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现前物质生活比释迦牟尼佛要强多了,至少我们不要辛辛苦苦每天出去托钵,我们也没有一天晚上住在野外,风吹雨打,没有。我们今天所享的福,小房子可以遮蔽风雨,三餐饭不要去托钵,比释迦牟尼佛的享受超出太多了。我们付出多少?释迦牟尼佛付出多少?这样一比较,我们的惭愧心就生起来,感恩的心就生出来。
佛可以给大众做这样的示范,我们在今天这个时代应不应该?今天的社会大众普遍迷失了方向、迷失了目标,我们做一个引导。他们念念当中追求名利,无论是得到得不到,都是很辛苦。我们今天示现一个样子是贫而乐,我们生活得很快乐。这个形象就是好样子,就是典型、就是模范,就是良药。每天能吃得饱,衣服能穿得暖,足够了,就很快乐。天天读圣贤书,跟圣贤人做朋友,跟佛菩萨做朋友,这里面的乐趣现在世间人想不到。如果我们有缘,帮助众生,帮助众生没有别的,要给众生做样子,他才会看出来。你没有榜样,只是说,他不相信,他听了也点头、也赞叹,他说这个做不到,这是理想。做出来!从自己身上做起,从自己家庭做起。
有力量,有这个缘分,我开个小店做起。小店,做饮食店很好,小店就是道场,到这个地方来喝茶、来吃点心的都是与你有缘的人。你在这个地方可以度众生,不必要搞道场。如果有殊胜的缘分,像我在前面讲的,我们开一个旅馆,或者把旅馆变成安老院。最理想的是一半,一半的安老院,一半的旅馆,譬如旅馆盖个十层楼,五层是安老院,五层是旅馆,安老院是长期住在旅馆里面。这个旅馆房间,房间都有电视,二十四小时讲经、教学,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课程,客人喜欢听什么他自己会去选择。旅馆是道场,旅馆是学校,旅馆是多元文化中心,这里面不但是居住、饮食卫生、安全,更有最丰富的精神生活。
旅馆里面的服务人员都能够百分之百的落实儒释道的三个根,无论在哪个地方,言谈举止他看到了,那是教他。所用的员工都要受过传统文化的训练,告诉他人人是菩萨,每个员工都是菩萨,这个旅馆是菩萨旅馆。从总经理到底下的员工,所有员工个个都是菩萨,我相信他的生意一定兴隆,他们家的房间可能没有一天一个房间是空着的。要来住,大概总得一个星期之前,一个月之前来订房间,临时订不到。菩萨事业、圣贤事业,这旅馆是学校,旅馆是教堂,得用这些方法帮助现前苦难众生,解除他的忧患。
『妙宝延命香涂体』,这里面最现实的,人人所希求的,健康长寿。「香」是什么香?戒定真香。《弟子规》落实是一分香,加上《感应篇》是二分香,再有《十善业》,三分香,圆满的香。佛法再提升就是五分法身香,五分法身香是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首先落实在自己身上,具足五分法身香、具足六波罗蜜香、具足四摄、四悉檀香,不为自己,为众生,那就「妙宝延命」了。自己的命运是业力主宰的,我们讲命里注定的,为续佛慧命,为苦难众生,这就不是自己命里注定的。真正发这个心,寿命就延长。
我们在《了凡四训》里面看,了凡先生寿命五十三岁,他并没有求长寿,只知道断恶修善,一家人行善,舍己为人,他活到七十四岁,延寿二十年。这个例子太多了。我们并不是想迷恋在这个世间,不是,不是在世间求享受的,不是的。愿意在这个世间受苦,帮助苦难的人,你不必求寿命,自然延长。为什么?许许多多苦难人需要你,佛菩萨、圣贤人也需要你,需要你为往圣继绝学,需要你延续正法。不但需要你,我相信佛菩萨、古往的这些圣贤都还感激你,为什么?你为道辛苦,你不是享福的。你在这个地方为众生,为苦难众生,帮助他们破迷开悟,帮助他们离苦得乐,受尽了辛苦。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怎么会不感激?继绝学、开太平、续慧命、度众生,都是佛菩萨、圣贤的事业,你肯发心去做,自然得到加持。
