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8-18 10:46:31
|
只看该作者
犹如仆使。”】
就晓得尊长是种福田,在家是自己的父母等等,出家是三宝师长佛等等。乃至于他只要穿了这身衣服,所以我们注意哦!穿了这种衣服,一穿这种衣服,不管他自己里边行持如何,你一看见这种衣服,这个是三世清净幢相,你对他恭敬总不错,得到的好处,总是你的。你恭敬,他不一定得到好处;可是阿弥陀佛你恭敬他,你有几分恭敬,就得到多少好处,这个是我们要了解的。如果你真正了解了以后,我想我们心里面,你找一点烦恼,你怎么找也找不到,你怎么可能有烦恼?你在什么地方都在增长你的功德,这个功德还是以后的异熟,眼前心里是处处欢喜。所以现在很多人说信了佛还要烦烦恼恼,我觉得真可怜,乃至出了家还烦烦恼恼,这个时候你赶快努力来学,你只要学会了以后,那快乐啊!眼前固然快乐,是将来生生增上。所以尽管现在我这样的话,常常不大舒服,可是我心里实在很开心,越想越开心。我想我以前没有学,所以现在老生病,现在晓得了好高兴。以前的果报,那没办法嘛,还他啊!可是我居然感到这个痛苦,我现在了解了。我现在种的因,可是快乐的因,越想越高兴,痛由它去,那没办法好的事情嘛!我以前不知道,现在知道了,你看多开心。你生病都开心,那你不生病的时候,当然更开心!这个道理都在这个上头,那么这个是族姓。
【“第四者谓于乞求衣食等物,悉皆施惠,设未来乞亦行利益,又于苦恼及功德田,乏资具所,应往供施。”】
第四那么就是布施,如果有人来向你乞讨的话呢,你去惠施他。现在有的人说,你布施给他,世间上面常常这样说,这种人他好好的,他自己有能力不去做,你给了他以后,不是培养一个社会上面的寄生虫吗?你让他增长他的好吃懒做吗?所以不要。不是!你说这个话有没有道理?很有道理啊!对啊!你吃的送了他,他以后好了好了不做事情,他专门这样了,那你到底怎么办?这上面我告诉你。两个答案都对,反过来两个答案都错。你真正懂得了佛法,你怎么做就怎么对,而且绝对不会是含含糊糊的。刚才说两个答案都对,你不是说这个对了,这个一定错,这个对了,那个一定错,怎么会两个都对呢?不,你要晓得作任何一件事情,他一定有个衡量这一件事情的准则,你那时候看你衡量的准则是什么,这个我们要了解的。所以佛法上面告诉我们,我们必定要把握住这几个,做的事,就是对象;什么意乐,你的心是什么心;然后呢根据这个心,你怎么加行,怎么圆满。如果说你看见了这个情况之后,于是你心里面想到的,说你现在修学佛法什么?要帮别人,帮助别人最主要的是干什么?结个善缘,先结善缘,然后呢慢慢的可以,他今天向来跟你要,很好啊!结个善缘,你又帮助他,第一。第二他来要,成就你的布施,圆满你布施的这个功德。他是你的恩田,你将来之所以能够成就,都是靠他。然后呢你将来有了布施,然后你有这功德,到那时候你也修学了佛法,了解了,然后你帮助他去,对吧?结果这么一来的话,你自己也圆满,他也圆满,其它的你不考虑,那个时候绝对正确。是另外一个情况,也许你另外一种情况,那个时候,你的起心动念著眼不在那个布施上面,也许你在另外一个概念上面,世间的量质,那个时候你想,他这个人,假定说你用另外一种方式策励他去的话,也可以让他至少能够有一个什么的好处,那个时候,你不布施是对,总之你的心动机很重要。所以记得吧?这个业一共有四个条件,第一个业来决定一切,第二个业的增长广大,记得不记得?然后这个业是什么,是思思已业,对不对?思心所相应,然后呢相应的身口所起的,当你心里面想著,你为了利益他,送他也对,不送他也对。