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6-4-25 14:13:04
|
只看该作者
续-《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第四卷(二次宣讲) B2-5-4》
摘自《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
假如是佛知佛见,那所造的不一样,所造的是一真法界、极乐世界、华藏世界,是造这个,那怎么会一样呢?真正的是离苦得乐啊!得大自在,最大的自在。我们每一个人所期望的,希望寿命长久,永远不衰、不死、不变,你要用真心没有一样不如你的意啊!所以西方极乐世界人的寿命长远,相貌之好,我们想像不到,无法想像,我们今天想佛的相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个在西方极乐世界讲是劣应身,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相好,经上形容,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佛如是,所有一切往生的人,个个如是,为什么呢?到西方极乐世界,同佛寿命,同佛相好,依正庄严,没有一样不同,这就是他们用一心嘛!所以他们的知见是正知正见,我们用三心二意,我们的知见是邪知邪见,不一样的就在这个地方。如果真正肯定自己的知见是邪知邪见,给诸位说,这个人开悟了,觉悟了,觉悟之后,他就要修正,把知见修正,从那里修起呢?从一心修起,先修一心,一心就是禅定,使自己心里远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远离一切忧虑、牵挂,恢复到心地清净,这个叫真正修行。所以诸位一定要知道,修行绝对不是知道很多经典,不是这些,修行是着重在心地清净,清净心得到了,再去接触经典,一接触就通达,那个时候,知经就多了,不像现在我们研究经典这么苦啊!费尽了心思,都想不通啊!到那个时候,不想就通了,一接触就通了,因为佛所说的一切经是清净心自然流露,我们心清净,跟佛心没有两样,佛说一切经,等于自己说的一切经一样,自己说的,那有自己不懂的道理呢?没这个道理,人家心清净,我们心不清净。所以他说的,我们不懂,怎么猜,怎么想,都不懂,原因在那里?心不一样嘛!所以知道我们现在这个心是妄心,用什么方法呢?不用它就好嘛!不要用它,从今以后用真心,开明本心,同佛知见,只要清净心恢复,就叫做成佛,等成正觉,就是佛门常讲的正等正觉,虽然还没有到无上,但是确实是正等正觉,所以这里头必须要记住,正等正觉就是心里头没有妄想,没有执着,没有烦恼了,这才正等正觉啊!心里面还有妄想,还有执着,还有贪、嗔、痴、慢,这是凡夫,这个不是佛菩萨,佛菩萨心里决定没有这些东西。所以我们今天的修行,要特别注重断烦恼,把这些烦恼,习气要舍掉,本宗的方法教我们一向专念,用这个方法,那么前面这个两条,说明大教的缘起,这也就是四弘誓愿里面的第一条:‘众生无边誓愿度’。佛菩萨大慈大悲普度众生,出现在这个世间,后面就要说本宗的兴起了,特别是这部经—无量寿经。
‘本经兴起因缘,亦复如是。经云:“我观如是利益安乐大事因缘,说诚谛语”,可见与华严、法华,同为一大事因缘也’。这一句大事因缘四个字,在一切经里头很少讲到的,法华经上有,华严经上有,无量寿经上也有,由此可知,这三部经是平等的,一乘圆教,究竟圆满的大法,三部经比较起来,这部经文短,容易受持,法华经比这个长,华严更长,在现前这个社会,大家的工作,非常之忙碌,没有时间受持大经,这一部经的份量是恰到好处,不太长,也不算短。所以说便利受持,受持本经无异于受持华严、法华,因为本经后面我们会谈到,它是华严、法华的精华,这个真正是难得,这个古德这一句,说得好啊!,以本经的经文来说明,这是释迦牟尼佛自己说的,我观如是利益,这个我是释迦牟尼佛自称的,释迦牟尼佛说他观察如是利益,这个如是就是指本经里面所说的,这部经上所讲的,利益安乐是指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超过了华藏世界,华藏世界是一真法界,极乐世界等于说一真法界里面最繁华的一个地区,最好的一个地区,这是释迦牟尼佛看到了,释迦牟尼佛见到了,佛不打诳语,绝对不是欺骗我们,这个是这个大事因缘四个字,虽然同华严,同法华,可是意思比前面两部经还要增上,前面两部经,那个大事因缘是一般的,这大事因缘是特殊的,‘说诚谛语’,‘谛’是谛实,‘诚’是诚恳,实实在在的话,没有一个字,没有一句是假的,是虚假的,那么说诚谛语,说的是那些呢?就是这部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字字句句就是如来的诚谛语,可见与华严、法华同为一大事因缘。刚才我说了,不但同,而且是超过了,确确实实是超过了。
