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修行真的不难,难在静下心,精进地如理如法、不间断、相续、持续地修行。能跨过这个坎的,只有百分之二、三十,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都在修行一半的时候打退堂鼓。
有的人真坐不住,到处跑。一个地方待段时间,觉得没多大意思,就又跑路了。人的惯性是什么?喜新厌旧。像有的人刚刚见面的时候,哇!天哪!全都好得不得了。相处一段时间之后,发现第一次接触与长时间接触的那种感觉不一样,就又产生各种烦恼。比如一个人到从没有去过的地方旅游,第一个晚上决定会激动地失眠,但是如果让他一辈子待在那个地方,打死都不干!
有些人觉得要调伏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心,还是挺困难的。日复一日地打坐,好像很单调。最好是今天打坐,明天朝拜神山、后天参加法会,要不去逛街,生活丰富一点。今天做、明天不做、后天又做……一辈子就像一个病怏怏、要死不活的人一样,断断续续直到临终。
但是,难就难在静下心,如理如法精进、持续地修行,这样的人最少。很多很多人在这个时候会找出各种借口——这个好像不是这样的,那个好像不是那样的而退转。
大多数人修法过程中放弃或者退转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主要因为前面修行到一定阶段后,才真正触及你的烦恼窝。
就好像你身边有一个蚂蚁窝,你没有惊动它们的时候,上面只有几只蚂蚁。但是一旦你惊动了它们,蚂蚁蜂拥而至。同理,前面掺杂烦恼修行的时候,感觉自己是有一些烦恼,但并没有感觉自己的烦恼有那么多。
然而修行到一定阶段,就觉得这段时间烦恼很重、这个情绪不好、那个情绪不好;或者虽然这两天心里想好好修法,但真修不了法,起床以后就想到外面玩;或者这段时间挺烦躁的,看谁都不顺眼、见什么都烦……总之,静不下心,出现很多很多外、内的起伏,产生了修法的违缘和障碍。这就是一个坎儿,但是能过这个坎的人太少、太少!很多都会放弃——不行,我得跑了。
那么,怎样才能度过这个坎儿呢?就是我们前面反复讲解的辅助和根本的修法,关键时刻能用上才是修行者,这就是修行者与凡夫的区别。因此,修行者必须要有很好的性格。从修行的角度来说,很好的性格指的是信心非常充足,这样才不会打退堂鼓。但是这样的人还是少之又少的!
平常我对各式各样的导师还是挺有信心的,但也不是因此就去见这个、见那个。因为像我这样性格的人,前面该依止的导师,我已经依止了,只要好好修行,没觉得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
修行不难,持之以恒才是最难的。
修行每到一个阶段,都会经历一个“业力显化期”。此时隐藏的一部分烦恼、性格、习气会暴露无余,你会觉得自己特别糟糕,怎么修了这么久还是烦恼那么重。
很多道友因此会感到非常沮丧而退失,却不知,其实这是好事情!本来藏于黑暗中的垃圾经过前段时间的努力,如今来到你的眼皮底下,这代表着可以开始清理了。
方法就是:别放弃,继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