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广论学习丨调伏心的九个层次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60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4 15:42:0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广论学习丨调伏心的九个层次 原创 2015-12-04 洛桑陀美仁波切 洛桑陀美仁波切 洛桑陀美仁波切 洛桑陀美仁波切 [img][/img]
微信号 amituomei
功能介绍 青海人,自幼出家,藏传佛教格鲁传承,根本上师拉茂•雍增仁波切,《时轮金刚》黄教山居格鲁《大威德金刚修行广论》《四加行的传承讲义与修法》等,各个本尊《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全部灌顶和传承。辽宁朝阳妙吉寺住持,主讲《菩提道次第广论》。





闻法修法动机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师利菩萨!
顶礼三界法王宗喀巴大师!
顶礼格鲁派历代传承祖师!
为了度化一切如母有情众生,发无上的菩提心;
为了度化一切如母有情众生,今生一定要学习《菩提道次第广论》要义通达圆满无碍!
调伏心的九个层次
  九住心就是调伏心的次第,一共有九个层次,也就是调伏心的九种阶段。

  这样,我们先学一学止修这方面的内容,首先,将我们的散漫的心收回来,一定要守住。

  其实,把往外跑的心收回来非常难,从无始劫以来到现在,我们经历了无量无数次的轮回,到现在还没有解脱、还没有成就的原因在哪里?

  就是我们的心在轮回当中不断往外跑,已经散漫惯了,到今天都收不回来;那么今天我们发愿一定要把心收回来,安住在所缘境上,如如不动,当下专注。

  可是我们将心收回来有什么功德呢?
  第一个,累积资粮非常快;
  第二个,消业非常快;
  最后顺利达到止修圆满果位。

  修止和观,开始主要是止修这方面,止修非常重要,也就是寂静观非常重要,所以我们现在开始学习九住心,也是调伏心的九个层次,一定要经过九个层次,才能够将心完全降伏住。

  曾经我的大宝上师拉茂·雍增仁波切给我们讲过,比喻人的心有两种,第一种像牛皮一样坚硬的心;第二种像蜜蜂一样永不止息的心。

  那牛皮一样的心是什么样的呢?在藏区的草原,每年的三月份到四月份这段期间,草还没有长出来,这时候牛因为没有绿草吃,慢慢的有些牛就会饿死了,只剩下了一张干巴巴的牛皮;等到七、八月份的时候,无论是下雨还是水浸,都浸不透、泡不软这张硬巴巴的牛皮,人们只有通过很多软化皮毛的加工方法,才能够得到一块柔软的皮子,用来制作衣服和鞋子。

  其实,人的心也同牛皮一样顽固不化、刚强难化,非常倔犟、硬,咱们汉地这样的人非常多,他认为自己的知见非常正确,哪里知道凡夫往往是邪知邪见。

  而像蜜蜂一样的心,一会儿“嗡”地飞过来,一会儿又“嗡”地飞过去;停留时间不长,一会儿又“嗡”地飞过来,一会儿又“嗡”的飞回去,反复不定性;我们的昏沉、掉举就是这样,将这颗人的心守住,必须要通达九住心才行。

  这两个比喻是我的大宝上师拉茂·雍增仁波切给我讲的,我们汉地的信徒听一听、学习一下,我们的心是不是像牛皮一样、蜜蜂一样的反反复复不定。

  在前面提到的从无量劫以来我们的心往外跑,已经散漫惯了,宗喀巴大师在《广论》里给我们讲了九住心的方法,也是调伏心的次第。

  第一个层次内住心
  意思是把我们的心往里收回来,不能再往外发展,收回心后要放在什么位置上?通过我们观想诸佛菩萨圣像,比如观想释迦牟尼佛的圣像、金刚萨埵尊的像、文殊菩萨的像、观世音菩萨的像和地藏王菩萨的像等等都可以,观想的佛像要选择非常庄严、非常清晰、看到后心里面非常起欢喜心的。

  在我们眉间上方,要选比较大一点的佛像进行观想,刚开始的缘起要选比较大一点的佛像来观想,然后将我们的心守住在佛像上面,让它在所缘境上面如如不动。刚开始时观想这个佛像,心肯定往外跑,不但是往外跑,看到的佛像都看不清楚、非常模糊,那为什么是这样子呢?因为从无始以来的习气、烦恼,我们的心已经习惯了往外跑,没有往内收的习惯,所以控制不住。

  那比如说五欲,当眼睛看到外面的美景、美食之后,自己的眼光就随着美景、美食走了,我们的心也随着它走了;

  眼睛有个感观,看到以后马上就走了;

  耳朵里面听到外面的声音,不管是好听的、不好听的,都是感观,随着它走了;

  鼻子的嗅觉能闻到各种各样的味道,一闻到香味,然后随着它走了;

  舌头也是一样的,也是尝试很多,什么辣的、甜的、酸的等等都随着它走了,同时心也随着它走了;

  身体也是这样的,身贪触,贪舒适的触受;

