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空,一切众生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离一切相无有分别,故名本来自性清净涅盘。(众生人人本具之真心,本具涅磐性,亦名“涅磐”)
二者、有余依涅盘:烦恼之障虽灭,尚余欲界五阴之身而为所依,故名有余依涅盘。
三者、无余依涅盘:烦恼既尽,所余五阴之身亦灭,故名无余依涅盘。(无余涅盘,断尽五蕴十八界一切心识,唯余真心住于涅磐,四圣皆有能力住此涅磐)
四者、无住处涅盘:不住生死,不住涅盘,穷未来际,利乐有情,故名无住处涅盘。(这是佛地涅磐,小乘圣贤不能证得)
小乘圣贤自求解脱,厌生死,乐涅磐;因而入无余涅磐。大乘菩萨,佛;却因有“四宏愿”,能住涅磐而不住,度生无尽。然而,“一切众生毕竟成佛”,小乘圣贤也会“回小向大”,终成佛道。虚空,一切众生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离一切相无有分别,故名本来自性清净涅盘。(众生人人本具之真心,本具涅磐性,亦名“涅磐”)
二者、有余依涅盘:烦恼之障虽灭,尚余欲界五阴之身而为所依,故名有余依涅盘。
三者、无余依涅盘:烦恼既尽,所余五阴之身亦灭,故名无余依涅盘。(无余涅盘,断尽五蕴十八界一切心识,唯余真心住于涅磐,四圣皆有能力住此涅磐)
四者、无住处涅盘:不住生死,不住涅盘,穷未来际,利乐有情,故名无住处涅盘。(这是佛地涅磐,小乘圣贤不能证得)
小乘圣贤自求解脱,厌生死,乐涅磐;因而入无余涅磐。大乘菩萨,佛;却因有“四宏愿”,能住涅磐而不住,度生无尽。然而,“一切众生毕竟成佛”,小乘圣贤也会“回小向大”,终成佛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