反过来,你拿你的心情去想以世间的量质去想的话,那就另外一回事情,不管你找多少的借口,这个概念非常清楚。所以你把握住这一点的话,尽管别人也许跟你要争论这个问题,你自己心里面了解的清清楚楚。你作起来绝对没错,这是我在这个地方告诉你的。那么在我们正式开始修行的次第,一定是先布施第一。所以这个佛在因地当中不要说钱样样东西布施,人家来给他讨头,他绝对不会说他要不要他的头,他来要我的头,我生生世世就要求布施,他现在来要求满足我的布施,当然送给他,他高兴的不得了。他绝对没有想到,人家要不要,要这个头干什么,他没想到。这是我们要了解的这个特质,所以我们现在从这个地方要去看。这个布施从多方面的,财施法施无畏施,是有的时候,有的人心情比较怯弱一点,那个时候需要你帮忙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帮忙他。那么尤其是在这一点,我要特别的鼓励几位年轻的同学们,年轻人不晓得老年的苦。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六十卷B面
也许是因为我现在体会到了,以前我总是觉得拿我的衡量,总觉得年纪老的人拖拖塌塌,渧渧遢遢的,我现在发现不是,到那时候他就是处处地方不如,他的确有他;还有病的时候,那个时候不能用你的想法去想,这个我们要注意。所以我们修学佛法的时候,这一个概念很重要。人家到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应该,他需要什么尽量帮助他。需要财外物,布施财物;他需要精神上面的安慰,布施无畏;知见方面的不了解,那么法布施,总归处处地方帮忙他。由于苦恼及功德田缺乏的时候,苦恼的话,那就是属于世间的一般人。不管他是缺的哪一样,缺的财,缺的法是无知,以及精神上面莫得依靠,你给他的无畏。所以功德田的话,就是三宝之属,修行人等等。这个功德田,八恩也并在这个里面可以说,他有所缺乏的时候,那么去供养去布施,这样。所以这个世间人尚且这么说,这个孝,世间讲孝道,实际这就是我们最好的恩田。他不是说你能够养,要什么?要能够善体亲意,现在的人能够养父母已经了不起了。古来的人不是这样,佛法比它更高一层。所以我们真正对功德田,对尊长什么等等的话,不是说我赚了钱给他几个,或者是什么,绝对不是这个意思,你处处地方要委曲惋转的。记得不记得,我们视善知识运用华严当中的九心,第一个心是什么?大家还记得不记得?如孝子心,一点都没错。如孝子心什么?他讲他的心,他处处地方,不是以他自己的心里边,我觉得怎么想的;而是以父母的心里面怎么想的,这一点对现代的人,尤其重要。为什么对现代人尤其重要?因为现代的科学特别发达的时代,前后差的很多。我当年自己也这样想,现在看见年轻人变本加厉。我当年总觉得父母他们那个时代不一样,不懂了,现在呢更是如此了,不要说等到二十几岁,三十几岁念了很多书,还在小学乃至中学里边,对自己的父母说这些老朽了,这个落伍了,他们根本什么都不懂,好像只有他懂。所以这个世间邪见增上,每况愈下,讲道理是越讲越多,但是呢世间的样样东西是每况愈下,道理就在这里,所以这个是第四样东西,我们要了解的。
【“第五者谓修远离语四不善。”】
