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圣道分:指「正见、正思维、正言、正业、正命、正进、正念、正定」,也叫八正道分。 这是证得小乘涅槃的八种方法和途径,是四圣谛中道谛的最重要修行方法。我们讲解「八圣道分」,是把大乘和小乘圆融起来理解。各位宜加用心,不可偏执。 第一个圣道叫「正见」。 正见就是佛知佛见(小乘法指四圣谛法或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大乘法指一乘实相),与世间法相对照,属于世界观问题。所谓世界观,就是我们怎样从全局上、根本上、战略上来把握对世间万事万法的认知。世界观的改变是一个根本的改变,也就是讲心法啊!言为心声,行为心使,身为心役,一切都是受世界观的支配,叫「正见」,由正见才演绎出以下的七种正道。 第二个圣道叫「正思维」。 世界观是一种根本的知见,在其指导之下,我们对于自身以及对于周边的社会环境、人事环境、自然环境,怎样去看,怎样去思考,怎样用心来分析,叫「正思维」。 第三个圣道是「正语」。 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一个人只要开口讲话,就是在做宣传,不是对这个世界的吉祥加持,就是对这个世界的污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往往造口业所受到的报应非常重。因为你污染了世界,污染了别人,要好好地把住口业这个关。起心动念必然有果报,讲出口来,果报要翻倍了。如果是正知正见讲出口来,就功德无量。佛法是平等法,就看怎样善用其心。 修行人「相见无杂言,互勉念佛声」。在一起只谈修行,与修行无关之事不提,就念佛;只要是修行都叫念佛,把心放在道上,放在法上。当然也可以把它简化为就念阿弥陀佛,但这是皮毛而已;但讲阿弥陀佛总比讲无聊的话好一些。「你吃饭了没有啊?这几天打牌了没有啊?手气怎么样啊?」是不是啊?你这是在误导众生,误人子弟。不要讲人我是非,当然我们有备而去,有意度化一些人,你不妨用一些世间俗话跟他套近乎,这另当别论,那叫智慧。 第四个圣道叫「正业」 这不是指正当的职业,而是正当的行为。即戒杀、戒淫、戒盗等行为善良、不侵害一切众生,就是正业。行住坐卧之中,以正念而住。 第五个圣道是「正命」。 特指修行人所从事的职业。在佛法里分两种业:一种叫白业,一种叫黑业。所谓白业,就是五金啊、蔬菜啊、织布啊,等等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众生身心健康的职业;那么如果是杀猪宰羊、贩卖肉鱼、开歌厅舞厅、开赌馆、涉及到杀生、伤风败俗的职业,统统叫黑业,必受恶报。 职业,俗说为活命的手段,在佛法里有几种饭不能吃,叫作「四邪命」。 一者,方口食。指修行人专门拉拢信徒,交际应酬,攀缘官府,攀缘大户人家,为什么?一开口,他供养的多。你找平民百姓,给你一块两块,他心里还掂掂的;你找大富豪,他十块钱拿不出手,一给就是一百,是不是?他能忖度众生的这种心理。禁方口食,这就破除修行人的贪心,当然,为了建设道场,教化众生,又当别论,看你的用心。 二者,下口食。出家人自己种地、种菜,这是佛陀当年不允许的。出家人要托钵乞食,所谓「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以令身心安稳,智慧增长。当然在佛陀的时代,社会环境许可,能做得到。现在的社会环境不可同日而语,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大陆,甚至很多地方都看不起出家人,哪里能靠托钵乞食呢?没有这个条件了。在今天的泰国、锡兰等南传佛教国家和地区等还能维持这种修行方式,其他地方已经行不通了。佛法不是死板的,为了保持生命力,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三者,仰口食。在中国历朝历代都有一些人专门观测天象,在王宫中专门负责这一类的记录,这些都有历史记载。那么也防止一些修行人以这种习气来此作为谋生的手段。比如说,占卜星宿、星相,为人说祸福吉凶,以此受人恭敬、供养。 四者,维口食。通常指算命、卜卦、看风水、咒术这些事情,但这些学问凭心而论。它并不是假的,也是一种启蒙佛法。它能正确地分析一定时空点内的一些天人鬼畜、六道众生之间的恩恩怨怨。有些人出于正直,他以此帮助你排忧解难,劝你念佛学佛;有一些人以此故弄玄虚,诈骗钱财,叫「维口食」。这是讲「正命」。 第六个圣道叫「正勤」或者「正精进」。 「五根五力」的「进」是作为一种心态,「七菩提分」的「进」是作为一种力量。这里的「正精进」是表质量,不讲究质量,你越精进越糟糕,背离真心本来面目越远。 第七个圣道叫「正念」。 「五根五力」的念是表数量,表行,「七菩提分」的「念」是表一种开关调节,这里的「念」是表质量,这里对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小乘法中,以四圣谛、八正道、四念处等种种修行方法为正念,并能够保持它。如果你念佛时想吃东西或者想救人,再比如念佛时想到观音菩萨,这都是失去正念。因为你不知不觉心被境转。所以正念偏重于定学。 在圆顿法中,只要明白「如来藏」的道理,你心开意解,头头是道。头头是道即是要求我们念念在道,境界当前,一念之观,想都不要想,自性就流露出分别智慧。富楼那尊者为什么说法第一啊?他就是正念,以音声轮教人,讲经说法想都不用想,出口成章,是表这个法。这是一种功夫,就靠我们时常提起观照。 怎么正念呢?别人骗你五百万,你的烦恼心都生不起来,这叫正念。如果开始起了烦恼,然后想想,骗子是谁啊?我是谁啊?五百万又是谁啊?这就叫正思维。落入正思维已经比正念低了一个等级,这是我们成就的功夫。讲经说法也是的,往往我们讲了一个妙法的时候,不需要思维的,信口开河,讲了以后才知道自己讲的什么,这就是正念,叫自性流露。你如果照着稿子来念的话,不叫正念,最多叫正思维,不容易开智慧,也不容易叫别人开智慧。凡是自性流露的东西,特别容易与众生道交感应,这就是一种气氛,能够让听闻佛法的众生随文入观。所以佛的教体是演讲,对不对?不光是讲,还带有表演,这个表演就是自性流露,就是「正念」。 第八个圣道叫「正定」。 在「五根五力」的定相对而言也是表质量,但是那个质量比较小,是表事定。在「七菩提分」的「定」,它是表示一种心态相对的不动静止。小乘法的正定从初禅到灭尽定都有,都是摄心一处,保持寂静,不向外驰散。这里的「正定」不一样,「法华三昧、楞严大定」是「一切禅定之王」,是性定,自性本定。唯有「法华大定、楞严大定」称为「正定」。所以各种各样的智慧最后要万法归宗,归「第一义谛之定」。 节选自《心经讲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