这个加持里面,不会给你富裕的生活,不会给你,为什么?那不是个好样子,对社会一般人看那是负面的。我们从古圣先贤一直看下来,然后再看历代祖师大德,哪个人一生是享福的?你看释迦牟尼佛他享福吗?你看孔子享福吗?你看我们历代这些祖师大德们,哪个是享福的?近代为中国佛门,无论哪一个宗派,无论是出家在家,大家所最敬佩的印光大师,净宗第十三代的祖师,他一生享过福吗?禅宗的泰斗虚云老和尚,一生享过福吗?他要享福是真行,不是不行。这两位大德在家弟子里面大富大贵的不少人,供养老和尚太容易了,他每年收到的供养真不少,自己没享福。虚老和尚一生建庙、修庙,古老的庙把它整修,建庙、修庙,建好、修好了,请一个好出家人,修行人,请他去做住持,他就走了,一生干这个事情。印光大师,四众同学的供养全部印经,他办个弘化社,全部印经,做法布施的工作。自己的生活,在寺院里跟清众完全一样。衣服,我们看到了,虚云老和尚穿的衣服补钉都很多。你看他的照片,我看很多张照片,没有一张照片他的衣服上没有补钉的,都有。印光大师也不例外。
我在台中,跟李炳南老师十年,我们常常看到他穿的一套中山装,他告诉我,那一套中山装穿了三十多年。里面的衣服我们没有看到,往生之后,看他的衣物,里面的衬衣也是补很多补钉,袜子都有补钉,外面衣服遮着看不见。李老师当年在世,他有一份很好的工作,也有很可观的收入,除了自己最简单的生活需要之外,他告诉我,一个月他的生活费用,台湾钱六十块钱,一天两块钱。我们那个时候,六十块钱合美金不到两块钱。美金好象换到三十四、三十五,最高的换到三十七。你们想想看。他的钱到哪里去了?都做弘法利生的事业。在家、出家真正学佛,给我们做好样子,我们自己应该要知道。李老师在台湾,仰慕他的人太多了,求见的人太多了,跟他见面,临时去找他决定找不到,一个星期之前预约。每一个来见的人,听他讲话就是讲经。特殊的贵宾,人少,几个人,普通一般都是集合在一起,二、三十个人,五、六十个人,每天都有好几场,我们亲眼看到的。我认识他老人家的时候,七十岁,我离开台中的时候他八十多岁了,八十多岁的人看起来像五、六十岁。我们非常欢喜,认为老师的寿命应该可以赶得上虚云老和尚,虚老和尚一百二十岁走的,李老师自己也有信心。因缘不一样,九十七岁那年两次食物中毒,元气大伤。所以跟我讲了好多次,嘱咐我,不可以到馆子吃东西,总给我讲过十几遍,印象非常深刻。饮食卫生要特别注意,毕竟是年岁太大,九十七岁的人,两次食物中毒。
他老人家建的,一生在台中建一个佛教莲社,一个慈光图书馆,有两个托儿所,一个养老院,还有一个菩提医院,统统都是为众生的。他到台湾是一个人,自己的眷属、儿女都在汕头,没有跟他一起到台湾。所以他在台湾,公余就是教学、讲经。这些都是末法,现代时期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我们看到了,有缘,有那么一段长时间的亲近,一定要效法。现在这些物质文明比过去进步太多,我们现在穿的旧衣服,我们想补,没有缘分,已经被人家拿走,拿到哪里去不晓得。自从出来讲经就没有再穿过有补钉的衣服,我初出家的时候也是穿有补钉的衣服,从出来讲经之后就没有了。所以读这些经文,我们真是非常的感慨!
