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佛弟子,我们的使命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能够让佛法常兴,正法久住,可是,我们标榜自己是个修行人,发了菩提心的佛弟子,但我们有没有反省:我们是不是已经不知不觉的造下了破坏佛法、断绝佛法传承的罪业反而成了佛教的罪人!
佛教的核心是佛法,那什么是佛法呢?有个居士自认为学佛学得很好了,对我说:师父,您考考我吧?我问他什么是佛?什么是佛法?他说:佛是不可说,佛法就是没有法,非法非非法,无一法可得即名佛法。我说你还是老老实实的学点佛学基础吧,这样高谈阔论的空谈对你没有丝毫益处!我们很多人学佛一开始就好高骛远,喜欢谈玄说妙,以为能够说一些玄而又玄、别人听不懂的名词就算是修行人了,其实,这种谈玄之风不但对自己没有好处,而且对佛教来说也是有害无益!会让世俗人以为佛法就是华而不实的玄理,他们会误认为学佛的人都是一些神神秘秘、不能脚踏实地生活、与社会脱节的怪人,如果放纵玄谈之风滋长,会让世人反感佛法,反感佛教,抵触佛教和佛法!佛法本来是自我觉悟的方法,是解脱烦恼束缚的方法,是离苦得乐的方法,是了生脱死的方法,既然是方法,那就相当于是治病的药方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是夸夸其谈的理论,而是要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实实在在的融入生活、提升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只有这样,佛法的实用性、奇效性才能彰显,世人才觉得佛法的珍贵,才愿意心甘情愿的主动来修行佛法,甚至传播佛法,佛法才能够发扬光大,长远流传!如果我们作为佛教徒,甚至身为讲经说法的法师,在台上演讲佛法的时候眉飞色舞,夸夸其谈,而在面对现实生活的时候束手无策,甚至遇到美色财富等诱惑的时候贪婪无厌,遇到逆境障碍或被诬陷诽谤的时候就火冒三丈,暴跳如雷,遇到疑难迷茫的时候却没了主张、心乱如麻、畏难逃避,这种情况被世人看在眼里,内心就会嘲笑,学佛的人都是纸上谈兵的马稷,学佛都是在浪费时间,于人于家于国都毫无用处!如此下去,佛教会后继无人,信徒也会越来越少!所以,玄谈者不知不觉就造下了断法毁教的大罪!
佛法的精髓是般若智慧,智慧如水,没有固定的形式,圆融无碍,千变万化,世间万物离不开水,没有水,世界就没有生机,世界也没有生气,生活就不可能丰富多彩,同样,学佛如果没有智慧,就会学得死气沉沉,越学越机械教条,越学越与社会脱节,越学越让人反感,很多人学佛之后,为了标榜自己是个与众不同的修行人,拿着佛法的教条和戒律来对别人评头论足,眼睛看谁都不如法,谁都不如他,对谁也都口诛笔伐,这个世界上除了佛菩萨,也就剩他一个修行人了!这样的人,没有学佛的时候还算个正常人,学佛后反而变成了轻狂傲慢的怪人!
还有人认为学佛就必须要吃素,学佛吃素没有错,吃素是体现慈悲,只要我们没有伤害众生的心,心怀众生痛苦,悲悯众生,我们就不一定非要单独吃素,我们可以随缘吃素,我们有条件独处的时候,我们可以严格的吃素,当我们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候,为了和谐的气氛我们可以吃肉边菜,甚至可以吃三净肉,这也是原始佛教的戒律允许的,释迦牟尼佛和他的弟子们当时在印度托钵乞食的时候也都是有啥吃啥,现在的上座部僧侣们也还是保持那样的生活习俗。佛陀和上座部的僧人没有吃素难道就不慈悲了吗?非也!慈悲是内心的慈善和悲悯,而不是表面的吃素形式,如果我们拘泥于形式而让我们的家人乃至亲朋好友都痛苦不堪,那就已经不慈悲了!有些人为了吃素,在家里和家人都分开煮饭,自己搞一套单独的锅瓢碗筷,别人煮过荤腥的锅瓢碗筷都不能用,搞得家人都埋怨,亲朋好友聚会也都不能参加,工作事业的应酬也顾虑重重,经常因为吃素搞得人际关系紧张,人们也都不愿和这样的人往来,在家里更是经常会为了吃素而吵架,家中只要开始吵架,家运就会开始衰败,俗话说家和万事兴,我们寺庙几十上百人都是一起吃大锅饭,不允许开小灶,就是体现和谐,寺庙开小灶,佛法就会衰落,你为了吃素而开小灶,破坏了家庭和谐,会让家人讨厌,也会让左邻右舍的人觉得学佛的人都是倒霉的人,这样谁还敢来学佛?
