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称下寺,在桂平市西山乡西山。佛家认为,西山之石,身居瘴乡,需雨露洗刷,因名洗石庵。清顺治三年(1641年)建。依山构筑,自东南而西北,依次为山门、三帝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面阔3间,进深3间,台梁式构架,硬山顶,脊饰回字纹雕花,黄琉璃瓦盖。内塑观音、地藏、文殊、普贤神像。三帝殿供弥勒大佛、关公。山墙线刻神佛菩萨像88幅。洗石庵是广西佛教基地,全国重点寺观之一。
宽能法师(1895—1989年)是洗石庵最有名望的住持。她俗名龙六纬,祖籍广西桂林市临桂县,青年时曾在北京民国大学经济系学习,后从事教育和经济管理工作。1920年开始钻研佛学,1923年在上海玉佛寺出家,先后拜印光、圆演法师为师。1937年回广西桂林市办素餐馆、居士林和夜校,弘扬佛法。1947年广东曲江县南华寺受具足戒,戒师虚云和尚赐名宽能,并将云门宗法脉传给她,为云门宗第十三代,法号妙虚。宽能法师精通佛学,写有《三乘教义》等著作。圆瑛法师赠诗赞曰:善根宿慧是前因,好似莲花不染尘;失志保贞为佛苑,楷模巾帼有斯人。1949年,应桂平佛教界的邀请,宽能任洗石庵住持,直到1989年圆寂,这位比丘尼在洗后庵住持达40年。
洗石庵坐落在桂平县西山风景管理区,是国务院确定的汉地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始建于清顺治三年(1646),康熙三十八年(1699)建成。雍正、乾隆两代都曾修葺。嘉庆十四年(1809)重建。 洗石庵建筑面积1021平方米,有庵门、经堂、佛堂三进堂,层次分明,玲珑多姿。屋顶、屋脊、殿内柱身、梁枋、顶棚、门窗、花格等都十分精制,极富南方特色,是目前广西境内保存最完整、最华丽的寺庙之一。洗石庵山门墙壁上嵌有清朝重修时的两块石碑。门两旁石柱上刻有对联一副:"天竺俯江流到眼睛岚归爽气,云山经雨洗奇石点头也思灵。"经堂为三开间的楼房,屋顶为硬山重檐,覆金黄色琉璃瓦。楼下供佛像,上为方丈室。经过两旁的石阶上到佛堂。佛堂为一层三开间大殿,外檐柱为整条石柱,内为红漆木柱,下基为宝瓶型石柱。
洗石庵的建筑结构风格大体和李公祠相妨,为一进三间、三进,依由顺序而建。踏进庵门,在前殿的廊柱上,有孙中山先生的秘书邹鲁与孔文轩撰写的“九十字”长联。文曰:苍梧偏东,邕宁偏南,桂林偏北,惟此地前列平原,后横峻岭,左黔右郁,汇交廿四江河,灵气集中枢,人挺英才天设险;洗石有庵,乳泉有亭,吏隐有洞,最妙处茶称老树,柳纪半青,文阁慈岩,掩映十八罗汉,游踪来绝顶,眼低层塔足凌云。殿内供奉着“四大金刚”的塑像,即“四天王”。东方持国天王,身白色,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身青色,执宝剑;西方少目天王,身红色,右手持伞,左手持银鼠。塑像形容威猛,栩栩如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