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相详解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解之曰:足下安平立相(su-pratis!t!hita-pa^da),又称作足下平相、足安立相、安立足相、足安平相、足下平满相、足下安平相、足安平立相、足下平正相、足下善住相、足下安立相、两足掌下皆悉平满相、足善安住等按地相、足下平正周遍案地相、足下平满蹈地善住相。谓足下平坦而善安住,如香奁底之平正而无高下,设地有高低,随其高低密触地上,其间无一针一发之可容。佛在因位行菩萨行时,常行布施不吝惜,守禁戒而不破,修忍辱而不生忿怒,深入禅定,如大高山安住,因而感得此一妙相。此相表佛之慈悲平等,不论菩萨或逆罪者,皆怜愍引导利益之德。
《三藏法数》云:“足安平相谓足下安立,皆悉平满,犹如奁底也(奁底,即盒底)依《大智度论》卷四所载:足下安平立相(梵su -pratis!t!hita-pa^da ),又作足下平满相、两足掌下皆悉平满相。佛的足底平直柔软,足下没有凹处,安住密着地面。若地有高低,随其高低密触地上,其间无一针一发可以容纳之相。这是佛在因位行菩萨道时,修六波罗蜜所感得的妙相,此相表示引导、利益众生的功德。《大般涅盘经》载:师子吼言:“世尊,云何菩萨有退不退?”“善男子。若有菩萨修习如来三十二相业因缘者。得名不退。得名菩萨摩诃萨也。名不动转。名为怜愍一切众生。名胜一切声闻缘觉。名阿毗跋致。若持戒不动、施心不移、安住实语,如须弥山,以是业缘得足下平满,如奁底相。”《优婆塞戒经》载云: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布施持戒,修集道时其心不动,是故先得足下平相。我们的足底不平,都凹出一块,佛的脚是平的、是圆满的,所以踩在地下的脚印是圆满的,这个相也很难得,极为少有,几乎我们一生所遇到的人,踩在地下都缺一块,不像佛这样圆满。佛的“足安平如奁底"不是现代医学视为病态的“平脚板”,俗称扁平足。佛的“足安平相”无任何身体的不自在或不适。身心有丝毫不自在相,皆是不善业之罪报,非智慧福德悉圆满之佛。
现代医学认为,足弓是人类脚的重要结构。足弓能使双足富有弹性,既可吸收地面对脚的冲击力量,又可锁定中足关节,使脚变得坚硬有力,更好地推动人体活动。扁平足(平足)指正常足弓的缺失,或称足弓塌陷。平足不等于平足症,也不是所有的平足都需要治疗。若平足者合并有疼痛等症状,就被称为平足症,才需要治疗。少部分儿童的平足可能会逐渐引起整个身体体态,变化,有一部分平足可能合并足部骨结构异常,如垂直距骨、跗骨联合等。在成人平足中,50岁以上的女性较多。成人平足初发时,足在非负重状态下足弓存在,负重后足弓即消失。此时由于关节的活动性尚存在,称为可复性平足或柔性平足。如果出现关节病变、活动受限,畸形不能复位,就称为僵硬性平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