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44|回复: 6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佛知众生刚强难化,善巧三乘导入一乘 — 请看法华遗训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7-10 17:00
  • 824

    主题

    2040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26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26 16:29:5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法华当开 于 2014-9-26 16:34 编辑

      当今国内你言我语“大乘”“小乘”的讲法根本不严谨, 我敢说,在家佛居士99%不懂所谓大乘法和小乘法。每当谈到这个话题就有人说“小乘太低级了,只求自了,还自称上座,学大乘能成佛,我要学大乘。”,或者说“小乘修定厉害,大乘太散漫,经典来源还不明,小乘证涅磐快,不必学大乘”,这两种流传百千年的邪见从没休止,加上南传北传二派地理差异,交流甚少,误解甚多。 来看看“成佛的《法华》”,佛在法会上对舍利弗及大众是怎样说的:
    “舍利弗善听, 诸佛所得法,无量方便力,而为众生说。 众生心所念,种种所行道,若干诸欲性,先世善恶业。佛悉知是已,以诸缘、譬喻、言辞方便力,令一切欢喜。或说修多罗、伽陀、及本事、本生、未曾有。亦说於因缘、譬喻、并祇夜、优波提舍经 。钝根乐小法, 贪著於生死,於诸无量佛,不行深妙道,众苦所恼乱,为是说涅槃。 我设是方便,令得入佛慧,未曾说汝等、当得成佛道。所以未曾说,说时未至故,今正是其时,决定说大乘。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入大乘为本,以故说是经。有佛子心净,柔软亦利根,无量诸佛所,而行深妙道。为此诸佛子,说是大乘经。我记如是人,来世成佛道,以深心念佛,修持凈戒故。此等闻得佛,大喜充遍身,佛知彼心行,故为说大乘。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乃至於一偈, 皆成佛无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於眾生,说佛智慧故。诸佛出於世,唯此一事实, 余二则非真,终不以小乘、济度於众生。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 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自证无上道,大乘平等法,若以小乘化、 乃至於一人,我则堕悭贪,此事为不可。” 《妙法莲花经 方便品第二》



    释迦牟尼佛在多部经典宣讲,佛法只有一乘法,没有二,没有三,诸佛无从所来,亦无所去,虚空性如,心佛众生本是一,无二无三无四,无从差别。出现大小乘的分化是因为众生根器深浅、心量大小分别。小乘学者根器浅弱(此说无贬意),无缘接触或深入大乘经藏微妙之法,领悟究竟圆满清凈圆明的大自性光明,就算看到,也不一定全然信受。我有一名南传佛友,较想承认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早已证得佛果,但愿力太大太大,发愿尽未来际,度脱一切众生方成无上正等正觉,退居菩萨位救苦救难,“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但度众生何其艰难,或许度一个人便要百千万年的时间,何况无量众生。看到这些他接受不了,这就是心量。小乘罗汉非真入灭,以为化城就是涅槃城。什么是化城?化城是释迦牟尼世尊的譬喻,上求佛果艰难曲折,时间会非常长,佛怕部分众生半途而废,于是幻化出一座城,无奈修行人以假作真,以为已得无上果,实非究竟。不可忽视的是小乘是大乘的基础,三乘为一乘,一乘为一法。他方世界的佛不一定宣讲三乘法,只因娑婆世界众生根性参差不齐,佛才慈悲方便宣讲三乘法,佛的苦口婆心,他方世界的佛都放大光明赞叹。我佛祖师目的只有一个,令一切众生入大佛乘。在《法华经》里,舍利弗尊者不解佛陀为何只传授小乘法,经佛陀宣讲便明明了了,从前没有大乘根性、心量不足而已,否则会狐疑不信诽谤大乘,如今机缘成熟,佛陀向自己传授大乘法。大乘佛法的高僧大德绝不是只学大乘忽视小乘,佛陀的十大弟子都是由小乘法证得阿罗汉果,待机缘成熟,离一切相,发无量心菩提心度化无量众生的心,求得无上佛果。“阿罗汉仅求自了”说法可谓不实,在许多经典同样可见到阿罗汉度众如麻的记载。 那麼小乘一定就是差劲的、不可取的吗?
    “舍利弗,若有众生,内有智性,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勤精进,欲速出三界,自求涅槃,是名声闻乘,如彼诸子为求羊车、出于火宅。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勤精进,求自然慧,乐独善寂,深知诸法因缘,是名辟支佛乘,如彼诸子为求鹿车、出于火宅。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泯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菩萨求此乘故,名为摩诃萨,如彼诸子为求牛车、出于火宅。舍利弗,如彼长者、见诸子等安隐得出火宅,到无畏处,自惟财富无量,等以大车而赐诸子。如来亦復如是,为一切众生之父,若见无量亿千众生,以佛教门、出三界苦、怖畏险道,得涅槃乐。如来尔时便作是念,我有无量无边智慧、力、无畏、等诸佛法藏,是诸众生,皆是我子,等与大乘,不令有人独得灭度,皆以如来灭度而灭度之。是诸众生脱三界者,悉与诸佛禅定、解脱、等娱乐之具,皆是一相、一种,圣所称叹,能生净妙第一之乐。舍利弗,如彼长者、初以三车诱引诸子,然后但与大车,宝物庄严,安隐第一,然彼长者无虚妄之咎。如来亦复如是、无有虚妄,初说三乘、引导眾生,然后但以大乘而度脱之。何以故。如来有无量智慧、力、无所畏、诸法之藏,能与一切眾生大乘之法,但不尽能受。舍利弗,以是因缘,当知诸佛方便力故,於一佛乘、分别说三。《妙法莲花经 譬喻品第三》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段,世尊将三乘法比作羊车鹿车牛车,无论学什么乘,佛陀都要我们逃离三界,最低限度,出走火宅。火宅是什么?三界不安,犹如火宅,我们的世界就是火宅。为了方便诱导不同的众生,把正法分三种方式讲说,欲让一切众生心开得智,不得不赞叹世尊的大慈大悲大智慧。小乘罗汉也是人中圣人,境界凡夫不可估量,如能回小向大,更是殊胜。对大乘菩萨来说,小乘根人因缘心量有限,要生起悲心,弘法力拔。无论修大乘还是小乘,都应该团结一致,多一些内部交流,而不是勾心斗角,同门相残。在这个世界待度众生的面前,大家可以找到很多可以交流的话题,因为目的是相同的。佛门渐衰,多自内斗,中兴佛法,不可不慎。



