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显示所遗真性 令见如来藏体
(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
阿难听了佛上面的开示,痛哭流涕,五体投地,然后起身长跪合掌跟佛说。
这是阿难尊者第二次痛哭了。第一次是佛让文殊菩萨把阿难和摩登伽带回来的时候,他痛哭流涕。这表明修行人悟深必悲,突然明白了道理,感慨万分,感恩戴德,同时也在忏悔自己过去的过失。
(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虽身出家,心不入道;)
我当初发心跟着佛出家修行,依仗着佛的威神,我常常打妄想,佛是我的老哥哥,我是您最小的弟弟,不用我修行,您将来也会赐给我三昧,定力,或者涅槃。我现在明白过来了,真心本体的智慧是我们本自具足的东西,虽然不从修得,但是不修不得。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佛也代替不了我们,我忘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虽然身出家了,但是没有真正的觉悟真理。
失我本心:似失非失,我们堕落众生位的时候,智慧的本体依然存在,并没有丢失。只是我们的六意识心习惯于向外攀缘,不懂得回光返照,而忘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了。我们现在听经闻法修行,就是在认识我们那个原本与佛的智慧德能无二无别的本来面目,佛已经圆满觉悟了,所以起到了全体的妙用,我们通过觉悟真理回归自性大光明藏,也能起到智慧的妙用。
(譬如穷子,舍父逃逝。今日乃知: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
阿难打了一个比喻说:我就像一个穷儿子(众生),从小离家出走舍弃了家里的父母(真心本来面目),在外面受苦受难饥寒交迫(六道轮回受苦受报)。今天才知道自己虽然能够把佛讲的三藏十二部经烂熟于胸,可是不明白其中的法理。如果我不深入经藏觉悟真理,那么,我的多闻与不闻没有什么两样。都要六道轮回。就好比有的人说,这个食物很好吃,可是自己并没有吃过,并没有尝到食物的味道,所以,只是用嘴说食物好吃,而不去吃,也不能填饱肚子。
穷子舍父逃逝:众生背涅槃城向生死路。把佛比喻为父亲,把众生比喻为儿子,其实还是方便说,究竟来说,众生就是佛,佛就是众生,众生心与佛心是不二的。只是众生不觉悟,真心本体的智慧妙用显现不出来,所以叫作众生。佛觉悟了,真心本体的智慧妙用启用出来了,所以称为佛。所以,佛是觉悟自在解脱的众生,众生是迷惑颠倒受苦受报的佛,都是一个心所变现。
在这里阿难给我们表了一个法:只会读经,背诵经,不懂得经典的真实含义,那也只是修得了一点人天福报,并不能成就佛道,该怎么轮回还怎么轮回。阿难尊者的悲剧就是着了善根魔,执着自己善根很好,十方诸佛所讲的经典,阿难尊者都可以过目不忘,入耳成颂,可惜,他执着了,只停留在读经,背诵经典这些表面上,不去深入的研究其中的法理,所以,耽误了自己生生世世。佛在《法华经》中讲:他与阿难同时在空王佛座下发心修行,佛已经成佛不知道多少个尘点劫了,而阿难尊者到了佛把《楞严经》讲完,才证得三果罗汉。可怜不可怜?
《佛藏经》中,魔王流着眼泪在佛面前发誓,佛灭度以后,他要让众生只知道读经,背诵经,而不明其中法理。我们现在如果还在执着能够读诵多少经典,能够背诵多少经典,那就是好修行人,那你就重蹈阿难尊者的覆辙了,也上了魔王波旬的当了。所以,我们成就的第一道关口就是,通过听经闻法觉悟如来藏法理,你搞懂了,你生生世世自在解脱。
实际上《楞严经》就是在给《法华经》投石问路,鸣锣开道的,它是详细解释《妙法莲华经》的,《楞严经》也是在详细解释三藏十二部经,三藏十二部经到了《楞严经》如来藏一心三藏的境界就圆满了,这叫:圆顿大教。
(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缠,良由不知寂常心性,)
阿难说:佛呀,我们现在被烦恼障和所知障困扰,好久都不知道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
二障:
一. 所知障:对宇宙世界一切万法产生了种种的妄想,分别,执着,偏见。世界观从根本处颠倒了,我们的六根欺骗了自己。这就是知见上的迷惑,也叫:见惑。
见惑从五个方面来理解:
1 身见:无始劫以来,我们把这个肉团身当成是我,而不知尽虚空遍法界的一切万法都是我。我们执着了这个肉身,自然而然就会随情造业,而且是在不知不觉中就在造业。
比如:世间不学佛的人,他们为了滋养自己的身体,就会杀生吃肉,可是他们不知道,被他们所吃所杀的这些动物,从第二义谛来说,都是自己生生世世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至亲骨肉。我们带着隔阴之谜,生生世世相互残杀,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就有了业果相续。从第一义谛来讲,众生都是自己。你杀生吃肉,它怎么受痛苦,因缘成熟的时候,你将来也会受同样的痛苦。
2 边见:执着两边。分为:断见和常见。
(1)断见:认为人死如灯灭,人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这是一种邪见。如果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那因果报应也就不存在了。就落入断灭论,这是不可能。
其实,六道轮回里,生生世世,生死相续,业果相续,就像一个轮子一样轮转不息。为什么这个世界上同样是人,但是,相貌,脾气,都不一样。有富贵的人,有贫穷的人,有多灾多难的人,也有健康长寿的人。因为,每一个人过去世造作的因不同,到了因缘相遇的时候,各自受到了不同的果报。所以,因果报应是真实不虚的。
怎么样让大家相信有来世呢?