末段再引莲池大师弥陀经疏钞上一段话说:‘疏钞云:今但一心持名,即得不退,此乃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这个法门的殊胜,无上、无比,从这里能够看得出来,能够体会得到,这一部经里面,佛教给我们,就是一心持名,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能够一心持名,不必到西方极乐世界,才圆证三不退,告诉你,你真正现在发心,现在就证三不退,这个不可思议啊!所以莲池大师讲:此乃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这个自心就是你一心,究竟成佛就是持名;南无阿弥陀佛。所以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呢?就是自心究竟成佛,你看这还得了,比那密宗所讲的即身成佛殊胜多多,密宗说即身成佛未必成得了,这是稳稳当当的成佛,要紧的是下面这几句了:‘若能谛信’。要紧就在这一句,他这一段话,这一句是关键,这一句重要,就看你能不能真正的相信,谛是谛实,你是不是真实的相信,果然真信,‘何须遍历三乘’。三乘就是次第修学,从声闻、小乘再进入大乘,次第修学,菩萨五十一个位次,逐渐逐渐的修学,‘久经多劫’,遍历三乘,这是讲所学的广博,学得多,时间长,佛在经上一般说是三大阿僧祇劫,三个阿僧祇劫,那么在华严上讲呢?讲得就更多,不只三个阿僧祇劫,是无量阿僧祇劫,这才能修得成功啊!久经多劫那是什么人呢?对这个法门不相信的人,他要遍历三乘,久经多劫,如果对这个法门真正相信的人,那就是底下所讲的:‘不越一念,顿证菩提,岂非大事’。这个里面讲的大事,的确不同于法华、华严上讲的大事因缘,这是莲池大师给我们发明出来的,一念,但凭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就顿证无上菩提,不必再绕圈子。所以我在讲席当中,一再劝勉同修,一生依这一部经,我说是上上根人,还有人来问我,净土五经怎么念法?念五经,那就是中等根性的人,五经还不够,还要念其他的,那是下等根性的人,再要念多了,往生就靠不住了,就去不了了,既使是念五经,五经从那里念起?从无量寿经念起,至少要把无量寿经念三千遍,再去念其他的,我们这个根扎稳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了把握了,我再去涉猎其余经典,这个可以,还能说得过去,你往生把握都没有,再去搞许许多多经典,那简直叫打闲岔了,这是一定要警觉到的,‘可见净宗正是直指顿超之法’。
在过去,大家只知道禅宗是直指人心,顿超的法门,不知道净土宗也是的,不但净土宗也是,净土宗的直指顿超,超越禅宗,禅宗,像唐朝圆彻禅师,有不少同修,曾经读过三生石的故事,那是真的,圆彻禅师实在了不起,他那种定功,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到的,他知道他来生到那里投胎,知道投胎的地点,知道自己的父母,有这样的能力,怎么样呢?还是免不了轮回,圆彻的确不是普通人,跟老朋友预约,投胎之后十二年在西湖见面,他并不爽约,你说这个不得了啊!出不了三界,依旧不免轮回,他如果要是谛信这个法门,他早到西方极乐世界作佛去了,他跟释迦、弥陀一样,分身无量,普度众生。禅宗里面,历史上有记载的,苏东坡是五祖戒禅师的后身,都是禅宗了不起的大德,一转世转去作官去了,去享受人间富贵去了,这是大有人在,这个就是直指顿超,确确实实超越了禅宗,禅宗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如果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还是有退转,经上给我们说得很清楚,七地以前都有退转,真正到不退转,八地菩萨了,八地是不动地,才真正不退转,七地以前都有退转,这个是要知道的,那么我们这个法门,‘以念佛心,入佛知见’。