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厚仪求写词。师曰。某读律。为他年判狱地耳。岂肯为兄兴讼。备言手足至情。相争共败之事。以警惕之。兄感悟。其弟来。亦劝训之。弟化服。遂欢好如初。同心致富。一日贩沙板。忽见板有镌师姓名者。弟兄悟曰。荷某劝争息讼。幸得成家。大恩未报。故天书彼姓名以示我二人耳。相约归售此板。价悉赠师。抵家市银三百两。时师年迈无馆。父子对食麦粥。忽二人持银趋拜。备言其故。师始谢却。二人曰。天赐也。卒赠之。
于铁樵曰。居官则于唆讼健讼之徒。痛加惩禁。居乡则于已讼未讼之人。苦心劝止。此培养元气之首务。国家之大功臣。亦天地之大功臣也。
谢逑。好行善事。性不争。恶词讼。邻有侵其地者。或劝之赴官。逑自解曰。占得地。占不得天。凡事和厚。类皆如此。寿七十五。子孙蕃盛。且有显者。
息讼歌曰。词讼不可兴。家业从此废。纵赢一万兵。自损三千骑。讼师摇软桩。干证索厚币。那有善公差。亦无白书吏。官断未可知。危惧如临履。倘然失足时。辱及难遮蔽。每闻变产人。多为争田地。尝见告家私。徒然坏兄弟。为气结讼词。成讼更受气。贪利打官司。反失本与利。婚姻相订仇。空把亲戚弃。失贼更遭官。又送一倍费。杖义代人争。终久到失义。因亲强出头。从此绝交谊。士子误读书。百工忘技艺。农家荒田畴。商贾抛生意。富者因讼贫。贫者因讼毙。小事不周旋。大事杂逃避。弄假遂成真。终难因始易。疲力且劳心。何趣复何味。一时虽兴高。后苦谁来替。我劝世间人。词讼勿儿戏。若非不共仇。切勿相牵系。俚言详且确。万恳牢牢记。
妄。谓不问可否。逐。谓随逐。大而人臣。分朋立党。把持朝政。显斥暗倾。小而常人。附社结义。相为羽翼。引类呼朋。皆是妄逐朋党。必有大罪深祸。公卿士庶。共当切戒者也。
唐柳宗元。刘禹锡。高才绝学。名冠一时。值顺宗得疾。喑不能言。小人王叔文。骤秉大政。二人倾身附焉。轻相逐引。以为伊周复出。汲汲若狂。超迁至侍御史。举朝侧目。未几。顺宗传位太子。叔文事败。言者交章攻之。皆贬为州司马。困死穷裔。噫。刘柳不陷叔文之党。其文章才品。亦是为一代名臣。片时失脚。终身不振。何可不慎。然此害之小者也。如唐宋明三代之乱。皆始于此。故人臣植党。厥罪甚大。
一旧家子。贫无行。数从一伶人游。伶人屡以衣服赠之。因相得欢甚。欢而知伶人盗也。后着所得衣服适市。为失主执而闻官。而伶人已远遁。竟不能辩。死于狱。又一富翁子。喜拳棒。结兄弟十人。父知之。谓可服乡里。弗禁也。后内有一人为盗。事败。辞连富翁子。官以其富也。竟坐窝主。家破焉。呜呼。逐党交朋者。鉴此哉。
元余忠宣公阙曰。人若近贤良。譬如纸一张。以纸包兰麝。因香而得香。人若近邪友。譬如一枝柳。以柳穿鱼鳖。因臭而得臭。吾人立身处世。所当三复此言。
用妻妾语。违父母训。
妻妾之语。甘而易入。父母之训。正而难从。妻妾之语。未有不与父母之训相反者。世人所以孝衰于妻子也。夫父母阅历既多。见事必当。爱子又切。为谋必周。岂有年少女子。而所见反胜于老成练达之人乎。事理亦然。不但为劝孝说法也。
张拱辰曰。父母之训。人即万分遵之。究竟未能遵也。妻妾之语。人谓万分不听。毕竟尽用之也。理不胜欲。近蔽难觉。悻悻自好之徒。毋视此一段为易事也。非心上有细密功夫者。不但不能行。亦不能知也。
妻妾为人内助。若有善言。未必不可从。但妇人贤明者少。愚暗者多。且其性多褊愎。不耐事情。又巧饰短长。语极中窾。为丈夫者。最易迷惑。而一惑妇言。必致违父母。故太上严戒之。若夫离间骨肉。疏远亲戚。欺侮乡里。偏私子女。凌虐仆婢。其源多出妇人。又当随事省察。喻之于道。至于夫用妾语。而虐妻弃妻。尤是人情所易偏易惑。不可不慎。太上因妻及妾。良有以夫。
