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经上讲真话,佛度化众生是什麼?大作梦中佛事,到处建立水月道场,水中之月。佛事是什麼?讲经说法教化众生,梦中佛事!一定要觉悟,决定不能执著,空有两边都不执著。怎麼样叫这个心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念念不离一句阿弥陀佛,这是比什麼都重要!世间一切事、是非人我,跟诸位说,统统是生死轮回,人要干这个那是愚痴不可及,聪明的人不干这个事情,不做这个傻瓜事情。「空有不二,性相一如」,能变的心跟所变的境界是一不是二。所以当你作梦的时候,你就能见到你的心相,你现在心是什麼样子?梦中境界就是你心当下的样子。你作了个好梦,你好心;你作了个恶梦,你是恶心;心外无法,法外无心,这是我们要觉悟。
「能显,心之本体」,就是理实真相。「能变,心之德用」,就是事实真相。可是单单讲能显、能变,从能这方面来讲,都是无相的,真心无相,妄心也无相。但是它起作用的时候,就变现出有相,所以有所显、有所变。能显、能变这是因,所显、所变的,是缘,从缘后面就结果,果就无不相,无不相就是有相,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所以佛法,无论讲世间法或者讲出世间法,总离不开因果的定律。无论什麼事情决定有因有果,这就是从无相当中它会现相。如果觉了,就不二,就晓得相就是性,性就是相,性相不二。好像你作梦一样,一下觉悟了,这个梦就是我心变的,整个梦就是我的心。心什麼样子?梦就是心的样子,梦境就是心,心就是梦,梦跟心是一不是二,这就觉悟了,就明了了,原来是一不是二。觉了这个境界,就叫一真法界。
所以真正要是觉悟了,譬如说梦中一下真正觉悟,哪一个是我?梦中当然有自己,这个人是我,山河大地、一切境界,没有一法不是我,全是自性变现的;心外无法,法法皆心,法法皆我。这样一觉悟,你就找到了真我,找到了大我,大我是真我。这个真我在佛法里面叫做什麼?清净法身,你几时在作梦里头,把整个梦境认为都是自己,你就证得清净法。法是什麼?一切万法,一切万法统统是自己,就叫做法身。你现在迷失了法身,把自己这个身当做身,除了自己的之外都不是自己身,不晓得自己以外一切法都是自性变现的。就好像在梦中迷失了自己,梦中只认识梦中那个身相是自己,梦中其他境界认为那不是自己,都跟自己对立起来,这大错特错。
所以,要真正觉悟了,上至十方一切诸佛,下至恶道一切众生,全是自己心中变现之物,没有一样不是自己。既然是自己,为什麼有恶道、有善道?善道是你善心所变现的,恶道是恶心所变现的,统统是自己变现的,没有一法不是自己变现的。不但佛法这个说法,佛法没到中国来,我们老子,跟孔老夫子同时代的,他也说过,「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他只是没有详细说而已。可见得能说出这两句话,如果真正到这个境界,他也证得法身了;他证得法身,我执没有了,法执也没有了。只要你有我执、有法执,你就没有办法觉悟,没有办法体会到宇宙人生跟自己是一体,是一不是二。所以,这叫一真法界,唯有一才真,二就妄了。
我们在这一法界里头,譬如在梦境里面,整个梦境是一,你要觉悟了,这个法界是一真法界;如果再分自分他,就落到二里面去,落到二就是妄,就不是真了。一落到第二个意里面,就变成十法界,就变成无量无边的法界,一迷一切迷。如果我们在这个地方能彻底觉悟,真正能够住在一真里面,对於一切境界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我们的生活多快乐。无论走到哪个地方都是自己的家,无论遇到哪个人都是一家人,不但遇到人是一家人,妖魔鬼怪、诸佛菩萨、地狱恶道,统统是一家人,一点界限都没有。这就是菩萨境界,那就叫一真法界,破了我、法二执,就是大觉之人。
「故曰」,这是世出世间有许多说法,「佛在心中」,是自己心变现的。「上帝在心中」,天人也是自己变现的,就跟作梦一样,都自己变现的。「天堂在心中,地狱在心中」,这是外面境界,也是自己变现的。「我人诸法亦在心中」,无有一法不在心中。所以《华严经》上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是觉林菩萨讲的。