比如说:我们这个人,从小到大,从大到老,这个肉身一直都在变化,慢慢的衰老,最后直到死亡,有这么一个过程。那么,在我们的身体变老的同时,我们的心会不会老?(不会)既然我们的心不会随着身体的变老而变老,那么,我们的心会不会随着身体的死亡而死亡呢?(不会)所以,我们是有来生后世以及生生世世的。虽然,肉身归于大地了,但是,我们的那个心要随着生前造的业而去受报,你修的好了受善报,修的不好去受恶报,如果听经闻法觉悟真理了,那就是佛报菩萨报。这都是自作自受。
(2)常见:这种人认为,人死了还去投胎做人,狗死了还是投胎做狗。这是一种邪见。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就不修行了,反正我生生世世得人身。可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的八识(阿赖耶识)已经给我们安排好了固定的生命流程,比如说:今生做人,来世做牛,再来世做天人,再来世下地狱。原本是安排好的,但是,我们阿赖耶识中有下地狱的因,有做畜生的因,也有成佛的因。今生我们遇到了正法,把握住了这个缘,我们觉悟了真理,因此,我们先去成佛成菩萨。将来度众生的时候,示现受报。这个时候,无论是恶缘,善缘,亲缘我们都能把它转化成佛缘。
3 计取见:也叫见取见。非果即果,不是这样的结果,认为是这样的结果。这也是邪见。
比如:有的人在修行中遇到了种种的瑞相,就认为自己已经有了很大的成就了,就开始贡高我慢了。
比如:还有的人打坐,诵经,身体放光。他就认为自己成就了,其实并没有,只是他误认为自己成就了。练气功的人,他到了一定的程度,身体也会放光,也不能说明他成就佛道了,那仅仅只是一种定力的表现,与开悟没有关系。
比如:学习不了义法的人,认为自己学习的法门就是究竟了义法。
比如:有的人在修行中,开了天眼,天耳等等神通。就认为自己开悟了,其实,这也是一种自以为是。一切天人鬼神都有,难道他们都开悟成佛了吗?
这个神通,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与生俱来的。第二种:是附体,也就是其他法界的天人鬼神附着在人的身上修行,让这个人也感觉自己了不起,能看到,听到,知道平常人不知道的事情,心里产生强烈的执著心,这种人很危险,搞不好就要走火入魔堕落恶道。第三种:是修行人通过修禅定等等方式,开了天眼等等神通,但是,这些与开智慧没有半点关系,佛在《楞严经》中,就专门给修禅定以及有神通的人打预防针,不深入经藏把如来藏法理搞明白,盲目的追求执着神通,你小心走火入魔,堕落恶道。
4 戒禁取见:非因即因,不是这个原因他却当成这个原因。
比如:佛在世时期,印度有九十六种外道修行,他们各自有各自的法门,大多数都是修苦行,在修行的过程中,往往会开了天眼,有的外道就以天眼观察,发现一头牛死后,生天道做天人去了,因此,他就错误的认为,要升天一定要学牛吃青草喝泉水,然后,他们就开始学习牛的生活习性,也叫持牛戒。实际上,是那头牛的阿赖耶识中早已经安排好了生命流程,这一世做牛,下一世升天。可正好被外道以天眼看到了,外道就产生了自以为是的认知。
比如:有些人认为诸佛菩萨都是盘腿打坐成佛的,看来盘腿打坐可以成佛。其实,这不是成佛之因呀,佛是觉悟真理而成佛的,坐在那里示现庄严相,并不是坐在那里就能成佛。如果坐在那里能成佛,那么,佛为什么49年的教育主题是讲经说法呢?