  我们习惯了贪恋五欲,习惯了往外跑的习惯,心再收回来是相当不容易,这个期间我们一定要修内住心,先观察心一定要守住,在观想的时候心一不留神就跑了,一定要把它安住在所缘境上。

  第二个层次 续住心
  前面我已经讲过将我们的心收回来的方法,但是心守住的时间不长,心还是有往外跑的习惯,续住心就是再加长一些,哪怕是观想几秒钟观想这个佛像,几分钟、然后十来分钟、二十来分钟、三十来分钟、四十来分钟不断加长时间历练。

  刚开始非常难,要我们不断地把心收回来,将它安住在所缘境上,再加长时间继续观修,其实观和修、禅都是一样的道理,不像前面蜜蜂“嗡”的飞过去,“嗡”的飞回来,稳定、稳住心的时间一定要再长一点,一个月、两个月这样训练,慢慢时间就长了,什么都是习惯,习惯成为自然,这叫续住心,这个时间我们要这样去锻炼,不但是将心收回来,还要再延长心安住的时间。

  第三个层次 安住心
  在这个期间,我们要克服烦恼,在这个期间,有时候还会突然冒出昏沉呀、掉举呀,这个时候我们要用安住心、正知正见来提醒自己,然后用正知正念看护自己,一个是外面、一个是里面,不让里面内、外的烦恼往外跑,不让外界的干扰、魔障、违缘进来,有正念在里面、正见在外面来防护自己的心。

  这样的话,正知正见这两个就像骑着马的缰绳一样,如果左边的路不平,就往右边拽着走,如果右边不平,那就往左边拽着走;还有一个比方,比如开车打方向盘,如果左边的路况不好,就将方向盘往右边打,如果右边的路况不畅,就往左边打,时刻用正知正念防护、提醒自己,突然冒出来烦恼的时候,一定要提醒自己,千万千万不能这样去做,等时间延续时间长了就养成习惯了,用修内住心、续住心、安住心来保护、防护自己的心,用正知正念稳固、坚固自己的心。

  第四个层次 近住心
  前面我讲到观想的佛像、所缘境的佛像,在观想的时候,慢慢观想佛像逐渐缩小,同时人的心也随着缩小;佛像缩到什么程度?缝衣的针孔那么小,将这张佛像安放到里面,我们能够观想到人的心也是缩小到针孔里面的佛像般。

  其实我们欲界人的心非常粗重,欲望、烦恼随时会无量无数的增长,欲望相当相当高,色界的烦恼心比欲界的烦恼心细,没有欲界的心粗;相对来讲,无色界的更细,比色界众生还要细,所以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欲界的人的心非常粗重,因为欲望高,所以我们通过所缘境,开始缩小到最小的针眼里观想的佛像一样,这样去想;同时我们的心还要像看到花蕊、花瓣上的纹路,花叶子上的脉络、很多的小气孔一样,那上面存在有很多微细的植物,这些我们怎么去判断?怎么去看?从现代化的科学仪器来观察,能看到量子、微子、光子这些等等很多微细的颗粒,但我们用肉眼却看不出来,这是为什么?

  因为我们的慧眼还没有开,慧眼开了之后,就如普贤七支供里讲的:

[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一个微尘之上有无量无数佛的诸佛刹土,我们能够听到无量无数佛的声音,这是佛告诉我们的,但是我们想去看的时候却看不到,因为我们的烦恼重、习气重;但是若是我们止修这方面修得好,慢慢将烦恼缩小微细到刚才讲如针眼里的佛像那么小,我们就能同时看到上面无量无数汗毛孔里有无量无数勇士、空行护法,这叫神通吗?这不叫神通。

  人的身体水分含量非常多,能够看到很远处的河流、小溪,就像秃鹫用它敏锐的眼睛能在四万八千里的高空外就能够看到尸体一样,它是用肉眼,那不叫神通,还没有达到真正的神通,但我们慧眼修通后,就能看到很多微细的东西。

  第五个层次 调伏心
  那我们现在已将前面的内住心收回来,续住心时间加长,安住正知正念不让心起烦恼,阻止昏沉、掉举生出,慢慢缩小在近住心时的烦恼,但是,在缩小的同时,还会生出昏沉、掉举和烦恼,那怎么办?用什么方法来降伏呢?

  在禅定的功德下,主要降伏贪、嗔、痴烦恼。如果是贪心生出来,则用不净观(骷髅观)、还有少欲知足来对治;如果生出嗔心,我们用修禅定、修忍辱、修慈悲心来对治;如果生出愚痴心,那就观十二个因缘,用智慧来对治愚痴心,对治、降伏十二个烦恼,男贪女、女贪男的淫欲心,贪、嗔、痴慢、昏沉掉举、五欲和邪知邪见。那为什么我们的心总喜欢往外跑?