第三句这是讲饮食,饮食是健康素食,值得提倡。最好的方式,这都是缘分,有菜园。我们现在在澳洲有这样的因缘,我们要认真把它加强,种植最健康的素食。我们的菜园确实土地面积很大,十英亩大。我曾经参观一家也是佛教徒自己在那里做的,生产蔬菜,不但在澳洲各个地方销售,还出口,销售到国外,做得很好。他的菜园面积是二十英亩,二十英亩合中国一百多亩,做得非常好,在澳洲的西部伯斯,我去参观过。所以,我们学佛的做这个事业好,做菜农,专门种植蔬菜、瓜果,他们的规模也很大。
小规模是自己道场,我们算是小规模,平常我们每天可以供养三百人。实在讲,要开素食餐厅够了,没有问题。我们做法会的时候,这个小农场居然可以供养一千个人。法会一千人,一个星期可以不需要到别的地方去买菜,我们的菜园可以供应。我们都感到什么?感应不可思议,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居然能做到。我们的法会不多,一年有个一、两次,读这些经文我们想到这些事情。再看底下一段,见佛光。
【又放光明名见佛。此光觉悟将殁者。令随忆念见如来。命终得生其净国。见有临终劝念佛。又示尊像令瞻敬。俾于佛所深归仰。是故得成此光明。】
这是念佛人临终助念往生,这是悲光里面最后的一段,死苦。我们看清凉大师的注解,先看老人家注解。「后一」,最后这一光,「死苦,令见佛者」,第一个「舍命不恐」,第二个「恶道不畏」。这两句话对于临终的人非常重要,要让他在临终时候没有恐怖,一丝毫恐怖都没有;第二,让他自己非常清楚,决定不堕三恶道。当然,平常修行的功夫很重要,可是我们很清楚,就像在学校念书一样,平常考试跟最后的大考。最后这一次大考,在佛门应该是这种分配法,平常功夫占百分之四十,临终大考占百分之六十,你晓得这个比例。换句话说,平常功夫不好没有什么关系,临终的时候缘殊胜,全都弥补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要有充分的信心。
在我们眼前一个例子,我们道场总干事胡居士她的母亲,她学佛十几年了,她母亲不学佛,母亲是个很善良的人,没有接触过佛法。临命终时,也很难得,他们家里同意后事让她来做。她在台湾善果林,我们净宗的一个道场,给她做就是佛七、三时系念,七个七四十九天。也算她人缘不错,有三百多个同修,日夜不间断的佛号,四十九天不间断。她母亲的灵柩停在念佛堂旁边一个房子里面,那是居住的房子,下面是客厅,临时布置成灵堂,楼上还住着人。很难得,她遇到一个灵媒,她母亲附在他身上,附在灵媒身上,传递讯息。她母亲自己也知道她过世了,透讯息说,她说:你们为什么对我这么好?她很惊讶。是不是我女儿的关系?为什么对我这么好?这第一次传的这个讯息。
我们都劝她念佛,劝她求生净土,就是那个中阴身。然后她就很感谢,感谢就是问佛法,什么是佛?为什么要念佛?念佛有什么好处?我们有位年轻的法师讲解给她听。问了很多问题,听了以后很欢喜,「好,那这样子好了,我听经」,她要听经。听经用电视机,电视机放在棺材的旁边,放《地藏经》。而且她自己还要求,晚上放的光碟,看完之后要换,人要去放太辛苦了。她就交代胡居士,你去找一个电唱机,卡拉OK的,可以放四百张片的,去找那个机器。真的有,找到了,里面装四百张,给她放,日夜不间断的放《地藏经》。以后就不再附身,没有了,好象两个多星期,不见了。过了两个多星期之后,又一次附身,再问她到哪里去了?没有走,听经,日夜在听经。最后她念佛,到终七那一天,三时系念,就是第四十九天,她又附身,告诉大家,很感谢大家给她做这个增上缘,非常感恩,她往生极乐世界了。人家问她什么品位?下品中生。没有接触过佛法的,这是什么?中阴身得度的,我们亲眼接触到的第一个人。
