都想不明白。一天晚上我按照墓林僧划道道念阿弥陀佛,一念念到九点多。我老婆从门外进来,说黑咕隆咚的你在干啥呀」?九点多钟了外面是不是黑咕隆咚的?他眼睛当下什么也看不到了,可是在此之前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呀!九点钟的时候并没有灯光,但是他的心能看到啊!是不是啊?注意这个灯光,也是我们的心变出来的,所有的东西都是我们的心变出来的,变出来以后形成一种习气,相互依赖,而我们这个心本来就是亮的,是不是?那么由于有了依赖,就把我们的大光明就变成无明,那无明当下是不是就是大光明啊?仅仅是我们的一种依赖心造成的,那同样没有耳朵我们心能不能听啊?能,在《楞严经》的后面都涉及到这些内容。所以科学家讲我们人类的智能开发的不到百分之零点四,也就是说不到千分之四,其他的到哪里去了?许多功能丢了,为什么?因为我们过分地依赖现代医学、现代科学。
    一只老虎、一条蛇在深山老林里受了伤,它休息两天就能恢复,而我们现在的恢复功能都不如畜生啊!为什么?他不懂得用心。我们这个心的力量无穷无尽。再一个,鸠摩罗什大法师七岁的时候,随母在寺庙念佛,中途他在外面将千斤宝鼎一只手举起来,其他人吓坏了,「这个千斤重的大宝鼎,我们十个人也抱不起啊」!他头脑里有了重量的概念以后,宝鼎「唰—」地一下落地,他这个时候再用两个手怎么推也纹丝不动。七岁的鸠摩罗什当下开智慧:轻和重都是我们的妄想,叫同分妄见。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3 10:24
  • 0

    主题

    72

    帖子

    143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35
    16#
    发表于 2016-5-4 12:43:41 | 只看该作者
    所以二两跟一百万吨有没有区别?没有。所谓的区别是因为我们的同分妄见而有的,白天黑夜都是假的,轻重多少都是假的。当然这些假的,明白了是假的当下是不是也是真的?都是我们心里的性具功德,而且这个性具功德体现就是一个念。这么一个念随缘千变万化,这是讲我们的本明。
    【佛言:若无所明,则无明觉】?
    在这里呢,我跟大家讲,这几段经文非常拗口,非常别扭。师父采取瞻前顾后的办法,把它进行了调理,『则无明觉』这里应该打一个问号,佛感到奇怪:啊?『若无所明,则无明觉』?如果没有外部的环境,没有眼睛能看,就没有心里的明?没有光明的感觉?这是佛在自问。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3 10:24
  • 0

    主题

    72

    帖子

    143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35
    17#
    发表于 2016-5-4 12:44:50 | 只看该作者
    【有所非觉,无所非明】。
    前面二句佛是自问,这后面三句佛是自答,不要他答了。如果按照你这种说法,『有所』,也就是说,心里的这个知要加上眼睛能看外界这个所明你才能明的话那不是觉,那不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有了「所」了。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无能无所,它是一个念。《楞严经》在后面讲,叫『知见立知,是无明本』,『知见』:我们的心本来就是知见。就跟那个老居士看到晚上九点钟,本来就是明啊,当后来老婆一叫,再加上灯一亮,他马上又依赖眼睛,依赖外明,是不是啊?那就变成无明了。所以那个时候我们能看到灯光很亮的时候,这就是我们的无明。无明不是指黑暗,懂得了连光明都是无明,那黑暗是不是无明呐?也是无明。
    所以要好好观照我们的自性本心。只要我们有了对待,这个时候我们就陷入无明,明白了吗?但当知道我们有了对待、有了无明,我们即使在无明之中,也已经明,大家明白吗?(明白)。那为什么虽然我们已经明心见性了,那没有灯光你能不能看书啊?(不能)。这叫「戒坏见不坏」,因为我们无量劫以来形成的习气不能一下改掉,佛也不转定业。在没有断气之前,这个定业我们不能转。当本期生命结束以后,我们现在证得的比量功德在我们断气的当下就现量现前。这一期生命是我们过去世的定业,佛也不转,但我们知道了这个道理,在比量上即已转定业。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3 10:24
  • 0

