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有漏法门与无漏法门相比较是日劫相倍,持无漏法门一日的功德是修有漏法门百千万亿劫的功德。如来藏一心三藏是智慧门究竟实相,以如来果地智慧为行人因地行持,带果行因为果教派,悟佛知见,入佛知见,即得佛法分证佛分真,犾如莲华华开莲现因果同时,又如明月虽初三初四月芽但已获月全体。
若本未倒置,不解如来意试途通过修行达到明心见性,五祖宏忍大师说为恒法莫一,亿劫希成,恒河沙的修行人难有一个,经万亿劫也难能到达的。法华经楞严经则宣扬初学者应先明心见性,先悟入佛知见,悟后进修增上品位。通过个人努力修行获得佛知见这是难行道,祖师大德呵为坐鬼窟窿。初学佛应先获佛知见方为入佛门,此道亦为一切诸佛护念。行人知见不正先正知见,知见不正的一切修行皆是盲修瞎练非正途。信解一心三藏本如来藏是佛之正法,开行人道眼。六祖说为迷时师度,悟时自度。欲自行自修应先悟入佛知见事善知识。
分享“修证” ——敏感问题解答第八十
佛陀出家修了六年苦行,瘦成皮包骨,鸟在头上做窝都不知道,后因不究竟而放弃。
苦行是佛陀在两千五百年前就放弃的修行方法。
并在《楞严经》讲【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何籍劬劳,肯綮修证】,说成佛象大风吹起尘沙一样简单,谁要你苦修苦证啊?
阿难号称“多闻第一”,无量诸佛,无量万法,过目成诵,入耳不忘。他行善无量,广结善缘,与佛陀同时在空王佛座下剃度修菩提行,释迦佛陀已成佛无量劫,无量百千万亿年的几万尊佛都成佛了,他还是初果罗汉。
阿难修了,修成了吗?没有。
《楞严经》中摩登伽女,听佛陀讲几句经,当下就证得三果罗汉,比阿难的品位还高,再听文殊菩萨几句偈颂,当下证四果罗汉。她不是出家人,不是修行人,修了吗?没有。用净土法门的标准来衡量,摩登伽女是无修无证,当下带业往生。
八岁龙女畜生身,因听闻《法华经》,当下女身转男身,当下成佛,随即前往南方无垢世界,成佛之快,连智积菩萨都无法相信。
龙女修了吗?没有。不仅没有修,而且成就极果如来,用净土法门的标准来说,她往生到常寂光土。
罗睺罗是佛陀的儿子,在佛陀十大弟子中,号称“密行第一”。密在哪里?修了什么?彻悟心法,每天玩玩打打,无修而修,一样成佛。
楞严经最后,佛告阿难一个要下无间地狱的大恶人,当有人给他讲了“如来藏”的道理,这个人所有的罪过当下一笔勾销,变地狱为佛土。
这个“身具四重,十波罗夷”的恶人修了吗?没有。可是,“是人罪障,应念销灭。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
只要听懂了『如来藏』,只要明白了什么是『阿弥陀佛』,你当下成就。好好想一想啊!在这之前一天到晚要读经、诵经、念佛、拜佛、打坐、做种种善事……有没有想到过明白了什么是佛当下就成佛?
《法华经》中,一场法会,数时乃至片刻,当下证果。马上就有一大批一大批的授记,话虽不同,其理是一。为什么『须臾闻之,即得究竟』?因为他『闻』的是真实义,『闻』的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这个心很奇怪,你见什么就是什么——见方即方,见圆即圆,见大即大,见小即小,见佛即佛。
小至阿罗汉,中至住、行、向、地,大至十地、等觉。而八岁龙女听经闻法当下成究竟、圆满之佛(妙觉菩萨)。悟与证,可以圆融于当下一念。
因为《法华经》是圆顿大法,万法皆我一念所现,是不是圆满了一切法?
用圆顿法来讲,圆是圆融一切,不破一法,不立一法,顿是顿开智慧,不历修证,当下成就。在《楞严经》说为“发明便解脱”;在《法华经》说为“一念信解,蒙佛授记”,直至“十地等觉”;在《心经》说为“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在《阿弥陀经》说为“食时还国,发愿往生”。
智慧第一的文殊师利菩萨,用智慧宝剑把二十四圣证圆通法门一一判为不能成就,独尊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才是【佛母真三昧】【我亦从中证】!因为观世音菩萨,是在明心见性的前提下,【反闻闻自性】,闻思修自住三摩地。把耳根,耳识界,能闻的闻性(七识),所听一切声音动静(声尘),都汇归真真如性。十八界皆本如来藏性具功德随缘变现,即是一心三藏如来藏。
这是最真实圆满的‘首楞严王三昧’!“十方博伽梵,一路涅槃门”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都是这样修证成佛的!
时空万法其大无外,其小无内,都是一念当下,因地心合于如来果地觉,见道当下即是证道。成就分真即佛悟后进修,带果,圆满如来之果;行因,修因证果。
不离闻熏,并进思修,把无功用道与加功用行统一。即闻思本身即是修即是证,无假他作。这就是楞严经讲的“无作妙力”。
用解结来比喻,横解六根,竖解六结,一根解除,其他五根同时解除。按观世音菩萨讲的[动静二相,了然不生,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生灭灭已,寂灭现前],是讲六结。实际也是讲五蕴,[动、静二结]与色阴相对应,[根结]与受阴相对应,[觉结]与想阴相对应,[空结]与行阴相对应,[灭结]与识阴相对应。这里主要体现禅宗的次第,圆顿大教的修行无量的次第可以成就于一生、一时、一念,只看明白道理深不深,信得深不深。
闻法当下即成就楞严经中对应的五十五位妙菩提路之果。从始洎终,中间永无诸委曲相,不打闲岔,不历阶梯,不历修证。直成菩提,迟速同伦。故以此妙法闻法解脱于当下,功至圆满菩提。
——济南左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