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佛再说。“汝常不闻如来宣说”。注意哟,这八个字。“性觉妙明。本觉明妙”。这八个字特别注意。我们研究《楞严经》,这是由第一义形而上本体怎么样生起形而下宇宙万有精神世界同物理世界同我们的生命怎么来的?这是个大问题。由形而上第三卷以上都讲形而上本体,本体怎么会起用的?那么这里重要有八个字。佛讲富楼那你常常不是听到我讲过吗?佛说的“性觉妙明,本觉明妙。”这八个字,两句话这是重点啊,《楞严经》在这里重点。原文佛提到这个问题,你不是常常听到我说性觉妙明、本觉明妙,你不是常常听我讲吗? “富楼那言。唯然”。富楼那答复,唯然。唯然现在中文两个字的翻译,实际上应该真正念成,唯:就是现在我们讲话哎。然:是的。你不是常常听我说性觉妙明,本觉明妙,你还记得吗?富楼那说,唯然,是的,是的。两个意思,中文一合拢来唯然,是的,就是答话。 “世尊”。他说佛啊“我常闻佛宣说斯义”。对呀,我常常听你说法就是那么讲啊。讲什么呢?“性觉妙明,本觉明妙。”这中文四个字玩来玩去,妙啊、明啊、性啊、觉啊,四个字倒过来倒转去。这等于清朝那个大儒顾亭林讲,佛学不能研究啊,两个水桶,一桶有水,一桶空的,倒过来倒过去,就是这一桶水,因为他一看象这种经典是象这个样子。“性觉妙明,本觉明妙”,怎么妙?叫做莫名其妙,再加四个字,变成这样了。注意哟,这八个字,佛在第三卷以前,《楞严经》开始七处征心,八还辩见,形而上自体一直都说了,就是说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没有秘密,但是最大的秘密。他说富楼那我经常讲性觉妙明,我们这个自性本来就很清楚的,本来就是觉性的,自性本来就觉悟的,没有迷掉过,谁都没有迷掉,一切众生自性是本来就有觉性的。而且是妙,妙就是妙,妙是很妙,妙就是没有办法解释,有也是妙的作用,空也是妙的作用;空也是妙空,有也是妙有。怎么样会空得掉呢?非常妙,怎么样会“有”生出来?非常妙。妙就是妙,所以性觉妙明,本来就很明白没有糊涂,也就是很光明的。在物理世界是很光明,在精神世界明就是很明白。所以等于大家修禅、学佛、修显教、修密宗,你打坐静坐看到光明,这个光明是生理作用、物理作用,你把这个有相的光明看成是自性的作用---相,是可以,认为是自性之体就错了,这要特别注意! 所以自性他说就是没有迷过呀,这个性本身自己就是明白的,非常妙,就是明白的就是光明的,自己就有觉性。比如我们人,哪一个没有觉性啊?谁要打你都晓得躲,你疲劳了都晓得睡觉,饿了都晓得吃,这个灵觉之性本来有的。性觉本来就很妙,这个作用多妙啊,你自己的思想自己知道思想,自己现在听得对不对,我听懂了我听不懂了,你本来这个性很觉嘛,自己很清楚啊!非常妙的,“性觉妙明”。所以真明白了自性啊,它本来就是觉的,本觉:没有迷过,谁也没有迷过。你说哪里还求一个悟啊,你求个什么悟干什么?你从来也没有不悟啊,你哪一天不悟啊?哪一天迷掉过?本来灵觉自性清楚得很,你看到人晓得看,看到书晓得这个是“本”字,这个是“觉”字,都很清楚啊。本觉就是非常明妙,它本来如此,不要认为你修出来才光明,你修出来才清楚,就是这八个字。所以本觉明妙。后来我们佛学把它分类了,中国的佛学,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每个人自性本来是佛这个叫本觉。但是我们觉得自己迷掉了。 现在所以修道学佛想求开悟,那么你学禅也好,学密也好,修净土也好,有一天修到那里忽然悟了,嗯,就是这个本来,那个叫知觉,刚刚开始悟了,就是知觉开始悟了,悟到个什么?悟到个本觉。悟到个什么?悟到个“本觉明妙”。那么如果拿教理的分类,“性觉妙明”可以讲是知觉的境界,你现在开悟了的,才觉得自己的自性觉悟了,哈,那么妙,哈,那么明白现成。那悟了什么呢?悟到我们自性的本来,“本觉明妙”。本来嘛,你说悟了的,所以禅宗祖师讲,悟了同未悟,一样。那么有个祖师,黄檗禅师也讲,所谓大彻大悟了的人怎么样?不异旧时人:我还是我,你还是你,他还是他,鼻子还是鼻子,眼睛还是眼睛。只异旧时行履处:做人做事讲话言行举动都不同了。怎么不同呢?你看他还是一样啊,就是他自己啊---性觉妙明。所以这八个字是前面三卷结论的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