    主题

    72

    帖子

    143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35
    18#
    发表于 2016-5-4 12:46:39 | 只看该作者
    『无所非明』,『无所』才是真正的大光明。这儿为了便于理解,可将『无所』二字理解为「无所之明」,即「离开六根的心的那个本明」;『非明』,不是你富楼那讲的那种明,你讲的那种明叫「无明、妄明」!所以这两句话来讲,在解释上的跳跃性、变动性很大。不这样跳跃,不这样变动,你没有办法理解,大家一定要注意!师父这样讲,你们思想上能拐过弯来吗?因为这段经文有重要的几句我感到很别扭的,讲老实话,我起码参阅了五六种版本,但我告诉你们,谁都没有讲清楚,不信你们去找找看。你们一定要非常珍惜师父的劳动成果!因为大部分都在猜谜藏,因为这段经文太难解了,你如果不把前后贯通,你根本没有办法解释。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3 10:24
  • 0

    主题

    72

    帖子

    143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35
    19#
    发表于 2016-5-4 12:49:04 | 只看该作者
    『非觉』跟『非明』,如果按照字来讲,『非觉』跟『非明』是一个意思,是不是?你怎么上面讲『有所非觉』,下面又「无所非觉」?是不是应该语法是一样的?可是语义上不好解释,怎么「有所非觉,无所也是非觉」?不好解释。所以我们明白了『如来藏』道理的人,在遇到诸如此类的经文的时候,你可不要死在经文上,你要用『如来藏』的道理把这个经文的前后的意义来融会贯通。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3 10:24
  • 0

    主题

    72

    帖子

    143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35
    20#
    发表于 2016-5-4 12:50:02 | 只看该作者
    【无明又非觉湛明性】。
    这里是强调解释『有所非觉,无所非明』这两句话。『无明』就是指富楼那讲的「我们心有知,眼睛有见,外界有明,我们才叫明」,即富楼那所认为的那个「觉明」,佛讲这是『无明』,这是『妄明』。
    『又非觉湛明性』,它不是我们的本觉、本明;『湛』是明明白白、灵灵不昧之义。只是你把它忘记了,你不理睬它了,但它并没离开你,这都是方便说。虽然我们本觉、本明变现了无明,当我们明白无明不是本明的时候,无明当下是不是明啊?(是)。这是佛没有办法的办法来引导,如果不这样讲的话,就跟哑巴看到贼一样,他心里知道,嘴巴讲不出来,是不是?
    比如说:孙悟空变现为茶杯,我从相上讲,这个茶杯不是孙悟空,为了帮助他明心见性,这样讲是不是也是对的?那它的性是孙悟空,我讲这个茶杯当下是孙悟空,是不是也是对的?所以明心见性的人怎么讲都是对的,他不是孙悟空啊,是不是?那茶杯由他变现的啊,讲他就是孙悟空是不是都是对的?要注意这个问题。那孙悟空变现了茶杯,茶杯当下是不是就是孙悟空呐?可是相不是孙悟空,他换了个相。讲他不是孙悟空是按照别教通教禅宗的叫「破相见性」,他不是孙悟空,真正的孙悟空是无形无相的藏在这里;讲他就是孙悟空,这是圆教的「在相见性、会相归性」,他当下就是孙悟空;讲他就是茶杯,不是孙悟空,那就是藏教菩萨在事相上执着,要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佛说阿弥陀经》上讲的那个鸟啊、风啊……是不是阿弥陀佛变现的?那风、鸟是不是当下就是『阿弥陀佛』啊?《阿弥陀经》就是讲『一心三藏』,这段话解释都不需要解释。可是我们许多人把《阿弥陀经》解释成藏教菩萨的那种境界,我们现在是不是拜阿弥陀佛?就是阿弥陀佛那个相啊!叫什么「白毫宛转五须弥」,是不是拜那个相啊?有没有哪一个拜鸟、拜草、拜华啊、拜空啊?(没有)。你讲可怜不可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