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8-3 14:28:39
|
只看该作者
这个饿鬼、畜生、地狱是不是真的就没有了?有,为什么有?你不想饿鬼、畜生、地狱,但是你想贪瞋痴,贪瞋痴有没有?有,那就行了,贪就是饿鬼,瞋就是地狱,痴就是畜生。
贪,我们举例子举贪心,我今年学了佛,我把世间法都舍掉,不贪,对佛法贪,你没有舍掉,没有把饿鬼道舍掉,贪佛法,你说糟不糟糕?烧香要烧头一炷香,别人烧头炷香你就发脾气,心里不高兴,瞋恚在,地狱还在。烧香、拜佛还要下地狱,为什么?下地狱是瞋恚心,不是说烧香、念佛就能够离开地狱,不是。瞋心断了,地狱就没有了;贪心断了,饿鬼就没有了。这个道理你要懂,你必须要参透,你才能真正帮助自己、成就自己,解脱迷惑颠倒,在这一生当中,永远脱离六道三途。如果更殊胜一点,永远脱离十法界,这个方法,净土是最有效果的。
尤其是现在,现在这个世间浊恶到了极处,人的迷惑颠倒,造作极重的罪业,感得世界末日,这人多苦!我们要救自己,除念佛之外,没有第二个方法。要怎么念法?有空就念佛,不要再搞别的法门,一心一意求生净土,这个世间好也好,不好也好,与我统统不相干,你要这样想法。事实上真的是不相干。一句佛号念到底,用真诚、清净、...(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六四卷) 2007/6/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764》)
...本里面多半都是咒语,「大悲咒,楞严咒,十小咒」,那个时候人行,念这个好,为什么?他修清净心。现在人不行,现在人念这个叫枯燥无味,不懂意思,念这个干什么?不得利益。所以,净宗学会成立,诸位要晓得,净宗学会第一个会是在温哥华成立的。我离开那边之后,这么多年来没消息了,可能没有了。第二个会在旧金山成立,在,美国净宗学会,会长是杨一华居士,一直都还做得不错。
我在旧金山那个时候,为我们净宗学会同修重新编个朝暮课诵,我们把早课这些咒语全部舍了,改用《无量寿经》的第六品,四十八愿,那用意诸位就晓得。早晨起来念四十八愿,提醒自己,我们的心愿要跟阿弥陀佛一样,要学阿弥陀佛。晚课是忏悔,忏悔是念八十八佛,拜佛,我们把这个换掉,把晚课的《弥陀经》、八十八佛换掉,换成《无量寿经》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这段经文讲什么?讲五戒十善。念了之后真正反省,佛教给我们应当做的我们做了没有?佛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犯了没有?念这个经文可以认真反省。对我们现代的人,尤其是在国外旅居的人,很有受用。我们现在看看国内跟国外也差不多了,距离愈拉愈近。所以觉跟观在现在太难了,很少有。
菩萨修禅观之心,念佛也是禅观,禅观可以说是菩萨修行的通称,八万四千法门全是禅观。什么是禅?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很清楚,他老人家所说的是依据《金刚经》上世尊对须菩提尊者开示的两句经文。佛教须菩提尊者,接引大众、开导众生,我们现在讲的弘...(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六七卷) 2007/6/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767》)
...在物质方面老师不需要我们供养,我们真正好学、肯学,老师看到欢喜。
末后这句非常重要,「心无染碍」;换句话说,心里头不能有丝毫执著。有执著,你被布施染污了,被布施染污的、障碍的太多,为什么?他有私心。他到佛面前来布施、来供养,目的是要求发财,佛菩萨保佑我,我发一百万,我拿一万块钱来供养你。这是谈条件的,这个没有效果。佛菩萨有没有保佑他发财?没有,绝对没有。但是他真发财了,那是他命里有的,该那个时候发财,碰巧碰上了。一百个人供养,一百个人都发财,那就是真的;一百个人供养,只有他一个发财,那是他命里有的。这是对佛一点都不恭敬,怎么可以跟佛菩萨谈条件?说佛氏门中舍一得万报,很多迷信的信徒都来烧香拜佛,以为各个都舍一得万报。这个道理,我们要清楚、要明白。所以不可以用染污心,不能用有障碍,有障碍有时候还在佛菩萨面前提出威胁,你要不保佑我,我就怎样报复你,这都是造罪业。
五种自在我们就学到此地,在《华严经》上有十种自在,我们念念就行了,知道有这些名词,这十自在我们前面都讲过。十自在第一个是「命自在」,第二个是「心自在」,第三个是「资具自在」,就是你生活,物质生活没有缺乏。第四个是「业自在」,你所造作的。第五个是「受生自在」,过去、未来受生都能得到自在。第六个是「解自在」,下面是「愿自在,神力自在,法自在,智自在」,这是《华严经》上讲的十种自在。这句经文我们就说到此地。再看经文,说了这...(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六七卷) 2007/6/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767》)