所以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人去问释迦牟尼佛,舍利弗尊者为什麼那麼大的智慧,样样都通达?佛给他解释就举了个鼓,他说你看那个鼓没有?看到了。鼓的肚子里头怎麼样?空空的,什麼都没有。舍利弗就像那个鼓一样,什麼也没有,所以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我们凡夫为什麼失去了智慧?就是你肚子里东西太多了,太多叩不响了,麻烦就在此地!所以佛法的智慧跟世间人聪明不一样,世间聪明他里头要装得多,装多少他就懂多少,他没有的他就说不出来。佛法怎麼样?什麼都空掉,空得乾乾净净,然后什麼都通了,一切都通达,这叫做智慧。所以佛法叫无分别智,你要能够一切法都不分别,你的本能智慧就现前,是这麼一桩事情。佛法跟世间法绝对不相同,拿著世间法的态度、方法来学佛法,那大错特错,决定是一无所成。
下面蕅益大师讲,「是故举体作依作正」。体就是实相本体,就是真如本性,就是我们自己的真性,就是自己的真心。作依是什麼?依报,我们的环境,大到太虚空,小到我们贴身穿的一件汗衫,它都做我们的环境。正报是我们的身体,所以诸位要晓得,外面一切人,人也是我们的依报,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人都是属於环境。佛法里面讲人身,就是指自己一个人,除自己一个人之外统统叫环境,统统是依报;就是有情的依报,有情世间、器世间,统统是我们的依报,作依报、作正报,是自己真心变现出来的!你觉悟了之后,作法身、作报身。什麼叫法身?法身就是依报,山河大地一切万法,你真正觉悟到那是自己变现的,这就是自己的法身。报身,报身是自己能觉悟的智慧,报身是智慧身,法身是以万法为身。法身会断灭吗?当然不会断灭,法身常住,智身也常住,智身也不灭度。「作自作他」,自是我们自身,他是别人,都是自性变现的。
「乃至能说所说」,这就讲到本经,能说的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是这部《阿弥陀经》,也是自己变现的,也不例外。「能度所度」,能度是诸佛菩萨,所度是我们众生。「能信所信」,能信是我们自己,所信的是这部经典、是这个法门、是阿弥陀佛、是极乐世界,还是自己心中变现的。正所谓「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就是这个意思。「能愿所愿」,愿是愿生净土,能愿是我们自己,所愿我们愿生西方极乐世界。「能持所持」,持就是执持名号,换句话说,就是我们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能念的是我们这个人,所念的是这一句名号。「能生所生」,能生是我们自己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所生就是西方极乐世界。「能赞所赞」,能赞是十方一切诸佛,所赞是这部《弥陀经》。这几句话就把一切法门,统统包括尽了。
「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也」,实相就是自己的真心,就是自己的真如本性,全是自己真性变现之物,离开了真性没有东西。要是真正体悟通达,就可以说凡所有相皆是实相;如果你要是迷了,那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悟了的时候凡所有相皆是实相,问题就是在迷悟。《无生论》云,(《净土生无生论》也是一部非常好的书)「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圆融两个字前面说过,要记住,佛法里这两个字用的地方非常多,意思都是一样的。圆,圆满无缺;融,融通无碍,《华严经》里面讲「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就是圆融的意思。法界圆融的本体,作我一念心,这一念心是什麼?就是你现在念佛这个一念心;换句话说,你现在念佛这个一念心,与法界圆融体完全相应。可是你一定要通达这个道理,你要是迷,不悟,你这个一念心不相应。不相应,就是古人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这不相应,没悟!所以要念念到觉悟,要念到悟。
