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犍度篇]第一犍度篇蕴相应(下)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9-2 17:42
  • 1966

    主题

    5593

    帖子

    6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6655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17 14:01: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犍度篇]第一 犍度篇 蕴相应(下)


    犍度篇 蕴相应(下)
    第三 后五十经
    第一 边品
    [一O三] 第一 边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有四边。以何为四耶?有身边,有身集边,有灭边,有顺身灭道边是。

      诸比丘!何为有身边耶?名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谓: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是。诸比丘!此名为有身边。

      诸比丘!以何为有身集边耶?当来有之渴与爱、喜贪俱而为乐着于彼彼。谓:是欲爱、有爱、非有爱。诸比冬!此名为有身集边。

      诸比丘!以何为有身灭边耶?彼渴爱之无余、离欲、灭尽、舍离、定弃、解脱、无著是。诸比丘!此名为有身灭边。

      诸比丘!何为有顺身灭道边耶?即八支圣道是。谓:正见……丈至……正定是。诸比丘!此名为有顺身灭道边。

      诸比丘!有如是之四边。”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三(大正藏二、一八b)。
    [一O四] 第二 苦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苦、苦集、苦灭、顺苦灭道,谛听。

       诸比丘!以何为苦耶?名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是。诸比丘!此名为苦。

      诸比丘!以何为苦集耶?当来有之渴爱……乃至……非有爱是。诸比丘!此名为苦集。

      诸比丘!以何为苦灭耶?彼渴爱之无余、离欲、灭尽、舍离、定弃、解脱、无着。诸比丘!此名为苦灭。

      诸比丘!以何为顺苦灭道耶?即八支圣道是。谓:正见……乃至……正定。诸比丘!此名为顺苦灭道。”
    [一O五] 第三 有身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有身、有身之集、有身之灭、有顺身灭之道,谛听。

      诸比丘!以何为有身耶?名为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是。诸比丘!此名为有身。

      诸比丘!以何为有身之集耶?当来有之渴爱……乃至……诸比丘!此名为有身
    之集。

      诸比丘!以何为有身之灭耶?彼渴爱之……乃至……。诸比丘!此名为有身之
    灭。
    七~八
      诸比丘!以何为有顺身灭之道耶?即八支圣道是。谓:正见……乃至……正定。诸比丘!此名为有顺身灭之道。”
    注1 汉杂阿含经卷三(大正藏二、一八b)。
    [一0六] 第四 所偏知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为汝等]说所知法、偏智、偏智人,谛听。

      诸比丘!以何为所知法耶?诸比丘!色是所知法,受……想……行……识是所知法。诸比丘!如是名为所知法。

      诸比丘!以何为偏智耶?诸比丘!乃贪欲之灭尽、嗔恚之灭尽、愚痴之灭尽也。诸比丘!如是名为偏智。

      诸比丘!以何为偏知人耶?乃名阿罗汉。具寿之名某甲,姓某甲者。诸比丘如是名为偏知人。”
    注1 汉诸杂阿含经卷三(大正藏二、一九a)。
    [一O七] 第五 沙门(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有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是。

      诸比丘!于诸沙门、婆罗门,而不如实知此五取蕴之味、过患者,诸比丘!彼于沙门、婆罗门中,虽是沙门、婆罗门,但我不肯许,又因彼诸具寿于现法,非自证知、现证具足住沙门、婆罗门之义。

      诸比丘!然而,诸沙门,婆罗门如实知此五取蕴之味、过患与出离者,诸比丘!我肯许彼沙门、婆罗门,于沙门中是沙门,于婆罗门中是婆罗门。又因彼诸具寿于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住沙门、婆罗门之义。”
    注1 汉译未详。
       2 以下原本有省略由暹罗本补之。
    [一0八] 第八 沙门(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有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谓:色取蕴……乃至……
    四~五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不如实知此五取蕴之集、灭、味、过患与出离者……乃至……知……者……自证知、现证具足住……。”
    [一O九] 第七 预流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有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是。

      诸比丘!圣弟子如实知此五取蕴之集、灭、味、过患与出离故。诸比丘!此圣弟子名为预流,有不堕法,决定趣于三菩提。”
    [一一0] 第八 阿罗汉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有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也。

