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三)
上文「即已食时,还到本国」,已涉无修无证之义。
食时知味,即还「味国」。佛典知味,即还「佛国」。下文尚有「已发愿,已往生。今发愿,今往生。当发愿,当往生。」更加敲警!
其逻辑之严谨,无懈可击!
这样一个善巧暗寓「法华秘髓」,极致纲领「华严奥藏」,斩钉截铁「无修无证」的不思议妙法,却被庸俗化为苦修苦证、杳茫无奈的权小法则。
若按所谓的「三资粮」法理,其经文岂不成了「已发愿,今往生。今发愿,当往生。当发愿,当当往生」?
有此理乎?能此事乎?
读者不难破解:
「愿」者,原、心二字组。原来如此之心,法尔如是之心。
「发」者,爆发、发生,已成既成事实。
「已已」、「今今」、「当当」,其间何有一点拖泥带水、夹杂拉沓之说?正与上文「食时还国」互成犄角之势。
此为从理「理顺」,不辜佛陀良苦用心。
为免「标新立异」之讥、「强辞夺理」之嫌,笔者下文还会依情「情合」,以释群疑,而绝众议。
(待续)
2019.9.21
(6月6日)主题分享
「愿」者,原、心二字组。原来如此之心,法尔如是之心。
「发」者,爆发、发生,已成既成事实。
法尔如是者,本来如此,既定如此,无始无终以来,从来如此,即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
一切有智慧的生命体,都在思考层面,不得不面对一个,生命课题,认知自我的问题。
只不过芸芸众生,通过自己的见闻觉知去,解读自我,理解自我,而六识心的觉知,带看了生生世世的迷惑颠倒了。
据说古希腊的神庙上,刻了一句话“人呀,你要认识你自己”。很明显,这句话也是觉性慧光的外露了。而学佛来讲,其实并没有别的事儿,认识自己罢了。
认知自己,需要通过文字般若,提起观照,即是观照般若,觉悟自己(实相),即是悟入实相般若。原来认识自己,恰恰也是,般若成就的事情的。
佛在楞严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惟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
人呀,你要认识你自己。生命真正的自我,是大海无量,为何要执着,海上一个,生灭无常的水泡泡。说句实话,很多人嘴上口头禅呱呱叫,内心是恐惧死亡的。真的面对生死的时候,其心性,定慧,暴露无遗。
口头禅好说,遇到事情考验的时候,定慧功夫就呈现出来了。
——连云港当胜
2021.6.6
梦中的一切境界都是梦人一心一念变现。梦人与梦境当下一体。
梦境不见梦人,即阿,如,理,性,一,……杳无踪迹,却是真实存在的真心本来面目。
梦境即梦人变现,即弥陀,是,事,相,无量,……大至佛刹,小至微尘,诸佛菩萨、天人鬼畜、山河大地、树木花草、香甜苦辣等一切耳闻、目睹、身受的有情无情一切万法,千变万化,无始无终。
佛是觉悟义。由迷梦到觉悟,梦人梦境非一非无量,即一即无量。心外无法,法外无心,阿弥陀佛即我心,我心即阿弥陀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当下即已经与万法融为一个本体。当下即「为诸佛护念」,这就叫「应供」——应你自己对诸佛的护念,而得到诸佛对你的护念。
佛说【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何籍劬劳,肯綮修证】,说成佛象大风吹起尘沙一样简单,谁要你苦修苦证啊?
净土宗说念佛法门,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心不乱,真正能念到一心不乱,叫「事一心三昧」,因为不明心见性,这样的三昧都很难达到的。
真正念佛三昧就是首楞严大定,就是法华三昧,就是一心三藏!三表纠正,昧是表颠倒,把颠倒正过来,这是真正的念佛三昧。一心三藏叫「理一心三昧」,把道理搞明白,当下就是三昧。
『一心三藏』的道理,既治心病,也治身病。治心病,来世得解脱;治身病,今生健康长寿。 道理很简单:听经闻法,明理觉悟,心量扩大,法喜满满。身体的所有筋骨、细胞,是不是都通透光明啊!
世界性的各种各样的天灾人祸都是众生的共业,只有众生觉悟如来藏真理,才能改变自他的命运,才能改变世界的命运。菩萨的责任就是唤醒一切生命觉醒。依报随正报转,心能转境界即是如来。
——济南左开
20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