    天台智顗把佛法分成藏通别圆四教  
      
         藏教:这是小乘教,小乘教为何说是藏教?《法华经》说小乘教是三藏教,经、律、论三藏的法义区分明显,不像大乘佛法的戒律中有教理,教理中也有戒律,所以三藏教是根据《法华经》而安立,它属于小乘声闻法。
    通教:通教的义理类属于中观的学者,中观为何说是“通”呢?智者大师说,“通”是指通前通后,通前藏教,通后别圆。佛法不论修大乘或小乘,内心皆以空为基础,“三乘共坐解脱床”,所以空义的教理是大、小乘皆要学习的,故称为“通”。
    别教:别教是类似唯识学者,以阿赖耶识的受熏,界定整个染净因果。阿赖耶识的缘起思想,为何称为“别”呢?“别”是指别前别后,别前藏教,别后通圆,它是发明诸法的差别,故称为别。
    圆教:智者大师认为《法华经》、《涅槃经》及天台宗的思想,皆属于圆教,因为它可以把前面藏、通、别的种种差别相,会归到现前一念心性,融通了理性的空义与种种事相的修持,故称为“圆”,圆是指圆融无碍。以上的通教、别教、圆教是大乘的三系,藏教是小乘的教法。




    印广法师慈悲说大乘



    印广法师:什么是大乘?
          
