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性五分法身香指修炼成就五个方面的功德。修行五分法身,依次为戒、定、慧、解脱和解脱知见五个层次。按顿法,这五者不分次第,共处于自性法身之中。香,是美好意境(功德)的代词。
所谓自性五分法身香,就是:
1.戒香:
所谓戒香,就是要每一个佛弟子在自己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嗔、无劫害,称为戒香。
戒有防非止恶的功能,戒是佛教的法制生活。经云:“戒住则法住。”在佛教里,依在家与出家的不同,所受持的戒法有视婆塞、优婆夷的五戒、八关斋戒、十善戒以及沙弥、沙弥尼的十戒,式叉摩那的六法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等。
其中,五戒为佛教的根本大戒。所谓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五戒是做人的根本,受持五戒可得无量的功德利益。
五戒虽然分别为五,但是它的根本精神只有一个,就是不侵犯。例如,不杀生,就是对别人的生命不侵犯;不偷盗,就是对别人的财富不侵犯;不邪淫,就是对别人的身体、名节不侵犯;不妄语,就是对别人的信用、名誉不侵犯;不饮酒,就是对自他的智慧、健康不侵犯。不侵犯才能自由,凡是身陷牢狱,失去自由的人,探究其原因,都是触犯了五戒。受戒也是守法,能够受持五戒,才能享有真正的自由;能够受持戒法,自然人格芬芳,道德远播,被人尊敬,因此,戒香胜于花香。
2.定香:
所谓定香,就是要大家看各种善恶的境界,自心不乱,称为定香。
定就是要我们自己有原则、有立场、有主张,不轻易受世间的五欲尘劳所左右。受了定香的人,至少应做到:一、不为境转,二、不为物动,三、不为情惑,四、不为势吓,自己有定,就能知所进止;自己有定,就能随遇而安,这就是定香。
3.慧香:
所谓慧香,就是自心修行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作诸恶,即使做善事也不执着,敬上念下,爱护鳏寡贫穷者,称为慧香。
如宝矿里即使有再多的黄金、白玉、钻石等财宝,如果不经开采,则永远也不会出土。智慧的宝藏不经开发,一样不会现前。所以,要想有智慧,就必须有三个次第:一、从听闻佛法而能获得智慧;二、从思考研究而能获得智慧;三、从修行实践而能获得智慧。这就是慧香。
4.解脱香:
所谓解脱香,就是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觉无碍,称为解脱香。
世间上的人,往往受到名闻利养、人情世故、亲情眷属、男女情爱、人我是非、我执邪见等束缚,而不能自由解脱。佛法最主要的,就是要我们从各种束缚中解脱出来,因为解脱,才能自在。
自己束缚还须自己解脱。我们能心无所缘,自觉无碍,这就是解脱香。
5.解脱知见香:
所谓解脱知见香,就是自心既然对于善恶都无所攀缘,也不沉空守寂,就必须广学多闻,认识自己本心,通达诸佛的道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从初发心一直到圆满菩提,真性毫不变易,称为解脱知见香。
解脱知见香就是要我们在解脱的认知上、知见上、观念上,也就是从思想的本体里,能够不执空、不守寂、不攀缘、不分别、无人我对待,自然而然地不为世间左右,那就是有了解脱知见香,也就是所谓实践真理。
如果我们有了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自然能透露禅悟的消息。那就是六祖大师为我们所传授的五分法身香。
——摘录自星云法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白话解》
附:六祖坛经原文
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骈集山中听法,于是升座告众曰:来!诸善知识!此事须从自性中起。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自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
既从远来,一会于此,皆共有缘,今可各各胡跪,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无相忏悔。
众胡跪。
师曰:
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嗔、无劫害,名戒香。
二、定香:即亲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着,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
四、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
五、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