比如:世间有许多人认为,我之所以做了大官,赚了大钱,是因为我比别人聪明。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如果你前世没有修到这个福报,你即便是聪明绝顶,也得不到的,你能得到的,那是因为你命里有的,是你前世修来的福报。所以,我们人生在世,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在为自己修来世的,要搞明白。
如果说是因为聪明而赚了大钱,当了大官。那么,说实话,世间有许许多多的聪明人,他们的头脑不亚于富翁以及大官,可是为什么他们却碌碌无为,甚至贫困潦倒呢?就是因为他前世没有修下福报,所以,即使有这个聪明的缘,他没有种下那个因,也不能结出果实来。
5 邪见:这是世间大多数人共同的错误认知,共同的同分妄见,都是邪见。
比如: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有一句原本是鼓励人的话叫:“无度不丈夫”,意识是说,没有度量的人,算不上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却被一些邪知邪见的人改为:无毒不丈夫。似乎在告诉社会大众,为人处世,没有心狠手辣的手段,就不能成为成大器的材料。看看,这都邪到哪里去了。
比如:我们许多人都说:鸡鸭鱼,牛马猪羊生来就是人的一道菜。这就是典型的强盗逻辑,典型的邪知邪见。那是因为我们人的智慧以及力量比那些动物强大,能够降服他们,就把他们变成了我们桌上的一道菜。还美其名曰:鸡鸭鱼牛马猪羊生来就是我们的一道菜。那么,老虎能吃人,你能不能说:我们生来就是老虎的一道菜?不能吧。所以,我们处在迷惑颠倒中,非常可怜可悲。
我们修行第一步就是解决知见的问题,把世界观正过来,最殊胜的办法就是听闻开悟的《楞严经》成佛的《法华经》把如来藏道理搞懂,明理的当下,世界观就正过来,明理的当下已经是圆教菩萨果位。所以,这个知见的转变就这么快,毫不拖泥带水,明理的当下一切的邪知邪见已经转为正知正见。
二. 烦恼障:这是凡夫众生思想上的粗重烦恼。是由于我们执着了这个肉团身是自己,而忘记了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产生了我执,必然就要为它造业,首先就是贪心,贪求好的,厌恶不好的,要吃,要喝,要玩,要乐,要满足自己种种的欲望,贪不到了,就起了嗔恨心,这种嗔恨心当下就是愚痴心的表现。慢心,慢心分为六种,不一一解释了。总之,不觉悟真理的修行人,以及不学佛的世间人,人人都有慢心,各自的深浅程度都不同,就连叫花子也有一种卑劣的慢心。疑心,世间人都有种种的疑心,有种种的疑心,就有了种种的烦恼,顾虑,担忧,恐惧,甚至产生严重的恶业。这个我就不细说了,大家在生活中去体会。觉悟真理的人,多多少少也会有这些烦恼,但是,这些已经不能障碍他成就佛道了。因为他从根本上已经觉悟了,这些烦恼习气,随着他悟后进修,对真理的认知越来越深刻,这些烦恼就越来越微细,直到没有丝毫的烦恼。而不觉悟的人,心里想着断烦恼,但是断不掉,反而烦恼还会越来越炽盛,因为他没有认识到真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比如:我要让一锅开水凉下来,我是用勺子一勺一勺的扬汤止沸呢?还是直接把灶炉底下柴火去掉?当然是釜底抽薪了。所以,觉悟真理的人,烦恼不需要刻意的去破,而烦恼会随着自己心的变化而转为菩提智慧。
所缠:缠缚,也是作茧自缚。
寂:寂然不动。
常:不生不灭,无动无静。
心:本体。
性:妙用。
(惟愿如来,哀愍穷露,发妙明心,开我道眼。)
希望佛大慈大悲怜悯我们,让我更快的明白真心本来面目,让我明白自己与一切世间万物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来龙去脉。
穷露:六道轮回可怜可悲的众生。
穷:不具备佛法的法财,没有智慧。
露:六道轮回漂流沉溺,缺乏福报。
发:显发,开示。
妙明心:一心三藏
妙:空如来藏
明:不空如来藏
心:空不空如来藏
(即时如来,从胸卍字,涌出宝光,其光晃昱,有百千色。)
这是佛第三次放光现瑞,是指佛马上要开示十番显见的第一个显见是心。
佛胸前的万字比喻:吉祥之义。万字和莲华是佛门的象征,表觉悟真理,运转法轮,普度众生。
涌出:从我们自性本体中涌出无量的智慧德能,它的妙用现前。
宝光:智慧,从本觉智慧而显现出始觉智慧,始觉智慧观照本觉智慧。始觉智慧与本觉智慧圆融为当下一心。
其光晃昱:无量的智慧德能 。
有百千色:自性功德中含藏一切智慧德能,无量的性具功德本自具足。