有人认为修行就必须要断欲独身,没有学佛之前,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开始学佛了,受持三皈五戒后,认为不断淫欲就不能成佛,还搬出《楞严经》等等佛经来佐证和说服爱人,就要和爱人分床睡,就算你自己能够耐得住分居的寂寞,你的爱人是否也可以做得到?好几年前了,温州的一个居士受持三皈五戒之后,发心要好好的修行,尽管丈夫不是很愿意,还是一意孤行的坚持要分床,还特地告诉来电话告诉我,表明她修行的决心,我当时听了沉默了一会儿,淡淡的问了她一句:你老公同意吗?她说都老夫老妻了,他觉得无所谓,家里我说了算!结果不到三个月,这个居士就来电话哭哭啼啼的诉苦:说老公没有良心,在外面找了别的女人,这样的日子过不下去了,老公想要离婚,问有什么办法可以挽救。我说独身修行是出家人作为住持佛法,弘扬佛法的特殊修行方式,而作为绝大多数的在家佛教徒,是要以家庭为道场,以夫妻为修行伴侣,儿女为助缘来修行,楞严经虽然说修行必须要断淫欲,淫欲为生死轮回的根本,但我们应该仔细的体会佛经的真意,断淫欲是要断除贪求男欢女爱的那种欲望,要让我们凡夫不要沉溺淫欲的享乐,断的只是我们内心贪恋的欲望。作为佛教徒,如果认识到正常的夫妻生活是维系家庭和睦的纽带,是夫妻之间相互关心体贴的润滑剂,也是增加夫妻之间相互默契的身心交融,更是尽到夫妻之道的一种责任,也是相互信任的一种体现,让双方都能够觉得安全,那么这种有规律有节制的夫妻生活何必非要断除呢?正在过夫妻生活的时候如果提起正念,不去贪恋享乐,而是把它一种奉献:让对方身心快乐了,他就不会在外面沾花惹草,社会风气也就多了一份正能量,家庭就会和睦,儿女才会有一个健康良好的生长环境,培养出来的下一代才能够给社会做贡献,没有贪恋的正常夫妻生活不但没有罪过,甚至是一件功在当代利益千秋的功德呢!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一层,只是自私的为了自己的修行,不顾家人的感受而断绝夫妻生活,结果可想而知,要么对方会耐不住寂寞而出轨,要么对方会怨恨而吵闹,家里自然也就不得安宁,甚至离婚,这样的修行人给世人的印象就非常糟糕,因此还会对佛教反感,认为学佛不好,学佛的人会把家庭搞得四分五裂,这样下去,佛教就会衰亡!
很多人学佛没有学到佛法的精髓,反而对佛教的一些形式和规矩执着,认为学佛的人必须要穿海青,念经必须敲木鱼,搭袈裟,走路要目不斜视,说话要一本正经,吃饭睡觉都要按照经书上的规范严格要求,否则就会犯戒下地狱,在寺庙大众共修当然应该这样,但如果一个人独自清修,甚至在家里都要这样,不但自己束手束脚,家人也觉得别扭,周围的人看你也觉得怪怪的,有人问我:是不是你们学佛的人都这样神经兮兮的啊?我说你们误会了,学佛的人应该是明智的人,是知道圆融的人,不是死板教条的人,你看看祖师大德们住深山茅棚修行的时候,都是无拘无束的大自在,马祖道一禅师的弟子法常禅修一个人隐居修行的时候没有穿衣服,更没有搭袈裟,就随便捡几片池塘里的荷叶用草连起来当衣服穿;虚云老和尚在终南山修行的时候不洗澡不理发,邋里邋遢的席地而坐,哪里顾忌那些规矩形式;再看看济公活佛走路蹦蹦跳跳,歪歪斜斜的样子。如果按照佛经戒律来评定,他们都是破戒不如法的,但我们大家都公认他们都是修行成就的高僧大德!如果我们太拘泥于形式和规矩,在家里打坐念经都要穿海青打木鱼,家人肯定反对,左邻右舍的人也会被你的木鱼敲得怨声载道!你一本正经的言行举止会让大家觉得你故作清高,装腔作势,你不拘言笑的表情会让别人对你敬而远之,这样下去,你越是努力修行,不但不能度众生,众生就越离开你!