蕅益大师、莲池大师给《弥陀经》做这麼详细的注解,目的就是要我们觉悟。悟了以后,声声佛号与自性都相应。「我今念佛心,全体即法界」。这一首偈,就是这四句,我们要好好的把它多念几遍,把它多念几遍,然后我们念佛就得力了。有很多人念佛不得力,为什麼有人得力,有人不得力?他的心不一样,用心不相同。「达此者,由持名念佛,而悟入实相也」,千真万确的事实,悟入实相是正等正觉,一证实相就是法身大士。禅家所讲的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就是悟入实相;念佛人念到了理一心不乱,就是悟入实相,实相就是正等正觉,还在正觉之上。可是你一定要是以「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我今念佛心,全体即法界」,你那个佛号念得就有精神。你要是疲倦、累了,一念佛号,精神就起来了,确实有这种功效。如果是迷了,就没有这个功效,觉悟了,确确实实有这个功效。你做什麼事情,你会有疲倦、有累,你念佛、你诵经,决定精神饱满,精神百倍,永远没有疲倦,无有疲厌!这就是讲到经典里头贯摄常法,摄受的功德不可思议。
《弥陀经》「以信愿行三要为修法」 首先我们讲「信」,信是最不容易建立的,信心要建立,我们的修学一定有成效。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给我们略举六条,第一个是要「信自」。这是建立信心的根本,如果不相信自己,你就是相信佛,相信因果、事理,都不会成就。所以头一个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本性与阿弥陀佛、释迦如来、十方诸佛是无二无别,要相信这个;相信自己的智慧、德能也与佛没有两样;相信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自己心中所现之物。正如地藏会上列举《华严经》觉林菩萨偈赞里面所说的,「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极乐世界没有离开我们的自性,也是自性所显现的,阿弥陀佛也是自心变现出来的。除了自性之外,没有一法可得,要相信这个。 能信自己,才能「信他」,此地所说的他,是专指阿弥陀佛,也指本师释迦牟尼佛。相信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句句话都是真实的,绝没有一句是妄语。相信阿弥陀佛确确实实有这个人,极乐世界也确确实实有这个事,距离我们娑婆世界十万亿个佛国土的那一边,西方。这个西方不是指我们地球上的西方,是指娑婆世界的西方,这点我们要把它认识清楚,娑婆世界的西方。相信阿弥陀佛因地里面,四十八愿愿愿都真实,而且在现前他是愿愿都圆满了,他才成佛。如果四十八愿有一愿还没圆满、还没做到,他就不会成佛。他现在成佛了,他是愿愿都做到了,都圆满了。相信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一定来接引。 所以不要怀疑西方到底在哪里?太虚空这麼大,到底哪个星球是阿弥陀佛所住的地方?你这一怀疑,问题就大了。这麼多的星球我们到哪里去找去?其实怎麼样?不要你找,到时候他来接你去,这个多稳当!也不能怀疑,这麼多人念佛,阿弥陀佛他能分得了身吗?同时大家都念佛的,同时都在一个时候往生,阿弥陀佛怎麼办?到底是接哪个,不接哪个?诸位要知道,佛菩萨有无量无边的分身,众生有感,佛就有应,应的时候他就现身来接引你去,这也是真实不虚,这叫做信他。所以说,单单信他不信自,不能往生,信心里头,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 其次,「信因」。因与果包括的范围非常广大,相信善因一定结善果,相信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世间法、出世间法离不开因果的定律,成佛有成佛之因,做人有做人之因,变畜生、变饿鬼,也有变畜生、饿鬼之因;造什麼样的因,结什麼样的果报,这是一定的道理。我们今天修净业之因,必定能得净业之果。我们仔细去想想,念这一句阿弥陀佛,这句阿弥陀佛六道里面没有,三恶道里面没有阿弥陀佛,三善道里面也没有阿弥陀佛。所以你修这个法门,心里面只念阿弥陀佛,就决定与西方世界相应,与它相应,因果不错。所以,要信因,要信果报,我们信因,我们才肯修;我们信果,我们将来才有个指望。换句话说,我们自己晓得所修行的功夫绝对不虚,这个种子种下去,后来一定成熟,一定结果,必定是有收获的,这是「信果」。 「信事」,有事当然有理,有理也有事,必定有事。我们在《佛学概要十四讲》第二讲里面会讲到这个问题,不过第二讲恐怕要到下个星期。