      诸比丘!比丘如实知此五取蕴之集、灭、味、过患与出离,不执取而解脱故。诸比丘!此比丘名为漏尽阿罗汉。梵行已立,所作已辨,舍弃重担,达得己利,以尽有结,正知解脱。”
    [一一一] 第九 欲贪(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于色须断欲、贪、喜、爱。若如是断彼色者,即如截断多罗树头及根,令归于无,使未来不生。
    四~六
      受……想……行……

      于识须断欲、贪、喜、爱。若如是断彼识者,即如截断多罗树头及根,令归于无,使未来不生。”
    [一一二] 第十 欲贪(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于色须断欲、贪、喜、爱、执取之取,心之取着、现贪、随眠。若如是断彼色者,即截断……及根……乃至……
    四~五
      受……想……

      于行须断欲……乃至……。若如是断彼行者,即如截多罗树头及根,令归于无,使未来不生。

      于识须断欲、贪、喜、爱、执取之取、心之取着、现贪、随眠。若如是断识者,如截断多罗树头及根,令归于无,使未来不生。”
       边品终此品摄颂曰:
       边与苦有身
       偏知二沙门
       预流阿罗汉
       以及二欲贪

    第二 说法品
    [一一三] 第一 无明(比丘)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时,有一比丘,来诣世尊之处……乃至……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大德!无明。说无明者,以何为无明,如何为无明人耶?”

      “比丘!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知色,不知色集,不知色灭,不知顺色灭道。
    五~八
      不知受……想……行……乃至……顺识灭道。

      比丘!此名为无明,如是为无明人。”
    注1 汉译未详,第一一五经参照。
    [一一四] 第二 明(比丘)
    一~三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明。说明者,大德!以何为明?如何为明人?”  “比丘!于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知色,色集……色灭……顺色灭道。
    五~八
      受……想……行……乃至……知顺识灭道。

      比丘!此名为明,如是为明人。”
    [一一五] 第三 说法者(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大德!说法者,名说法者。大德!如何为说法者耶?”

      “若比丘为色之厌患、离欲、灭尽而说法者,应名为说法比丘。若对向于色之厌患、离欲、灭尽者,应名为对向于法随法之比丘。若比丘以厌患于色、离欲、灭尽,不取执而解脱者,应名为得达现法涅槃之比丘。
    五~七
      若比丘、于受……想……行……

      若比丘!为识之厌患、离欲、灭尽而说法者,应名为说法比丘。若比丘,对向识之厌患、离欲、灭尽者,应名为对向法随法之比丘。若比丘,以厌患于识、离欲、灭尽、不取执而解脱者,应名为得达现法涅槃之比丘。”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五c)。
    [一一六] 第四 说法者(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大德!说法者,名为说法者,大德!如何为说法者耶?如何为对向于法随法者耶?如何为达得现法涅槃耶?”

      “若比丘!为色之厌患、离欲、灭尽而说法者,应名为说法比丘。若比丘对向色之厌患、离欲、灭尽者,应名为对向法随法之比丘。若比丘,以厌患于色、离欲、灭尽,不执取而解脱者,应名为得达现法涅槃之比丘。
    四~六
      若比丘,于受……想……行……

      若比丘,为识之厌患、离欲、灭尽而说法者,名为说法比丘。若比丘对向识之厌患、离欲、灭尽者,应名为对向法随法之比丘。若比丘以厌患于识、离欲、灭尽,不执取而解脱者,应名为得达现法涅槃之比丘。”
    注1 前经参照。
    [一一七] 第五 缚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于此有无闻凡夫。不见圣人……乃至……不顺善知识之法。以见色是我,我乃色有,于我中有色,色中有我。诸比丘!此名为无闻凡夫,被色缚所缚,被缚于内外之缚。不见岸,不见彼岸,被缚而生,被缚而死,被缚而从此世趣于后世。

      见受是我……乃至……受中有我。诸比丘!此名为无闻凡夫,被受缚所缚,被缚于内外之缚。不见岸,不见彼岸。被缚而生,被缚而死,被缚而从此世趣于后世。
    五~六
      想……行……

      见识是我……乃至……。诸比丘!此名为无闻凡夫,被缚于识缚,被缚于内外之缚。不见岸,不见彼岸。被缚而生,被缚而死,被缚从此世而趣向后世。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见圣人……乃至……顺善知识之法,不见色是我,我乃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诸比丘!此名为有闻之圣子,不被色缚所缚,不被内外之缚所缚,为见岸,见彼岸。此为由苦偏解脱。

