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个建立正见有多重要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60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7 19:16:1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佛法概论》之“缘起法”(2)——《杂阿含经》讲记一一体方法师
所以“缘起的内容,有情的生死流转,即在这样——十二支的发展过程中推移。这十二支,可以约为三节;”就是对真理的无明嘛,不了解、对缘起法的不了解,所以我们会产生种种的问题,会生死流转;把这些问题都要把它一一的明白,尤其是十二支的缘起啊,它的环环相扣,它的因缘关系,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那样,都有它的条件,这个环环相扣的必然序列,这个不能变的。比如说:无明缘行,行缘识,它是不能变的,六根触六尘产生识,产生触、产生受、产生爱、取、有,这个次第是一定的,它不会变的。好,那么导师啊,把这个十二支缘起啊,把三个重点把它分成三个重点,我们现在就来看。
“一、爱、取、有、生、老死五支,侧重于‘逐物流转’的缘起观。”什么叫逐物流转?就是我们生命在活着的过程,会追逐外面的物欲而产生怎么样?执著才产生造业流转嘛!所以这个爱,就是我们产生了受以后、产生了喜乐的那个执著啊,贪爱就起来了啊,那就会执取嘛,或者是夺取嘛,都一样啊占有,这个都是取产生后有嘛,后有啦、就是非未来三界去轮回不可,所以后面就有生、有老死;那么这五支呢,在十二缘起里面,是最后的五支嘛,这里就讲是逐物流转。这里就在告诉我们:生命中造作的一个根本的地方。
“老死,是由生而来的,生起了即不能不死;所以生不足喜,死也不足忧。可见想长生不死或永生不灭,是永远不可能的。”这个也可以打破神话。这五支啊,老死是最后一支嘛,那我们为什么会有老死,因为有生嘛,今天没有生就不会死,那么生了,它有必然的一定要死,所以这个叫必然,没有一个人能超越的喔,如果知道生啊一定要死,那你怕死有用吗?因为必然的,这个是一定的,所以知道缘起的必然性喔,生的一定要死喔,那我们要求常生,求永生、求不灭可能吗?这个看起来很简单对不对?如果真的很简单,我们为什么不开悟?生的一定要死喔,有的一定要灭喔,那请问:我们现在很多宗教也好,很多理论也好,很多的这个神话也好,都在求什么?求永生,求长生是不是?那到底我们要什么?如果我们真的知道,生的一定要灭,它是缘起是无自性的,那我们现在能不能说:怕死、不死?不会有这个问题。那我们死了以后又希望未来永远,那种幸福快乐的一个地方来存在,有没有这个问题?都没有这个问题。我现在要点的一个重点是什么?只要懂缘起喔!注意听喔!真正懂缘起喔,就没有未来生不生、死不死的问题,注意听!懂缘起喔,就不会求长生,知道意思吧?也不会求永生,也不会求不死,反而是生了才可怜,生了才受苦、生了受熬煎,也许我们现在在座年纪都不是很大,我们现在还体会不到老那个苦,到底老是怎么苦?然后病是苦,然后死是苦,生了、已经生了不讲,老病死我们现在可能都还没有真正在面对,为什么我们一直讲老病死苦?生老病死苦,因为生一定要老病死嘛,所以生老病死合在一起嘛。因为今天没有生就没有老病死,好,老病死是苦,我们现在可能有的人还体会不到,体会不到,可不可以看到?我们有没有长辈,我们有亲朋好友、我们有到医院去看,有没有?那个癌症病房,你们去看看,整个医院每天门庭若市,我们会不会有一天也跟他一样那么老,哎,你要是没有夭折,一定会那么老,那个老了以后,有没有一个完全都没病的?面对死亡的那个苦迫,我们有没有真正的体会?