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很多佛弟子最容易造下的破法罪业。佛曰:诸供养中,法供养为最!同样,诸罪业当中,破法的罪业最重!断灭众生慧命,障碍别人学佛修行的罪业最重!我们自认为很用功的修行,却不知不觉的造下了这样的罪业,我们都应该好好的反省!梵名
Prasenajit,巴利名Pasenadi,又作逻犀那恃多王、啰洗曩喻那王。意译胜军王、胜光王、和悦王、月光王、明光王。他为中印度憍萨罗国国王,约与释尊同时,为释尊教团之大外护者,兼领有迦尸国,与摩揭陀国并列为大强国。
王初暴恶无信,归佛后,屡蒙佛陀教化,笃信佛法,曾与其夫人摩利迦问答,得“人皆深爱自己”之结论。其后请教释尊,其对话迄今仍知名于世。
传说三:月光菩萨又称月净菩萨、月光遍照菩萨。月光菩萨是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之右胁侍,与左胁侍日光菩萨并为药师如来的两大辅佐。药师如来,月光菩萨与日光菩萨三尊菩萨合称“东方三圣”。亦有相传药师如来与日光、月光菩萨本为父子,曾于电光如来法运中勤修梵行,受电光如来咐嘱分别改名为医王与日照、月照,发无上菩提大愿,誓救六道一切有情出轮回苦。
【月光菩萨赞】
护月赞
月宫永德.总摄群阴.俄逢阳厄被相侵.晴晦俨巡遮.恩戴照临.惟愿永光明.
解脱月
月宫云散空净.独露婵娟.皎浩无瑕体自圆.不动历周天.照彻无边.恩泽布大千.
月光藏
月光三昧.普照乾坤.法界众悉永蒙恩.一点净圆明.性海澄清.随处映禅心.
又,释尊在因位时,作大国王,施头于婆罗门时之名。又曰月光王。见佛说月光菩萨经,贤愚经六月光王头施缘品,经律异相二十五。菩萨在无明暗夜中救度众生,故表示为月,谨列出佛教中与月有关的经典和论著,以在中秋佳节,对佛教经典有所思维。
月光菩萨,梵名: Candra-prabha。是药师如来的胁侍,又作月净菩萨、月光遍照菩萨。《灌顶经》卷十二云︰“有二菩萨,一名日曜,二名月净,是二菩萨次补佛处。”据《药师如来本愿经》载,月光菩萨与日光菩萨同为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次补佛处,悉能持药师如来之证法宝藏。
《觉禅钞》曾引《药师经疏》卷一而言,过去世电光如来时,有一梵士医王,养育日照、月照二子,发心愿利乐众生,二子亦发愿供养。梵士医王即今之药师如来,二子即日光、月光二菩萨。依《药师仪轨布坛法》所载,月光菩萨身呈白色,手持月轮,坐鹅座上;但此像与历代相传者颇为不同,历来所造皆为立像,而月光菩萨即立于药师如来之右侧。
如同日光菩萨一样,月光菩萨与观世音菩萨的大悲咒也有密切的关系。凡是至心持诵大悲咒的修行者,月光菩萨也会与无量神人来增益其持咒效验。修行者在持诵大悲咒过后,如果能再加诵月光菩萨陀罗尼,则月光菩萨当会来加庇护,使持咒者除去一切障难与病痛,并成就一切善法、远离各种怖畏。
月光菩萨,有关他的出处众说不一,普遍有三种解释:
传说一:他是印度古帝王,即释尊于过去世修菩萨行之前身。据佛教贤愚经卷六、月光菩萨经、大宝积经卷八十记载
,“此王具有大威德,后施头予劳度差婆罗门,满足檀波罗蜜行,又称月光菩萨。”
传说二:佛世时中印度舍卫国波斯匿王之异名。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卷上:“舍卫国主波斯匿王,名曰月光”。波斯匿,梵名
Prasenajit,巴利名Pasenadi,又作逻犀那恃多王、啰洗曩喻那王。意译胜军王、胜光王、和悦王、月光王、明光王。他为中印度憍萨罗国国王,约与释尊同时,为释尊教团之大外护者,兼领有迦尸国,与摩揭陀国并列为大强国。
王初暴恶无信,归佛后,屡蒙佛陀教化,笃信佛法,曾与其夫人摩利迦问答,得“人皆深爱自己”之结论。其后请教释尊,其对话迄今仍知名于世。
传说三:月光菩萨又称月净菩萨、月光遍照菩萨。月光菩萨是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之右胁侍,与左胁侍日光菩萨并为药师如来的两大辅佐。药师如来,月光菩萨与日光菩萨三尊菩萨合称“东方三圣”。亦有相传药师如来与日光、月光菩萨本为父子,曾于电光如来法运中勤修梵行,受电光如来咐嘱分别改名为医王与日照、月照,发无上菩提大愿,誓救六道一切有情出轮回苦。
【月光菩萨赞】
护月赞
月宫永德.总摄群阴.俄逢阳厄被相侵.晴晦俨巡遮.恩戴照临.惟愿永光明.
