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9-7 18:15:22
|
只看该作者
应当共遮止,
与其作伴党, 修行久坚固。
安住大悲地, 一切种智树,
萌芽始欲现, 智者应拥护。”
毗首羯磨语释提桓因言:“今大王于一切众生体性悲愍,当使彼身还复如故,愿一切众生智心不动。”尔时帝释问彼王言:“为于一鸽能舍是身,不忧恼耶?”尔时大王以偈答言:
“此身归舍弃, 犹如彼木石,
会舍与禽兽, 火烧地中朽。
以此无益身, 而求大利益,
应当极欢喜, 终无忧悔心。
谁有智慧者, 以此危脆身,
博贸坚牢法, 而当不欣庆?”
尔时帝释语大王言:“此语难信,又如此事实未曾有,谁可信者?”大王答言:“我自知心,世有大仙能观察者,必知我心实无返异。”帝释语言:“汝作实语。”尔时大王作是誓言:“若我今者心无悔恨,当使此身还复如故。”尔时大王观己所割身肉之处,即说偈言:
“我割身肉时, 心不存苦乐,
无瞋亦无忧, 无有不喜心。
此事若实者, 身当复如故,
速成菩提道, 救于众生苦。”
说是偈已。尔时大王所割身肉还复如故,即说偈言:
“诸山及大地, 一切皆震动,
树木及大海, 涌没不自停,
犹如恐怖者, 战掉不自宁。
诸天作音乐, 空中雨香花,
钟鼓等众音, 同时俱发声,
天人音乐等, 一切皆作唱。
众生皆扰动, 大海亦出声,
天雨细末香, 悉皆满诸道。
花于虚空中, 迟速下不同,
虚空诸天女, 散花满地中。
若干种彩色, 金宝校饰衣,
从天如雨坠, 天衣诸缕??,
相触而出声。 诸人屋舍中,
宝器自发出, 庄严于舍宅,
自然出声音。 犹如天伎乐,
诸方无云翳, 四面皆清明,
微风吹香气, 河流静无声。
夜叉渴仰法, 增长倍庆仰,
不久成正觉, 歌咏而赞誉,
内心极欢喜, 诸胜乾闼婆。
歌颂作音乐, 美音轻重声,
赞叹出是言, 不久得成佛。
度于誓愿海, 速疾到吉处,
果愿已成就, 忆念度脱我。”
时彼帝释共毗首羯磨供养菩萨已,还于天宫。
(六五)
复次,应近善知识,近善知识者结使炽盛能得消灭。
我昔曾闻,素毗罗王太子名娑罗那,时王崩背,太子娑罗那不肯绍继,舍位与弟,诣迦旃延所求索出家。既出家已,随尊者迦旃延,诣巴树提王国,在彼林中住止。巴树提王将诸宫人,往诣彼林中眠息树下。彼尊者娑罗那乞食回还坐静树下,时诸宫人性好华果,诣于林中遍行求觅。娑罗那比丘盛年出家极为端正,尔时宫人见彼比丘年既少壮容貌殊特,生希有想,而作是言:“佛法之中乃有是人出家学道。”即绕边坐。时巴树提王既眠寤已,顾瞻宫人及诸左右,尽各四散求觅不得。王即自求所在追寻,见诸宫人绕比丘坐听其说法,即说偈言:
“虽着鲜白衣, 不如口辩说,
千女围绕坐, 爱敬其容貌。”
尔时彼王以瞋忿故语比丘言:“汝得罗汉耶?”答言:“不得。”“汝得阿那含耶?”答言:“不得。”“汝得须陀洹耶?”答言:“不得。”“汝得初禅、二禅乃至四禅耶?”答言:“不得。”尔时彼王闻是语已甚大忿怒,语尊者言:“汝非离欲人,何缘与此宫人共坐?”即敕左右执此比丘,剥脱衣服唯留内衣,以棘刺杖用打比丘。时宫人等涕泣白王:“彼尊者无有罪过,云何挝打乃至如是?”王闻是语倍增瞋忿挝打过甚。尔时尊者,先是王子,身形柔软不更苦痛,举体血流,宫人睹之莫不涕泪。尊者娑罗那受是挝打遗命无几,闷绝躄地,良久乃稣,身体遍破如狗??啮,譬如有人蟒蛇所吸已入于口,实难可免,设还出口取活亦难。娑罗那从难得出亦复如是,张目恐怖又惧更打,举身血流不能着衣,抱衣而走,四望顾视,犹恐有人复来捉己。同梵行者见是事已,即说偈言:
“谁无悲愍心, 打毁此比丘?
云何出家所, 而生勇健想?
云何都不忍, 生此残害心?
无过横加害, 实是非理人。
出家舍荣贵, 单独无势力,
衣钵以自随, 不畜盈长物。
是何残害人, 毁打乃如是?”
诸同学等扶接捉手,诣尊者迦旃延所,见娑罗那举声涕哭,生于厌恶,而说偈言:
“如彼阎浮果, 赤白青班驳,
亦有赤淤处, 血流处处出,
谁取汝身体, 使作如是色?”