因为底下这个星期,大家已经决定到休士顿去观光去,所以我们要停一次,当中停一次,下个礼拜我们就讨论到事与理的问题了。能信事,一切事里面都可以修,真正像古大德所说,「称性起修,全修在性」。明白这个有什麼好处?好处大了!因为他这六条是三对,第一对相信了,你决定往生,带业往生,绝对靠得住。你能够相信因果,你可以到事一心不乱,生方便有余土。如果再信事理,那你就可以念到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不一样! 所以,理一心里是六种信心具足,圆圆满满。事一心的,具足前面四条,末后两条或者有,但是他不圆满。所以决定要把这些事情讨论清楚,我们在一生当中,一生时间并不太长,就有非常殊胜的成就,这是真正不可思议。正是经典里面所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换句话说,你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所以,事要明了,理也要明了。经中所讲的一些事,样样清楚,而这些事会归到我们眼前,就是实际的生活。从早到晚穿衣吃饭、待人接物,这些事就是理,理就是事,理事不二,理事无碍,这才叫真正的修行。所以,第一要信。 有了信之后,要发愿。你的信根具足了,如果你不愿意去那也没办法,那还是去不了,所以一定要发愿,要愿去。也许有些同修要问,十方诸佛世界无量无边,为什麼一定要到西方世界去?我到东方药师佛如来的净土也一样,何必一定要到西方!或者还有人说,弥勒菩萨成佛不远了,而且就在我们这个世界,他现在是后补佛,我们为什麼不生弥勒净土?将来他老人家示现成佛,我们做他的大弟子,这是大菩萨、大阿罗汉,这不也很好吗?何必要往西方极乐世界去?这些话乍听起来,好像满有道理的,其实不然,这也是我们一定要搞清楚的。前面跟诸位说过,他方世界、他方净土好是好,可是不容易去。为什麼?条件都太高了,没那麼简单的,同时在成就不算很高;换句话说,你到他方净土可能成个阿罗汉,可能成个菩萨,不能成佛。如果说成佛,可以成个别教以前的佛,不能成圆教佛,这是我们要知道。 所以古德说我们这个法门,下手容易,成功高。高在哪里?他这个地方可以成圆教佛,无上正等正觉,这个不一样。何以晓得?我们在《华严经》里面看到的,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对象是谁?华藏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法身大士就是别教佛、通教的佛、藏教的佛,统统还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去完成他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西方世界里成就高,就是一定要发愿,一定要发愿「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两句话是形容一个初学的人发愿之心理,发愿的心。对於这个娑婆世界决定没有留恋,一心一意就想超越,想离开;对於极乐世界,心心念念的希望赶快到达。所以,我们要想在这一生当中,或者能早点成就,你要记住,如果对於这个世界还有牵挂,还有放不下的,都变成了障碍。这个事情又有实际上的困难。 譬如现在我们为了生活我们要工作,如果工作不认真做,你的工作就会丢掉。你有家庭,你有儿女,儿女很小,总不能说是不闻不问,不顾他了,那也是错误的。这要怎麼办法?如何能够厌离娑婆,做到这一点?这是实际上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明了,一定要知道如何来解决。眼前一切事物,面对著现前,要认真的去做,要把它做到尽善尽美。什麼叫尽善尽美?就是尽到我们的心,尽到我们的力,尽心尽力就是尽善尽美。虽然尽心尽力,做完之后心里面不能有一丝毫的贪恋。诸位要知道,关心不是贪恋,这里面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譬如子女在外面,父母总是常常关怀著,虽然关怀不能有贪爱之心。关怀是什麼?是你应尽的责任。 你要晓得苦,娑婆世界苦!这个世界只有苦,没有乐。看看一切众生,回过头来看看自己,不值得留恋,一定要求解脱之道,要求出离。一切解脱道里面,求生净土是第一解脱,这点我们要知道,我们要真正的发愿。世尊在本经,本经经文不长,佛劝我们发愿就劝了三次,一而再,再而三。