所以我们很少体会到老病死苦在讲什么?所以缘起法明白以后,对于这个必然两个字明白以后,你很多问题才能解决,拒才会苦,逃避、不敢面对才会苦,不能接受才是苦,如果是必然的,你会不接受吗?所以每一次医生宣布说:唉,你剩下三个月了,你是癌症末期剩下六个月了,第一个反应是什么?怎么是可能!怎么是我?真的!他的反应,第一个不能接受,怎么是我?就算有也不应该轮到我,所以你们去体会:为什么有这样的情绪反应,因为我们认为:我们不会死,我们也不该死,但是这里告诉我们喔,因果必然是生的必灭,有的必散,要注意听!我们有没有真的明白缘起的必然理则,就是在谈这个。
“有情为什么会生起呢?即由于‘有’。”就是过去造的业后有,你非到三界去不可的那个业力就叫有,未来三界的有。
“有指过去业力所规定的存在体,三有或者五有。既有业感存在体,即不能不生起,”所以我们讲爱、取、有,爱、取、有那个有,就是未来的业力造作存在、一定要到三界去受生的这个业力,这个叫后有;如果我们今天能够不贪爱,不执取,破无明,这个后有就不存在啊,问题是我们那个实有感,不了解缘起,总是执著在实有、造业无边啊!贪取、造业无边,希望永远存在,希望永远存在你就非轮回不可!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倾向?自己发觉、很快就可以发现。
“如种子得到水、土、温度等缘力,即不能不萌芽一样。何以会有?这原因是‘取’(为什么会造这个后有的业呢,因为我们执取嘛,这个取是什么?)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这个我们都讲过了)取是摄持追求的,由内心执取自我,所以在家人执取五欲,出家者又执取种种错误的见解,与毫无意义的戒禁。”这个就戒禁取,最主要是什么?内心执取自我,这个我执、我见就是根本哪。那么在家人都在啊,世界啊,五欲中啊,所以比较容易执取什么?这个五欲嘛;那么出家人呢,虽然是要离欲,但是又有错误的种种、错误的戒律的一个观念,也就是毫无意义的禁戒啊,这个叫戒禁取。
“人类的所以执取趋求,又由于‘爱’。”错误的种种观念让你实有感嘛,就执著,要占有啦,这个就是执取嘛,那为什么会执取?因为你爱嘛,你不爱你就不会执取啊,贪爱起了才会执取啊。
那么“这即是有情的特性,染著自体与境界,染著过去与未来。”为什么会爱?把这个自体当做实在的嘛,实有的嘛,当做这个就是我的身体嘛;好,还有跟我相关的,我的境界嘛,我的财产啊,我的家庭啦,我的人际关系啦,我的事业啦,都是我的,这个是所有的境界就是我所,过去的一直念念不忘,是不是这样子?未来的又希望能够创新,又能够得到更好的。这个就是念旧于趋新嘛,就是这样子。
所以“因为爱染一切,所以执取趋求,所以引起业果,不得不生。不得不死了。”那么导师把这个我们身心里面的、这个作用啊,差不多都点的很清楚啦,我们如果过去是很圆满的,我们现在一天到晚念念不忘。请问:它能够一直不变、一直存在吗?那如果它过去已经过去了,你现在每天在执取那些观念有用吗?好,过去的是那么圆满,那圆满的可以永远不变就好了,你现在能够安住吗?你会希望未来更好,如果已经很好了,还要更好吗?为什么还希望越来更好?所以你看我们小时候想:耶,我将来一百万富翁,现在一百万是不是富翁?一千万也不是富翁啊,那有一千万他会满足吗?他还希望得什么一亿嘛,啊,一亿还够吗?那现在有人几千亿,他还不停的对不对?那哪一个能满足的?所以过去你念念不忘,未来又希望一直有新的,过去跟未来都在矛盾中,你要保有过去你就不能创新哪,你一创新就要超越过去啊,过去也要执著未来也要执著,那不是自找麻烦嘛!是不是这样子?耶,人类永远不满足,就是在这样矛盾中一直在趋求,所以导师就简单的讲出来,因为我们就是这样的爱染一切嘛,把一切都当做真的,一个是身体当做真的,当做我啊、死后还有一个境界是有,现在的境界执取没关系,还要执取到我们死后的境界,我们有没有这种倾向?