      受……

       想……
    十一
      行……
    十二
      不见识是我……乃至……诸比丘!此名为有闻之圣弟子,不被识缚所缚,不被内外之缚所缚。为见岸,见彼岸。此为由苦偏解脱。”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大正藏二、一九b)。
    [一一八] 第六 解脱(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见此色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大德!不也。”“善哉,诸比丘!诸比丘!此色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如是应以正慧如实观。
    三~五
      受……想……行……

      见此识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大德!不也。”“善哉,诸比丘!诸比丘!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如是应以正慧实观。

      如是观……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大正藏二、一九c)。
    [一一九] 第七 解脱(二)

      [尔时,世尊一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见此色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耶?”“大德!如是。”“善哉,诸比丘!诸比丘!此色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如是应以正慧如实观。
    三~五
      受……想……行……

      见此识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耶?”“大德!如是。”“善哉,诸比丘!诸比丘!此识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如是应以正慧如实观。

      如是……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注1 参照前经。
    [一二0] 第八 结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诸比丘!我[为汝等]说结与结法,谛听。

      诸比丘!以何为结法?以何为结耶?

      诸比丘!色是结法。于此欲、贪,于此即是结。
    五~七
      受……想……行……

      识是结法。于此欲、贪,于此即是结。

      诸比丘!此名为结是结法。”
    注1 汉译未详。
    [一二一] 第九 取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诸比丘!我说取法及取,谛听。

      诸比丘!何为取法?何为取耶?

      诸比丘!色是取法。于此欲、贪,于此即是取。
    六~八
      受……想……行……

      识是取法。于此欲、贪,于此即是取。

      诸比丘!此名为取法,为取。”
    注1 参照前经。
    [一二二] 第十 戒

      尔时,具寿舍利弗及具寿摩诃拘絺罗,住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野苑。
    二~三
      时,具寿摩诃拘絺罗,于暮时从静座起,即往具寿舍利弗之处……乃至……言:“友舍利弗!戒具足之比丘,应以何法如理作意耶?”

      友拘絺罗!戒具足之比丘,应如理作意:五取蕴是无常、苦、病、痈、剌、痛、病、他、坏、空,无我。

      以何为五耶?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是。友拘絺罗!戒具足之比丘,应如理作意:此五取蕴是无常、苦……乃至……无我。

      “友!于此戒具足之比丘,若如理作意:此五取蕴是无常、是苦……乃至……无我,则有当现证预流果。”

      “友舍利弗!预流之比丘!应以何法如理作意耶?”

      “友拘絺罗!预流之比丘!应如理作意:此五取蕴是无常……乃至……无我。

      友!又于此,预流之比丘!若如理作意:此五取蕴是无常……乃至……无我,则有当现证一来果。”

       “友舍利弗!一来之比丘,应以何法如理作意耶?”

    十一
      “友拘絺罗!一来之比丘,当如理作意:此五取蕴是无常……乃至……无我。
    十二
      友!又于此,一来之比丘,若如理作意:此五取蕴是无常……乃至……无我,则有当现证不还果。”
    十三
      “友舍利弗!不还之比丘,应以何法如理作意耶?”
    十四
      “友拘絺罗!不还之比丘,应如理作意:此五取蕴是无常……乃至……无我。
    十五
      友!于此不还之比丘,若如理作意:此五取蕴是无常……乃至……无我,则有当现证阿罗汉果。”
    十六
      “友舍利弗!阿罗汉应以何法如理作意即?”
    十七
      “友拘絺罗!阿罗汉应如理作意:此五取蕴是无常、苦、病、痈、剌、痛、病、他、坏、空、无我。
    十八
      友!阿罗汉更无所作,无已办之增益。然而修习此诸法,多修习者,则资于现法乐住、正念正知。”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十(大正藏二、六五b)。
    [一二三] 第十一 有闻

      波罗捺国因缘。
    注1 和前完全相同,但“戒具足”改为“有闻”。
    [一二四] 第十二 劫波(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时,具寿劫波来诣世尊住处……

      坐于一面之具寿劫波,白世尊言:“大德!如何知、如何见者,于此有识之身及外之一切相,得除我慢、我所慢、慢随眠耶?”