子于父母。当尽心竭力。东西南北。惟命是从。岂可浮沉应之。阳受阴拒。违背其训。此根本之罪。不赦之恶也。至于因宠妻妾。而逆父母。世更不乏此等人。其罪更加一等。幸各熟读此编。自悔前非。早图报效。立身行己。尽敬尽养。稍答劬劳之痛于万万之一。庶不为天雷鬼戮。横祸非灾之所及哉。
程彦遵。事母至孝。母性极严厉。恶彦遵妻。逐出之。彦遵时方壮年。承顺母意。终身不娶。其妻贤而被逐。略无怨语。岁时问安。独居守节不改。士夫贤之。作孝烈传。噫。此可谓子孝妇贤。蔑以加矣。彼逆子忤媳。能不愧死否。
文安县。一居民娶妇。美而悍于事姑。夫归。必诉姑凌虐。夫恒默然。一夕出利刃示妇。妇曰。何用。曰。汝诉姑虐。同持此去何如。妇曰。愿也。夫曰。汝且好事一月。令四邻皆知汝勤姑虐。然后密行。妇如言。怡颜柔语。晨昏供侍。几一月矣。复取刃玩于灯下。问妇。姑待汝何如。曰非前比也。又一月。复扣刃问之。妇欢然曰。姑今与我好甚。前日事。慎勿作也。夫徐握刃怒视曰。汝见世有夫杀妻者乎。曰有。曰。见有子杀母者乎。曰。未闻也。夫曰。人生以孝养为大。父母之恩。杀身莫报。及长娶妇。正为奉舅姑。绵宗祧耳。我每察汝。不能承顺我母。乃反令我为大逆。我此刀实欲斩汝首。以快母心。姑贷汝两月。使汝改过承颜。尽为妇之道。表我母待汝之心。知曲不在我母。而令汝瞑目受刃也。妇战。泣拜曰。幸恕我死。我当毕生承顺我姑。不敢少懈也。久之乃许。其后妇姑交睦。播于乡党。夫文安之民。不过一庸夫耳。而善于调化。转恶为良。虽士君子有所不能也。语云。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又云。天下无不可化的父母。信哉。旨哉。
沈泽之。年二十五。即废学谋利。妻石氏贤。力谏不听。乃苦告翁姑曰。新妇姑娣。皆嫁为士人妻。今夫不肯读书。令新妇归宁。羞见亲戚。愿自备束脯。乞为择师。勉令就学。不敢望其亨达。但成一好秀才。不辱门下。亦贤夫矣。翁姑从之。后五年。泽之果登第。官至正郎。今之陷夫于恶者。曷不以贤妇石氏为法乎。
刘建德。妻悍恶。刘不能制。多顺之。适母病。妻令送至尼庵。母不乐往。刘惟听妻言。但遣一婢侍汤药而已。母临死。大骂曰。我必诉于阴司。不数日。妻病狂。大呼曰。我不合。逐婆婆于尼寺。阴司抽我肠。剥我皮。因遍体青紫而死。又二日。刘亦狂。呼曰。我刘建德。为妻所制。忤逆亲母。妻已被阴司抽肠剥皮。受罪无间地狱。今又逮我甚急。世人当以我为戒。勿为妻妾所惑。忤逆父母也。暴卒。殓数日。忽雷震一声。两棺皆裂。臭闻数里。夫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此王法也。人皆知之。至于天雷诛殛。俱是逆子逆妇。人则容有不知者。书此以普告天下。
得新忘故。口是心非。
小而衣服器用。大而朋情亲谊。内而妻妾。下而童婢。皆有新故。若得新忘故。此浇薄寡恩之尤者也。先贤有言。与其结新交。不如敦旧好。旨哉此言也。昔楚王诏求遗履曰。我悲夫与之俱出。而不与之俱入也。自是国人无敢弃旧者。此真千古有情人。亦千古知道人也。
汉光武姊。湖阳公主新寡。欲适宋宏。帝谓之曰。富易交。贵易妻。人情乎。对曰。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主曰。事不谐矣。愚读此叹曰。怜新弃旧。举世皆然。妻妾之际。尤易移人。往往枕上生嫌。闺阁胎祸。害有不可言者。人可不谨之哉。