现在的世界不圆满对不对?我们都知道喔,我们都会生老病死,但是我们希望未来死后有一个境界是非常圆满的对不对?有那样的佛国,有那样的天国是不是?那这个是什么观念?如果缘起法是此故彼的,啊,那要不要执著死后一定要如何如何?没有我执的人会不会考虑死后的问题?不受后有的还会不会烦恼未来的问题?阿罗汉会不会烦恼明天的事、未来的事、死后的事,阿罗汉没有这个问题,叫做不受后有。为什么?因为了解真相!他体会真相,那我们今天为什么一定要关心到未来?要到一个多么圆满的地方去,因为还有我,要安排那个我,要安顿那个我,要让那个我不受苦,可能吗?只要有我哪一个不受苦?所以[缘起法]真的明白不会有后面这个问题!谈有谈无其实都是两边哪,所以导师讲的太清楚了:因为爱染一切,所以执取趋求,所以引生业果,就不得不生,不得不死啊!所以我们生死是不由己,你知道吗?你想不生你也不行,你想不死也不行,怎么样?无奈啊。所以我们今天唯一的办法,一定要怎么样?学法,要了解真相,要了解缘起法,我们才有怎么知道:知道因果必然,怎么样从因下手,怎么样消除它的条件,我们怎么样回复它的怎么样?清净本来!是不是这样子?就没有这个问题。
“从爱到老死的五支,说明了苦与集的主要意义。”简单的讲,我们讲苦灭道嘛,是不是?这个就在讲:你怎么受苦的,它是怎么集起的,什么缘因而有的,这五支就在讲苦与集。
第“二、识、名色、六处、触、受五支,(这个是在爱、取、有、生、老死前面的这五支),是在逐物流转的缘起观中,进求他的因缘达,达到‘触境系心’的缘起。”后面会有爱、取、有,会有生死的流转,它前面这一些啊,就是它的因缘,如果没有前面‘识、名色、六处、触、受’的这个功能,后面会不会产生爱、取、有?不会!所以它法法都有它的必然关系,所以十二支缘起,后面的这些果有前面的这些因,所以这里的‘识、名色、六处、触、受’这五支‘是在逐物流转的缘起观中’,就是前面这五个条件进一步去探讨它的因缘,就看到了‘触境系心’的因缘,后面是随物流转喔,前面这个还有它的条件‘触境系心’,因为根*尘*触嘛,产生怎么样?束缚到我们的这个内心嘛,是不是这样子?这个又有它的缘起。
所以“有情的染爱,不是无因的,由于苦、乐、忧、喜等情绪的领‘受’,所以引发染爱。染爱不但是爱著喜乐的,凡是感情掀动而不得不爱,不得不瞋,恋著而难以放下的一切都是。”所以这个受的范围满广的,我们由于这个受啊、产生的苦乐,才产生爱染或者是嗔恨,但是这一些,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因为我们无明相应,不了解真相。好,你看喜欢的就贪啦,不喜欢的就嗔啦,由于无明嘛,所以不了解嘛,随着我们的这个感观作用,就随着它这样在转,所以感情会冲动,碰到了喜乐的你不得不爱,碰到你讨厌的你不得不嗔,那种染著力越深的你根本就放不下,这个都是由于无明才引生的。所以这里导师继续的讲:
“论到情绪的领受,即知由于(六)根的取境、发识,因三者和合而起的识‘触’。”这些都是什么原因而有的?为什么会起这么大的情绪反应呢?啊,都是由于因为我们有六根触到外面的境产生了识,三者合和起来的这个识‘触’,其实触就是识,识就是识触,如果“没有触,反应对象而起的领受,也即不生。”因为有触才有受嘛,如果我没有六根触六尘,我的感受不会生起嘛,我眼睛看到外面的境界,就会产生这个受嘛,不管是喜欢的,不喜欢的都是受。所以这里在谈因缘,没有触就没有受。