可见得佛是多麼恳切,希望我们在一生当中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样的来劝勉我们,我们要体会佛的苦心,体会佛对於我们的照顾。不但释迦牟尼佛三番劝勉我们,在本经我们又看到,六方诸佛异口同声在那里赞叹,赞叹就是劝勉。要我们要相信诸佛所说,相信「一切诸佛所护念经」,都是劝我们发愿。 有了信、有了愿,就决定往生。蕅益大师说的,能不能往生,就看你有没有信愿。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高下不同,有人生实报土,有人生凡圣土,悬殊很大。品位的高下决定在持名之浅深,这就讲修行,讲行。行是「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执是执著,此地的执著就是孔老夫子所说的「择善固执」。这个法门是世出世间第一善法,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是八万四千善行里面第一善行,儒家讲「止於至善」,至善到了极处,到顶头了。什麼叫止於至善?执持名号就是止於至善,世出世间一切善法,没有再比这个高,没有再比这个究竟。这一法得到,一切法都得到了,这是至善之法! 我们修什麼?修一心不乱,诸位千千万万要记住、要搞清楚,你学佛不是学神通,目的不是在学神通,不是在那里见神见鬼,不是学的这个。也不是向外去攀缘,求佛、求菩萨、求那些鬼神,那都不是我们要学的。我们求什麼?我们求一心不乱,这才叫正行。执持名号是方法、是手段,一心不乱是功夫。理一心不乱,上品上生,生实报庄严土,事一心不乱生方便有余土。能得相似的一心,就是没有得到,真正的一心不乱没得到,得到相似的一心不乱,我们叫功夫成片,生凡圣同居土。 所以念佛人二六时中,一天到晚就是求一个心地清净。清净到什麼程度?除了一句阿弥陀佛之外,一念不生,一个妄念都没有,你的烦恼虽然没断尽,就叫功夫成片了,往生西方是决定有把握。大家听了,好像是容易,仔细想起来,好难!难怎麼办?现在就是教给你一个办法,你念头才起来的时候,马上就把它换成阿弥陀佛,不管是什麼念头,善念也好,恶念也好,不要去理会它;一有念头就换成阿弥陀佛,只有弥陀一念,没有杂念。我们办事,办事的时候刚才说过了,尽心尽力去办事,事情办完了,阿弥陀佛提起来,就行了,就没错。如果到了功夫真正成就了,一面办事一面阿弥陀佛还没离开,那是功夫非常好的人,我们初学的人办不到。初学的人办事,就暂时把阿弥陀佛停下来,事情办完了,阿弥陀佛再提起来,开始这样的学法。尽可能叫佛号不要中断,我们一生当中,最大的一桩大事就是念佛,就是要保持这句佛号不间断。 我们再看看大势至菩萨,大势至是等觉菩萨,在西方世界,他老人家地位跟观世音菩萨是相等的。在楞严会上,他自己说净念相继,「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可见得他念阿弥陀佛没中断,没断!他怎麼成就的?等觉菩萨了,理,明不明了?当然透彻。事怎麼样?事,这句佛号从来不中断。理事不二,理事一如,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所以说决定不能够执理废事,到后来吃亏、损失的是我们自己。所以,我们对於事相上的修持,一定要重视,理与事上都要下功夫,具足信愿行这三个条件,决定往生。这三个字也可以解释为善根、福德、因缘;信就是善根,愿就是福德,行就是因缘,执持名号这是缘。所以信愿持名,这个人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再看下面一段。 修行的方法我们晓得了,依照这个方法修行有什麼用处?换句话说,有什麼好处?如果我们这样的苦修,修到最后没结果,没好处,那我们何必要修学它?所以前面宗旨是讲修因,这一段是讲结果,也就是收获。「此经以往生为功,以不退为德」,这个德与得失的得是一个意思,就是你得到什麼?你能得到什麼?有什麼用处?这两句话两个字就是这个意思。这个经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功,功是功勋、功劳,什麼功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功劳就太大太大了。为什麼?一往生西方世界,什麼问题都解决了,世出世间法的问题总解决了。而以不退为德,得到什麼?三不退。这个真正不可思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