佛知见是什么呢?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问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那一部无量寿经就是南无阿弥陀佛的注解。所以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念了一部完整的无量寿经,你自己还不知道,你再问这部无量寿经是什么意思?我就告诉你,那个八十卷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无量寿经的注解,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我们今天叫大藏经,就是华严经的注解,你明白了吗?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全部的大藏经,不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一法不漏,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在十方世界教化一切众生所说一切法,也离不开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几个人知道这句佛号有这么大的功德?这一句佛号,有这么深广的义理呢?没有人晓得啊!那么我们虽然天天念,念也不知道嘛!念得好像也不觉得,没有发觉到念了之后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吗?这个原因在那里呢?原因是你念得不如法,怎么不如法呢?就是你不是一心称念,如法是一心称念。本经里面告诉我们‘一心专念’,这就如法了,我们不一心嘛!念这句阿弥陀佛,同时还念其他的,打妄想,念别的嘛!掺杂在一起念。所以效果就不彰,不明显,果然一心称念,效果功德不可思议,什么样的罪障,业障,一句佛号统统消除了,你今天拜八十八佛,你今天拜梁皇忏,拜什么忏,未必能够消得了你的业障,这句佛号是绝对能消,怎么知道呢?娑婆世界越往后面去,众生的罪障越重,到佛法将要灭尽的时候,那是罪障极重的时候,佛所有的法门都失效了,都消不了,失效了,没用了,佛法灭了,到最后的一百年,无量寿经,阿弥陀佛还有效,你才晓得这个功德,力量之大,所有一切法门消不了的业障,这法门能消,才知道这个法门不可思议,一心称念,一向专念重要。所以念佛的秘诀: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不夹杂任何的妄念。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里面告诉我们,连我们诵经、持咒、拜忏,做法会统统叫夹杂,这些东西都不许可,这个念佛才叫一心。
那么在现前这个世间人,特别是中国人,中国人实在讲,烦恼比外国人重,重在那里呢?人情味重。所以有人情佛事,人情佛事是什么呢?就是夹杂,说得不好听,魔障啊!它障碍你一心,障碍你专念。那个地方做法事,通知来了,这个道友打电话来邀请,不去不好意思,这个一个不好意思,把你的道业毁掉了,把你的道业障碍掉了,这点我们要好好的反省,我们希望这一生道业有成就呢?还是希望不把这些人情失掉?要这些人情,这一生往生就靠不住了,能够把这些人情暂时放在一边,先求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倒驾慈航,再给他们打交道,那就聪明了,现在不妨把这些暂时放在一边,这很重要,要知道,那些是妨碍我们修道的?妨碍我们清净心的,助长我们夹杂的,助长夹杂,妨碍清净心的,统统是魔障,这些东西越多,魔越多,这个要觉悟,在家同修要警觉,出家人魔障比你们还多,你看每天打电话来的,写信来的,来看法师的络绎不绝,这些人是什么?全是魔障啊!你看看倓虚老法师佛七当中开示,他就很感慨的说,劝大家念佛,我自己念佛,念不到一串,打闲岔的就来了,我一天很少能够一心,把心定下来念一串念珠,一串是一百零八声,这不行,念了几声,人家就来找法师了,来看法师了,有问题请教了,统统都打闲岔,虽然是说舍己为人,但是舍己要有个程度,就是我确实有能力往生,品位下一点没有关系,不要舍,舍到最后往生去不成了,还搅六道轮回,那就太可惜了。所以舍己为人,那个舍有一个限度,换句话说,下下品往生,下下品往生决定可以拿到,那可以能够牺牲一点,下下品都拿不到,那不能牺牲了。所以这个牺牲要有限度,决定不能叫这一生空过。