尔时比丘娑罗那,以己身破血流之处指示尊者,即说偈言:
“如我无救护, 单孑乞自活,
自省无过患, 轻欺故被打。
巴树提自恣, 豪贵土地主,
起暴纵逸心, 恶鞭如注火,
用烧毁我身。 我既无过恶,
横来见打扑, 伤害乃致是。”
尊者迦旃延知娑罗那其心忿恚,而告之言:“出家之法不护己身,为灭心苦。”即说偈言:
“汝身既苦厄, 云何生怨恨?
莫起瞋恚鞭, 狂心用自伤。”
娑罗那心生苦恼瞋相外现,如龙斗时吐舌现光亦如雷电,而说偈言:
“和上应当知, 瞋慢烧我心,
犹如枯干树, 中空而火起。
出家修梵行, 已经尔所时,
如我于今者, 欲还归其家。
儜劣怯弱者, 犹不堪是苦,
况我能堪忍, 如此大苦事?
我今欲归家, 还取于王位,
集诸象军众, 覆地皆黑色。
瞋恚心炽盛, 昼夜无休息,
犹如大猛火, 焚烧于山野,
萤火在中燋, 巴树提亦尔。”
说是偈已即以三衣与同梵行者,涕泣哽咽礼和上足,辞欲还家,复说偈言:
“和上当听我, 忏悔除罪过,
我今必向家, 心意无愿乐,
于出家法中, 不得灭此怨。”
时彼和上于修多罗义中善能分别最为第一,辞辩乐说亦为第一,而告之言:“汝今不应作如斯事。所以者何?此身不坚会归尽灭,是故汝今不应为身违远佛法,应当观察无常不净。”即说偈言:
“此身不清净, 九孔恒流污,
臭秽甚可恶, 乃是众苦器。
是身极鄙陋, 痈疮之所聚,
若少掁触时, 生于大苦恼。
汝意迷着此, 殊非智慧理,
应舍下劣志, 如来所说偈,
汝今宜忆持。 忿恚瞋恼时,
能自禁制者, 犹如以?勒,
禁制于恶马。 禁制名善乘,
不制名放逸。 居家名牢系,
出家为解缚; 汝既得解脱,
返还求枷锁, 牢缚系闭处?
瞋是内怨贼, 汝莫随顺瞋,
为瞋所禁制。 佛以是缘故,
赞于多闻者, 仙圣中之王,
汝当随彼语, 今当忆多闻,
莫逐于瞋恚。 若以铁锯解,
身体及支节, 佛为富那等,
所可宣说者, 汝宜念多闻,
如是等言语。 当忆舍利弗,
说五不恼法。 汝当善观察,
世间之八法。 汝宜深校计,
瞋恚之过恶。 应当自观察,
出家之标相, 心与相相应?
为不相应耶? 比丘之法者,
从他乞自活, 云何食信施,
而生重瞋恚? 他食在腹中,
云何生瞋恚? 而为于信施,
之所消灭耶? 汝欲行法者,
不应起瞋恚, 自言行法人,
为众作法则, 而起瞋恚者,
是所不应作。 瞋忿恼其心,
而口出恶言, 智人所讥呵,
是故不应为。 诸有出家者,
应当具三事, 调顺于比丘,
忍辱不起瞋, 决定持禁戒,
实语不妄说, 善修于忍辱,
不宜生瞋恚。 沙门种类者,
不应出恶言, 应着柔和衣。
出家所不应, 瞋出粗恶语,
犹如仙禅坐, 抽剑着抱上。
比丘器衣服, 一切与俗异,
瞋忿同白衣, 是所未应作。
粗言同俗人, 云何名比丘?
剃发除饰好, 自卑行乞食,
作是卑下相, 不断于憍慢。
若欲省憍慢, 应弃秽恶心。
速求于解脱, 身如彼射的,
有的箭则中, 有身众苦加,
无身则无苦。 如似关逻门,
击鼓着其侧, 有人从远来,
疲极欲睡眠, 至门皆打鼓。
未曾有休息, 此人不得眠,
瞋于击鼓者。 彼共多人争,
后思其根本, 此本乃是鼓,
都非众人过, 即起斫破鼓。
乃得安隐眠。 比丘身如鼓,
为乐故出家, 蚊虻蝇毒草,
皆能蜇螫人。 应常勤精进,
远离于此身, 勿得久乐住。
应睹其元本, 乃是阴界聚,
破坏阴界苦, 安隐涅槃眠。”
时彼和上说是偈已,而语之言:“汝于今者宜舍瞋忿恼害之心,设欲恼他,当听我说。一切世间悉皆娆恼,云何方欲恼害众生?一切众生皆属死王,我及于汝并彼国王不久当死,汝今何故欲杀怨家?一切有生皆归于死,何须汝害?生必有死无有疑难,如似日出必当灭没,体性是死,何须加害?汝设害彼有何利乐?汝名持戒,欲加毁人,于未来世必得重报受苦无量。此报亦尔何须加毁?彼王毁汝,汝起大瞋,瞋恚之法现在大苦,于未来世复获苦报,先当害瞋,云何伤彼?若于刹那起瞋恚者逼恼身心,我今为汝说如是法,当听是喻。如指然火欲以烧他,未能害彼自受苦恼。瞋恚亦尔,欲害他人自受楚毒,身如干薪瞋恚如火,未能烧他,自身燋然。徒起瞋心欲害于彼,或能不能,自害之事决定成就。”尔时娑罗那默然而听和上所说法要,同梵行者咸生欢喜,各相谓言:“彼听和上所说法要必不罢道。”娑罗那心怀不忍,高声而言:“无心之人犹不能忍如斯之事,况我有心而能堪任?”娑罗那说偈言:
“电光流虚空, 犹如金马鞭,
虚空无情物, 犹出雷音声。
我今是王子, 与彼未有异,
云何能堪忍, 而当不加报?”
