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融会三乘为一乘(佛乘),指导我们应以终究成佛为目标,因经中宣讲内容至高无上,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法华经》也被誉为“经中之王”。《法华经》最大的特色是唯有一佛乘,方便说有三。使我们能渐渐积功德,而又不觉得累。虽未成佛,但由于修学福慧,也能得到快乐,直到得证菩提成佛。《法华经》对佛教有着无尽的贡献,那是经中之王度生无量的魅力。《法华经》中第一卷《序品第一中》“如是众所知识大阿罗汉等。”一句:“如是”,就是指前面经文记载的二十一位大阿罗汉。“众所知识”,心明是知,眼见是识,心眼俱明的即为“知识”。这里是指大众所熟悉尊重的善知识。“大阿罗汉”,是指受天人供养的阿罗汉,他们已经解脱了烦恼,不再受生,所以又叫无生。下文详细介绍了这21位阿罗汉,他们的修证经历告诉后人,人人皆可成佛,忏悔罪业,改邪归正,一心向道,一定能得到解脱。佛法无边,回头是岸。
13、毕陵伽婆蹉:这位尊者的名字译为“余习”,因为他仍未去尽多生多劫所染的习气。有一次,他要过河,想叫河神停止流水。这河神是个女的,他就说:“小婢,住流!”河神心中极为不满。这种情形又发生多次,女河神忍无可忍,就去向佛告状,说:“世尊!您有个弟子叫毕陵伽婆蹉,一点也不尊重我。每次到我河边,就叫我‘小婢’,太没礼貌了。”佛就说等他回来,要他向你道歉。 等会儿,尊者回来了,佛乃向尊者说:“你过恒河时,叫河神‘小婢,住流。’这太不礼貌了,赶快去向她道歉认错。”于是毕陵伽婆蹉就合起掌来,对河神笑嘻嘻地言道:“啊,小婢,莫嗔!”如此一讲,更把河神激得冒火!她就向佛说:“您看,他当著您的面,都还这样叫我。”佛就说:“你不知道啊!在五百世前,你是毕陵伽婆蹉的仆人,他叫你‘小婢’叫惯了,现在你虽然做了河神,可是他的习气还没改。”河神听佛这样一讲,也就释然、不再计较了。可见大阿罗汉还是有余习未除的。 14、薄拘罗:此尊者之名译为“善容”,他的相貌非常端严庄重,因为薄拘罗尊者在过去无量劫前,专门修“戒杀”;他精持此戒,不但外表不犯杀,连内心也清清净净,不起一丝杀念。因为持戒精严,故感应得到五不死报。 他一出生就会说话,喜笑颜开地叫爸爸妈妈。这可把他的双亲吓坏了,以为是个妖怪转世。于是他母亲狠下心来,把他放到炒菜锅上,底下烧红火,想煎熟他,但是煎也煎不死,他坐在火红的锅上,若无其事。他母亲想:“你这妖怪不怕火,一定怕水的。”于是又把他放进一大锅水里煮,水滚烫得不得了,但仍烫不死他。这就是不杀生的果报。 15、摩诃拘絺罗:这位尊者的名字译为“大膝”,因为他的膝盖很大。他就是舍利弗的舅父,曾经反对舍利弗出家,认为佛不配给外甥当师父。于是与佛辩论,打赌道:“输了斩头,赢了带回外甥。”最后他辩输了。但佛不要他斩头,而当场为他说法,度他出家。摩诃拘絺罗尊者能言善道,是辩才第一。可是他还是辩不过佛。因为他的见性不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