    佛在五时说法中,在第一时叫“华严时”,讲的别教、一乘、大法,《华严经》也叫大乘。佛在第二时说法讲的是《阿含经》等小乘经典。佛在第三时说法讲的是方等经典,这个时候属于通教,既通大乘,也通小乘,一般地把它说为中乘。佛在第四时说法说《金刚经》《六百部般若》等经典,一般地也把它说为大乘经典,但是在这个时期的大乘经典,相对了义大乘经典而言,叫“不了义大乘”,也叫权宜之说,简称为“权教大乘”。佛在第五时说《法华》《愣严》,这个时候叫“实教大乘”,圆满的大乘,从后面【放光显瑞】,把修人天福报、小乘果位一直到究竟圆满成佛,统统概括其中,叫“万法归宗”。所以,明白了什么是【大乘】,所有小乘中乘统统是【大乘】,所有的人天乃至歪门邪说统统是【大乘】。这个法我们要搞明白。唯有《法华经》把森罗万相包容为一体。《华严经》只讲大乘不讲小乘,《阿含经》只讲小乘不讲大乘。所以到了通教、别教开始,到了《金刚经》《六百部般若》开始来讲慢慢地圆融、渗透,最后导归“圆顿大法”。
    那么对这个大乘经,如果我们按照分别法来解释,可以从七个角度来观照。这个【大乘】:   
    一个是“法大”。怎么“法大”呢?它把三藏十二部经,乃至一切万法统统归纳为一法,都是佛法,这是【大乘】,绝对没有排除小乘,但是它是通过排除小乘,而达到圆融小乘。这个道理要明白。有些人一听说,就是《法华经》是经王啊,其它都是假的,因为这也是佛讲的,马上逆反心理就来了,你这个法师就是赞自毁他,就是你讲的法好,别人修的法就不好,这种心态要不得,不应该。他不明白《法华》“如来藏心地法门”,就是要通过这种手段而把一切的万法通通提升为“法华、圆教大法”,叫“法大”。
    第二个是“心大”。这个“心大”就是发菩提心,救度一切众生,一切众生都是我,是指发菩提心,一定要注意,一切众生,牛马猪羊、泥巴瓦块,何况人道。我们现在甚至同修之间,甚至师兄弟之间,你有没有看成我?老师和学生之间,有没有看成我?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好讨价还价。
    第三个叫“解大”。明白了大乘法,对一切法都能理解,那真正是理解万岁。这种解是用佛法的解,从“自性流露”的解。不是叫你去解方程,去解答天文地理。随便拿出一个法来讲,你就能解释出如来藏真实法义。
    第四个“净大”。这个“净”叫作“清净心”。这个“净大”得自在,不管在顺利的场合、烦恼的场合,你都是自在,你就是清净心,丝毫不染。升官发财、遭难遭祸,宠辱不惊。一切的万法都是一个我,没有什么好去分别执着,始终以“清净心”待人接物。
    第五个“庄严大”。“庄严”就是修行。“如来藏”心地法门是“全性起修,一修一切修”。怎么样走路,怎么样吃饭,处处都是自在庄严。泥巴瓦块、牛屎狗粪、一根草叶、一粒微尘,尽足以为一真法界,叫“庄严大”。外道之所以外道,外道只知道看红红绿绿、皇宫宝殿、腾云驾雾,他认为那才是成佛自在,他不认为牛屎狗粪、臭气熏天,也是诸佛如来。要信这个可不容易啊!有些人听了师父传的法,当下诽谤,哎呀,这传什么法,怎么泥巴瓦块也还是阿弥陀佛啊,他怀疑了。难道泥巴瓦块不是庄严?金碧辉煌、泥巴瓦块、臭狗屎,是我们自己的烦恼心在执着。所以佛成佛以后,喝甘露水跟吃老鼠药有没有区别啊?(众答没有)。鸠摩罗什大师拿着一把铁钉往嘴里放,就跟吃豆腐一样。他吃钢铁与吃豆腐有没有区别啊?(众答没有)。要明白这个道理啊。但是不能作为口头禅,明白这个道理就好,在解脱肉团身这个无明壳之后,我们的这些现量功德当下现前,叫“庄严”。一个人长得身高一米八,白白净净是庄严,一个人瘸腿蹩手、黑不溜秋,是不是庄严啊?(众答是)。相好相坏,在于我们的妄想分别。
    第六个“时大”。这个“时大”,我们要明白时间的真相,无量劫是“时大”,当下一念是不是“时大”啊?(众答是)。有些法师在解释这个“时大”的时候,讲菩萨成佛要经三个无数劫,这种解法不可取。菩萨成佛一定是“一念成佛”。佛讲【成佛如同微尘扬于顺风】,是不是啊?(众答是)。还得三个无数劫,别说三个无数劫,一个无数劫都受不了,无数就是无数啊,那你永远不能成佛。我们一定要明白,修行人就是要如同佛在世的时候,几个小时、几分钟、几秒钟当下成佛。这是佛金口玉言。可是这几千年以来,我们佛法出现了这种悲剧。所以我们从现在开始,名正言顺、义正词严,依佛在《法华》《愣严》所教,坚信不疑弘扬“见道当下成佛”这个正法。“一念成佛”是不是才是真正的“时大”!佛法修正,无量次第,成就于“一时”,成就于“一念”。这就是法华经所讲啊,【一念欢喜心,蒙佛授记】。所以我们今天研究这个佛法啊,都是真刀真枪、货真价实,有佛金口玉言为证,有佛在世的时候,法会大众当下成就的气氛为证,也有这几年以来,我们在全国各处弘扬这个大法,修行人大片大片当下成就,这种气氛为证。



