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修杂行的念佛人,百中难得一二,千中难得三四往生?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6-26 08:54
  • 103

    主题

    2万

    帖子

    2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6045
    11#
    发表于 2016-12-10 11:10:0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有人说“佛没有亲疏之别,冤亲平等”,就佛而言,固然如此,但从本愿因缘及众生与佛相感的道理来说,修杂行的人不顺阿弥陀佛的本愿,自己的心与阿弥陀佛疏远、相隔,感受不到弥陀的慈爱,所以说疏。 所以,疏先转为熟,熟再进为亲。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6-26 08:54
  • 103

    主题

    2万

    帖子

    2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6045
    12#
    发表于 2016-12-10 11:10:2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愿加被未来,与此门无惑!顶礼恩师上印下广门清大法师!愿生生世世护持弘扬法华楞严如来藏一心三藏大法!荷担如来家业!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6-26 08:54
  • 103

    主题

    2万

    帖子

    2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6045
    13#
    发表于 2016-12-10 11:12:5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2.近远对                                                             专修正行之人,阿弥陀佛常在身边,所以他离佛很近。杂行之人,离佛很远。 亲与近、疏与远,有相似的意思,不过善导大师是分开来解释的。亲疏说的是心,远近说的是处所。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6-26 08:54
  • 103

    主题

    2万

    帖子

    2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6045
    14#
    发表于 2016-12-10 11:13:4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善导大师《观经疏》者样解释“近”: 众生愿见佛,佛即应念现在目前,故名“近缘”也。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6-26 08:54
  • 103

    主题

    2万

    帖子

    2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6045
    15#
    发表于 2016-12-10 11:14: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应念”: 常修五正行,口中称佛,心愿见佛,阿弥陀佛应此心念、口称,立即现在目前,念佛人与阿弥陀佛之间很近,一点都不远。近到贴着舌根,贴着心。舌头一动,佛就在舌上放光;心念一起,佛即入众生心中。《观经》的下品上生,造罪众生口称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当下阿弥陀佛就显现在他的面前。善导大师解释说“应声来现”,应着念佛的声音,阿弥陀佛就来了,就显现在他的面前。阿弥陀佛住在“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中,不住杂行之中。念佛,佛即现前;不念佛,佛即不现前。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6-26 08:54
  • 103

    主题

    2万

    帖子

    2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6045
    16#
    发表于 2016-12-10 12:22: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有人说他现在念佛,也没看到佛,那是因为我们没有三昧定力。佛是决定现前的,只不过我们没看到而已。比如盲人不见阳光,非光不照。所以 源信大师就讲:      烦恼障眼,虽不能见,                                 大悲无倦,常照我身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12-26 22:05
  • 700

    主题

    7147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144
    QQ
    17#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0 12:22:5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NjAyMjY2Nw==&mid=204592355&idx=1&sn=5816bab909890b2533af42e26a9bc91b&scene=1&key=9ed31d4918c154c88e16900a89b15656e4ac3a834b42f9081eb8e1247fa98228a8e936a582dd397dd031d92757e7a3e742993741047a33eaf486d115ea0e101659efa1d3f3e4a20cf18c1eca6576c684&ascene=7&uin=MTk4ODc5MDUzNA%3D%3D&devicetype=android-19&version=26031f30&nettype=WIFI&abtest_cookie=AQABAAgAAQANhh4AAAA%3D&pass_ticket=DQk%2FCD6dSWahMiuHxzgVmv8asV5pm0T%2Bpv4YE3EapWHk9DzPUExhOmvkVCKdoD6c&wx_header=1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6-26 08:54
  • 103

    主题

    2万

    帖子

    2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6045
    18#
    发表于 2016-12-10 12:23: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当下佛就来了。但是,我们的心被烦恼所遮盖,我们现在是肉眼凡胎,还看不见佛。 到临终的时候就不一样了。世俗人到临终的时候,他就一只眼看阳间、另一只眼看阴间了。活得好好的,阴间也看不见,但临死的时候,阴间的景象都看到了,冤亲债主围绕在身边。其实,冤亲债主也不一定是到临终才来。平时得了疑难杂症,怪病、虚病、莫名其妙的病,多数都来自冤业,冤亲债主就在我们身边寻机报复,但是我们看不见。可是临终就不一样了,阳气耗散,阴气转盛,这样就看到了阴间的景象。 我们念佛的人,向往极乐世界,业感成熟,临终的时候就是见佛的时候了。极乐景象,阿弥陀佛的身相光明,临命终时我们就看到了。那是临终的时候佛才来的吗?不是的,是现在念念念佛,念念佛就现前的,所以说“近”。 究竟说起来,念佛人与阿弥陀佛是佛凡一体、一体不分的,不能用远近来说明。昙鸾大师比喻为“木为火烧,木即为火,火不离木,木火一体”,木代表凡夫,火代表阿弥陀佛,专念阿弥陀佛、愿往生的人,跟阿弥陀佛一体,正像木跟火不能分离一样 : 这是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6-26 08:54
  • 103

    主题

    2万

    帖子

    2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6045
    19#
    发表于 2016-12-10 12:24:0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3.无间有间对   “无间”,修正行的人,与阿弥陀佛之间的忆念不间断。只要起行修道,想到的就是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不会想到其他,所以叫作“无间”。 “有间”,修杂行的人,与阿弥陀佛之间的忆念常间断。杂行的人,多少也念阿弥陀佛,不过不纯粹围绕阿弥陀佛,不纯粹向着极乐世界,而是杂有其他行法。修其他行法的时候,心与阿弥陀佛就间断了,所以说“心常间断”。 当然,有人说 :虽专修正行,但还要吃饭,还要睡觉,还要工作,那不是间断了吗?那个不算,吃饭、睡觉、工作是凡夫的生活状态。你就是这样的凡夫身份,就以这样的身份来念佛,不要在念佛当中夹杂其他法门,这就叫作“不间断”。比如医生开药方,嘱咐病人常年服用不间断。只要不中止,不换方,就是不间断,并非让你不吃饭,不睡觉。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6-26 08:54
  • 103

    主题

    2万

    帖子

    2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6045
    20#
    发表于 2016-12-10 12:24:4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4.不回向回向对   修杂行的人,必须回向,善导大师说“虽可回向得生”“回斯二行,求愿往生”。如果不特别回向,肯定不能往生。 所谓“回向”,就是回转、趋向。种种杂行,比如诵《金刚经》《普门品》,本来与往生极乐没有直接关系,它所引导的方向、感应的果报,不是通往极乐净土的,这就要回转,使之趋向极乐,这叫“回向”。杂行,必须通过回向,才和往生极乐发生关系。如果不特别回向,即与极乐无关,不能往生。 修正行,即使不特别回向,也能自然往生。因为五种正行本身就是极乐之行,行者之心自然趋向极乐,不必特别回向,自然“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往生。 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就像一座桥梁,从极乐世界横跨到娑婆世界,“南无”如一个桥墩在娑婆,“阿弥陀佛”如一个桥墩在极乐。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上了这座桥,桥那一头就是极乐世界,没有拐弯的,“不回向”。  言“南无”者, 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 称念“南无”本身,就是归命和发愿回向。 可能有人怀疑了 :那我念佛还能不能回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