...,世间佛法有没有与我不相干,问题是我自己有没有佛法?这个与自己关系才密切。我能把十善业道做到,我住在佛法之中;我没有做到十善业道,世间虽有正法久住,我没有沾到佛法,我没有佛法。你才晓得这个问题是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从前人为什么学那么容易?诸位要晓得,从前家教好,从小,从你一出生,你的父母、你的长辈、比你大的人都教你做一个好人。教你的内容,总的原则、总的纲领就是弟子规。弟子规,父母没有教你念过,没有教你读过,而是什么?而是你的父母、你家里面的长辈,都是做出来给你看。所以他是用身教,从小耳濡目染,自然他就学会了,所以他有根。稍大一点,大概多大?三、四岁的时候,你会走路了,父母到寺庙里面去烧香拜佛,会带著你去,要带你到城隍庙烧香,你就受到道教的因果教育。《太上感应篇》我们也没念过,也不知道有这么一本书,可是那里面讲的因果,真的我们全都相信,为什么?城隍庙去过几次,母亲带著你去看阎王殿,十殿阎王,会告诉你,你也会问,为什么这个人被剖肚子?为什么那个人会下油锅?为什么这个人会上刀山?母亲就告诉你,那人做了什么坏事,他就受这个果报。
这个教育是从小先入为主,根深蒂固。它很管用,它能叫你在一生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敢不谨慎。你看看不需要法律,用不著这些刑罚,自然他就能够小心谨慎,不但不敢作恶,连恶念都不敢想。为什么?恶念是意业,还是有果报的,何况言语造作!有这样的底子,学佛总得至...(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七一卷) 2007/6/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771》)
...看出来,第一个参访的德云比丘,《四十华严》叫吉祥云比丘,是一个人,翻译不同,是一个人。这位善知识学什么法门?念佛,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净土。这时候我就懂得了,为什么?头一个去参访的,中国跟印度都是这样说法,先入为主,这是他头一个老师。而且头一个老师是修般舟三昧的,般舟三昧叫佛立三昧,就是专念阿弥陀佛,一期是九十天,他九十天是一期。在这一个时期的九十天,不能睡觉,不能躺著,也不能坐著,只可以站,只可以走动,九十天,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所以修般舟三昧这也是勇猛精进,一般人受不了,要年轻体力好才能够修这个法,还要求三宝加持。在这个九十天当中,你不能坐下来,你不能躺著,你可以走动,你可以站著,你可以拜佛,日夜不间断,跟闭关一样,要有人护持,送饮食给你。
看到最后,五十三参最后,最后一位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这才明白,善财童子彻始彻终就是一门深入。五十三参怎么回事?五十三参就是接触社会广大的群众。所以五十三参,实在讲就是现在这个社会从早到晚各行各业、男女老少,你统统可以接触。你接触他,对他们的学习统统了解,统统清楚,对自己有没有妨碍?没有,决定不放在心上,决定不去学他。哪个法门都通,可以教人,自己不学,自己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所以一生成佛。善财童子往生那是上上品往生,实报庄严土,不是有余土,一生成就。这是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问题就是你肯不肯干!他们是真的把妄想分别执著...(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七六卷) 2007/7/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776》)
...们说的。可是我们修行的时候也要从根本修,我们的根本是什么?戒定慧三学。根本是戒律,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慧开了之后才能够顿除妄想,悟无所得;不是真智慧,顿悟做不到。所以,我们从根本修就晓得根本是戒。戒很多,是什么戒?十善业道。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十善业道是人天法,下面就是根本,是人天法、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乃至无上菩提的根本。我们学佛如果把十善业道疏忽了,不能成就,十善业道没有做到,念佛不能往生。
为什么?你看看,《弥陀经》也好,《无量寿经》也好,《观无量寿佛经》也好,打开来一看,每一句里头,「善男子,善女人」,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善的标准就这十善。我们天天念佛,天天拜佛,求生净土,我们的心行都不善。十善没有做到,心里还有跟十善相违背的念头,那就是十恶,这个人不能去,佛不会来接引你。那个世界统统是善人,你现在还没有到善,你到那个地方去,把人家上善的气氛完全破坏了。佛如果接引你去,阿弥陀佛要负责任,你去了把那边的气氛破坏。所以要知道,往生最低的限度是十善业,能把十善做好,念佛决定得生,这是念佛人的根本。十善能做到心就清净,不是纯净,比一般世人要清净多了,为什么?你心里没有恶念,伤害人的念头没有,伤害人的念头是杀生里面的一分;占别人便宜的念头没有,占别人便宜是盗戒里头的一分,你才真正是个善人。
底下一句也讲得很好,对我们都有好处。「心外无境,境外无心,心...(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七九卷) 2007/7/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779》)