    花开莲现,即因即果,即闻即悟,即悟即证,不立阶梯,一念成佛。


    第七个是“因大”和“果大”,因果不二。“因大”大到什么程度,森罗万相、十法界万法,“一念”而已,这是不是因啊,这就是成佛之“真因、正因”。“一切即一,一即一切”,是这个因。“空有不二,性相一如”,是这样的因。明白了这样的因,刻骨铭心地深信不疑这个因,当下成果,所以“因果一如”。这个果大不大啊,“即因即果”。这就是讲“花开莲现”。所以我们在这里学的【大乘】,是“实教大乘、圆教大乘”。请看上印下广法师慈悲开示《大乘妙法莲华经》《楞严经》视频。


    dFPEv6V1IQAA&bo=QgOAAgAAAAAFAOA!.jpg (69.49 KB, 下载次数: 5)

    dFPEv6V1IQAA&bo=QgOAAgAAAAAFAOA!.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心涵太虚,量周沙界,万法皆我一念!一念即是无量万法。如来法藏自在圆融无碍。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1-6 22:09
  • 1947

    主题

    4512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9057
    67#
    发表于 2016-7-29 22:40:3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法华经》是一乘、一佛乘、真正的大乘!     印光大师说,法华经是一部殊胜无比的妙法,是三藏十二部经中的“经王”, 听闻《法华经》真实义不仅能当下往生,不用等临终,更不用等无量劫, 而且是上品上生的等觉菩萨,跟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一样。   一乘  1.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 2. 我有方便力,开示三乘法,一切诸世尊,皆说一乘道。 3. 是诸世尊等,皆说一乘法,化无量众生,令入于佛道。 4. 未来世诸佛,虽说百千亿,无数诸法门,其实为一乘。 5. 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 6. 汝等勿有疑,我为诸法王,普告诸大众,但以一乘道,教化诸菩萨,无声闻弟子。 7. 有惭愧清净,志求佛道者,当为如是等,广赞一乘道。 8. 若我等有乐大之心,佛则为我说大乘法,于此经中,唯说一乘,而昔于菩萨前,毁訾声闻乐小法者,然佛实以大乘教化。 9. 诸佛于法,得最自在,知诸众生,种种欲乐。及其志力,随所堪任,以无量喻,而为说法。随诸众生,宿世善根,又知成熟,未成熟者,种种筹量,分别知已。于一乘道,随宜说三。 10. 大智德勇健,化度无量众,今此诸大会,及我皆已见。演d畅实相义,开阐一乘法,广导诸众生,令速成菩提。 11. 斯人行世间,能灭众生闇。教无量菩萨,毕竟住一乘。是故有智者,闻此功德利。于我灭度后,应受持斯经.是人于佛道,决定无有疑。  一佛乘 12. 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 13. 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 14. 舍利弗,未来诸佛当出于世,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 15. 舍利弗,现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诸佛世尊,多所饶益安乐众生。是诸佛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 16. 舍利弗,我今亦复如是,知诸众生有种种欲,深心所著,随其本性,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力,而为说法。舍利弗,如此皆为得一佛乘、一切种智故。 17. 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妬,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18. 诸佛如来,言无虚妄,无有余乘,唯一佛乘。 19. 现在十方佛,其数如恒沙,出现于世间,安隐众生故,亦说如是法。知第一寂灭,以方便力故,虽示种种道,其实为佛乘。 20. 舍利弗,以是因缘,当知诸佛方便力故,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21. 汝舍利弗,我为众生,以此譬喻,说一佛乘。汝等若能,信受是语,一切皆当,成得佛道。 22. 我于余国作佛,更有异名,是人虽生灭度之想入于涅槃,而于彼土,求佛智慧,得闻是经,唯以佛乘而得灭度,更无余乘,除诸如来方便说法。 23. 诸比丘,若如来自知涅槃时到,众又清净,信解坚固,了达空法,深入禅定,便集诸菩萨及声闻众,为说是经,世间无有二乘而得灭度,唯一佛乘得灭度耳。 24. 若众生住于二地,如来尔时即便为说,汝等所作未办,汝所住地,近于佛慧,当观察筹量,所得涅槃,非真实也,但是如来方便之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25. 诸佛方便力,分别说三乘,唯有一佛乘,息处故说二。今为汝说实,汝所得非灭,为佛一切智,当发大精进。     大乘 26. 时有菩萨,名曰妙光,有八百弟子。是时日月灯明佛从三昧起,因妙光菩萨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六十小劫,不起于座。时会听者,亦坐一处,六十小劫,身心不动,听佛所说,谓如食顷。是时众中,无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倦。 27. 今见此瑞与本无异,是故惟忖,今日如来当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28. 我设是方便,令得入佛慧,未曾说汝等,当得成佛道。