      “劫波!如是以正慧观:所有色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此一切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此非我体。
    五~七
      所有受……想……行……

      如是以正慧观:识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此一切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

      劫波!如是知、如是见者,于此有识之身及外之一切诸相,得除我慢、我所慢、慢随眠。”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四c)。
    [一二五] 第十三 劫波(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坐于一面之具寿劫波,白世尊言:“大德!如何知、如何见者,于此有识之身及外之一切诸相,得离我慢、我所慢之慢,心越种种相、寂静、解脱耶?”

      “劫波!如是以正慧观:所有色之过去、未来、现在……此一切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无取而解脱。
    四~六
      所有受……想……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真诚 清静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9-2 17:42
  • 1966

    主题

    5593

    帖子

    6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66553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9-17 14:03:08 | 只看该作者
      如是以正慧观:识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此一切,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无取而解脱。

      劫波!如是知、如是见者,于此有识之身及外之一切诸相,得离我慢、我所慢之慢,心越种种相、寂静、善解脱。”
    注1 参照前经。
       说法品(终)
       [此品之摄颂曰:]
       无明乃至明
       二之说法者
       缚与二解脱
       结取戒有闻
       及二之劫波
    第三 无明品
    [一二六] 第一 集法(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时,有一比丘,来诣世尊住处。诣而……乃至……

      坐于一面而彼比丘,白世尊言:“大德!无明,说无明者。大德!何为无明?如何为无明人耶?”

      “比丘!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于色有集法,不如实知2色乃有集法。于色有灭法,不如实知色乃有灭法。于色有集灭法,不如实知色乃有集灭法。

      于受有集法,不如实知受乃有集法。于受有灭法,不如实知受乃有灭法。于受有集灭法,不如实知受乃有集灭法。

      想有集法……乃至……

      于行有集法,不如实知行乃有集法。于行有灭法,不如实知行乃有灭法。于行有集灭法,不如实知行乃有集灭法。

      于识有集法,不如实知识乃有集法。于识有灭法,不如实知识乃有灭法。于识有集灭法,不如实知识乃有集灭法。

      比丘!说此为无明,如是为无明人。”

      如是说已,彼比丘白世尊言:“大德!明,说明者。大德!何者为明?何者为明人耶?”
    十一
      “比丘!于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有色集法者,如实知有色集法。有色灭法者,如实知有色灭法。有色集灭法者,如实知有色集灭法。
    十二
      有受集法者……乃至……
    十三
      有想集法者……乃至……
    十四
      有行集法者……乃至……
    十五
      有识集法者,如实知有识集法。有识灭法者,如实知有识灭法。有识集灭法者,如实知有识集灭法。
    十六
      比丘!说此为明,如是为明人。”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十(大正藏二、六四b)。
       2 “如实”原本误为“如法”。
    [一二七] 第二 集法(二)

      尔时,具寿舍利弗与具寿拘絺罗,住1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园。

      时,具寿摩拘絺罗,于暮时纵静坐起……乃至……

      坐于一面之具寿摩诃拘絺罗,言具寿舍利弗曰:“友舍利弗!无明,说无明者。友!何为无明,何为无明人耶?”

      “友!于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于色有集法,不如实知色乃有集法,于色有灭法乃至……不如实知色乃有集灭法。

      于受有集法……乃至……

      于想有集法……乃至……

      于行有集法……乃至……

      于识有集法……乃至……于识有灭法……乃至……不如实知于识有集灭法。

      友!说此为无明,如此为无明人。”
    注1 “住”原本viharati是viharanti之误。
       2 “无明”原本逸失。
    [一二八] 第三 集法(三)
    一~二
      波罗捺国因缘。

      坐于一面之具寿摩诃拘絺罗,言于具寿舍利弗曰:“友舍利弗!明,说明者。友!何者为明?如何为明人耶?”

      “友!于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于色有集法者,如实知色有集法。于色有灭法者……乃至……于色有集灭法者,如实知色有集灭法。

      受有集法者……乃至……

      想有集法者……乃至……

      行有集法者……乃至……

      识有集法者……乃至……如实知识有集灭法。

      友!说此为明,如此为明人。”
    [一二九] 第四 味(一)
    一~二
      住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园……乃至……

      坐于一面之具寿摩诃拘絺罗,言于具寿舍利弗曰:“友舍利弗,无明,说无明者。友!何者为无明?如何为无明人耶?”