那么第五项,那么现在呢这是讲再下面属于第五,第五为什么信言会圆满呢?他因地当中能够远离四种不善,修四种的善法。那个时候自然而然你讲话人家能够信受你。否则的话,我们讲话的的确确现在常见的现象,平常我们一开口,是好的固然不错,但是大部份人,往往要嘛说闲语,绮语,说了半天毫无意思,造这个因,要不然讲一点道理的话,人家不听,起争论。你有道理、我有道理,吵了个半天。这个都是什么原因?宿生既做错了,这一生尤其错上加错,大家还不能反省,还总觉得我有道理,那个心里面嘛他不是说他明知故犯,他真正的可怜的地方、愚痴的地方,他不知道,他总觉得自己有道理。所以大家注意,为什么我昨天特别提到这个等流,你们必定要从这个地方认识起,这不仅仅是个概念,单单那个概念,一点用场都没有,你必定要把这个概念啊认得它概念所指的是什么,那个时候你才有修行的机会。说到这里为什么现在在这个地方佛学院,有很多我将来我会认真的淘汰。不相应的就是不必去听,要不然说了很多道理以后,然后拿那个照妖镜去照别人的话,自己既伤害也伤害佛法,没有用场,完全没有用场。你懂得了道理越多,然后跟人家吵架的机会越多,你自己害了是小事情,然后呢把大家也拖下地狱,佛无始以来集聚的资粮,就被我们这样吵吵坏掉了。不值得的,这个要了解。所以碰见这种情况,为什么古人告诉我们碰见什么事情谈到好,就谈;不能谈,忍。原因很简单,就是说这个里面总有很多原因在。你不必跟人家论的原因,就这样。所以这个地方告诉我们,所以你开口人家能够信奉的原因,就是你宿生信言圆满,那是因为你要嘛不开口,开口的时候,绝不讲无义的绮语,绝不离间别人。事实就是事实,乃至于说话的时候总是不会粗言,总是非常的柔软。
那我说到这个地方,我才想起那个时候刚出家,我们住在兰若,我的法师常常说我,你们这些人一开口就像吵架,我总觉得我好像从来没有跟人家吵架嘛!我一出了家以后,的的确确我自己觉得,从来没有跟人家吵架。但是过了多少年以后,我那时候才感觉到,那心里面,心里状态也不一样。开口的时候,自己也感觉的到,那个心情跟那个不一样,你不比较,比较不出来。那么以前这个什么状态呢?以前因为一向就是那种心里很粗猛的这种现象,不觉得,自己虽然平平常常,可是开起口来那个话,总是比较起来,不大像柔软。就像我们现在,譬如说有很多这种社会上面每一个阶级的人,他一开口,三字经就先出来了。他那个三字经,他自己不晓得他在说些什么,那会这样的,就这个习性,那么这个地方我们提一下。这个第五。
【“第六者谓发宏愿,于自身中摄持当来种种功德,供养三宝,供养父母,声闻独觉,亲教轨范,及诸尊长。”】
这个是得到大势名称的,这个大势名称要两个条件,第一个要发宏愿。我为什么要这样作,这个愿不是普通的愿哦!这个愿叫宏愿,什么才是宏愿?无上菩提之愿,现在我们只要把这四个字摆在心上面,真正的菩提愿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讲到,我们也不大正确的认识;现在不要说菩提愿,乃至于厌离心是什么,都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之下,那佛法门都没摸到,不过呢我们先晓得方向在那里,根据著这个,然后呢做种种的功德,做种种功德当中,特别是供养三宝,这个是出世的,父母这是世间的,然后呢三宝当中,特别是声闻,独觉这种证果的,跟你亲近的,那是亲教、轨范尊长,这个都是大功德田,大恩德田。你在这个里面,随便一点点的损或者益,就得到的祸害跟功德是不得了的大。
