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一天从持戒开始!2016-01-21 [url=]禅心禅意[/url]
【五戒】
第一条“不杀生”戒,是要发出慈悲心,保护一切众生的生命安全,不能为了任何自私的理由伤害众生。我们不杀生,就能让所有遇到我们的众生都觉得很安心,不会担忧自己会失去生命,这就是“无畏布施”。我们能坚持不杀生,就可以不断清净自心,脱离世间杀生的共业。
第二条“不偷盗”戒,佛法说的偷盗,并不只是说三更半夜做贼偷东西,或者做强盗抢银行,才叫做偷盗。佛教中“盗”的意思是“不与取”。也就是别人并没有要给,我们自己去拿,就是偷盗。没得到主人同意,就把他的东西移动位置,也是偷盗。别人的东西、公家的东西随意拿来自己用,这也是偷盗。该缴的税金,逃税不缴,是更严重的偷盗。我们不偷盗就是体谅众生,每一个人都不愿意失去自己的财产、自己的东西,我们为了发慈悲心,保护一切众生财物的安全,所以我们不偷盗。我们不偷盗,一切众生遇到我们都不必烦恼会损失财物。能坚持不偷盗这条戒,世间所有偷盗的恶业都与我们没关系,就可以由世间偷盗的共业中解脱出来。
第三条“不邪淫”戒,是为了要保护一切众生的贞操、身体,以及感情不受伤害,所以不能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第四条“不妄语”戒,就是不能说不老实、无意义、无利益的话。这是教我们要积极发慈悲心,保护一切众生的心灵感情,使人不要受到言语伤害或欺骗的痛苦。
第五条“不饮酒”戒,就是不能喝酒,包含不可以使用任何毒品。这是为了要保护一切众生,不要让他们因为我们饮酒而受到危害。另外一方面也是保护自己的身心、精神、智慧。有健全的身心才能为众生做最有意义的贡献。
【十善业】
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
五、不两舌。两舌就是好像有两个舌头,向甲说乙不好,又跟乙说甲不好,说挑拨离间的话。
六、不恶口。就是不可以讽刺辱骂,恶语伤人,或者言谈粗鲁,脏话连篇,不讲语言文明。
七、不绮语。就是不能油嘴滑舌,说无聊、无意义的话,或者虽然好听,却令人产生妄想、邪思邪念的话。
八、不悭贪。自己的财物不肯施舍,叫做“悭”;他人的财物总想着占为己有,叫做“贪”。悭贪的人追求财、色、名、食、睡五欲,贪得无厌,就会造出种种罪业,所以要远离悭贪。“贪多业亦多,取少业亦少,万般苦恼事,除贪一时了。”人生因贪而受苦,佛教劝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布施,对治悭贪。
九、不嗔恚,也就是不生气。不能遇事不顺,就怒火中烧,甚至脾气爆发,“火烧功德林”。嗔恨之火一发,曾经做过的善事功德,就被它烧得干净。所以要以宽容、随缘对治嗔恚,只有胸怀宽广,才能成就自利利他的弘法事业。“忍字上面一把刀,为人不忍祸自招,能忍得住片时刀,过后方知忍为高。”
十、不愚痴,就是见解必须要正确。佛教所说的愚痴,并不是傻傻的什么都不懂,而是没有智慧,不信因果报应,不辨是非善恶,满脑子邪知邪见,与佛法背道而驰。佛说“以智慧明,灭诸痴暗”,我们坚持功课、学习、实践,时刻以正见解对治愚痴,远离邪见,千万不要不思进取,固执己见。
净业三福的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四句都是基本戒律的内容。
【发心持戒加持文】
每天持戒,无愧于天地, 每天持戒,无愧于佛祖, 每天持戒,无愧于父母, 每天持戒,无愧于心灵。 求佛菩萨加持(三遍)
【发心持戒仪式】
1、佛前顶礼三拜或合十默念
2、弟子(妙音)发心持以下戒: 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饮酒 口: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 意:不悭贪,不嗔恚,不愚痴,不我慢
3、求佛菩萨加持弟子持戒无障碍(三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