      “友!于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如实知色之味、过患、出离。
    五~七
      受……想……行……

      不如实知色之味、过患、出离。

      友!说此为无明,如此为无明人。”
    [一三O] 第五 味(二)
    一~二
      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园……

      “友舍利弗!明,说明者。友!何者为明,如何为明人耶?”

      “友!于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如实知色之味、过患、出离。
    五~七
      受……想……行……

      如实知识之味、过患、出离。

      友!说此为明,如此为明人。”
    [一三一] 第六 集(一)
    一~二
      住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园……

      “友舍利弗,无明,说无明者。友!何者为无明,如何为无明人耶?”

      “友!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知色之集、灭、味、过患、出离。
    五~八
      不如实知受……想……行……识之集、灭、味、过患、出离。

      友!说此为无明,如此为无明人。”
    [一三二] 第七 筑(二)
    一~二
      住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园……

      坐于一面之具寿摩诃拘絺罗言具寿舍利弗曰:“友舍利弗!明,说明者。友!何者为明?如何为明人耶?”

      “友!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如实知色之集、灭、味1、过患、出离。
    五~八
      如实知受……想……行……识之集、灭、味、过患、出离。

      “友!说此为明,如此为明人。”
    注1 “味、过患”之二语原本逸失。
    [一三三] 第八 拘絺罗(一)

      住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园……

      时,具寿1舍利弗,于暮时……乃至……

      坐于一面之舍利弗,言具寿摩诃拘絺罗曰:“友拘絺罗!无明,说无明者。友2!何者为无明,如何为无明人耶?”

      “友!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如实知色之味、过患、出离。
    五~八
      不如实知受……想……行……识之味、过患、出离。

      友!说此为无明,如此为无明人。”

      如是言已,具寿舍利弗,言于具寿摩诃拘絺罗曰:“友拘絺罗!明,说明者。友!何者为明?如何为明人耶?”
    十一
      “友!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如实知色之味、过患、出离。
    十二~十四
      受……想……行……
    十五
      如实知识之味、过患、出离。
    十六
      友!说此为明,如此为明人。”
    注1 “具寿”原本逸失。
       2 友!之下原本有kotthita是衍字。
    [一三四] 第九 拘絺罗(二)
    一~二
      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园……


       “友拘絺罗!无明,说无明者1。友!何者为无明?如何为无明人耶?”

      “友!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如实知色之集、灭、味、过患、出离。
    五~七
      受……想……行……

      不如实知色之集、灭、味、过患、出离。

      友!说此为无明,如此为无明人。”

      如是言已,具寿舍利弗,言于具寿摩诃拘絺罗曰:“友拘絺罗!明,说明者。友!何者为明?如何为明人耶?”
    十一
      “友!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如实知色之集、灭、味、过患、出离。
    十二~十四
      受……想……行……
    十五
      如实知识之集、灭、味、过患、出离。友!说此为明,如此为明人。”
    注1 原本有缺失,以前经补之。
       2 原本有缺失,以前经补之。
    [一三五] 第十 拘絺罗(三)
    一~二
      同前之因缘。

      坐于一面之具寿舍利弗,言于具寿摩诃拘絺罗曰:“友拘絺罗!无明,说无明者。友!何者为无明?如何为无明人?”

      “友!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知色,不知色集,不知色灭,不知顺色灭之道。
    五~七
      受……想……行……

      不知识,不知识集,不知识灭,不知顺识灭道。

      友!说此为无明,如此为无明人。”

      如是言已,具寿舍利弗,言于具寿摩诃拘絺罗曰.
    十一
      “友!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知色、知色集、知色灭,知顺色灭道。
    十二~十四
      受……想……行……
    十五
      知识,知识集,知识灭,知顺识灭道。
    十六
      友!说此为明,如此为明人。无明品(终)
       此品之摄颂曰:
       三集法二味
       二集拘絺罗
    第四 煻 煨 品
    [一三六] 第一 煻煨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色是煻煨,受是煻煨,想是煻煨,行是煻煨,识是煻煨。

      诸比丘!如是观而有闻之圣弟子,厌患于色,厌患于受……想……行……识。

      厌患而离欲……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注1 汉译未详。
    [一三七] 第二 无常(一)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于无常者应断欲。诸比丘!何者为无常耶?

      诸比丘!色是无常,于此应断欲。
    四~六
      受……想……行…… 七
      识是无常,于此应断欲。

      诸比丘!于无常者应断欲。”
    注1 汉译未详。
    [一三八] 第三 无常(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于无常者应断贪。诸比丘!何者为无常耶?

