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分享恩师论文《心经要解辩证》第四部分“教义阐释之二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萌哒
    2023-4-21 15:42
  • 1791

    主题

    1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8042

    宣传达人最佳新人论坛元老优秀版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28 16:21: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心经》要解辩证---印广门清法师著
    http://www.fahua123.com/thread-158302-1-1.html?_dsign=

      观世音菩萨:
          观: 在事见理,会相归性。透过现象看本质。一切森罗万象,有形无形、有情无情皆是心的妙用,皆是一心变现;
          世: 十方三世,时空纵横交错,无时无刻,无漏一法,无处不在,无事不具,不离当下本心。
          音: 慧日破诸暗,明白观世音菩萨真实义,当下寂而常照,照而常寂,遮照同时,即照即寂。
          菩萨: 菩提萨埵。具三义:已经觉悟我、法二空,二空也空之三空真如的有情;二、能觉悟法界无量诸有情无情;三、智悲双运,自他两利。智,上求佛觉以自利;悲,下化众生以利他。修诸波罗密,自觉觉他,觉行大圆满。诸,通指五十五位妙菩提。

          娑婆世界众生,六根之中耳根最利。所以通过听经闻法明理觉悟:【返闻闻自性】,把耳根,耳识界,能闻的闻性(七识),所听一切声音动静(声尘),都汇归真真如性。十八界皆本如来藏性具功德随缘变现,即是一心三藏如来藏。「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一切的苦恼,是不是心里变现出来的?那一切的自在,是不是也是心里变现出来的?都是我的这一个念,即一心称观世音菩萨。
          圆教是全性起修,全事即理,念念在道,时时总持,处处菩提,即悟即修即证。不离闻熏,并进思修,把无功用道与加功用行统一。即闻思本身即是修即是证,无假他作。这就是楞严经讲的“无作妙力”。【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十方尽虚空遍法界,万法皆是一心变现。十方诸佛如来都能随心自在显现三十二应无量化身,十四无畏力,四种无作如来妙德,千手千眼救度一切众生。

         观世音菩萨,妙音菩萨化现(三十二应身)无量色身三昧教化众生,不但是教化有情众生,也化现无情教化无情众生。普贤菩萨一念入无量法界教化众生,可以说尽虚空遍法界天上人间无处不在。

         这个真相只有《楞严经》揭示的淋漓尽致,振聋发聩!世间出世间一切的万法,法法贯通,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这就是『观世音』。
          明白「观世音」名号真实义,当下知道自己就是观世音,当下知道自己就是无量的珍宝,无量的万法都是自己。
          闻法当下即成就楞严经中对应的五十五位妙菩提路之果。从始洎终,中间永无诸委曲相,不打闲岔,不历阶梯,不历修证。直成菩提,迟速同伦。故以此妙法闻法解脱于当下,功至圆满菩提。
           观音菩闻思修的妙用。这种妙用,时空万法其大无外,其小无内,都是一念当下,“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因地心合于如来果地觉,见道当下即是证道。成就分真即佛悟后进修,带果,圆满如来之果;行因,修因证果。
           圆教不同于二乘、藏通别,见道不圆满,有漏菩提,要解行并重。比如圆教行人吃一口当下知无量味,方便法吃一口知一口,吃无量口才知无量味,所以多生多世历劫修证,还需大根机才能成就。
          《法华经》中,一场法会,数时乃至片刻,当下证果。小至阿罗汉,中至住、行、向、地,大至十地、等觉。而八岁龙女听经闻法当下成究竟、圆满之佛(妙觉菩萨)。悟与证,可以圆融于当下一念。

          按观世音菩萨讲的[动静二相,了然不生,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生灭灭已,寂灭现前],是讲六结。实际也是讲五蕴,[动、静二结]与色阴相对应,[根结]与受阴相对应,[觉结]与想阴相对应,[空结]与行阴相对应,[灭结]与识阴相对应。这里主要体现禅宗的次第,圆顿大教的修行无量的次第可以成就于一生、一时、一念,只看明白道理深不深,信得深不深。
           按观音菩萨“闻思修入三摩地”,依文殊所释闻义“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之禅定,乃佛习、菩习、圣习。恶习难改能改。善习难改,不易改。圣习无法改。
           今生禅在哪一种习气里,来世就定在哪一种习气里。由同气相求,而散落在四圣、天、人、鬼、畜、乃至无情等无量法界——各自同分地。又由各自造业轻重不同,而在各同分地受高、低、贵、贱、贫、富、苦、乐等别业之报。人身造业,分分己获。因缘果报,随心应量。何种禅定,咎由自取。
          菩萨明达此理,且觉且行,觉行不二。至觉行圆满之时,功成一乘,涅槃在即。显过现未,一时妙明。趣大菩提,示大涅槃。宴坐水月道场,安枕梦中佛事。妙开有为,游刃大千。法轮常转,示法妙明。

    (济南右开 2021.3.28)



       观自在者,若能观世间出世间一切,无非一人(一真之人),一念缘起显现,则意解心开,心无挂碍大自在也。
       观,代表者根本知见的塑造,成就。有什么样的观,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观点,知见。有什么样的知见,则塑造出什么样的未来,缔造什么样的命运。
       一者,凡情之观。凡情观世间,个体为我,六识为心。攀缘起心,迷尘着相。自以为我身宝贵,我能见闻觉知,却恰恰被它,认贼作子,害得造业束缚轮回。
       二者,小乘观。小乘学人,以三法印观世间。观心无常,心念无常流变,念念迁移不住。观法无我,此身四大假合,因缘和合才有,因缘离散即无。于是求证小乘境界的“寂静涅槃”,从而安住灵体,出离轮回,不受后有。
       三者,不了义大乘之观。诸行无常,不仅仅是个体位的身心,包括世间万物一切,皆是运行变化无常。诸法无我,不仅仅是我身我相,观空无我,整个法界森罗万象,皆观性空无我,了不可得。怎么办,求证体证法身如来,以此作为,不了义大乘法,所归元的“寂静涅槃”,所谓不生不灭,不来不去,如如不动于当下的,自性真空也。
        四者,圆实佛法,了义大乘之观。简单来讲,观一切即本心实相。
       若说为自心,实则即自即他,即他即自,自他一个本体,却即自即他。
       诸行无常只是它的缘起。常与无常,无非是它当下当体功德呈现。
       万法不需要观空,空与不空皆如来藏心,只需要觉悟。
       天地之间,纯一如来藏心。虽说为一,圆融无量。方便法所谓要了断的生死,要破除的无明烦恼,到此通通圆融于心,不过本有家珍显现妙用,生死为何要了断,无明为何要破处。只在一念迷觉,不在其他也。
    (连云港当胜 2021.3.28)


    分享教义阐释之“观自在菩萨”

    反闻入流音声门,
    心观万法空不空。
    一朝闻解微妙禅,
    即观即入即自在。
    (大连当莲 左开 2021.3.28)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敬请关注法华论坛:http://www.fahua123.com/portal.ph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