我最近看那个德育古鉴上面,有这么一段公案。有一个地方瘟疫,那个瘟疫来的时候,非常的可怕,不要说现在的科学这么昌明,一旦这个流行病来的时候,你简直一点办法都没有。那古代那好可怕,我想你们大概没看见过,我小的时候就看见过,那个霍乱来的时候,往往刚开始是一家人家,然后呢那个棺材店里拼命做都来不及,到后来那来得及买棺材的,整个村庄上面死的只剩下几个人,有这种情形,这么个厉害法,那就是霍乱的时候。尽管那个时候科学不发达,可是那个时候,也晓得一有霍乱,平常的时候婚丧喜庆等等这个民间很重视,大家去要祭悼,一碰见这种情况,谁都不敢去。这些丧葬那些人,他们那些人很妙,他们也不怕。像他们照去不误,这么个可怕法,所以古代人也晓得一碰见这种情况谁都不敢去。那么有一次有一个地方,有一家人家也正在瘟疫流行。流行之前有一个媳妇,那时候刚刚嫁到那个夫家,嫁到夫家以后,她有一次偶然正好返到她娘家去。她回去了以后,她那个夫家那个地方就起了瘟疫,一下传开来非常快,然后她就急著要回家去。她妈妈就说,你回去干什么?她妈妈、她哥哥大家都劝她。这种病一下的话通通死光了,你这有幸而出来了以后,你赶快就留在这里。然后这个女的怎么说?不,我今天既然到了他家,那就是他的家人,正需要你的时候,你不去,这个可以吗?做人是这样做的吗?她当然话不这样说啦,她的意思就这样。然后就回去了,然后不计一切的回去了,摆明摆出去,就是张开眼睛往水里跳的事情,她就回去了。回去的时候,妙了,那一家人家里正在那病的时候,忽然之间不知道是她先生还是他公公听见有几个鬼讲,说这个孝妇回来了,那个天上面派人来了。他们赶快逃,就这样。结果这一家人就好了,自己不晓得怎么一回事情。所以后来这个公案登出来,甚至真正凡是瘟疫什么等等,的的确确有这种瘟神,那个地方的共业,他那个时候就来了。所以你想,世间她才发这一个心,有这样的量,就马上感到这样的果报,所以这一点我说到这个地方,随便的一提,供养这个尊长的功德。
所以为什么,你反过来,那天我们记得吧?说有一个人,姓韩的,他本来可以得到功名,结果因为他自己对他的父母,对他的尊长,尽管他表面上面还是很孝顺,我们连他表面都做不到,他心里面还在嘀咕,他心里一嘀咕,那个文昌帝君说表面上面做的很好,他心里一直嘀咕,他那个功名早就削掉了。然后你们不妨再看看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他自己还觉得,,我这么修行,做这么多好的事情;这灶神怎么讲?上帝派那个日游使者,跟著你跟了三年,因为你抱怨,所以上帝派一个日游使者,就是白天检查,跟了你三年,发现你一点好的功德都没有做。你起心动念一直都是这种埋怨、都是嗔恨,所以你逃祸都来不及,你还求功德,你那里求起?这个在世间人,所以我们修道人就要从这个地方好好认识去,你晓得了这个,那个异熟的八个因,晓得这个因地从那里种起,就从我们起心动念那个地方种起,非常重要的。所以,佛说这个戒经,最重要的第三句,自净其意,也是这样讲,所以说这个是第六个。
【“第七者谓乐丈夫所有功德,厌妇女身,深见过患,”】
第七个,他怎么样能够得到丈夫身呢?他第一个乐丈夫身,对于这个女身深深的见到它的祸害。还有个呢?
【“乐女身者,遮止欲乐,将失男根,令得脱免。”】
有很多人他欢喜女性,这个欢喜女性有二种,或者自己对自己的这个爱著,这个女性通常欢喜胭脂,花粉修饰,修饰弄弄,其实这不仅是女性,男性也是如此。但是这里也并不是叫我们头发长的这个样,胡子留的这么长,不是这个意思,我们整齐还是要的,整洁是世间的量质,这是你不要刻意的去弄的,这个不要。那么这个除了自身以外,还有别的,譬如男性,男性好乐、欢喜女性的话,这个也是一定要会失男根的。碰见这种情况,你能够自己遮止,防制别人遮止,那么那种情况之下,你能够脱免,就能够得到丈夫之身。关于这个在后面谈到业的另外一部份的时候,它也有说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