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释迦牟尼临终遗言,到底说了什么?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60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0 20:49: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个放下了七情六欲的人,在临终之际,
会告诉我们什么?


释迦牟尼圆寂时,曾和弟子说:“以己为灯,以己为靠”,佛陀一生教化无数,为何临终前留下这个遗言?


国馆君曾听过这样一个古老的传说:从前,在遥远的海上,有一个小岛,岛上藏着一部伟大的书,通往小岛的道路充满了千难万险。终于,有一个英雄成功地到达了小岛,取到了那部书,打开一看,却是一面镜子。历尽千辛万苦,上下求索,他得到的真理是:你要回到你自己。





凡事向自己而求,是立足之道


禅师说:“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禅心所见,皆是禅心。心有隐忧,所见皆忧。这些我们日常所见之物,随着我们的心性变幻,最重要的,还是人的本心。


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青青翠竹,郁郁黄花,都是自性迷惑所展现的世间种种,只有打破十方三世的一切差别秘隔阂,不迷执于有情或无情,才能见到佛性的净土。才知翠竹黄花、土石砖瓦,其实一体。


但这并不是说智慧也不存在,只是智慧不存在于外,而存在于心。释迦牟尼传播佛法,是因为世人双眼被蒙蔽,无法看到心中的法。


撇开佛法来说,我们学习前人的智慧,但思考必须是自己的,我们遭受外物的挫折,但意志力是自己的。凡事向自己而求,是立足之道。







一切迷误,只因回避自己的内心


十一世纪,大慧宗杲禅师当众烧掉了禅宗重要的经典《碧岩录》来警示众人。


禅师烧《碧岩录》时,是要烧掉形式的禅,希望大家明白禅乃心中本有,重新重视自我修行。


现在许多人对公案的态度,就是看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甚至把公案背得烂熟。但其实看再多公案,不如静下心来,坐一炷香,检视自己的内心。


曾有人批评公案,认为宋朝以后禅风不振。事实上,禅是不会堕落的,堕落的只有人。当公案流于形式并无法引导人心的时候,是人的悟、人的禅心在堕落了。


凡事流于形式,他人读什么书,你就读什么书,流行做什么,你就做什么,而不是考虑自己真正的喜好和方向,这其实是一种懒惰,无法让自己真正受益。







要以前人为灯,也要以自己为灯


如果一个人钻研各种哲学、法门,却不自我修行,就像研究药方不吃药,不能对治自己的病,对病人而言,吃药比研究药方重要得多。


如果一个人不断学习,却不将之化入自己的体系,就像未经开采的金矿,纵使研究出它的含金量,矿山仍与泥土无异。对金矿而言,只有开采、提炼,才会找到黄金。


如果一个人只会引用智者说的话,自己不悟,就好像只会数他人的珍宝,自己没有半文钱,就好像只会说祖先美丽的花园和壮美的河山,自己没有一块地。


为什么有些人学富五车,却迂腐无趣,有些人学历虽低,却世事洞明。真正的智者,知道践行出一套属于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这才是走在所有人前面的最快方法。


我们要以前人为灯,也要以自己为灯。念佛的人要以佛菩萨为归依,也要做自己的归依处。


尘世道理万千,原来都是究明自己之道。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