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念佛、诵经、持咒与直指人心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60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0 15:08: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说到念佛、我们要明白,念佛绝不是表面上念一念就可以了。有的人认为,我念够多少多少遍就行,把念佛当成了常人的工作来做,想得过于简单了。事实上,真正达到标准念佛的念佛是“一心不乱”的念佛。

    人泡在世俗中,各种欲望和执著很多,脑子里天天杂念丛生,要想心无杂念的念佛,谈何容易。往往你越想静下来,各种念头越冒出来,什么烦恼不如意的的事全想起来了。当然、我们念佛的目的就是要消除这些烦恼,通过念佛,一心向佛,就容易排除杂念,减少烦恼。因为人的脑子就像一个容器,不装金子就会装土。但你不要认为自己只要念佛就行,其他都是佛菩萨的事了。人的烦恼从何而来?是从执著而来,是从业力而来。人生生世世形成的执著和业力,难道能靠佛菩萨一挥手就没有了吗?当然也要靠自己,所以,除了念佛,我们要时时刻刻警醒自己,不要作恶事,不要说恶言、不要生恶念,随时随心断欲,渐除烦恼,我们才能逐渐静下心来念佛。

   当然、念佛不一定要念出声来,心中默念也是一样。而且,也不一定固定时间,固定形式的去念。其实、我们一天24小时都在心中念,心中有佛。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诱惑、困境、烦恼和痛苦,人随时随地都能想到佛,想到自己是佛弟子,想到佛对人的要求并按佛的要求去做,那才是修行的最高要求、最好状态。但我们往往是念佛是念佛,生活是生活,二者不能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念佛时是信佛的人,生活中有成了俗人,处在烦恼执著中的时候,早忘了自己是信佛的人了。各种贪欲执著不除,念佛时又如何能一心不乱呢?

    所以、要时时记着自己是一个修佛的人,时时反思,时时改正,时时心中有佛。如果真能如此,不念佛也能成就。“时时心中有佛”就是“念佛 ”。天天口里念佛,遇到事情就做不好,执着妄想依旧,那也是没用的,“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也就是说,我们心态纯正的时候,是可以不必念佛的。当我们心有执著,恶念贪念产生时,用念佛去压制它,消除它,同时反思自己的言行,时时刻刻悔改自己,才能去执着,才能一心不乱的念佛。

   诵经持咒也是如此,要与生活中的修心断欲结合起来。说一丈不如行一尺,天天诵经而不修心断欲,仍是满心的贪嗔痴,等于是有病不服药,天天念药方。

   反之、我们一边念佛、持咒、诵经、一边却想着让佛保佑自己发大财,却想的是长工资、评职称、那佛看到,会有什么感想?

    有一个参访团到各地去朝山、参访,这个团有一百多人,都是念佛人。结果在朝山旅途当中,有许多人起心动念都是自私自利。吃饭时,有人要选座位。问他为什么要坐那个位子,他说:“这个位子安全,因为那边有人上菜、上汤、不小心就会把衣服弄脏了,这边不会。”上客车,就先去占位子,也不知道照顾年岁大的人,都是自私自利。佛菩萨是把好处让给别人,苦难自己来承担。而这种人处处要占小便宜,佛念得再多,不能做好,肯定不能成就的。起心动念为自己的人是凡夫, 起心动念为别人的人是菩萨。

    至于供养,礼佛、布施等等,我们不能抱着“多烧几柱香、多磕几个头多供养多布施,佛就会多保佑自己”的心态,这是求佛,不是修佛。我们供养,礼佛是表示对佛陀的敬虔,我们要感恩,感谢他对我们的教诲和引导,就像我们跪拜父母一样,不能为了自己的什么目的来敬佛,这是假敬。另一方面,供养、礼佛、布施的过程,是净化内心的过程。我们怀着恭敬心,反思己过,向佛学习,遵行真理,勇猛精进。求佛只能是失望,最后要怨佛:“我磕了那么多头,烧了那么多香,花了那么多钱,怎么佛不保佑我呀,我们家怎么还出事啊。”真是糊涂信哦!

    修佛不能有误区,还有的人认为多做好事就能修成,做好事当然是好,有时我们做好事,出发点不是为别人着想,而是在想、这样我可以的福报。着就变成了为自己做好事,也是“私”的一种变现,不是真心行善。所以、即便是做好事,佛也是要看人心的,只做好事,而不修心正己,也是修不成的。其实、好事就是我们应该做的,是一个佛子的责任,应该不为回报。为求回报还叫做好事吗?佛陀度化众生求回报了吗?如同日月星辰一样,给万物以阳光雨露,但却没有让万物回报什么。这才是真正的佛的境界,是无私无我的境界。

    人对佛菩萨的认识往往是肤浅的,不能真正明白佛菩萨的心意,认为我只要皈依,只要烧香、磕头、只要念佛、佛菩萨就高兴,就管我。但是如果你不修心,那佛菩萨看你做这些,也高兴不起来。你真是时时修心,时时断贪欲执着,你都不用去求佛菩萨,佛菩萨就非常高兴,就来帮助你,看护你。他们不为自己,只希望你好、希望你能真正修行,希望你能修成。

   总之、无论哪种形式,佛看的是人心的改变,所谓“直指人心”,这是实质。佛由心成,道由心学,德由心积、功由心修,福由心作,祸由心为,心能作天堂,心能 造地狱,心能作佛,心能作众生,心正成佛,心邪成魔,一切唯心造,可是心是一切祸福的种子。

   纯印老人曾说:“只要心中有佛,不供佛像可以,不修心不行。”修行是修自己的一颗心,不要在心外去求,“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修行不重形式,只看人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 ”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顶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12 14:21
  • 5

    主题

    238

    帖子

    338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86
    QQ
    沙发
    发表于 2015-12-1 08:05:20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