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法王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北五公里的嵩山玉柱峰下。寺院东西北三面群山环抱,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寺前两山对峙,中间辟有公路,上通寺院,下达现代化旅游名城登封市。
大法王寺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四年,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建造最早的寺院之一,是汉明帝专为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译经传教而下令修建的,成为中国第一所菩提道场,大法王寺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内外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
大法王寺依山而建,从低到高七进院落,有山门、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 殿、西方圣人殿、藏经阁(白玉卧佛殿),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殿堂楼阁,金碧辉煌。
俯瞰二熊诸山,排列如拱,山峰罗列,溪水潺流,苍松翠柏,景色秀丽。寺东有峡,形若半圆形的大门,位于嵩山顶端,为“嵩门”。每当仲秋佳节,天气晴朗时,皓月从嵩门升起,在法王寺大殿月台上观赏皓月初生的良景,可以看到皎洁丰满的明月,置于嵩门之中,如银镜镶嵌山峡,谓之“嵩门待月”,是登封佳景之一。法王寺是中国最早的寺院之一,比洛阳白马寺晚三年,比少林寺早四百二十四年。寺内现有房四十余间,全部面积约为五千平方米。寺内保留的文物有不少古塔、古树及石刻。古人称颂法王寺为“嵩山第一胜地”。
“环天下皆山,惟嵩高当天地之中。占名山皆寺,惟法王据形势之最佳。”在古刹林立的嵩山,大法王寺被誉为“嵩山第一胜地”是当之无愧的。晶莹宝塔、碑刻造像、殿堂楼阁、文物典籍等佛教文化的精粹,已经成为伟大的华夏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大法王寺同全国其它名寺古刹一样,既是陶冶人们情操的著名幽境胜地,又是重要的历史文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