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有修有证才能往生——这是邪法 《阿弥陀经》大家是不是很熟?《阿弥陀经》中有讲【已发愿…已往生;今发愿…今往生;当发愿…当往生】。其有没有讲【已发愿】者经过十年念佛、八年拜佛、三年拜忏,【今往生】?【今发愿】者经过三年拜忏、十年行善、五年断恶,【当往生】?【当发愿】者经过三年持咒、四年坐禅、五年朝山,“当当往生”?有没有这样的说法呀? 所以我们现在讲什么念佛、信愿行:这是节外生枝,这是无聊,这是在曲解《阿弥陀经》。你如果讲“张三说《阿弥陀经》”,我不反对。但你不能这样解释《佛说阿弥陀经》,《佛说阿弥陀经》不能这样解释! ㈡、【临命终时】究竟解 《阿弥陀经》中有一句【临命终时】,多数人认为‘一定到死的时候才成佛或者往生’,可是诸佛菩萨没有这种说法。一切经典都在讲活着的时候成佛、活着的时候往生。
所以你看【发愿往生】:【发】是成就之意,【愿】就是“原来的心”;以我们现在这个‘凡夫的心’见到了我们“原来的真心”。原来的真心:是不是就是万法都由我一个念所现呢?当下就往生! 至于【临命终时】:【临】是“道交感应”。【终】是表圆满,古汉语这个‘终’是圆满之意。怎么圆满呢?以我现在的‘凡夫心’见到了我“原来的真心”,这就是阿弥陀佛,这就是我们‘生死的假命’与“不生不死的法身慧命”感应道交,圆融一体叫【临命终时】。我们讲“这个讲经堂经过三个月的工程终于告终”。你能不能讲‘这个讲经堂经过三个月的工程现在终于死了’? ㈢、【即已食时 还到本国】 《阿弥陀经》里还有【即已食时,还到本国】。以吃饭打比喻:我这个嘴巴吃甜食,是甜嘴巴;吃辣,是辣嘴巴;吃咸,是咸嘴巴;吃臭豆腐,是臭嘴巴。比喻我这个心:懂得了阿弥陀佛,我就是阿弥陀佛,懂得了白骨精,我就是白骨精;懂得了大老虎,你就是大老虎,这叫【还到本国】。懂得了阿弥陀佛:你当下就是极乐世界,就是阿弥陀佛。 所以《阿弥陀经》被称为“法华秘髓”,是最难懂的。可是我们许多人轻而易举说‘《阿弥陀经》:哎呀,太好懂了,一看就懂”。那你有没有尝到“法华秘髓的法味”啊? 《法华经》就是讲“华开莲现”。几乎所有的花都是先开花后结果,唯有莲花开花的当下——莲子就现前,是不是?所以《法华经》少说有几十处,多说一百多处、二百多处都在讲“修行人听佛讲了一段经,明白了不生不灭的这个道理,明白了万法都是一念所现的道理后,没有离开讲经堂,没有离开板凳,腿、屁股都没有动一动,他当下成佛、阿罗汉、辟支佛、十地菩萨、等觉菩萨等都有。佛反反复复把这个标准答案教给我们。
所以佛在《楞严经》讲【决定成佛如同微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何籍劬劳,肯綮修证】。也就是说我们要究竟成佛——易如反掌!像大风吹小小的灰尘啊,哪里靠你去认真修?哪里靠你去刻苦修?你把两个耳朵带来就行了,就成佛了。(师父不管在哪个法会所说“成佛”:大多数指的是“分真即佛”) 唯有《法华经》、《楞严经》讲一步登天、不历修证、无修无证。诸佛菩萨都是这样讲。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南无大佛顶首楞严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