解脱月
月宫云散空净.独露婵娟.皎浩无瑕体自圆.不动历周天.照彻无边.恩泽布大千.
月光藏
月光三昧.普照乾坤.法界众悉永蒙恩.一点净圆明.性海澄清.随处映禅心.月光菩萨为药师如来二肋侍菩萨之一。药师经曰:“于其国中,有二菩萨摩诃萨: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无量无数菩萨之上首。”又,月光菩萨与秘密曼陀罗中表如来化他之德,表示迁变众生苦厄,使为利益安乐者也。其形像身为白色,左手为拳,安于腰,右手持莲华,其莲华上有半月形,乃以半月形为三形。
又,释尊在因位时,作大国王,施头于婆罗门时之名。又曰月光王。见佛说月光菩萨经,贤愚经六月光王头施缘品,经律异相二十五。菩萨在无明暗夜中救度众生,故表示为月,谨列出佛教中与月有关的经典和论著,以在中秋佳节,对佛教经典有所思维。
月光菩萨,梵名: Candra-prabha。是药师如来的胁侍,又作月净菩萨、月光遍照菩萨。《灌顶经》卷十二云︰“有二菩萨,一名日曜,二名月净,是二菩萨次补佛处。”据《药师如来本愿经》载,月光菩萨与日光菩萨同为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次补佛处,悉能持药师如来之证法宝藏。
《觉禅钞》曾引《药师经疏》卷一而言,过去世电光如来时,有一梵士医王,养育日照、月照二子,发心愿利乐众生,二子亦发愿供养。梵士医王即今之药师如来,二子即日光、月光二菩萨。依《药师仪轨布坛法》所载,月光菩萨身呈白色,手持月轮,坐鹅座上;但此像与历代相传者颇为不同,历来所造皆为立像,而月光菩萨即立于药师如来之右侧。
如同日光菩萨一样,月光菩萨与观世音菩萨的大悲咒也有密切的关系。凡是至心持诵大悲咒的修行者,月光菩萨也会与无量神人来增益其持咒效验。修行者在持诵大悲咒过后,如果能再加诵月光菩萨陀罗尼,则月光菩萨当会来加庇护,使持咒者除去一切障难与病痛,并成就一切善法、远离各种怖畏。
月光菩萨,有关他的出处众说不一,普遍有三种解释:
传说一:他是印度古帝王,即释尊于过去世修菩萨行之前身。据佛教贤愚经卷六、月光菩萨经、大宝积经卷八十记载
,“此王具有大威德,后施头予劳度差婆罗门,满足檀波罗蜜行,又称月光菩萨。”
传说二:佛世时中印度舍卫国波斯匿王之异名。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卷上:“舍卫国主波斯匿王,名曰月光”。波斯匿,梵名
Prasenajit,巴利名Pasenadi,又作逻犀那恃多王、啰洗曩喻那王。意译胜军王、胜光王、和悦王、月光王、明光王。他为中印度憍萨罗国国王,约与释尊同时,为释尊教团之大外护者,兼领有迦尸国,与摩揭陀国并列为大强国。
王初暴恶无信,归佛后,屡蒙佛陀教化,笃信佛法,曾与其夫人摩利迦问答,得“人皆深爱自己”之结论。其后请教释尊,其对话迄今仍知名于世。
传说三:月光菩萨又称月净菩萨、月光遍照菩萨。月光菩萨是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之右胁侍,与左胁侍日光菩萨并为药师如来的两大辅佐。药师如来,月光菩萨与日光菩萨三尊菩萨合称“东方三圣”。亦有相传药师如来与日光、月光菩萨本为父子,曾于电光如来法运中勤修梵行,受电光如来咐嘱分别改名为医王与日照、月照,发无上菩提大愿,誓救六道一切有情出轮回苦。
【月光菩萨赞】
护月赞
月宫永德.总摄群阴.俄逢阳厄被相侵.晴晦俨巡遮.恩戴照临.惟愿永光明.
解脱月
月宫云散空净.独露婵娟.皎浩无瑕体自圆.不动历周天.照彻无边.恩泽布大千.
月光藏
月光三昧.普照乾坤.法界众悉永蒙恩.一点净圆明.性海澄清.随处映禅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