      诸比丘!色是无常,于此应断贪。
    四~七
      受……想……行……识是无常,于此应断贪。

      诸比丘!于无常者应断贪。”
    [一三九] 第四 无常(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于无常者应断欲贪。诸比丘!何者为无常耶?

      诸比丘!色是无常,于此应断欲贪。
    四~七
      受……想……行……识是无常,于此应断欲贪。

      诸比丘!于无常者应断欲贪。”
    [一四0~一四二] 第六~第七 苦(一~三)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三~八
      “诸比丘!于苦者应断欲……贪……欲贪……乃至……”
    [一四三~一四五] 第八~第十 无我(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于无我者应断欲……贪……欲贪。诸比丘!何者为无我耶?

      诸比丘!色是无我,于此应断欲……贪……欲贪。
    四~六
      受……想……行……

      识是无我,于此应断欲……贪……欲贪。

      诸比丘!于无我者应断欲……贪……欲贪。”
    [一四六] 第十一 善男子苦(一)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有信心出家之善男子,以此为随顺法,谓于色多厌患而住,于受想……行……识多厌患而住。

      于彼色多厌患而住,于受……想……行……识多厌患而住。偏知色、偏知受想……行识。

      彼偏知色、偏知受……想……行……识而由色解脱、受解脱、想解脱、行解脱、识解脱,生、老、死、愁、悲、苦、忧、恼解脱,苦解脱。”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大正藏二、一二a)
    [一四七] 第十二 善男子苦(二)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有信心出家之善男子,以此为随顺法,谓:于色观无常而住,于受想……行……识观无常而住……乃至……
    四~五
      为由苦而解脱。”
    [一四八] 第十三 善男子苦(三)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有信心出家之善男子,以此为随顺法,谓于色观无我而住,于受想…行……识观无我而住。

      彼于色观无我而住,于受……想……行……识观无我而住。以偏知色,以偏知受…想……行……识。

      彼偏知色,偏知受……想……行……识而由色解脱、由受解脱、由想解脱、由行解脱、由识解脱,由生、老、死、愁、悲、苦、忧、恼解脱,由苦而解脱。”第四 煻煨品(终)
    此品之摄颂曰:
       煻煨三无常
       三苦三无我
       乃至说此三
       善男子苦三1
    注1 “三”原本暹罗本俱为“二”。

    第五 见 品
    [一四九] 第一 内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由有何?由取何?于内生乐苦耶?’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愿请说示。]’

      ‘诸比丘!由有色,由取色,于内生乐苦。’
    六~八
      受……想……行……

      由有识,由取识,于内生乐苦。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不取无常、苦变易之法,于内当生乐苦耶?’
       “大德!不也。”
    十一~十三
      受……想……行……
    十四
      ‘识是常耶?为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不取无常、苦变易法者,于内当生乐苦耶?’
       ‘大德!不也。’
    十五
      ‘如是观……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七(大正藏二、四三b)。
    [一五0] 第二 我所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由有何?由取何?由现贪何?而见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五~九
      ‘诸比丘!由有色、由取色、由现贪于色……乃至……由有识、由取识、由现贪色,而见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乃至……不取有变易之法者,当见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十一~十三
      受……想……行……
    十四
      识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乃至……不取有变易之法者,当见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大德!不也。
    十五
      如是观……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七(大正藏二、四三a)
    注2 ‘不取’。底本api me tam……是api nu tam……之误。
    [一五一] 第三 我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由有何?由取何?以现贪何?而起如是见:此有我、此有世间、我死后有,为常、恒、永住而有不变易之法耶?’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诸比丘!由有色,由取色,由现贪于色而起如是见:此有我、此有世间、我死后有,为常、恒、永住而有不变易之法。
    六~九
      由有受……想……行……识、由取识、由现贪于识、而起如是之见:此有我、此有世间、为我死后有,常、恒、永住而有不变易之法。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虽不取无常、苦而有变易之法,而起如是见:此有我、此有世间、我死后有,常、恒、永住而应有不变易之法耶?’
       ‘大德!不也。’
    十一~十四
      ‘受……想……行……识是常耶?为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虽不取无常,有变易之法,而起如是见:此有我、此有世间、我死后有,常、恒、永住而应有不变易之法耶?’
       ‘大德!不也。’
    十五
      ‘如是观之……知更不受后有。’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七(大正藏二、四三C)
    [一五二] 第四 无我所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由有何?由取何?由现贪何?而起如是见:无我、无我所者,当将为无我、无我所耶?’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诸比丘!由有色,取于色,由现贪于色,而起如是见:无我、无我所者,当将为无我、无我所。
    五~七
    真诚 清静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9-2 17:42
  • 1966