“这十二支中的触,专指与无明相应的触。”喔,这个是重点!所以我一直强调啊,今天如果与明相应一切的触受,不会爱、取、有,知道它的无常、知道它的如幻、知道它的非实、知道它的剎那即生即灭,没有一那剎能住的,你还要执著什么?就是因为无明相应的这个触,后面就是爱、取、有,大家要记得喔,这里很重要喔!如果知道这个,那我们这个感观的功能啊,根*尘*触能不能叫它不要?不可能嘛!人活着他的身心功能,就是一定要根*尘*触嘛,那触了一定会有受,所以我们说:眼睛不要看颜色(外面的色)啊,耳朵不要听声可能吗?所以唯一的办法是什么?要与明相应!与无明相应的触,产生的受就会爱、取、有,爱;如果与明相应、与法相应,与空相应,与智慧相应,念念都是跟真理实相相应,这种触受产生的功能,就不是爱、取、有,不染不著啊,还会知道众生的苦,会起大悲心,所以这个明与无明才是根本喔!这里就点出重点啊,所以大家要注意啊,为什么今天要学法、要破无明?我们不可能破除我们的六根,不要用六根、不要触六尘、不要起感受、都不可能的事!所以我们现在要想办法怎么样跟明相应,这样知道吧?跟法相应、跟空相应、跟般若相应,那这样的念念根*尘*触都是怎么样?正念分明这样知道吧?不会起爱、取、有,这个才是重点喔!这个是最主要的重点喔!那要与明相应,第一要破的是邪见,要建立的是正见,那这个就是我一直形容的:电脑的程式如果不改,你永远就是功能不会变,所以现在注意听喔,我一直在讲这个的时候,就是要大家把握到根本,我们每天这个不能、那个不能,这个不要、那个不要,那程式没有变有效吗?所以我们今天为什么要上课、要建立正见,把错误的知见消除了以后,我们念念都跟正见相应,这样知道意思吧?才会与明相应,与明相应、我们的身心行为,既然与法相应,就不会造作、贪爱、执取、造业无边,这个明与无明才是根本的转逆点!要注意听!那么要明一定要得法,要知见正确,依法去观察果然如此,很快就能证明,你就不疑不惑,所以大家要注意啊,上课的重要为什么一直强调?这个建立正见有多重要,因果必然性,也是由于知见先明白才去证明它嘛!如果你今天没有这个正见,没有正确的引导,我们都在盲修瞎练里面,你什么时候能解决你的问题?我们里面那一套程式如果不改,错误的无明程式如果不改,看你多会修啦,行为怎么约束它,没有用!所以我们现在犯人抓去关了三十年出来,他会不会变圣人?他没有跟外面接触嘛,他没有造业的机会,但是请问:他那个知见观念有没有转化?没有,他出来还是一样,凡夫一个。知道吗?所以我们今天要改变一个人,要利益一个人,先要改变他的观念,如果用现代的名词,要先怎么样?洗脑!把错误的知见洗掉,正确的知见进去,这个很重要的!
“这样,即是不能没有‘六处’的,六处即有情自体,这又从‘名色’而有。(好,六处就是因为有名色才有嘛,名色是什么?)名色是婴胎初凝,还没有完成眼等六根的阶段。”啊,就是胎啊,已经受精了,但是他的六根,还没有发展完全,眼、耳、鼻、舌、身、意的这个功还没有,五根都还没有发展,这个叫做名色。
“这名色要有‘识’的执持,(这个识就是有取识啊),才能不坏而增长;”所以这个名色一定要缘识,没有识他名色会死掉,他不会长大。
“此识也要依托名色,才能发生作用。”如果没有名色,这个识能不能有功能?也没有;所以注意听喔,今天有生命,一定要名色缘识,识缘名色,相依相缘才会发展成我们这个生命个体。这里就讲啊:
“所以不但识缘名色,名色也缘识,到达色心交感,相依互存的缘起。”好,现在谈缘起法谈到我们这个色身的问题,就要慢慢去理解啰,谈到的我们都要用心去理解喔,这里就讲:
“如[杂含](卷一二.二八八经)说:譬如三芦,立于空地,展转相依而得竖立。若去其一,二亦不立;若去其二,一亦不立,展转相依而得竖立。识缘名色,亦复如是,展转相依而得生长。”那现在大家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识缘名色,而名色也要缘识,这个就像、就像那个芦苇啊,这样碰在一起,缺掉一边它就会倒下去,所以一不存,这边也不存;这边不存,这边也不存,一定要相依相缘而存在。收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