  我们的心像大自然里的野生动物一样,野生动物从小长大一直生存在在野外,已经习惯了大自然里的生活,人若想使用他则不好调伏,但我们若将它同老虎、狮子、大象、花豹都圈在笼子里,则可以调伏它,就像调伏人的习气、烦恼一样,但这并不等于已经断了烦恼,只是暂时调伏了心,烦恼还没有断。

  第六个层次 寂静心
  不管是调伏烦恼还是令心安定、稳住在所缘境上,这时的心已经同之前野马的心不一样了,而是用佛法禅定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将野生大象、老虎等圈在了笼子里;虽然调伏了,却还是像习惯野外生活的大象一样不习惯,总想往外跑;就是将人的心安住、降伏住,但是还想往外跑,因为已经习惯在外面的生存、散漫惯了。

  这时,我们可以训练笼子里的老虎、狮子、大象、花豹等动物学各种各样的表演,利用它去上台演出,它们会在台上进行精彩、生动的表演,使台下的观众起欢喜心,大家欢乐,那众生起欢喜心、诸佛菩萨起欢喜心,大象、狮子也起欢喜心。

  从无始劫以来到现在,我们非常被动,心是主动,我们人随着心走,心随着欲望、烦恼走,心在利用我们、主宰着我们,所以我们非常悲观。

  但是现在,主动权已经掌握在我们的手里,我们调伏他使他安静,而且令其习惯,然后利用他做很多善事,把他转化安住在所缘境上,能够发菩提心,能够禅定,能够度化无量众生,我们要把心利用起来才行,让他老老实实听话,跟训练表演的野生动物一样,不但是调伏还要老老实实听我们的话;这时候的心就像黄金一样,前几节课曾经也讲过,将金块里面的杂质全部清除掉,将人心的本质上面的烦恼、染污的心一点一点去掉,最后达到像纯净黄金一般的灿烂。

  第七个层次最极寂静心
  在这个期间,我们的这颗心已经听我们的话、烦恼已完全被降伏住了;在这个期间,比较粗大的烦恼已经断了,贪、嗔、痴、慢、昏沉、掉举还有五欲的贪恋、邪知邪见等等都断了,但是仍然有微细的习气存在、贪心的习气的种子存在、嗔恨心习气的种子存在、傲慢心的习气种子存在、邪知邪见的种子还存在、昏沉掉举的习气的种子还存在,就像草一样,在地面上的已经被砍掉,但是草根还没有被彻底挖出来,没有从根上解决;人的心也是一样,大的方面已经被消灭了,但是习气的种子还存在,稍一疏忽,还会随时随地发芽、生长,那就糟糕了!

  在这个期间怎么去降伏?怎么去对治?我们就要思维嗔恨心的过患、昏沉掉举的过患、贪心的过患、愚痴心的过患、不想禅定的这些过患来对治;这样,烦恼大部分已经降伏住,从根上已经断了。

  第八个层次 专注一境心
  当我们修到这个期间,心相续已经成熟了,我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无论做什么事,心都完全被掌控在我们的手里,同之前的心不一样了;之前我们要强硬地压住贪、嗔、痴、慢等所有的烦恼,调伏它、降伏它;

  那现在到了第八个、第九个层次时,我们不需要再这样去努力,而要轻松、自然地形成,因为它已经老老实实地听我们的话,跟之前不一样了,我们在寂静观止修的时间会非常长,比如二十四小时里,二个小时我们可以禅定,如果禅定,如如不动,一点都不乱;五个小时、六个小时、七个小时、八个小时都可以,心是不会往外跑的,当然得在前面这些层次下功夫,万事开头难,前面的这些非常重要。

  但第八个层次专注心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了,以前我们想尽一切办法去努力,在这个期间我们不需要,已经形成自然,烦恼已经被降伏住,在这个期间我们需要精进、禅定,去禅定、去止修的话,禅定的功夫会越来越深,基本上禅定已经圆满了,更加努力寂静观,更上一层。

  第九个层次 平等住心
  在这个时候我们是非常轻松自在的,那我们走到哪里都可以,外在的境不会干扰我们的心,最热闹的大超市里面也不会干扰我们的心,我们的心处于外不住相、内不动心,山崩地裂、天塌地陷、刮风打雷都如如不动;

  走路也是禅、吃饭也是禅、睡觉也是禅、说话也是禅,达到这个境界的时候那非常非常了不起,我们的心完全守住了,身心都轻松自在,但是我们现在只是在书面上这样去理解、去讲、去学,实际不下功夫能行吗?

  就像我们吃糖一样,糖块好吃,糖的皮子好看,可是没有吃过糖,糖的味道是什么样的,甜的吗?甜里面还要有好几种,那不知道!如果要想知道糖的滋味,那必须得亲自去吃才行。但是甜的味道是什么?

  用世间的语言讲不出来;寂静观就是这样的,我们努力精进学习止修这方面,这一生一定要达到。

  在藏传佛教历史上止修圆满的有很多,现在也有;所以寂静观止的禅修,在汉地的信徒们都需要先观察修,这非常重要,这对寂静观修帮助非常非常大,道理要从根上解决。

  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阿弥陀佛!扎西德勒!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