一富翁无子。已抱养兄子十年。忽妾产一子。翁遂弃兄子。产悉为妾子有焉。后兄子以勤俭成家。且孝悌恭慈。通族称之。而妾子长。放荡嫖赌。罄费所有。翁懊恨卒。
仪征景旸。穷时与扬州史城友善。旸卒。遗孤衰落。昔时亲故。不相往来。城独不忘。时时问馈。逾于昔日。旸有遗文数十卷。城捐千金刻之。曰。吾不忍故人。菁华殒地。后城仕至大僚。
宋范文正。以吏部员外郎郡守时。有三婢从。及官历二府。乃至于薨。凡十年。不增一人。亦未尝辄易也。
心口皆是。纯善之人也。即心口皆非。人犹得而防之。惟言称尧舜。心同桀纣。口誓山海。心怀陷阱者。最难测度。其人事君必不忠。事亲必不孝。交友必不信。临下必不义。此辈乃小人之尤者也。使人误信其言。而入其机彀之中。其罪加阳恶数倍。佛经有云。妄言恶口之人。死堕拔舌烊铜犁耕地狱。遐劫受苦既毕。生畜生中。恒食荆棘。若复为人。舌根不具。口气恒臭。脱有善言。人不信从。口是心非之业。获报如此。可不戒哉。
明薛文清曰。易曰。庸言之信。庸常之言。人以为不紧要。轻发而不慎。殊不知一言之妄。即言之失。故庸言必信。德之盛也。
宋司马温公。示刘器之尽心行己之要曰。惟诚耳。其工夫先自不妄语始。司马公又尝言器之平生。只是一个诚字。颠扑不破。当时市民田叟。谓若过南京。不见刘侍制。如过泗州。不见大圣。何以感人如此。亦曰。惟诚而已。观此。则诚字。岂有误人。人奈何不致力于斯耶。
任国佐。久病。设醮祈佑。任梦中闻神言曰。任国佐。平生为人。心口不同。自少及长。善功无一。罪恶已定。死在旦夕矣。果卒。夫土无定位。五行秉之为主。四时赖之以行。万物藉之以生。其在五常。则信是也。若四端无信。则亦不成其为仁义礼智矣。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今人吐语出言。并无真心对人。岂能自成其人哉。若从此改悟。言行一致。表里相应。则遇事坦然。常有余裕。仰不怍天。俯不愧人。岂不乐乎。然此吾人所最易犯。防检最难。切毋略略放松。自绝于光明正直之乡。而入于黑暗荆棘之境也。
贪冒于财。欺罔其上。造作恶语。谗毁平人。
索取无厌曰贪。昏昧无耻曰冒。事上忠而持己廉。人臣之大节。今也以贪冒之故而罔上。臣节安在。纵令一时富贵。多见旋踵破败。子孙狼狈矣。孰若忠廉有守。求保身名乎。至夫衙胥侵蚀钱粮。庄仆隐匿税租等类。种种弊端。不可枚举。总属下取上财。计掩智罔。然所取之财。原是命中本有。无如来路不正。遂致身财两失。何如于此纤毫不茍。则本有之财。必从他途正分中来。在我同一取而有之。然安险之相去远矣。此是至理。人当不昧。
明贵州大中丞王公。总制两广。清查库帑。有赢金三十四万两。户部已经开销。军饷亦皆发足。无主可归。盖缘承平日久。军少饷多。日积月累。遂以有此。莫能究其何自而来。朝廷亦不知也。公查得。即欲具疏奏闻。家人莫敢言者。有同学老友从容请曰。公一尘不染。朝野共知。但此银既非下取民膏。亦非上侵国课。公有令嗣四人。可以稍为之计乎。报出三十万金。留四万金分授四郎君。于公之忠介无损也。公笑曰。君言亦合情理。但孀居三十年。一旦为儿孙计。白头改节。毋乃左乎。卒尽数题报。不留锱铢。后公历任郡守。诸孙元魁接武。清要相继。即雪园太史兄弟也。嗟乎。王公可以为难矣。可以为天下之真君子矣。
明成化中。秦纮巡抚陜西。秦府旗校肆横。居民苦之。纮悉擒治。不少宽。秦王奏纮欺灭亲藩。上怒。逮下锦衣卫狱。命内臣尚亨籍其家。止得黄绢一疋。故衣数件。亨回奏纮贫状。上亲阅其赀。嘉叹久之。诏释纮系。赐钞万锭。以旌其廉。调巡抚河南。既抵任。太监汪直。亦以事至。时直威势震赫。他巡抚皆屈礼以见。纮独抗礼。直知其忠廉。加敬焉。纮密疏汪直。多带旗校。骚扰地方。后直回京。上问各省抚臣贤否。直独称纮廉能。上以纮疏示之。直叩头服罪。称纮贤不置。上释之。纮后位尚书。
