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liming 发表于 2016-12-24 06:07:55

      天地万法都是一心变现, 这个心就是自己,您自己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就是明妙真心,十法界都是您所变现。

zhangliming 发表于 2016-12-24 06:08:13

       一心三藏,三藏一心,三藏是一心性具功德的妙用,三藏归于一心,万法归于一心,这才是圆顿大法的一心三藏。

zhangliming 发表于 2016-12-24 06:08:32

要放下一切幻想,必须把《法华经》《楞严经》学明白。这是文殊菩萨讲的,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一定要珍惜。《法华经》也讲了,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法华经》是明讲、总讲、肯定讲;《楞严经》是明讲、正讲、细讲、反讲;《阿弥陀经》就是暗讲,把《法华》《楞严》的精华秘密地含藏在经文之中,就是「唯此一事实」。

zhangliming 发表于 2016-12-24 06:09:24

修行就是:个人吃饭个人饱,个人生死个人了,个人修行个人好,这是佛法的真谛,谁也救不了谁。告诉大家一句真话不要伤心哦,那就是‘’佛也不度人,唯人自渡‘’!所以我们要好好深思啊,生活中许许多多的法,能救你吗?这世上谁都救不了谁!不要指望有老天爷,也不要指望有救世主,不要指望有神仙,要好好明白这个道理,佛都不救人,佛连他的父母都救不了,要救其母还得到忉利天为母说法,所以我们听经闻法多么重要啊!我们千万不要把幻想和希望寄托在那些五花八门的法门上,要放下一切幻想,必须把《法华经》《楞严经》学明白。这是文殊菩萨讲的,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一定要珍惜。《法华经》也讲了,「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法华经》是明讲、总讲、肯定讲;《楞严经》是明讲、细讲、正讲、反讲;《阿弥陀经》就是暗讲,把《法华经》《楞严经》的精华秘密地含藏在经文之中,就是「唯此一事实」。重要的话讲三遍,在重复一次:生死路上谁也救不了你,唯有听经闻法,自己明白了道理,自己救自己!听经闻法重要啊!所以释迦牟尼佛证道后不遗余力讲了四十九年三百余会!

zhangliming 发表于 2016-12-24 06:09:54

          往往在梦中梦到过去的事情,不足为奇,梦到未来的事情一开始没有把它当回事,怎么会梦到这个事情?过了几天、几个月、几年以后,竟然成真,就是几年以后出现这个事情的时候他就想起来,这在几天、几个月、几年前就梦到过。

zhangliming 发表于 2016-12-24 06:12:10

             阿赖耶识”和“如来藏”的异同:            首先来谈谈“阿赖耶识”的概念。在唯识学说中,人的心识分成八个部分,前五个分别为人的五种明显识别功能,即眼、耳、鼻、舌、身“五识”,但于思维了别功能时,根据意识的不同层面和各自担当的职能,唯识家们将意识分成了三个部分,一是“意识”,即第六识;二为“末拿识”,即第七识;三为“阿赖耶识”,也就是所谓的第八识。(在《中观》中,对意识不作这样的区分,所以不说第七识和八识)

zhangliming 发表于 2016-12-24 06:13:58

  凡学过“唯识”的都一定知道,“阿赖耶识”又叫“藏识”,意思是说它具有“能藏、所藏、执藏”三种功能,能够象仓库一样,可以含藏无始以来无量无边的善恶无无记种子,并且执持不失。所以我们无论想什么做什么,“阿赖耶识”就会将其含藏而成为“因”,而后种子爆发就成了“果”。由于它具备让“因”异时异地而成熟为“果”,所以又被称为“异熟识”。

zhangliming 发表于 2016-12-24 06:17:28

  “阿赖耶识”有一性能叫“无覆无记”,“覆”是遮盖的意思,“无覆”就是不会遮盖,“无记”是说“阿赖耶识”没有“苦”、“乐”二受,只有“舍”受,所以无论什么种子,“阿赖耶识”都一概接受下来,不做善恶分别,因为它“无记”嘛。

zhangliming 发表于 2016-12-24 06:17:51

  说它“无记”,可不是说它“如石头一样无知无觉”。不然它不会被称为“识”,它也有五个相应的心所,即“触、作意、受、想、思”,五个“遍行心所”,既然有这个五个“心所”,说明它一定有知有觉,只是非常微细,而且没有善恶的分别而已。“心所”就是心的现象,比如贪、嗔等。

zhangliming 发表于 2016-12-24 06:18:10

    所谓“阿赖耶识”并不是离开“见闻觉知”,它不离见闻觉知,只是不象“第六意识”那样有“极强分别”的“见闻觉知”,和第七意识那样“极为执着”的“见闻觉知”。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阿赖耶识”和“如来藏”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