说是偈已,白和上言:“所说实尔。然我今者心坚如石渧水不入,我见皮破血流在外,便生瞋恚憍慢之心。我不求请,亦非彼奴,亦非庸作,不是彼民,我不作贼,不中陷人,不斗乱王,为以何过而见加毁?彼居王位谓己有力,我今穷下人各有相,我自乞食坐空林中,横加毁害。我当使如己之比不敢毁害,我当报是不使安眠。我是善人横加毁辱,我今报彼当令受苦,过我今日,使凶横者不敢加恶。”作是语已,于和上前长跪白言:“为我舍戒。”尔时同师及诸共学同梵行者,举声大哭。“汝今云何舍于佛法?”或有捉手,或抱持者,五体投地为作礼者,而语之言:“汝今慎莫舍于佛法!”即说偈言:
“云何于众中, 独自而舍去,
退于佛禁戒? 云何作是恶,
云佛非我师? 比丘至汝家,
云何不惭愧? 汝初受戒时,
誓能尽形持, 云何无忠信,
而欲舍梵行? 执钵持袈裟,
乞食以久长, 着铠捉刀杖,
方欲入战阵。 王鞭毁汝身,
弃舍沙门法, 不忆忍辱仙,
割截于手足, 彼独是出家,
汝非出家耶? 彼独自知法,
汝不知法耶? 彼极被截刖,
犹生慈愍心, 坚持心不乱,
汝今为杖捶, 而便失心耶?”
尊者迦旃延语众人言:“彼心以定,汝等舍去,当为汝治。”诸比丘等既去之后,尊者迦栴延摩娑罗那顶,而作是言:“汝审去耶?”白言:“和上!我今必去。”迦旃延言:“汝但一夜在此间宿,明日可去,莫急舍戒。”答言:“可尔。我今最后用和上语,今夜当于和上边宿,明日舍戒当还家居,取于王位与巴树提共相抗衡。”和上足边以草为敷于其上宿,时迦旃延以神足力令其重眠,梦向本国,舍戒还家居于王位,集于四兵往向巴树提。时巴树提亦集四兵共其斗战,娑罗那军悉皆破坏,擒娑罗那拘执将去,巴树提言:“此是恶人,可将杀去。”于其颈上系枷罗毗罗鬘,魁脍摇作恶声,令众人侍卫器仗围绕持至冢间。于其中路见迦旃延执持衣钵入城乞食,涕泣堕泪,向于和上,而说偈言:
“不用师长教, 瞋恚恼浊体,
今当至树下, 毁败于佛法。
我今趣死去, 众刀围绕我,
如鹿在围中, 我今亦如是。
不见阎浮提, 最后见和上,
虽复有恶心, 故如牛念犊。”
时彼魁脍所执持刀犹如青莲,而语之言:“此刀斩汝,虽有和上何所能为?”求哀和上举声大哭:“我今归依和上。”即从睡觉惊怖,礼和上足:“愿和上解我违和上语。”言:“我本愚痴欲舍佛禁,听我出家,我不报怨亦不用王,所以者何?乐欲味少苦患众多,怨恚过恶我悉证知。我今唯欲得解脱法,我无志定轻躁众生不善观察,于诸智者不共语言,为一切众生所呵骂器。唯愿和上度我出家,于苦恼时现悲愍相,我于苦恼中,和上悲愍我。”迦栴延言:“汝不罢道,我以神力故现梦耳。”彼犹不信。和上右臂出光,而语之言:“汝不罢道,自看汝相。”娑罗那欢喜作是言:“呜呼善哉知识!以善方便开解于我,我有过失以梦支持。佛说善知识者梵行全体,此言实尔。谁有得解脱不依善知识?唯有痴者不依善友,云何而能得于解脱?”尊者迦旃延拔济娑罗那巴树提瞋恚之毒药消灭无遗余,是故有智者应近善知识。
大庄严论经卷第十二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