‘以念佛心,入佛知见’。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佛知佛见,何况经文里面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十方如来都是念佛成佛的。‘净宗之兴起,正由此大事因缘也’。佛讲净宗,讲无量寿经,正是为这一桩大事,而且是这一桩大事的核心,佛所说的一切经,说老实话,统统是导引到这一个核心,这一部经,这个法门,是佛度众生,一生当中成佛道的核心,才晓得这部经的重要,真正在一切经里面,把这部经的价值认清楚了,这一部经的功德、利益认识清楚,我们才会认真发愿来修学,修学其他经典,统统是辅助这一部经,这一部经是我们学佛主修的经典,其余一切经是辅助这部经,这是正助,一定要辨别清楚,正助双修,单用正不用助,也可以,如果须要助的话,正助一定要辨别清楚。那么这是教起因缘的第一段。
下面第二段,详明本经兴起之因缘,这就讲到本经,这一部经要详细说明。这部经兴起的因缘,可以说是无比的殊胜,在这一大段里面,又分为五个小段,第一个小段里面是:‘称性极谈,如来正说’。所有大乘经典,都是如来称性而说的,就是从如来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流露出大乘经。所以叫究竟了义,圆满的一乘,可是怎么样呢?都没有达到极点,就是华严、法华,虽然是如来称性极谈,没有达到极点,好像那个月亮,十四的月亮是很亮了,还是有点缺陷,没有很圆,华严、法华十四的月亮,本经是十五的月亮,满月。所以叫称性极谈,称性到了极处,如来正说,是佛出现在世间,要度一切众生,这是他的正说,那么换句话说,其他一切经点是旁说,不是正说,这些话都是千真万确的事实,绝对不是净土宗的人,对于自己主修的经典自夸自大,不是的,如果你要这样看法,功德利益当面错过。下面是引经据典,说明这个事实。
第二段是讲:‘三根普被,圣凡齐收’。这如来称性极谈的经典,好是好啊!我们有没有份呢?这个我们很关心的,如果我们没份,那还不是空说了。所以这个经典确实我们有份,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只要信得过,人人都有份,这个才叫极,那华严为什么不能称极?就是法身大士以下的人没份,它度脱的对象,是凡夫二乘他不度的,他度的是圆教初住菩萨以上。所以他度的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虽称性不圆满,本经连地狱众生都能度,这个圆满,这个是到了极处了。
第三段是讲:‘他力妙法,善护行人’。我们学佛的人,尤其在现前这个社会,妖魔鬼怪充斥在这个世间,我们看到学佛的着魔的太多太多了,在中国,在外国,几乎每一个道场都会发现,总有几个很不正常,非常非常的可怕,可是这个法门不着魔,这个法门诸佛菩萨护念、加持,这非常非常之难得,我们可以安心,安安稳稳的来修学这个法门。
第四个意思是:‘暗合道妙,巧入无生’。这对我们也是莫大的安慰,佛法里最殊胜的法门,明心见性,我们这个法门能不能明心见性呢?能!而且方法非常非常的巧妙,比禅,比教,比密有超过无不及,都要在这一段里面来讨论。
末后是讲:‘大圣垂慈,特留此经’。大圣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佛法将来灭尽了,这一部经最后灭,它的功德利益超过一切经,众生在罪障极重的时候,所有法门都失效,都不能对治了,这部经还能够有方法度他,可见这部经的功力,绝对不是其余经典能够相比的,那么这是这一章、这一大段的大意,这一段我们读了之后,对这部经,对这个法门信心大增,信、愿、行从这个地方建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