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群内答疑精选:各位菩萨,应身怎么解释?哪位菩萨有时间能给我讲一下三身?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0-15 19:20
  • 445

    主题

    2190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017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8 13:41: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京当扬:
    三身德的妙用:
    法身德、报身德、化身德这三身功德,极果如来一定要圆满三身功德。
    所谓「法身功德」,是指无形无相、如如不动的那个『空如来藏』不仅明白,而且证得。
    所谓「化身功德」也叫「应身功德」,可以显现出无量的色身三昧,示现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天人鬼畜等这种有形有相的不空如来藏,也叫「解脱德」,解脱了。

    所谓「报身功德」,由法身而显现出化身,由化身而显现为法身,互相转变的那个「能」就是「报身功德」,是智慧妙用。这是按照别教来分说。

    三身功德我们每个人都有,但是因为迷惑颠倒,不能自在现前受用,叫「三德秘藏」。「秘藏」,你比佛一点点都不少,佛比你一点点也不多。问题是众生在因地,他还没有启用。所以叫「秘藏」。


    比如,我当下就是「三德秘藏」。我在这里讲经说法、吃饭、穿衣、走路,这就是我的化身功德。但是我在这讲话,比如讲「一二三四五」,在没有讲、没有想之前,「一二三四五」在不在?那就是我的法身功德。我这个人还没有出世的时候,他在不在?在「我」还没有第一次出世的时候,在整个世界是一个「空如来藏」,无形无相、清净心的时候,我们每个人在第一次做人之前,这个人在不在?这就是我们的法身功德。那由法身功德显现出后来无量的生生世世的天人鬼畜,以及到现在这个肉团,怎么样变现出来的?那就是我的报身功德。


    原始佛大光明藏由报身功德显现了在六道中轮回的那种众生,那么再由在六道中轮回的那种众生,回归大光明藏,是不是还是报身功德?这就是我的「般若功德」,自在妙用。泥巴是不是也是三身功德呀?它现在是不是「解脱功德(化身功德)」?它解脱为一个泥巴瓦块了。那它出世之前在不在呀?有没有形相呀?那就是它的「法身功德」。那么它的法身功德随着一定的因缘而显现为化身功德,是不是它的「报身功德(般若德)」啊?一定要明白!

    若人在梦,梦境万千。实系梦者,一念变现。正梦之时,不见梦人,而梦人常在。清醒之时,梦境不现,而梦境不离。佛法教育,旨在开示,醒梦归真。梦人即【阿】,梦境【弥陀】。行人于此,当细观止!-----《梦中好事》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南无大佛顶首楞严经
    南无阿弥陀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6 14:13
  • 40

    主题

    1362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960
    QQ
    沙发
    发表于 2015-1-9 10:54:19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感恩师兄法布施
    世尊法久后 要当说真实
    顶礼如来藏 无漏不思议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1-26 19:15
  • 6

    主题

    172

    帖子

    179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794
    板凳
    发表于 2015-1-10 15:53:01 | 只看该作者
    《六祖坛经》
    第七品 机缘品

    僧智通,寿州安丰人,初看楞伽经约千余遍,而不会三身四智,礼师求解其义。

      师曰:‘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若离本性,别说三身,即名有身无智;若悟三身无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听吾偈曰:

     “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

      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

      吾今为汝说,谤信永无迷,

      莫学驶求者,终日说菩提。”’

      通再启曰:‘四智之义,可得闻乎?’

      师曰:‘既会三身,便明四智,何更问耶?若离三身,别谈四智,此名有智无身。即此有智,还成无智。’复偈曰

     ‘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

      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

      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

      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

      ‘如上转识为智也。教中云:“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虽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转;但转其名,而不转其体也。’

      通顿悟性智,遂呈偈曰:

     ‘三身元我体,四智本心明,

      身智融无碍,应物任随形;

      起修皆妄动,守住匪真精,

      妙旨因师晓,终亡染污名。’

    来源:无量光明佛经网  原文地址:http://www.jingshu.org/article-17149-1.html

    *****************
           应化身:我们的行
         指我们见闻觉知及对各种见闻觉知的态度,想法,对待,处理等等。。。

         比喻我们回忆自己昨天和朋友争吵这件事。
         在回忆中,有假设的我身及过程中各种状态表现;有朋友身及过程中他的各种状态表现,和争吵的内容,观点;

         所谓性,如果我们是心胸狭窄,嗔恨成性的时候,我们对“这段回忆片段”会自然的针对朋友的各种状态表现,加以丑化,并且形象化,生起很多猜疑,猜测对方的各种丑陋心思,通过自己的丑化形象又对朋友的当时思维猜想得是针对自己打击,要占自己利益,便宜的想法。。。。。

         这些形象,回忆,猜疑,通通是自己脑子中的幻想,幻象,幻相,所以是自己的东西,即是“应化身”。无论是我身及状态,他身及状态,对话内容,心思及猜疑内容,周边环境,语气语音声调,都市应自己性而现的幻相,即应化身相。


         如果自己学佛,成就慈悲性,那就是不同的看法,会在朋友的角度想到是朋友的无奈,无心之失,是自己太过冲动,等等。。。。。

         智慧,就是发现自己的回忆,思想内容,是一体的,思想里面的各人各物各形相,都是自己思想的内容而已,这个时候,就是离对立,入不二,现智慧应用。万事以自性一体,自心量奉献为重中之重。。。
         也称积极性,成就积极观。

         明白身边万法乃至身与感受,跟自己时刻运用的思维,思想,记忆是无差别的,无内外的,即所见闻觉知,能见闻觉知,都是自应化身相,如同脑中思维各式各法一样,都是自己的幻化之象。。。。。无处不是自应化身,自行,自态度,自观照。。。。

    只作分享而已。。。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31 18:04
  • 73

    主题

    277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118
    地板
    发表于 2016-6-19 11:08:19 | 只看该作者
    烦恼性即是佛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