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法华当开 于 2018-12-12 08:12 编辑
叶曼(1914-2017.2.16),北大毕业,曾担任辅仁大学哲学系副教授。6岁以《左传》开蒙,1935年,被时任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先生特别录取,就读北大法学院经济系。中年后师侍南怀瑾先生、陈健民。
叶曼是当今世界极少将儒、道、佛文化融会贯通的国学大家之一,多年来曾讲授过各门经典课程,并有多项著作问世,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01 吃素的缘起
这一段心路历程,应该从我很小的时候说起。
我吃长素,从八岁就吃素,但却不是为学佛而吃素。在北方,平常是不吃羊肉的,要到立秋以後,才能吃羊肉。因为,羊肉不能在热天的时候吃,立秋以後,北方天气就凉了,才可以吃补。
我八岁那一年,我们全家去羊肉馆子贴秋膘。进门时看到有人牵著一只羊拉进後院,那头羊跪在门口“咩—咩—”地叫着,不肯进去。听起来羊的叫声跟哭声一样的悲惨,我当时心里就非常的难过。
等到进了馆子,坐下来後,准备吃涮锅子,伙计将切得薄薄的羊肉,摆在桌子,鲜红耀眼,我一看,立刻想到刚才我看到的那头哭著的羊,心里的难过,真是无法形容。我怎样也吃不下去,从此以後,我就不再吃任何有生命的东西了。
这一个决定使家里的人当时颇为欣赏,认为这孩子心地非常的仁慈。但是,我的父母与至亲好友认为这种事情,是经常会发生在一个小孩子的身上的,当孩子们看到杀鸡、杀鱼就会常常几天不吃鸡鱼,可是过几天也就忘记了。他们想,我也会如此。
别人以为我吃素是为了信佛,我总会说:“我才不信佛哩,我吃的是儒家素。”别人说:“儒家是不吃素的,那里有儒家素?”我说:“孟子不是说过吗?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这就是儒家素!”
![]()
02 亲情深似海
吃素的过程,说起来是很艰苦的。首先,家里父母就反对,认为孩子们正值发育时期,成长的阶段,营养不够是不行的。
当时,我不但不吃任何有生命的,连鸡蛋也不吃,我对於豆腐类的制成品又讨厌,我吃的就只有青菜了。所以,家人急得不得了。有时候想起来,父母的恩情,真是深呵!
当时,我父亲就买来“起士”(乳酪),最好的,瑞典蓝颜色的“起士”,那股臭味就好像好几天没有洗的脚一样臭。我怎样也不肯吃,因此,父亲就悬赏,他知道我的脾气,假使告诉我是为了我的营养,我一定不肯吃。
因此,他就宣布:谁要是吃一片“起土”就给一块钱,那时候一块钱,价值大得很,可以买一百五十个鸡蛋。同时,还要我们吃鲜番茄,谁要能吃一个鲜番茄,也给一块钱。
兄弟们装模做样的宁不要钱,也不肯吃,没有一个跟我抢我却要表示勇敢,皱着眉头硬吞下去。后来才知道,他们背后都是讲好了的就是为了给我一点营养。我为了钱,拼命的吃这两样东西。到后来,钱没了,我自己却已经爱吃生番茄和起士了。
到了自己做父母后,才想到父母用心之深,对于儿女的爱,那是没有方法去衡量的。
而我自己为了吃素也吃过不少苦头,从小学到大学,吃素使我变成大家嘲笑的对象,我的午餐经常就是一碗阳春面。
各位知道,人性不是太善的,孩子们更是非常残酷,所以一般孩子和青年都不敢和同伴不同,无论穿衣、饮食,无论做什麽都得大家一样,才不会受歧视。
像我这样的一个人跟大家在一起,他们大吃、大喝,而我顶多是吃馒头和咸菜,或者是阳春面。他们认为:年纪轻轻的吃素,简直像小老太婆一样,常常拿来作谈笑的资料,虽然他们并不欺负我,可是在那种情形之下,要是一般年青人,早就放弃了。
我吃素,纯粹只是为了不忍心。所以,有时候被他们逼急了,我就说:我绝不吃尸体。他们说:“哎呀!你这人真讨厌,我们正在吃饭,你讲点好听的,可以吗?”
我说:“本来就是实情,现在你们吃的全是尸体,而且是支解了的、腐烂了的尸体,我不但不忍心吃,我都不忍心看。”
我告诉他们:“我看到碗里的鸡,就想到鸡飞,看到盘子里的鱼,就想到鱼游,看见猪肉、牛肉的时候,就想到猪和中活著的模样,这样怎能使人吃得下去。”
![]()
03 少吃肉,少中毒
多年前,应朋友之邀见到叶曼老人。在她家客厅刚落座,老人家就满面笑容地双手推着类似手扶轮椅的“流动车”走到我们对面的椅子上坐下。
看上去就像八十多岁的模样,皮肤白皙干净,一脸书卷气,头发虽被染过,但却疏密有致,与其对话思路清晰、谈锋甚健。
问其长寿之道,叶老开口便说:“我的饮食不简单!我从8岁开始吃素,已经吃了90多年。”
据她老人家说,吃素对人体很有益处,并不像有些人说的会营养不良。她说:“有些东西我没法告诉大家,只能靠你们自己去悉心体会。”
我们问老人家“馋不馋荤腥?”
她说:“不忍心以杀生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小时候凭孩子善良的天性不愿意吃任何活的生命。
“动物在被宰杀前,心里充满了仇恨、怨气,这些怨恨积聚为毒素,扩散在肉里。如果长时间食用这种含有毒素的肉,会对人体有害的。所以少吃肉,就是少中毒。”
![]()
04 想活一百岁,其实并不难
叶老说:“其实想活一百岁并不难,完全可以把衰老的时间逐渐推迟。”
叶老认为,生命掌握在每个人自己手里,她建议大家每顿饭只吃七分饱。早饭一定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饭要少吃。
吃饭既不过饱也不过饿,要细嚼慢咽。现在有不少人吃得太多,有的甚至吃十二分饱,吃那么饱五脏六腑怎么能承受得了。
“人什么都不能做得太满了,吃也是一样。我这一生什么都不过满,什么都留有余地,宁肯缺一些,随时都准备退后一步。一生都是平平淡淡的。”
“睡子午觉也很重要,我已坚持几十年了。你们可别小看这子午觉,古人为什么强调在这个时间休息,里面学问很深。我只说一点,子时和午时,都是时间的开始。古人的时间观念很强,主张在这个时辰休息里面自有玄机。”
![]()
05 生一次气就“少活一年”
“在吃饭的时候,千万不要生气。生一次气,要减寿一年,气生百病!”谈起生气的话题,老人感慨良多。
“让我生气的,我偏偏不生气。一生气,气我的人就高兴了,难道我活着的意义就是让他高兴吗?再说要是被气病了,他能管我吗?”
“我现在每天高高兴兴的,这就可以长寿。好好活着,尽量做让自己和别人都高兴的事。”
交谈中,看见面前的茶几上放着一张“一周菜谱”,上书“周一冬瓜、丝瓜姜末酱油炒,周二土豆、白菜、香菇炒,周三土豆炖豆角……”
我们问老人家:“这是您每周的菜谱吗?”老人答道:“那个菜谱是朋友拟的,太麻烦,我吃的很简单。”
据照顾老人的小王说,老人家脾气很好,起居有常,吃饭定时,吃的随意。有时晚上睡不着觉会看看书。
吃素这件事竟坚持了90多年,可谓举世无双。现在叶老精神好的时候,可以连续演讲两三个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