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liming 发表于 2016-12-24 06:18:37
“阿赖耶识”还被分为“见分”和“相分”。所谓的“见分”,就是阿赖耶识中能够“了别”的那一部分功能,这部分功能被“第七识(末拿识)”执着为“我”,就是所谓的“人我执”;“相分”就是能够“变现山河大地”的那一部分功能,这部分不被证知其“空性”,就是所谓的“法我执”。zhangliming 发表于 2016-12-24 06:18:55
再来说说“如来藏”,就是“自性”、“本体”、“真如”、“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我们修行要追求的那个“东西”。它和“阿赖耶识”是什么关系呢?所谓的“如来藏”,其实就是“清净”了的“阿赖耶识”。zhangliming 发表于 2016-12-24 06:19:38
怎么是“清净”呢,“阿赖耶识”中的种子无边无量,如果要一个一个地排除来清净,那可能是了了无期。其实最根本的“清净”,就是在修道的过程中能够认知“阿赖耶识”及其含藏的各种善恶种子也都是“空性”的,用“什么”去认知呢?就是所谓的“明觉”,也就是藏传佛教说的“光明”,这个“光明”就是“如来藏”,它本身也是“空性”的,但却“了了常知”,当证得这个“明觉”后,会知道一切显现(“阿赖耶识”的“见”、“相”二分就是显现)都是它的变异和外延,于“相分”这时候就会出现“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皆是菩提”的觉受;于“见分”就是“烦恼即菩提”。这时候,可以说“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就象我们平常说“众生都是佛”一样。但如果在没有证得“如来藏”以前,简单地说“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是一种非常含混地说法,说“众生是佛”,是说众生的“本性”是佛,在这个本性没有被认知前,烦恼就是烦恼,众生就是众生,和佛有很大的区别,佛学中分出“胜义谛”和“世俗谛”,就是要将弄清楚这个问题。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6-12-24 10:45:57
你把『如来藏』的道理搞明白了没有。天主教、耶稣教、旁门左道,乃至没有文字的天花地板、风雨寒暑、一粒泥巴瓦块都是《妙法莲华经》,没有哪一法不是真经。当明白我不是我的时候,你真明白我不是我的时候,当下就是我,是不是知妄即真?佛讲无量法往往还对那些歪门邪道,还讲的咬牙切齿是不是?叫大家远恶人,近善知识。可是在《法华经》呢,对那些鬼说法赞叹善哉善哉。在菩萨出场的时候,把婆罗门外道还排在四众弟子前面,你们注意看《法华经》是不是在圆融呢?好人坏人谁啊?都是我们一个心而已。你如果搞妄加分别和执着,你出不了六道。但是我们在起步修行,可以以行善断恶,远恶人近善知识作为方便引导,一定要明白这个方便引导。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6-12-24 10:46:15
「如来藏」的道理就是讲一念三谛、一念十法界,「一修一切修」,所以这个「一切色身三昧」,非圆顿菩萨不可。他想现什么就什么,有什么就能现什么。现什么也是什么,也不是什么。比如现了个茶杯来,当下是这茶杯,茶杯是不是当下还是药王菩萨啊?所以现茶杯叫「色身」,当下还是药王菩萨叫「三昧」,叫「色身三昧」。现茶杯、现瓦块、现暖瓶、现苹果、现香蕉、现泥巴,都叫「色身」。就跟做梦一样,梦中那么多境界当下是不是做梦的一个人啊?做梦的那个人就叫「三昧」,梦中的境界就叫「一切色身」。当然那是梦中的三昧,是我们醒了以后知道,没有醒的时候知道不知道啊?众生在迷中,是迷惑中的「色身三昧」。他只看「色身」,不懂「三昧」。其实这个「三昧」从来有没有离开过我们,也叫「和光同尘」。「色身」就是「同尘」,「三昧」就是「和光」。我始终在大光明藏中。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6-12-24 10:46:33
佛佛道同,都是先以善巧方便之法来开导引导众生,最后归于《法华经》《楞严经》「一心三藏」。既是表自己的这个证悟的经历,也是在以此影响法会大众。 世尊说实道,波旬无此事:佛讲的这个真实法,波旬讲不出来。波旬魔王如果能讲出「一心三藏」,他就不是波旬魔王。以是我定知,非是魔作佛,我堕疑网故,谓是魔所为:「谓是魔所为」也是我的一种迷惑颠倒,现在已经破除了。 闻佛柔软音,深远甚微妙。演畅清净法,我心大欢喜。疑悔永已尽,安住实智中:这里的「实智」就是指明白「一心三藏」的道理,在明白之前,这个智慧就在,这叫「本智、根本智」;我现在明白了,叫「实智」;当这个智慧起用,反过来观照世间一切的万法,这个时候叫「方便智」。所以「方便智、真实智、根本智」是不是一个智慧?当下就是。通过这种分别,把我们的心由粗转细,这叫开智慧。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6-12-24 10:46:49
恩师(印广法师语录) 忍辱,这是菩萨的基本功,在关键的时候叫「不行之行」——『忍』了,是最大的理睬,是菩萨以定力来加持周边的环境。我们面对任何的环境也要沉住气。忍之为德,持戒、苦行等法门所不能比。往往有些人热情有余但定力不足,你再怎么样勇猛精进、忠心耿耿,你被人所轻慢。这个『忍』,建立在「万法皆是我」的基础上。佛也不度无缘之人,不能以小失大。住忍辱地,它是依报随着正报转,它表现出来的气质就是『柔和善顺』。世间法叫作「有容乃大」,你才能成就自己,成就众生。妙妙闻心 发表于 2016-12-24 15:05:19
我们无论想什么做什么,“阿赖耶识”就会将其含藏而成为“因”,而后种子爆发就成了“果”。由于它具备让“因”异时异地而成熟为“果”,所以又被称为“异熟识”。妙妙闻心 发表于 2016-12-24 15:06:36
用“什么”去认知呢?就是所谓的“明觉”,也就是藏传佛教说的“光明”,这个“光明”就是“如来藏”,它本身也是“空性”的,但却“了了常知”,当证得这个“明觉”后,会知道一切显现(“阿赖耶妙妙闻心 发表于 2016-12-24 15:09:30
懂得什么是如来藏 所有的识都是如来藏 都是从如而来 这里的如来藏是不了义说 是有漏说 有次第性 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