    主题

    5593

    帖子

    6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66553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8-9-17 14:03:53 | 只看该作者
      受……想……行……

      由有识,取于识,由现贪于识,而起如是见:若无我、无我所者,当将为无我、无我所。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虽不取无常、苦变易之法,而起如是见:无我、无我所者,当将为无我、无我所耶?’
       ‘大德!不也。’
    十~十三
      ‘受……想……行……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也……乃至……’
       ‘虽不取有无常、苦变易之法,而起如是见:无我、无我所者,当将为无我、无我所耶?’
       ‘大德!不也。’
       ‘如是观之……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注1 汉译未详。
    [一五三] 第五 邪见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由有何?取何?由现贪于何?而起邪见耶?’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诸比丘!由有色,取色,由现自于色,而起邪见。
    六~九
      由有受……想……行……识,取识,由现贪于识,而起邪见。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虽不取无常……乃至……当起邪见耶?’
       ‘大德!不也。’
    十一~十四
      ‘受……想……行……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虽不取无常、苦而有变易之法者,而起邪见耶?’
       ‘大德!不也。’
       ‘如是观之……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一五四] 第六 有身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由有何?取何?由现贪何?而起身见耶?’

      ‘大德!世尊是我等之法根……乃至……’

      ‘比丘!由有色、取色,由现贪于色,而生有身见。
    六~九
      由有受……想……行……识,取识,由现贪于识,而起有身见。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乃至……虽不执取,当起有身见耶?’
       ‘大德!不也。’
    十一~十四
      ‘受……想……行……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乃至……虽不执取,当起有身见耶?’
       ‘大德!不也。’
    十五
    ‘如是观之……知更不受后有。’
    [一五五] 第七 我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由有何?取何?由现贪何?而起我见耶?’

    ‘大德!世尊乃我之法根……乃至……’

    ‘诸比丘!由有色,取色,由现贪于色,而起我见。
    六~九
      由有受……想……行……识,取识,由现贪于识,而起我见。 十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乃至……虽不执取,当起我见耶?’
       ‘大德!不也。’
    十一~十四
      ‘受……想……行……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乃至……虽不执取,当生我见耶?’
       ‘大德!不也。’
       ‘若无常者……乃至……虽不执取,当生我见耶?’
       ‘大德!不也。’
    十五
      ‘如是观之……乃至,知……更不受后有。’

    [一五六] 第八 现贪(一)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由有何?取何?由现贪于何?而起结、现贪、缚耶?’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诸比丘!由有色,取色,由现贪于色,而起结、现贪、缚。
    六~九
      由有受……想……行……识,取识,由现贪于识而起结、现贪、缚。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乃至……虽不执取,当起结、现贪、缚耶?’
       ‘大德!不也。’
    十一~十四
      受……乃至……大德!不也。
    十五
      ‘如是观之……乃至,则……不受后有。’
    [一五七] 第九 现贪(二)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由有何?取何?由现贪何?而起结、现贪、缚、耽着耶?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一五八] 第十 阿难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时、具寿阿难来诣世尊住处。诣已……乃至……白世尊言:

      ‘善哉!大德世尊!愿请为我略说法要,我依世尊闻法,而独静、不放逸、热诚、精进而住。’

      ‘阿难!汝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若观此无常、苦变易之法,于此得为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大德!不也。’
    五~八
      ‘受……想……行……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不也。’
       ‘若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若观此无常、苦而变易之法,于此得为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大德!不也。’

      ‘阿难!是故于此处,所有色之过去、未来、现在……乃至……

      如是观之……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第五见品(终)
      此品之摄颂曰:
       此内与我所
       我与无我所
       邪及有身我
       二现贪阿难
      后五十经之摄颂曰
       边说法无明
       煻煨见等五
       说成为一章
      注1 汉译未详。
       2 ‘大德!不也’一句原本逸失。
       3 原本vijja samudayan由暹罗本dhamma-kathikavijja改之。
    蕴相应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真诚 清静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