所以未曾说,说时未至故,今正是其时,决定说大乘。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入大乘为本,以故说是经。 29. 有佛子心净,柔软亦利根,无量诸佛所,而行深妙道。为此诸佛子,说是大乘经。我记如是人,来世成佛道。 30. 佛知彼心行,故为说大乘,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乃至于一偈,皆成佛无疑。 31. 诸佛出于世,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终不以小乘,济度于众生。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 32. 自证无上道,大乘平等法,若以小乘化,乃至于一人,我则堕悭贪,此事为不可。 33. 若我等待说所因,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必以大乘而得度脱。然我等不解方便随宜所说,初闻佛法,遇便信受,思惟取证。 34. 舍利弗,我昔教汝志愿佛道,汝今悉忘,而便自谓已得灭度。我今还欲令汝.忆念本愿所行道故,为诸声闻说是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35. 如来亦复如是,无有虚妄,初说三乘引导众生,然后但以大乘而度脱之。何以故?如来有无量智慧、力、无所畏诸法之藏,能与一切众生大乘之法,但不尽能受。 36. 安隐众生,故现于世。为大众说,甘露净法。其法一味,解脱涅槃。以一妙音,演畅斯义。常为大乘,而作因缘。 37. 尔时,彼佛受沙弥请,过二万劫已,乃于四众之中,说是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38. 时十六王子,出家作沙弥,皆共请彼佛,演说大乘法。 39. 是诸沙弥等,知佛禅未出,为无量亿众,说佛无上慧。各各坐法座,说是大乘经,于佛宴寂后,宣扬助法化。 40. 时有仙人来白王言:我有大乘,名妙法华经,若不违我,当为宣说。 41. 又文殊师利,如来灭后,于末法中欲说是经,应住安乐行。若口宣说,若读经时,不乐说人及经典过,亦不轻慢诸余法师,不说他人好恶长短,于声闻人亦不称名说其过恶,亦不称名赞叹其美,又亦不生怨嫌之心。善修如是安乐心故,诸有听者不逆其意。有所难问,不以小乘法答,但以大乘而为解说,令得一切种智。 42. 即时,诸天于虚空中,高声唱言:过此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世界,有国名娑婆,是中有佛,名释迦牟尼,今为诸菩萨摩诃萨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汝等当深心随喜,亦当礼拜供养释迦牟尼佛。  相 关 导 读:    http://user.qzone.qq.com/279463625/blog/1396437859  《三世诸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真相给你择法眼!》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1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3044
    66#
    发表于 2016-7-29 22:25:5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22-7-21 10:24
  • 2118

    主题

    2万

    帖子

    1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682

    活跃会员最佳新人灌水之王论坛元老热心会员突出贡献

    65#
    发表于 2016-7-29 22:02:0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1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3044
    64#
    发表于 2016-7-29 21:35:3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5-1 10:20
  • 430

    主题

    1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0320
    63#
    发表于 2016-7-29 21:17:4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1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3044
    62#
    发表于 2016-7-29 21:02:4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712
    61#
    发表于 2016-7-29 20:59:2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顶礼楞严经!!!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712
    60#
    发表于 2016-7-29 20:58:4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感恩随喜赞叹!!!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712
    59#
    发表于 2016-7-29 20:58: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大佛顶首楞严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