这个缘太殊胜,三百多人给她助念,四十九天日夜不间断,难得胡居士四十九天守在灵堂里头。中阴身得度,完全没有学佛,缘希有。所以是舍命不恐、恶道不畏,这比什么都重要。人在临终这四十九天之内,要能有这样殊胜的缘分,可以。所以他们很多人问我,她的往生,一生没有学过佛,我说虽是这一生没有学过佛,过去生中有佛种子,要不然她怎么会相信?她怎么问那么多话?为什么问了之后她要听经?也听了几个星期,日夜不间断,来补课。最后跟大众念佛,这个非常不容易。
底下说,「又要临终劝者」,这就讲助念,「智论二十八云」,《大智度论》。《大智度论》有一百卷,这个二十八是第二十八卷,《大智度论》二十八卷里面有这么一段开示,「临终少时,能胜终身行力,以猛利故,如火如毒」。这就是讲一生当中虽然没有真正用功,临命终时时间虽然少,时间不长,这个时候要真正肯干,就能胜过他一生的修行。一生没有修行,胜过他一生修行。为什么?他日夜不间断,集中精力真干,这成功了。所以,缘比什么都重要,这个缘希有,不容易遇到。
知道这些事实真相,我们自己要珍惜,我们临终有没有这殊胜因缘?这个太难得。没有这种殊胜因缘,你自己在平常就要积功累德,要靠自己。靠自己成就的人例子很多,不需要靠助念。你看谛闲老和尚给我们讲的锅漏匠,没有人助念,自己走的时候站着走的。他们很熟悉、都认识的修无师,修无师临走的时候几个人助念?他成功了,他预知时至,找几个人助念是他示现给人看的,功夫成就了。我跟诸位讲的都是事实。将军乡的老太太站着往生,念佛三年,没有人助念。旧金山甘太太的一个老朋友,也是个老太太,晚上坐着往生,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助念。眼前的深圳黄忠昌居士没有人助念。这么多的例子在眼前,这都是不远,眼前很多,不止这些。
新加坡居士林的老林长陈光别往生,我在新加坡亲眼看到的。那个助念是我们培训班的同学大家发心轮流,一班四个人轮流。他预知时至,三个月之前在一张纸条上写日期,好象是八月初七往生的,写了十几个八月初七,家里人也不敢问他,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八月初七那一天他往生了,才晓得三个月之前他就写了。这都是明白道理了,经听得多。陈光别老居士学佛,事务繁忙,也没有时间听经,年节法会偶尔到庙里来烧一支香。生病的时候,生病不能上班,在家里养病,没事情,就听经,一天听八个小时,听了四年,我讲经的那些录相带都搬到家里去听。这四年的时间弥补了他一生,他成功了。真的搞明白了,一切放下,一句佛号念到底,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所以要晓得,临终时间虽少,他用功猛利,勇猛精进,超过一生。
「依西域法」,就是印度的方法。「有欲舍命者」,这就是临命终人,「令面向西,于前安一立像」,立像是接引像,就是阿弥陀佛的接引像,面向西方。「以幡头挂像手指」,这是三时系念佛事里头就是这个做法。三时系念是给临终人做的,阿弥陀佛立像,阿弥陀佛手指上有一根线,那线很长,拉到让临终的人手上拉住,接引。「令病人手捉幡脚」,这接引的是幡,幡头挂像,挂像的手指让病人拉,「口称佛名,作随佛往生净土之意」。这些事,平时在病人生病的时候,就要常常把净土这些道理,净土的好处,净土往生的事实真相,都要给他讲清楚,让他一点怀疑都没有,他有信心,对他的好处太多了。
底下这讲助念,助念重要。「兼与烧香鸣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