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尊者慧思禅师
慧思禅师少年时礼诵《法华经》的瑞应
南岳尊者慧思禅师(515—577年),俗姓李,元魏南豫州汝阳郡武津县(今河南省上蔡县)人。 儿时,慧思禅师梦梵僧劝令入道。后向友人借得《法华经》,先在空冢独观,苦于无人教授,日夜悲泣,再转移到古城凿穴栖身,整夜对经流泪,顶礼不休。由于阴雨连绵,穴居之处湿气弥漫,导致全身浮肿,但慧思禅师依然坚持拜经,浮肿忽然消失。又梦到普贤菩萨乘白象来摩顶而去。以前不认识的文字,从此自然理解。而且普贤菩萨摩过的顶上隐起肉髺。 十五岁时(魏庄帝永安二年,即529年),慧思禅师辞亲入道。所投之寺虽非寂静之处,慧思禅师道心坚固,恰如莲花处污泥而不染,受具足戒后,谢绝人事,专诵《法华经》,日唯一食,不受别请。于此期间,又先后做了两个殊胜异常的梦: 其一是:“梦梵僧数百,形服瓌异。上坐命曰:汝先受戒律仪非胜,安能开发于正道也?既遇清众,宜更翻坛,祈请师僧四十二人,加羯磨法具足成就。”(《续高僧传·慧思传》) 关于四十二僧的象征意义,《佛祖统纪·慧思本纪》》的夹注解释为:“四十二僧,即四十二位,自初住讫妙觉也。此表南岳当获六根清净入圆十信,以故四十二位大士及妙觉真僧为其加法以证之也。” 其二是:梦阿弥陀佛、弥勒佛与之说法。又随弥勒,同诸胜友俱会龙华。 如此坚毅的苦行和如此奇妙的梦境,竟发生在一个十余岁的少年身上,对于没有佛教信仰和佛学素养的人来说,势必会觉得不可思议,绝难采信。但联系到慧思禅师《誓愿文》中所说“往昔微善根力”以及后来于大苏山初见智顗所说“昔日灵山,同听《法华》,宿缘所追,今复来矣”(《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之语,可知其儿时的超常举止与奇特经验,恰与其所禀宿世善根遥相呼应,精诚拜经感普贤摩顶开智,专心诵经感四十二位梵僧授戒、二佛说法、赴会龙华,与佛典所说感应的原理与方法也若合符契。慧思禅师《大乘止观法门》卷四“观门礼佛”一节中对于众生见佛问题的精辟解说,也可参看。 奇妙梦境的出现,既是慧思禅师道心纯正的证明,也更进一步激励其更加刻苦地修行,所以慧思禅师于梦后“益厉常业”、“倍加精进”。尤其是梦四十二位梵僧授戒,为其后来立志修禅、“开发正道”(诸如发根本初禅、空定,大悟法华三昧及诸大乘法门、特胜、背舍、除入等定慧之学)奠定了坚实的戒学基础。 此时的慧思禅师,年齿虽少,德行高洁,感得“灵瑞重沓,瓶水常满,供事严备,若有天童侍卫之者。”(《续高僧传·慧思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