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讲记·安乐行品第十四(6)印广法师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菩萨常乐,安隐说法。于清净地,而施床座。以油涂身,澡浴尘秽,著新净衣,内外俱净。安处法座,随问为说。】
安隐说法:没有谁愿意去冒着风险说法。不仅自身难保,而且会给如来家业的传承造成障碍。所以要用智慧,要善于调理好周边环境,才能『安隐说法』。
于清净地而施床座:『清净地』是讲清净心;有了清净心,才能定下来。『床座』是表定力。以油涂身:热带地区的人一般走路不穿鞋,脚底磨得很厚很厚的茧,尽管这样,把脚还要涂油,防止毒虫叮咬。实际上就是讲持戒,要守戒律。『澡浴尘秽』。洗澡就是去除恶习。『著新净衣』。通过四摄法等等自利利他。这个『内外俱净』,内『清净』是指意业清净,外『清净』是指口业和身业清净。
安处法座,随问为说:这两句话就是成就了。能做到口业清净,意业清净。『安处法座』就是『安隐说法』,能够满足求法者的需要,他问什么都能作答。
【若有比丘,及比丘尼,诸优婆塞,及优婆夷,国王王子,群臣士民,以微妙义,和颜为说。若有难问,随义而答。因缘譬喻,敷演分别。以是方便,皆使发心。渐渐増益,入于佛道。除懒惰意,及懈怠想,离诸忧恼,慈心说法。】
随义而答:这个『义』一定是真实义。你不要给他牵着鼻子转,你要能掌握主动权。有时候可以变成反过来问他。 因缘譬喻,敷演分别,以是方便,皆使发心:不管是善问还是难问,我们都要能够教化他。
【昼夜常说,无上道教,以诸因缘,无量譬喻,开示众生,咸令欢喜。衣服卧具,饮食医药,而于其中,无所希望。但一心念,说法因缘。愿成佛道,令众亦尔。是则大利,安乐供养。】
昼夜常说,无上道教:无上道,这个一定是指『一心三藏』法理,非此不可以言『无上道』。『无上道』者,无前后左右、上下、内外,无相无无相,万法归于一念。
有希望必有失望。修行人随遇而安,不管到哪里讲经说法,想到的只是供养众生,不提任何条件。没有饭吃,放几块红薯、带几个咸菜也能过;没有地方睡,大通铺也能挤。现在不需要坐到树底下了,这也已经是大福报。这样我们才能得到『安隐说法』。
【我灭度后,若有比丘,能演说斯,妙法华经。心无嫉恚,诸恼障碍,亦无忧愁,及骂詈者。又无怖畏,加刀杖等,亦无摈出,安住忍故。智者如是,善修其心,能住安乐,如我上说。其人功德,千万亿劫,算数譬喻,说不能尽。】
心无嫉恚:『嫉』是嫉妒,『恚』是嗔恚。诸恼障碍:各种烦恼习气是自己障碍自己。亦无忧愁:心无牵挂、心胸开朗。及骂詈者:不去骂人,别人也不会骂你。又无怖畏,加刀杖等:弘扬《妙法莲华经》,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都要顾及在内。亦无摈出,安住忍故:不可以随便地把道场里的信众赶走,即使强盗土匪我们都要招降纳叛。特别是负责道场的领导、居士、方丈、住持,你要明白这个道理。你断一个人受持《法华经》的慧命,其过在无间地狱。除非他是强盗土匪在那现形捣蛋,能教育的尽量地教育,叫『安住忍故』。 智者如是,善修其心。这是讲第二,叫『口安乐行』。
【又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于后末世,法欲灭时,受持读诵斯经典者,无怀嫉妒谄诳之心,亦勿轻骂学佛道者,求其长短。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声闻者,求辟支佛者,求菩萨道者,无得恼之令其疑悔,语其人言:汝等去道甚远,终不能得一切种智。所以者何?汝是放逸之人,于道懈怠故。又亦不应戏论诸法,有所诤竞。当于一切众生起大悲想,于诸如来起慈父想,于诸菩萨起大师想,于十方诸大菩萨常应深心恭敬礼拜,于一切众生平等说法,以顺法故,不多不少,乃至深爱法者,亦不为多说。】
这段经文往下是讲「意安乐行」。『于后末世』,末法时代有前末世、中末世、『后末世』。佛特别说明『法欲灭时』,也就是在一万年末法的后五千年,乃至后一千年,众生的心更加麻木不仁,心狠手辣。所以弘法之人需倍加小心。
怎么样做到「意安乐行」呢?一者,无怀嫉妒、谄诳之心。嫉妒就是好占上风,不愿意看到别人超过自己。修出世间的法,是希望一切的人都比自己强好。谄诳之心:『谄』就是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诳』是吹嘘自己,说大话来欺骗人。
亦勿轻骂学佛道者,求其长短:不可以轻慢人,侮辱人。许多人好为人师,总感到只有自己会修行。不懂装懂,误导别人。我经常听到一些修行人说「我认为」,我最头疼听这句话。你别看师父这么狂妄,师父从来没有「我认为」,师父讲的每一句话都经得起《法华经》《楞严经》来验证。不把佛法搞明白就「我认为」,你算老几啊?「你认为」对的话,你还来修行干什么?
求其长短:有些人眼睛总是盯着别人的短处。修行是要想成佛,本身就是要克服自己的短处,你还老去看别人的短处,何苦来哉?越看别人的短,自己就会越来越短。你不要随便地指责人家。看到一切人都是恭敬合掌,甚至都可以向他们顶礼;哪怕是歪魔邪道你都要向他顶礼。
又亦不应戏论诸法,有所诤竞:有人不懂《法华经》《楞严经》,讲万法平等,这就是『戏论诸法』。见道之人你要善于分别诸法,这是菩萨的责任。当我们明白了『一心三藏』,才是万法平等。真正明白了万法平等,你才真正相信《法华经》是王。
当于一切众生起大悲想:起大悲想,对治『自私』;于诸如来起慈父想:众生、如来都是一体,也就是对一切众生都要『起慈父想』,对治「嫉妒谄诳」;于诸菩萨起大师想,是对治『恼乱』。
于十方诸大菩萨,常应深心恭敬礼拜,于一切众生平等说法:这是对治上面的『诤竞』。这里众生也好,如来也好,十方诸大菩萨也好,我们观照为一切的人、事、物,种种的环境,以此来成就我们的慈悲心、平等心。
以顺法故,不多不少,乃至深爱法者,亦不为多说:讲经说法要有平等心。不能说喜欢的人我跟你多说几句,我不喜欢的人就跟你少说几句,这个心都不能有。凡有上门求法者,有问必答,你都要对众生负责任。这个是平等说法。不过有一条要强调,对于那些毛病习气特别重的人,应该多说法,你是出于公心;对那些发心特别大的人,也应该多说法,那是培养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