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佛法与哲学 告终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1-6 22:09
  • 1947

    主题

    4512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905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27 08:40:0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3)修行方法门径无非否定之否定。“闻思修”,闻的过程是对错误知见的否定;明心见性后,被否定的错误知见也是真心变现,一真一切真。【返闻闻自性】,“返闻”,就是在“所闻”中否定“所闻”,去找“能闻”之“能”;找到之后又是对“能”的否定,“能闻之佛”即是一心,“所闻之法”即是真、善、美、伪、丑、恶,三个如来藏也。原来“能”与“所”当下是一个东西,一心即三藏,三藏即一心也。闻到此地,当下又是一个否定,能所双亡而又双即,当下回归大光明藏。说到此处,须当重复提醒:真善美、伪丑恶,十法界,无量法界,林林总总,方方面面,无非自心本性。我们只是感到在无情道太痴,三恶道太苦,人道苦乐参杂,天道乐而后忧,罗汉道无聊,藏教太累,通教之佛无乐,别教之佛周折。唯有圆教之佛,即苦即累即乐、自在圆融利索,左右逢源,头头是道。这才是最圆满的否定之否定。《楞严经》说为真真如性,《法华经》说为诸法之王。


    此外,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还有三大观点、五大范畴,与三大规律互为表里,无不与《法华经》《楞严经》之辩证法相通。比如,联系的观点与因缘果报相通,发展的观点与增上品位相通,一分为二的观点更是充满三藏十二部经。行人修证,无非一分为二,祛邪归正。再比如,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两对范畴,与《法华经》《楞严经》之性相关系相通;原因与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三对范畴,与《法华经》《楞严经》之随心应量、命自我立相通,等等。


    总而言之,《法华经》《楞严经》阐述的一心三藏法理,从根本上、全局上、战略上辩证地揭示了宇宙人生的根本规律,掀开了宗教、信仰玄秘的面纱,扫除了迷信、妄想的垃圾,庄严了哲学、文化的色彩,使人们真正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确实正信自己的地位、价值和作用,充分圆融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从而为实现习主席提出的“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这项基础工程凝魂聚气、强基固本。


    (说明:此文是对原“略论《法华经》《楞严经》的辩证法思想”一文的重大修改)

    法华论坛网址:http://www.fahua123.com/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0-15 19:20
  • 445

    主题

    2190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0179
    沙发
    发表于 2018-9-27 13:31:01 | 只看该作者
    闻思修”,闻的过程是对错误知见的否定;明心见性后,被否定的错误知见也是真心变现,一真一切真。

    该用户从未签到

    38

    主题

    480

    帖子

    611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115
    板凳
    发表于 2018-9-27 16:31:5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感到在无情道太痴,三恶道太苦,人道苦乐参杂,天道乐而后忧,罗汉道无聊,藏教太累,通教之佛无乐,别教之佛周折。唯有圆教之佛,即苦即累即乐、自在圆融利索,左右逢源,头头是道。这才是最圆满的否定之否定。《楞严经》说为真真如性,《法华经》说为诸法之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