明颜茂猷曰。行节至此。如皓月烈炎。如精金美玉。不亦善乎。使秦公稍积货财。则一下诏狱。其能如此洒脱否耶。廉威既震。阉宦无色。威宁伯尹尚书辈。所叩头乞怜者。而秦公以远臣挫其锋。嗟乎。贵贱固所自处耳。
宋杜衍。山阴人。食于家。惟一面。或言其太俭。公曰。衍本一措大。名位福禄。冠带服用。皆国家所有。一旦去身。复为措大。何以自奉哉。夫俭者。廉之法也。物交势迫。浸不自由。奢费恣靡。悉此是赀。虽欲廉得乎。故廉莫如从俭。莅民之时。无异处家之时。用官之财。不啻用己之财。斯可矣。
绍兴府一布政。巧于贪饕。积财至数十万。及败官归。买良田十万亩。富甲一郡。其祖父屡见梦。言冥谴将及。不信。止一子一孙。果嫖赌不悛。皆夭死。布政公寻染瘫痪。子媳孙妇。颇着丑声。利其有者。趋之若鹜。布政犹目及见之。垂死家已罄矣。临终张目大呼曰。我官至布政不小。田至十万不少。我手中置。我手中了。不晓。说毕而死。嗟乎。此特花报耳。其果报在地狱。又不知何如也。善哉杨伯起曰。吾虽无厚产以遗子孙。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所遗不既多乎。
人纵有过。亦当曲为掩护。若本是平白无辜之人。乃编造流言捏作恶事。以谗毁之。其毒甚于刀斧虎狼。盖人本无罪。而一人簧鼓。群小吠声。听者荧惑。莫辨是非。致令贤奸溷淆。黜陟倒置。此君子所深诛也。佛言。恶口之业。死当堕入刀兵拔舌地狱。生则备受刲宰。及形体残毁之报。
古诗曰。谗言慎莫听。听之祸殃结。君听臣当诛。父听子当决。夫妻听之离。兄弟听之别。朋友听之疏。骨肉听之绝。堂堂七尺躯。莫听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谗毁之害如此。听言者。可不慎诸。
郑瑄曰。俗语近于市。纤语近于娼。诨语近于优。君子稍一涉此。不独损威。亦且折福。况恶语乎。
明陈良谟曰。余昔以分守至公安县。有白教谕。会试入京。其妻好善。曾以教谕出名题疏。施银一两与道姑。并纻丝一丈绣旛。适有同僚之妻。过访。见之骇曰。儒官与道姑往来。为累不小。白妻遂信以为夫之官。自此休矣。怏怏于心。比教谕下第归。取此纻裁衣。却又剪动。妻益不自安。自缢死。余适闻之。以问知县。具道其详。未尝不怜白而哀其妻也。后抚院林二山。会议贤否册。谓余曰。白教谕奸学吏妻。其妻有言。遂勒令缢死。罪不容诛。余乃述所闻告之。公沈吟间。余曰。不审前言。得之何人。果君子也。容或可信。茍非其人。请更访之。公乃幡然击几曰。是矣。是矣。即奋笔抹去之。后白升国子助教。余转官闽臬。见二山公于莆。公指邻家谓余曰。此吴姓者。向为公安训导。谗白教谕者是也。平素心术不臧。吾故因君言顿悟。渠后升萍乡教谕。亦为同僚所谗。罢归。过鄱阳湖。舟覆。仅以身免。今且无聊矣。语曰。好谈闺门。及谈人种种短者。必至鬼神所怒。非有奇祸。必有奇穷。矧吴训导。谗玷清白者哉。其报当不止此也。然听言之法。惟在察其进言之人。抑亦明矣。
毁人称直。骂神称正。
士君子立身行己。要当行其在我者。必使正直无邪。斯为直矣。或身未能直。而但以毁人为直。则良心已丧。乌得谓之直耶。且正直之人。心必忠厚。当言即言。使人知改。要在诚有余而言不足。所谓直也。彼毁人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