(十方微尘,普佛世界,一时周遍,)
十方就在当下一心,无量的时间 空间 万法都在当下一念。
每一个众生都是一个普佛世界。无量的普佛世界当下就是一真法界。一即是无量,无量当下即是一。
一时周遍:佛之所以放光一时周遍,因为法界都是自己的心。不光是佛放光一时周遍法界,每一个众生每时每刻的每一个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周遍于法界。
比如:电视直播,天南地北的人都能接收到。如果因缘具足,在无量恒河沙世界的星球都会接受到的。
(遍灌十方,所有宝刹,诸如来顶,旋至阿难,及诸大众。)
佛放光现瑞遍照十方佛土诸佛如来顶,又回旋到阿难以及法会大众。
比喻:光光互照,佛佛道同,
(告阿难言:吾今为汝,建大法幢;亦令十方,一切众生,获妙微密,性净明心,得清净眼。)
佛告诉阿难:我现在为你开示本来面目,同时也让十方一切众生觉悟自己的本来面目。
建:不建而建。
大法幢:楞严大定,以觉悟宇宙真理为根本。这种定是自性本具的妙定,没有出定,没有入定,是天然本然之定,一切时一切处都在定中,时时刻刻定在如来藏中,心定一定一切定。
佛开示如来藏妙法,让众生觉悟这个根本定力,其实也是得而未得,因为那是一切众生本自具足的东西,只是因为迷了。需要佛来开示,佛开示以后。众生明白了这个道理,当下就恢复了这种根本的定力,所以叫:得而未得,失而非失,一念觉悟就等于得到了。
而靠打坐修来的那种定力是对境定,并没有觉悟真理。这种定,有出定入定。入定就定下来了,一出定心又把持不住了,也叫石头压草的定力,虽然石头把草压住了,但是,草根还在,一旦把石头搬走,草还会越长越茂盛。
妙:可以从空出假变现一切万法。是自性功德的智慧妙用。
微:出有而有,在我们耳闻目睹身受的这一切万法存在的前提下,还有一种“有”,它是妙有。我们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心里能悟到。也就是以性具功德的形式含藏在心中,没变现出来的那个“妙有”。
比如:我念一句妙法莲华经,念出来了,有声音的震动,有文字语言的形相和意义。那么,在我没有开口念,头脑没有想之前,我那个能念的心在不在?(在),虽然在,却无形无相,我不能把那个能念的心拿出来给大家看。虽然,拿不出来,但它当下就在。当我开口念:妙法莲华经,我的那个心变现出文字语言相来了,大家听到了。那我不念妙法莲华经,我念阿弥陀佛,我念楞严咒,是不是都是我这一个心变出来的?(是)所以,妙法莲华经,阿弥陀佛,楞严咒这些语言文字在没有变现出来之前,就是以无形无相的形式含藏在我的心里,这就是“妙有”。
密:当你的心悟到,那么,就不在是秘密了。之所以密,是因为,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离开文字相,语言相,心缘相,世间没有一个东西能够把它表达清楚。但是,佛不说众生就不能开智慧。因此,不可说的东西也不得不拐弯抹角,强词夺理的表达出来。虽然,表达出来已经落入分别法,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佛开示的分别法悟到无分别法,进一步圆融为分别当下就是无分别,无分别当下就是分别,都是一念心所变现。
比如:我伸出一只手,握成拳头。这个拳头比喻我们的空性。当拳头展开就变现成了手掌。这个手掌比喻万法。那么,我拳头变现成手掌以后,我的拳头灭了没有?(没有灭)就在手掌的当下,虽然眼睛看不到了,但是,心可以悟到。那么,我的手掌生了没有?(也没有生)手掌当下还是那个拳头。这叫:不生不灭。既然,这个手掌都是拳头变现出来的,那么,我的五根手指头比喻无量的万法,有没有哪一个不是哪一个?没有哪一个不是哪一个。所以,我的五根手指头,随便一根手指都可以代表其它四根手指头和拳头。(等量代换)这叫:一即是无量,无量即是一,因为,都是一个本体,一念心所变现。所以,我们的心是一体两面,拳掌不二,空有不二,性相一心。虽然不好表达,但是,好理解。因为我们本来就是那个东西。这也就是佛要表达的那个真心本来面目。
性:自性中含藏的无量功德妙用,你能够觉悟几分,你就能起用几分的智慧。
净:净而不染,但是可以显现一切万法,虽然显现出了一切万法,但它依然是一尘不染。
明心:智慧本体的起用,不变随缘,随缘不变。
得清净眼:觉悟真理,有了真实智慧。
佛在《妙法莲华经》第十一品,最后一段偈颂说:佛灭度后,能解其义,是诸天人,世间之眼。于恐畏世,能须臾说,一切天人,皆应供养。一个觉悟真理的人,是人天的导师,人天的眼目。是指路的明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