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六根,那我们怎么长出了眼睛?长出了耳朵?首先明白眼睛这个肉团是不是坚固的色法呀?在《楞严经》讲:一念坚固妄想而有色法,这叫浮尘根;那么眼睛能看,这就涉及到眼的胜义根,它也是尘法。但是这个胜义根呢,一般开天眼才能看到。 而胜义根又是怎么形成的?就是由我们的第七识心与这个外尘作用与反作用,怎么作用与反作用呢?外边的光是不是也是由我们的心变现出来的?心里变现出来的光使得我们的第七识一会儿明,一会儿暗,是不是作用与反作用?然后明暗二尘粘湛发妄而有我们眼睛的这个胜义根,进而就有浮尘根这个肉团眼球,明暗二尘是指光,湛是指第七识湛然之体。这个浮尘根眼球像葡萄一样,里面的胜义根,它有感受和辨别的能力。 那么眼根的来龙去脉我们大概知道了,耳根是不是也好理解呀?浮尘根里面还有胜义根。没有胜义根就没有浮尘根;浮尘根是在胜义根的基础上发展和壮大。那么有了这种胜义根,注意,我们的心一动是不是就有风啊?有风是不是就有声音啊?这个声音有动有静,反复地作用与反作用,就形成了耳根胜义根的这种反射能力,所以耳朵的胜义根和浮尘根,是不是都产生了呀? 由此类推,鼻根、舌根、身根、意根是一样的道理。要详细明白这个道理,需要进一步深入《楞严经》。真正来讲,我们生生世世,有时是个人肉团,有时是牛肉团,有时候是狗肉团,是不是?是不是都是由这六根这么产生的? 那么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呢,在《楞严经》不叫六根,叫「六入」。怎么叫六入呢?它有双重性,既可以进入色、声、香、味、触、法这外尘境界攀缘,也可以回光返照进入第七识、第八识,修清净心;破除见思烦恼、尘沙烦恼以及无明微细烦恼。它可以向外出,也可以向内入,六根即六入,都是归结到第七识,第七识在《楞严经》三细里叫转相。它既能转凡为圣,又能转圣为凡;既能转识成智,又能转智成识。圣与凡是一念迷悟;悟了当下即是佛,迷了当下即是凡夫。关键在于这六根,你要把持好,看你往哪个方向转。 节选自《心经讲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