...开悟的时候说过,这都是真话,「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就是此地讲的境,心就是自性,自性之外没有万法,万法之外没有自性,自性就是万法,万法就是自性,所以心境不二。一切万法就是自性,自性就是一切万法,一切即心,心即一切。迷了,迷了就变成六道,流入六道。虽在六道里面,你的自性丝毫没有被染污,丝毫没有被动摇。你是迷了不知道,要觉悟了你就看到,六道众生他的自性还是圆圆满满,所以处处皆圆。在天上圆满的,在人间也是圆满的,在阿鼻地狱还是圆满的,所以万类之中个个是佛。
十法界依正庄严,佛眼看全是一真法界,真的是个个都是佛。佛看到你有什么?佛看到你有佛性,佛看到你有法性。这个话真的,一点都不假。我们天天拜佛,你对於六道众生没有看在眼睛里头,这拜佛功德在哪里?十法界里头只知道拜佛法界,其他都不晓得,不知道十法界是平等的,十法界没有差别。差别在什么地方?差别在迷悟,十法界愈往上面去悟性愈高,愈往下面去迷惑愈重,迷悟不同而已。悟了,个个是佛,迷了,佛是众生,佛跟众生是一不是二。学佛的人最重要的是他迷我不迷,我不迷,我的眼睛当中看他是佛;他迷了,他看我是众生。我觉了,我要做出佛的样子给他看,把他唤醒,这就是帮助他破迷开悟,觉悟了,觉悟了有真乐趣。
我在初接触佛法的时候,方东美先生告诉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换句话说,觉悟的人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为什么?他过的是佛的生活,佛是最高的,没有比佛更高了,过佛菩萨的生活。佛菩萨有没有受苦的时候?有,释迦牟尼佛有马麦之报,孔老夫...(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七九卷) 2007/7/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779》)
...人都受感动,产生很大的效果。
就是演太重要了,「演」放在前面,「说」放在后头,就是做到之后,你才能说,没有做到不能说,说了人家不相信。这个样子才能够教人『於法爱乐』。他对於圣贤教诲他要了解、要明白,才产生信心、产生好乐,认为什么?做人应该是这样的。这样的人,人生才有意义、才有价值,才不至於空过这一生。所以他也能够『勤修行』,行就是行为。我们的思想,一切的想法、一切的看法,是心里的行为;我们的言语是口的行为;我们一切的造作是身的行为。行为再多,不出身口意这三大类,所以佛用身口意把我们一切的行为都包括在其中。行为有了错误,把它修正过来,叫修行。所以诸位一定要了解,修行是不是每天我们念念经、拜拜佛、做做法会,是不是这样就修行?不能说不是,也不能说是。为什么?如果真的是依照佛陀教诲,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那就是修行;如果只是有课诵的仪式、法会的仪式,对於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丝毫没有影响,那就不是修行,这个要懂得。
早晚课,我过去也略略跟大家讲过几次,早课的意思是提醒自己,这一天思想行为不要违背佛菩萨的教诲,这是早课的意义。所以从前课诵本,《朝暮课诵本》,早课的内容是什么?《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念这些东西。从前念有用,为什么?人的心地厚道,妄想分别少,念这个东西是修清净心的,管用。现在不管用,时代变了,经咒都没有意义,会念,什么意思不懂,所以说是戒定慧三学都得不到...(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九一卷) 2007/7/1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791》)
...看到这段经文,所以很多同修在净宗学会接受三皈传授,我们的法名统统称妙音。《无量寿经》上的妙音是果,我们现在妙音是因地,因果相应。妙音是什么音?你自然就明了了,六字洪名的音声,南无阿弥陀佛是妙音。
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就像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一样,真是苦口婆心劝我们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一生成就。西方极乐世界,人是无量寿,所以决定是一生圆满,这个机会绝对不可以错过;错过,那就太可惜了。诸位不能有个侥幸的心,我这一生学得不错,来生得人身接著再干,你想的是很好,未必能从你的愿望,这当中有业力在支配。不能往生,大概这一生所修的统统变成了福报,来生是大富大贵。富贵人有几个能闻到佛法?拜佛,也不过是法会当中上一炷香而已,那就是很虔诚的,他没有时间听经闻法,没有时间认真学习,所以福报享尽,业障现前,这又落三恶道。佛在经上讲,这种情形叫「三世怨」。所以学佛决定不能够只著重在福报上,一定要晓得,生死大事福不能救。什么能救?一定是戒定慧才能救。
妙音,狭义的来讲,就是六字洪名;广义的来说,一切弘法的音声,讲经说法都是妙音,赞佛的偈颂也是妙音, |
|