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法句经·白话文]法句经5戒惧品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9-2 17:42
  • 1966

    主题

    5593

    帖子

    6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6655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11 09:32: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法句经·白话文]法句经 5 戒惧品


     5戒惧品
     译文
      戒慎品的大意是:教导授与人们无上善道,禁制人们邪恶非法之心之行,以致後来不生後悔。
      凡人若能常保清净(之心),奉持戒律至死不渝,专心致志修炼善德品行,若能如此戒德便成。 ㈠
      智慧之人知道护守戒德,其人生福报可以达致(佛、法、僧)三种境界:声名闻於天下而获得利养,死後亦可升入天界快乐无比。 ㈡
      常以佛法为准决定行止,护守戒德便可明达,可以成就真理正见,这样便是同辈之中吉祥之人。 ㈢
      持守戒律之人平安无患,可使身心免除烦恼:夜晚睡眠恬淡安详,一觉醒来常常身心欢喜。(四)
      修持戒德布施财物,广作福事是为来世福报,从此岸到彼岸,常到安住戒之境界 。(五)
      以什么作为终生追求目标最好?又是什么东西最能使人安心止意?什么东西是人生法宝?什么东西偷盗不去?㈥
      持戒终身安住,戒德最能安心止意,智慧乃是人生法宝,个人福报盗劫不去。 ㈦
      比丘树立戒德,是为守护收摄六根:饮食知道节制,使意念开悟与佛法相应。 ㈧
      用戒律降伏妄心,护守意念务使端正安定:增加内养习学止观二法,不要忘却佛之教示。(九)
      沙门若能明达睿智坚守戒律,心内思惟佛教真理,按道行事如响应声,自然(内心)清净驱除苦恼。(十)
      抛弃各种垢染,不要产生惰慢之意,终身奉求佛法(教诲),不要片刻背离善知识。(十一)
      戒定慧三学,应当认认真真地思惟,如若全部清除了垢染,就能免除祸患破除有执。(十二)
      已经理解(戒定慧三学),便可超度尘世苦,其他妄念不复生,又能超越诸天魔界,人生犹如丽日当空清明净阔。(十三)
      狂放迷惑自我放纵,就会突破佛法常规表现出奇诡邪僻。佛教给我们的戒定慧三学,是我们寻求完满人生所离不开的法宝。 (十四)  
      持守清净戒行,心意就不会自恣放纵:佛教导的大智慧已经获得,无须再看任何邪教书籍。(十五)
      这种清净戒行导人向往善处,乃是至高无上的大道,而且可以使你舍弃各种无道之行,助你超离诸天魔界。(十六)
      原典
      戒慎品第五十有六章
      戒慎品者,授与善道,禁制邪非,後无所悔也。
      人而常清,奉律①至终,净修盖口行,如是戒成。 ㈠
      慧人护戒,辐致三宝②。名闻得利,後上天乐。 ㈡
      常见法处,护成为明,得成真见,辈中吉祥。 ㈢
      持戒者安,令身无恼,夜卧恬淡③,寤则常欢。 (四)
      修戒布施,作福为福。从是适彼,常到安处。(五)
      何终为善?何善安止?何为人宝?何盗不取?㈥
      戒终老安,戒善安止,慧为人宝,福盗不取。(七)
      比丘立戒,守摄诸根④;食知自节,悟意令应。(八)
      以戒降心,守意正定⑤;内学止观⑥,无忘正智⑦。(九)
      明哲守戒,内思正智,行道如应⑧,自清除苦。(十)
      蠲除⑨诸垢,尽慢⑩勿生。终身求法,勿暂离圣。(十一)
      戒定慧解,是当善惟。都已离垢⑾,无祸除有。(十二)
      著解⑿则度,余不复生,越诸魔界,如日清明。(十三)
      狂惑自恣,己常⒀外避。戒定慧行,求满勿离。(十四)
      持戒清净,心不自恣。正智已解,不覩邪部⒁。(十五)
      是往吉处,为无上道,亦舍非道,离诸魔界。(十六)
      注释
      ①律:戒律。
      ②三宝:佛、法、僧谓之三宝。
      ③恬淡:安閒宁静。
      ④诸根:即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
      ⑤正定:又译作三昧,即将心定於一处或一境的安定状态。
      ⑥止观:止,即止息一切外境与妄念,而贯注於特定之对象;觐,因止而获得的智慧。又可称之为「定慧」。
      ⑦正智:契合真理的智慧。
      ⑧应:响应、回应。
      ⑨蠲除:抛弃、抛却。
      ⑩尽慢:极度的散漫、懒惰。
      ⑾离垢:摆脱了缺点。
      ⑿著解:达到了对佛法的理解,即指对佛教所阐释的人生意义的开悟。
      ⒀已常:《中华大藏经》,宋本《法句经》均作「已常」,据上文意作「已常」,即超越了常规常态。
      ⒁部:书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真诚 清静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